現在疫情嚴重,有哪家軟件公司開發可以測量體溫的手機APP?

鐵軍足球


首先,測量體溫,以目前的技術需要藉助硬件,而不是單純的軟件就能測量的。先清楚體溫測量原理,有腋下的水銀溫度計,這個可以理解為物理接觸型的,還有紅外額溫計,耳溫槍。

知道這些以後,手機必須要安裝感溫的傳感器才能把體溫通過APP顯示,而不是僅僅開發軟件就可以的。


工控農民工


目前測溫主要有通過傳感器和熱感攝像頭等方式,無論哪種,都需要基於硬件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測溫,目前市面手機應該不具備該硬件,所以純軟件開發是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


電子體溫計是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直接輸出數字信號或者再將電流信號(模擬信號)轉換成能夠被內部集成的電路識別的數字信號,然後通過顯示器(如液晶、數碼管、LED矩陣等)顯示以數字形式的溫度,能記錄、讀取被測溫度的最高值。
電子體溫計最核心的元件就是感知溫度的NTC溫度傳感器。傳感器的分辨率可達±0.01℃,精確度可達±0.02℃,反應速度<2.8秒,電阻年漂移率≤0.1%(相當於小於0.025℃)。

光線就是可見光,是人眼能夠感受的電磁波。可見光的波長為:0.38—0.78微米。比0.38微米短的電磁波和比0.78微米長的電磁波,人眼都無法感受。比0.38微米短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紫色以外,稱為紫外線,比0.78微米長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紅色以外,稱為紅外線。紅外線,又稱紅外輻射,是指波長為0.78~1000微米的電磁波。其中波長為0.78~2.0微米的部分稱為近紅外,波長為2.0~1000微米的部分稱為熱紅外線。

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可以輻射紅外線,因此利用探測儀測定目標的本身和背景之間的紅外線差並可以得到不同的紅外圖像,熱紅外線形成的圖像稱為熱圖。目標的熱圖像和目標的可見光圖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目標可見光圖像,而是目標表面溫度分佈圖像,換一句話說,紅外熱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標的表面溫度分佈,變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標表面溫度分佈的熱圖像。


賈梓筠


針對當前中國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該公司研發的“AI(人工智能)+熱成像聯動無感知測溫預警疫情防控系統”,採用AI熱成像+人臉識別+物聯網技術,只需0.1秒鎖定高熱人員、4秒完成通關,已有效保障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西客站以及廣東湛江機場的快速防疫及快速通關,成為高科技抗疫情的一道智慧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