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餘戶外活動,騎山地還是公路呢?

會修車的吃貨胡


我推薦山地。

先說一下各自的優勢吧。山地車一般比較抗造,輪胎偏粗,摩擦力大一些,即便是光胎的輪胎也比公路車粗。這樣山地車防滑性上比公路車要好,在路況不是很好的條件下騎行也沒啥問題。公路車的比較適合路況好的地面上競速,因為輪胎細,摩擦力小,騎起來相對比山地車更輕快。所以正常情況下騎相同的路段,山地車消耗體力更多。還有價錢上,山地車相對便宜一些。山地車載物能力好一點,長途騎行在置物架上還可以放點稍大的行李。還有一點,如果腳力好,騎山地拉爆騎公路的,你會非常有成就感。當然被公路拉爆了也無所謂,可以安慰自己,畢竟騎的是山地嘛。哈哈!

我自己有幾年騎行經歷,一直都是忠實的山馬黨。在學校時騎的多一些,經常跟著車協去戶外騎行,一般都是去爬盤山公路,每次來回基本都在七八十公里以上,最多的一次騎了150公里,其中三分之一都是盤山公路。都騎的是山地。便宜,抗造,還鍛鍊體力。

△學生時休閒騎行

工作之後,去過臺灣島騎行環島,在當地也是租的山地車,繞著臺灣島騎了一圈,一千多公里。下面的圖就是當時拍的照片。

有句話說騎行的,我覺得特別好:開車太快,走路太慢,只有單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

真懷念那段無憂無慮騎行的日子。希望題主能夠好好享受騎單車時的美景。

△臺灣海峽

△與臺灣海峽合影

△路上偶遇戰鬥機演習

△淡水的美食街

△太平洋


博士愛健身


工作之餘戶外活動約幾個好友一起出去騎車是非常爽的。我以前也跟同學騎車出去耍過,從大竹縣到渠縣這算是山路吧,還有就是環湖。我說下我這兩次的騎行吧,然後大家根據自己情況抉擇,我覺得出去騎行本就是玩開心就好。

對於山路這種,相對來說你的騎行路程肯定較大,那麼你肯定要備上乾糧和水,不然後面肯定惱火。其實開始騎行可能沒啥感覺,中間上了幾個環形上路後,腿肯定就有點酸了使不上勁,這個時候你要慢慢騎,該休息休息,該補充能量補充能量,後面突破後,適應了就沒啥感覺了。騎山路最難熬的就是上坡[笑哭][笑哭],然後看到下坡了賊爽,直接衝下去,讓風迎面吹來,吹散你的汗水。我記得我那次從大竹到渠縣後面還下雨了,我們沒夠後面全是泥還有臉上,騎到一些有人的地方,別人就盯著我們看,整個一泥娃[大笑][大笑]。

對於環湖這種,基本上就是公路嘛,一邊騎行,一邊欣賞風景,這也是很不錯的,但這種的話就要選擇一個大的湖。我大學跟同學早上從北校區出發然後圍著邛海繞了一圈又騎回學校。這種的話帶瓶水就可以了,環湖肯定也是去玩的,到時景區吃飯就可以,算是一種休閒的騎行嘛。而且這種環湖騎行空氣肯定也不錯,這種選擇一個好天氣,約上小夥伴出發就是。

不論是公路還是山地,我相信不經常運動的人突然去騎一圈肯定第二天起來腿痛[笑哭][笑哭],我一個高中同學跟我說的騎行後喝一盒純牛奶,第二天就不會痛,好像是有效果。山地騎行相對來說具有危險性,以及意外事件發生後不好處理,山上不一定遇得到人,比如車壞了,這是存在的。環湖這種不存在,玩的比較多,也好尋求幫助,還有工作人員。所以大家根據我上面所說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就行了。尋求刺激冒險肯定就山地騎行,休閒娛樂就環湖我覺得很好。





擬疏狂


大家好我是馬強

騎山地還是公路

本人認為徒步真的能感受到一種孤獨。在一般人看來近乎自虐了。尤其是一個人走在路上,一天十個小時,腦袋只需要注意一下週圍的情況就行了。有大把的時間來思考,思考過去,人生,未來。你會發現一些曾被你忽略的風景,都被一一拾了起來。

對我來說,沿途的風景真沒什麼。走的都國道,更多的是淒涼。周圍一望無際的山或荒野,基本上沒什麼人。或許路過了村莊,路過了大城市。尤其是在夜裡,城市的確很繁華,很美,人來人往。但是我反而會產生一種我不屬於這裡的感覺。隨之也會帶來淒涼的心境,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更何況,這並不是我的終點。

還有就是當到達目的地時,把車子一扔什麼都不要想,徑直躺倒在地上。如果再加上滿天星光的話就更愜意了。

在那一刻,你的人生有了那麼一點點不同。


彩色的雨&馬強


鍛鍊身體飆速度,就選公路車:公路自行車具有極強的運動屬性,在公路騎行中,相對於山地車、旅行車等其它車型,能夠獲得更高的速度,是對速度,以及強度較高的公路運動騎行更加偏好的愛好者們的首選車型。

但是,公路車對於一般騎行者來說,也並非面面俱到——更為前傾的騎行姿勢以及很短的車把,讓公路車的舒適性和操控性,相對於山地車和旅行車來說,會稍遜一籌。可以說,公路車是一種比較純粹的運動類車型。

喜歡長途旅行,以舒適性為主,就選旅行車:旅行車,顧名思義,是用來進行長途騎行使用的,雖然其輪徑規格和公路車相同,都是700c,但在車架設計以及其它零件的配置上,則更偏向於舒適性、載重能力以及耐用性,畢竟數百、數千公里的長途騎行,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夠保證人車順利到達目的地,才是最終目的。

旅行車的騎姿沒有公路車那樣前傾,腰背、頸部會相對放鬆,且預留有貨架孔位,能夠裝載很多較重的行李。如果你想用自行車來進行一場長途旅行,則可以選擇旅行車。而對於日常騎行,如果想要更好的舒適度,拆掉貨架的旅行車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如果你經常騎行的道路以柏油公路為主,又喜歡速度帶來的刺激感,可以選擇公路車。而如果你想兼顧公路、輕度越野和長途旅行,那麼一輛硬尾XC山地車則是你更好的選擇。當然,如果想參與更為專業的山地車運動,則可以選擇本文中提到的AM、FR甚至DH車型。公路車和山地車的區別:1. 用途:從專業運動的角度來講,公路車在大多數時候所針對騎行的路面是人造公路。而山地車所針對的路面是各類天然越野道路或人工鋪設的越野賽道。

公路自行車也有針對Cyclocross(公路越野)這一運動項目所製造的,具有一定越野性能的車型,但一般僅僅用作特定的比賽,並非主流車型。2. 配置:傳統公路自行車輪徑多為700c,山地車多為26",公路車比山地車輪徑大。但近年來,為了提高通過性及穩定性,山地車的輪徑也在逐步增大。目前,27.5"和29er山地車在相關運動領域已佔據主流,現在山地車的輪徑基本和公路車相同。專業公路車會採用專用的彎把(羊角把)和飛機把(計時賽車用),直徑很細(一般為23-25mm)、胎紋較淺的輪胎和齒數較大的牙盤,一般最大牙盤齒數在53齒左右,不具備具有複雜結構的避震系統(用於古典賽和公路越野賽的公路車會被設計有簡單的緩震結構,但車架和前叉均不會像山地車那樣使用具有明顯減震感覺的避震系統。剎車、變速系統多使用配合車把形狀而設計一體式手變。

山地車則多采用直把及燕把,使用較粗,胎紋顆粒感較強的越野輪胎,牙盤齒數較小,一般最大牙盤齒數在44齒左右(也有30多齒的單片盤系統),且基本都配備有避震前叉,許多款式還帶有後避震結構(軟尾山地車)。變速系統採用指撥及轉把變速。此外,公路、山地車的變速、傳動套件在設計上也會有所不同。

專業公路自行車主要分為大組車和計時賽車

1. 大組車:“大組車”就是我們第一印象中的公路自行車,羊角彎把、手變裝置,搭配車圈高度較低的的爬坡輪組或平路破風時使用的碳刀輪組,在保證速度的同時,兼顧一定的騎行舒適性。大組賽是我們在各大賽事中所看到的常規賽段,一般距離較長,單賽段100-200km左右不等,所有參與賽事的車隊選手同時出發,百餘人共同競爭賽段冠軍。“大組車”即我們日常見到的公路自行車

2. TT車(計時賽車):“TT車”的造型則非常拉風,由於是在無同時競爭者的環境中獨立參賽,且賽程較短,所以“TT車”更加追求整車的空氣動力學,以獲得良好參賽環境中的最大速度。

“TT車”的外觀非常“戰鬥”

現代“TT車”的車架大都宛如“刀片”,配合“飛機把”、“封閉輪”,以及儘可能隱藏於車架、前叉內的夾器及剎車、變速管線以降低風阻。此外,車手們在計時賽中也會穿上特製的低風阻騎行服和“水滴盔”,以追求那極其甚微的極限速度。“TT車”的“飛機把”,剎把位於“機翼”的兩端,變速裝置則位於向前延伸的“休息把”頂端!“封閉輪”及“刀狀輻條輪組”是計時賽中的必備破風良品,為了減少風阻的干擾,“TT車”的夾器往往隱藏在車架、前叉結構內。“TT車”的尾鉤為魚叉式,可以對輪組的前後位置進行微調

山地自行車:

1. XC越野:XC是最輕量級的山地車,也是山地車中最常見的款式,配備避震行程較短的前叉,且多為硬尾結構。除了輕度越野,XC車同樣可以用來進行公路騎行及長途旅行,是一種兼顧各種路面的山地車。

2. 全地形耐力賽:之所以把AM和Enduro歸為一類,是因為Enduro的稱謂更貼近於競賽模式,而AM的稱謂則更貼近單車本身。先說AM,它同樣擁有前後避震結構,避震行程一般在160mm左右等(一些避震行程在140mm甚至更短的軟尾山地車也被稱作AM,AM的定義實際上較為複雜),多使用2片式牙盤(或1x11速),兼顧越野路段的上、下坡,無花式技巧,以快速穿越林道等騎行方式為主,是一種在路況較為複雜,但適合進行常規越野騎行的路段所適用的運動自行車。

而Enduro,則可以說是AM的比賽形式,即耐力賽。Enduro競賽會設置多個兼顧上、下坡的越野賽段,並以下坡賽道為主,並伴有石塊路等考驗車手空車能力的賽段,車手們在叢林與山脊間高速穿梭,爭奪冠軍,可謂是山地車界的“環法”。

山地車適用的地形比較廣,並且比公路車騎著費力些,鍛鍊效果更好。如果是長途騎行,最好是山地自行車,它騎行較舒適,載重量大,適宜較差路況,如果的周邊,路況好,不是連續的騎行,公路車比較好。


跟我一起愛上健身


輪胎的區別,公路車700C相當於28寸,而山地車則是26寸的輪徑,山地車的輪胎通常在19毫米以上,公路車多在20毫米以下。

車把操控件的不同,山地車為了在崎嶇山地騎行,追求操控,使用的車把比較寬,而公路車追求速度,為了降低風阻,車把都比較窄。

車架的不同,山地車在顛簸路面考慮的是輕量與艱苦的綜合,車軸比較粗壯,比較結實,而公路車考慮的重點是踩踏剛性,車架通常比較纖細,車軸比較精緻。

還是比較推薦公路哦……




江建明107957911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是出於減肥的目的的話,我推薦山地。

如果想要達到較好的減肥目標,那麼運動的強度會比騎行的速度更加重要。相比低強度的騎行,高強度的騎行會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並且不同的自行車和路況都會影響你的強度和速度。舉個例子,在泥濘的山林小路騎行,可能就需要山地型的越野自行車,20km/h的速度就需要非常用力,但是同樣的速度,如果是採用公路自行車在公路上跑,幾乎是非常輕而易舉的事。

在我看來,山地車就像一輛SUV一樣,具有運動與野性,騎著它可謂翻山越嶺,哪裡刺激往哪騎,而公路車就顯得相對單調了點,它侷限於平坦的城市路面,適合一些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的朋友們。哈哈,以上講的太片面啦,但是我建議剛剛入圈的小夥伴們還是以山地為主,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腔熱血往哪揮灑呢?沒有刺激哪能體驗到騎行的樂趣,反正山地騎行是我最熱愛的一項運動,足以讓你的荷爾蒙飆升。

山地車和公路車的區別

1、輪胎:我們以公路車700C(指車輪直徑(算外胎)為700毫米,主流的公路自行車的規格標準)為例,而標準山地車則是26寸的輪徑,山地車的輪胎通常在19毫米以上,公路車多在20毫米以下。普及一下,公路車一般以XXXC計算(C=mm毫米),而山地車以XXX寸計算。

2、車把操控件:山地車為了能夠在崎嶇的山地上騎行,追求操控穩定以及舒適度,車把一般較寬,而公路車為了追求速度,降低風阻,車把都比較窄,還帶有回彎度。

3、車架:山地車在顛簸路面比較注重耐操性,所以車軸粗壯,較結實,而公路車考慮的重點是踩踏剛性,車架通常比較纖細,車軸比較精緻。

4、剎車:山地車採用力道大,制動力強的剎車,常見的多為碟剎,公路車除了對剎車力道要求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追求輕穩。

5、重量:比賽時山地車的重量可達12.5Kg,而公路車最大限制是10.5Kg,當然車子越重,越會消耗騎者體力。

可以通過爬坡練習,通過爬坡的訓練,提高下肢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有氧能力,燃燒更多的卡路里,有一些長上坡道路,可以嘗試著去挑戰一下,作為減肥訓練的計劃。一旦建立起定期騎行的習慣,就可以去挑戰自己的速度,在平路上緩慢提升速度,按照短間隔的休息,重複騎行3-5次作為一個週期。

記得帶上碼錶心率帶,如果你是集中鍛鍊,那麼你得忍耐一些無聊和寂寞,畢竟不像在家裡那麼方便,如果是偶爾為之,儘量選風景好點的地方,再邀約個三五個好友一起遊山玩水,還是不錯的。


清風教瘦


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要明確的是,騎自行車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氧運動方式,工作之餘騎自行車進行鍛鍊,無論山地還是公路,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騎自行車有哪些好處呢?一是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騎行過程中,身體耗氧量增加,為保持足夠的氧氣供給,呼吸肌和心肌會增加收縮的頻率和力量,使更多的肺泡參與到呼吸過程中,長期下來,各自的功能就會變強,從而增加肺功能和心臟泵血的能力,滿足身體運動的需要。二是可以鍛鍊臀大肌、股四頭肌和小腿背部肌群的力量。三是可以減肥。持續的高強度運動,會讓體內脂肪不斷分解,從而釋放出能量,保持肌肉的動力。四是可以愉悅身心,緩解壓力。運動過程中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化學物質,使人保持心情舒暢,培養陽光積極向上的心態。五是培養堅韌、自律的生活品性。騎行的初期是很辛苦的,沒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性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敝,騎自有哪些壞處呢?一是可能發生不安全的事情。以鍛鍊為目的的騎行,速度一般都比較快,尤其在下坡路段,較容易失控。在公路上騎行,也會面臨其他交通工具,比如汽車的威脅。二是男性容易造成前列腺疾病。騎行過程中前列腺受到壓迫,時間長了,容易引起男科疾病。

騎自行車運動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一是要採取正確的騎行姿勢:身體稍前傾,兩臂伸直,腹部收緊,兩腿和車的橫樑平行,膝、髖關節保持協調。二是注意把握騎行節奏。雙腿用力的頻率與呼吸頻率相配合,採取逆腹式呼吸方式。三是要保證足夠的騎行時間和強度,30-60分鐘為宜。中等強度騎行,一般30分鐘以後才能產生鍛鍊肌肉、消耗脂肪的效果。四是做好準備工作。帶好維修工具、外傷藥品、水等必要的防護用品,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上來。山地和公路的區別,主要在於騎行環境的不同。山地路況複雜,對騎行技術、身體素質要求高,具有挑戰性,最好選擇富有野外騎行的人結伴而行。公路比較平直,路況比較簡單,對騎行技術要求不高,但是需要注意來往車輛安全。

所以說,到底選擇騎山地還是公路,最好參照以上分析,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鍛鍊的目的來選擇。不論選擇什麼環境,騎自行車都是很好的鍛鍊方法,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健康的回報!



運動改變健康


山地車娛樂性比較高,可玩性和長途能力都比公路車要好一些。追求速度或注重訓練的可以考慮公路車。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很多年都沒好好騎過單車了,還是建議山地車

山地車比起公路車,實用性更強,路況通過性更好,零部件也比較耐用,尤其是爆胎率更是大大低於公路車

而公路車主要用在平坦的公路上,沒有避震,車子較輕,輪胎很細,是為了追求速度而設計的

山地車,故名思義,一般是在山路中行駛,有避震,輪胎較粗,阻力相比公路車大,不過考慮到你是為戶外活動,在城市中騎完全可以換個光頭胎

山地車,騎行門檻比較低,適用範圍大偶爾跑跑鄉村小路挺好的。五千塊以下的公路車都不咋地,不過就能買到一臺很不錯的山地車了。

你騎的地方路面好的話,當然是公路車輕快舒心。但是公路車正式一點的都比較貴。

山地車在公路上騎起來會比公路車費力一點點,只是一點點。價格便宜很多(同級別比),但是車比公路車重

綜上所述,就要結合你個人的車型喜好和戶外路況了,結合你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就可以了









晚風晚瘋


騎山地和公路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首先講一下騎山地。騎山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樂趣多,不同的路段、不同的地形給騎行者的感覺很不一樣,體驗感很好。凹凸不平的路面,讓騎行者隨著路面的起伏也跟著上下波動,而且經過自行車的減震,這種波動很好玩的。

騎山地也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到不同的風景。想像一下,自己置身於充滿鮮花綠草鬱鬱蔥蔥到處都是白楊柳樹鄉間的林蔭小道上,迎面吹來一陣微風,那感覺神清氣爽,人的整個狀態都不一樣了。

看著那漂亮的風景,聽著那歡快嘹亮鳥的叫聲,是多麼的美好。

——————

騎公路我們最能感受的是速度與激情。

當心情鬱悶的時候,在公路上狂飆一陣,順著風起飛了一樣,心情也跟著一起放飛。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當然騎公路相對來說還是挺安全的,路面開闊平坦視野也好,可以長時間的騎行。騎行是有氧運動,可以鍛鍊到心肺系統,尤其是對下肢的鍛鍊效果更明顯一些。

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騎行方式,體會不同的樂趣,讓生活更豐富更多彩一些。





雅江小健


這個看自己吧,如果喜歡休閒舒適一點的話就選公路,如果喜歡追求刺激點的就選山路吧!這個也要看自己的自行車是什麼樣的,喜歡挑戰的朋友也可以試試
公路車速度快風阻低,但對路面和騎手要求較高。
山地車輪胎寬操控好,適合在山路、碎石路、爛泥路和沒有路的地方騎,在公路和土路上騎就是一坨垃圾。
公路車和山地車之間的是平把公路車和公路越野車,這兩種車對路面和騎手的要求比公路車低,在公路上騎比山地車輕快,公路越野車還能輕度越野。
比公路車速度更快風阻更低的是場地車和斜躺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9a9894ebd1f426baa597e1f42198de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