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細菌嗎?它們會致病,你知道他們也能為人類造福嗎?

科普:你知道細菌嗎?他們是如何繁殖、如何傳播的呢?來學習下吧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新型冠狀病毒,但有另外一種生物比病毒略大一點,同樣可能致病,那就是細菌。那到底細菌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定義

細菌是一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的原核微生物。他們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

二、發現

細菌最早是被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牙垢上發現的,但那時的人們認為細菌是自然產生的。直到後來,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指出,細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併發明瞭“巴氏消毒法”,被後人譽為“微生物之父”。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aeckel,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安東·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三、結構

細菌的結構分為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

基本結構:各種細菌都具有的結構,包括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

特殊結構:僅某些細菌才有特殊結構,包括細菌的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四、分類

從形狀的不同,細菌可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

五、增殖

細菌主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繁殖。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後,會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

有些細菌分裂後的子細胞會分開,形成單個的菌體。有的則不分開,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鏈球菌、鏈桿菌。

六、危害和用途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益處又有危害。

危害:細菌可能會成為病原體,會導致疾病,如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

益處:它們可以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如垃圾的處理;也可以用於製備抗生素等。同時人的消化道中也有大量的細菌分佈,起著調節腸胃功能的作用。

七、分佈

細菌可以被氣流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

人體是大量細菌的棲息地,可以在皮膚表面、腸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體部位找到。

它們存在於人類呼吸的空氣中,喝的水中,吃的食物中。

細菌同時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

八、十大可怕細菌舉例

鏈球菌、鮑氏不動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梅毒、炭疽桿菌、麴黴菌、肉毒桿菌等

九、建議

預防疾病,保持健康,需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洗手開始,正確的洗手方法就更加重要。

我之前發表的一篇文章《大家都會洗手嗎?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六步洗手法”吧》,大家可以點擊鏈接查看。


你知道細菌嗎?它們會致病,你知道他們也能為人類造福嗎?

球菌


你知道細菌嗎?它們會致病,你知道他們也能為人類造福嗎?

桿菌


你知道細菌嗎?它們會致病,你知道他們也能為人類造福嗎?

螺旋桿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