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孤獨也不懼世事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輕風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不怕孤獨說明有一定的閱歷,看透了人事冷暖。

不懼世事說明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只有問心無愧的人才能說出這樣豪邁的話語。

我本人倒是沒有這麼豪邁,但是我覺得在任何事情面前,我都會處理妥當。孤獨對於我來講,我是很牴觸的,我不喜歡孤獨。

不怕孤獨也不懼世事,這句話對於很多人或許只是個座右銘,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含義,我們不妨站在這句話的背後去想一想,如果真的有一天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是都能夠從容的去面對,我想很多人都是否定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人不是神,是人都有軟弱的一面,人心都是肉長的,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心裡不起波瀾不可能,所以,人之常情,灑脫做不到,但是一定要有人情味。

這句話看似灑脫,但其總結出來或許有些不盡人意,我們要活著就要遵循內心的那份感受,沒有人的心是鐵打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怕孤獨,不懼世事這個沒毛病,一個經歷過雪雨風霜的人,看待事情那份心態都是淡然若定的。

所以,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才是灑脫的人生。





大連阿偉


不怕孤獨也不懼世事字面意思就是:不害怕孤獨、獨自一個人;也不害怕世上的事情。只有內心強大、精神世界豐富的人,才會享受孤獨,才能在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心裡卻是滿滿的。

我從小就是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別人說啥我聽啥的人。特別怕一個人待著,更害怕獨自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讀書的時候,我總愛粘著同桌,就像個小跟屁蟲似的。坐在我後面的男生老是欺負我,我一靠到他的課桌,他要麼就用油筆劃我衣服,要麼乾脆就直接給我後背一拳,我都是忍著不敢出聲,全是同桌幫我出頭搞定。當然放學後,同桌跑去人家竹林掰竹筍,甘蔗地裡掰甘蔗,也都是我在幫著望風,其實我是真害怕,就怕主人出現,能罵死我們倆。

工作了,又和同事形影不離,無論上班、下班都在一起,就連節假日,只要我同事一個電話,我立馬放下手裡的活就跑去赴約。有時候我也會不想去,但是又怕不去,同事會不理我。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家裡給介紹對象,我真沒結婚的意思,可我媽說好,最後也就結婚了。

結婚以後,我的善良樸實、勤勞本份,在他眼裡就是個笑話,家裡的大事小事全都是我擔著,他連問都不問一聲,每天只顧著自己開心,家對他來說就是個旅館,想回就回,不想回就說出差了。

老天真是不公,我這麼害怕孤獨的人,卻偏要我單著;我害怕自己承擔不了事情,卻偏偏要我獨立面對。

在這場維持了十三年的婚姻中,把一個膽小、懦弱無能的人,硬生生的變成一個女漢子。隨著自己內心的強大,最終我帶著孩子從婚姻中走了出來。

現在五十出頭的我,熱愛生活,看透人生,不會再懼怕孤單了。覺得人生終歸是一場修行,獨處才是最好的提升!


波波姐的退休生活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這應該是一個有愛好和專長的人經常有的日常生活。

一,有專長,有愛好,每天都有乾的事,一會兒寫稿子,一會兒練書法,一會兒又去畫畫,怎麼會感覺孤獨呢?當然不會有孤獨的感受。

二,不懼世事,這個一般人有點難,只有那些心胸寬廣、不計較得失的人才可以做到。

四,一個人赤條條來到世上,本來就應該沒有那麼多的牽掛,吃不過三頓飯,睡不過兩米床,本來不應該有太多奢望。因為有家有口,才派生出許多欲望和貪婪。

不過,只要你把世事看透了,想明白了,也不應該有多少懼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什麼可怕的?至於兒女,他們有他們的福氣,你代替不了。你只需交給他們做人的生存本領和做人應有的天理道德,就夠了。

有些人看了,可能認為我說大話,有些想不通。其實,你只要看看古代那些帝王將相就明白了。當初他們有多大的家業呀?可是你再看看如今,他們的家業在哪兒呢?


止水如心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表明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和人生境界,已經是爐火純青、睿智達練,而又特立獨行、灑脫俠義。

不怕孤獨,古來聖賢皆寂寞。只要心中有愛,天涯海角也是近在咫尺,千年萬年也只是生命的彈指一揮間。為愛等候,只是為了當初彼此永恆不變的諾言,斗轉星移,日落日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不怕孤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心中有理想,山再高阻擋不了飛翔的翅膀,河再寬也遲滯不了心跨彼岸。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紅塵中春去秋來浮萍人生。熙熙攘攘的天南海北,也只是擦肩而過;紛紛擾擾的人來人往,也只是夜空裡流星劃落。

不怕孤獨。千錘百煉,方為人傑;浴火重生,有容乃大。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不懼世事,看淡了紅塵,看淡了人生。看慣了繁華落盡,看慣了燈紅酒綠。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勇立潮頭御風行,百靈不驚落蕭閒。

不懼世事,閱盡人間百態,淡泊悲歡離合;笑看浮生若夢,從容喜怒哀樂。歲月滄桑,白露為霜;濤走雲飛,銘志滌盪。東西南北中,煮酒論英雄;六出祁山計,搖扇羽風輕。

不懼世事,崇山峻嶺上逶迤不止,狂風暴雨中不抖不泣。泰山壓頂,鐵骨錚錚;滔天巨浪,巋然不動。哪管他牛鬼蛇神,哪怕他魁魅魍魎。可上九天撈月,可下五洋捉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孫記明


何謂孤獨?"王者"為"孤","孤者"王也;"獨者",獨一無二也。獨一無二的王者哪有永遠的孤獨,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認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王者絕對可以在很平靜的環境下獨行。 孤獨並非是在自己心情壓抑,或是失戀的時候出現的,那種感覺只是空虛和寂寞,稱不上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狀態 ,是一種圓融的狀態 ,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孤獨者都是思想者。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思想一切都源於孤獨者的實踐認識和思考。孤獨者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他都能自得其樂。

何謂世事?詞典解釋:①指士農工商各自具備的技藝。②指世代相傳的專業,如巫﹑醫﹑卜筮等。③指時事;世上的事。④指世務;塵俗之事。⑤指社交應酬﹑人情世故。我認為,人們一旦掌握了某種技藝,熟悉所從事的專業,融入了社會生活,懂得了人情世故,那麼,他謀生不是問題,做好本職工作不是問題,養家餬口不是問題,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不是問題,他有什麼可畏懼的呢。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是一個人修煉到一定程度後達到的一種境界。"不怕""不懼",是心中有數無所畏懼的品質,是世事洞明人情煉達的自信,是沉著冷靜淡定自若的心態。

豁達在於修煉,要達到不怕孤獨不懼世事的境界,需要不斷提升自我。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需要人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住風雨,頂得住壓力,磨練自己的心性和意志。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需要人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瞭解世事的變化,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落伍。

不怕孤獨、不懼世事,需要人們博覽群書,博採眾長,勤於求知,善於思考,敢於實踐,樂於奉獻,努力提升自我。


風雨無懼


由此,孤獨算得了什麼,世事何所懼!


國姓五


桑提亞哥是“硬漢子”精神的最佳體現者

老漁人桑提亞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後一位悲劇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漢性格的最後總結。貧窮而又不走運的老漁夫桑提亞哥的命運是悲哀的,而他卻又是一個失敗的英雄,“打不敗的失敗者”,海明威的硬漢子品格像精靈一樣錚錚依附在桑提亞哥這一人物形象之上,這便是海明威式“硬漢子”精神的象徵,他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亦或不自覺,都作為了海明威“冰山原則”的有力體現。

桑提亞哥是一個“獨自在灣流裡的一隻小船上打魚的老頭兒”。生活和歲月給老人的折磨,令他“後頸上凝聚了深刻的皺紋,顯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了,可是他的那雙眼睛“跟海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作品一開始時,老頭兒正趕上“背運(那是形象倒黴的一個最壞的字眼)”。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連一條魚都沒有捉到,這對一個以打魚為生的漁夫來說,那真是再倒黴不過了。就連跟他在一起很長時間的一個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離開了他。

老漁人的悲慘命運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藝術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經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戰爭,人們還未從世界大戰的惡夢中醒來,幻滅、失落等種種迷惘困擾著人們。戰後的社會是一片混亂、凋敝的景象,戰爭和社會的種種荒誕現象給海明威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帶來了很深的創作,可謂九死一生。這也正是老漁人桑提亞哥蒼老的表現之一。另外,我們發現從年《喪鐘為誰而鳴》之後,海明威整整十年沒有發表什麼重要作品,而年出版的《過河入林》又遭到界的一致批評,“眾多評論家甚至斷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經枯竭,再也沒有什麼新鮮東西了”[vii]。這個情形與桑提亞哥老人一開始的景況多麼的相似,老人背了運,一連八十四天打不到魚,當他坐在海濱酒店時,周圍的漁夫都在嘲笑他或者對他寄予同情。

桑提亞哥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古怪老頭兒”,或者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有堅強勇氣與毅力,為完成只屬於自己的那項別人無法替代完成的任務,為了鰥夫的光榮與尊嚴,桑提亞哥一定要捕到一條大魚,對於尊嚴與榮耀,海明威是極其強調的,他曾經一度打算為該文使用“人的尊嚴”這一標題。對於海明威來說,要寫好一篇“一輩子所能寫出的最好的作品”,“從戰術上講,現在發表《老人與海》可以駁倒認為我這個作家已經完蛋的那一派意見”[viii]。海明威意識到《老人與海》的這部作品的完成,將讓“別的優秀而成熟的作品與它相比大為遜色”。我“今後還要努力寫得更好一些,但這會是非常困難……我是一個專業作家,對這部作品心中有數。”老漁人桑提亞哥也意識到了“85”是個吉利的日子,“可以捉到一千磅的大魚”。[ix]桑提亞哥老人在捕到他一生捕到過的甚至見到過的最大的魚後,耗盡了全身了精力,不僅兩手空空,而且傷痕累累;而海明威在寫完這部最優秀的作品後,直到最後的自殺都未曾發表過任何作品,在寫《老人與海》的同時寫的另一部長篇小說《海流中的島嶼》都是在年他妻子整理後發表的。

雖然海明威說:“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扯”,筆者認為把老漁人桑提亞哥作為“打不敗的失敗者”的人物形象進行塑造與對海明威雙重性格的探討也分不開。悲劇超越了他的失敗,昇華了存在的意義,失敗後的言語與行為又折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精神上的勝利給了這些失敗者和其創造者做人的尊嚴和勇氣,同時又以一副面具去掩蓋內心深處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懦弱和自然主義。海明威的恩師格魯特·斯泰因這樣評述海明威的性格:“他用殘當盾牌,以掩蓋他驚人的膽怯和敏感。”《海明威傳》的作者庫·辛格也這樣說:“海明威外表粗魯健壯而又英勇,頗具男子氣概,但在內心裡,他有一種女人的直覺、善感、溫情、容易落淚。”而著名的海明威學者傑佛裡·邁那斯教授卻很直接地指出:“在外表上極力壓制他性格上多愁善感的一面,裝出一副男子豪放不羈的形象”。正是由於海明威本人的精心掩飾,使我們判斷失誤而在潛意識裡對他的硬漢子精神產生了公式化的認定。對於海明威多愁善感的一面在老漁人桑提亞哥身上也有體現。且看桑提亞哥是怎樣在清晨喊醒小男孩的,“他輕輕握住孩子的一隻腳,然後便一直握著直到孩子醒來”[x]這就是老人的細膩而又溫情的一面,這一面卻就被海明威極力地掩飾過,這一點也許與他雙重性格有密切的關係。在現實和虛構的兩個世界裡,追逐描寫失敗而又不承認失敗成了海明威內心不安與痛苦的一劑良藥。

老人處境的一步步惡化就是為了表現出海明威這一硬漢子在“重壓”與所表現出的“優雅風度”,這樣的重壓之下,老人的失敗才顯得尤其悲壯,剛開始時,天天出海,但一連40天沒有釣到一條魚,這種失敗就夠“倒黴”了,後來小孩兒馬洛林的離去更讓老人的處理顯得黯淡淒涼,最後的遭遇更讓人感到悽慘,然而就是這種“從失敗仍然是到失敗”的境況下,桑提亞哥完善地體現了海明威的硬漢子性格:當他的大魚被鯊魚吃得僅剩下一副骨骼時,他自問:“可是,是什麼把你打敗的呢?”“什麼也不是……是我走得太遠啦。”老人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卻又絕對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他縱然是失敗依然勇敢無比,相信在精神上並沒有敗給鯊魚,因為被消滅的是鯊魚,而不是自己,正是基於對待失敗的勇敢、毫不氣餒的精神,桑提亞哥體會到:“一旦給打敗,事情也就容易辦了”。於是“現在只要把船儘可能好好地、靈巧地開往自己的港口去。”當戰鬥已成往事,輝煌也已逝去,桑提亞哥是那麼安詳平靜地完成剩餘的工作,絕好地體現了“重壓下的優雅風度”。如果說人生是個競技場,自然便是人生的大背景。而此刻的桑提亞哥卻已完全超越了這個自然,超越了他人生中的磨難、輝煌、成功亦或是失敗。

桑提亞哥“重壓下的優雅風度”的象徵與筆者在前面提到的戰爭對海明威的身心推殘,戰爭的殘酷、統治者的虛偽及其流血的無謂改變了海明威年輕時“拯救世界”的宏大抱負。

第一次世界大戰鑄成了海明威對人類社會的根本看法,嚴重的影響了創作基調。在海明威眼裡,世界充滿了與虛偽;死亡不可避免地等待著第一個人。這就是海明威筆下主人公桑提亞哥的悲慘命運的又一象徵。在這種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為自己樹立一整套的生存法則,這就是:“在生活中,就是不能取勝,也萬萬不可以認輸,你可以在默默受中盡力活下來;放棄感情的糾葛,莫要顧影自憐;在戶外的體育運動中尋求歡樂,把‘硬漢性格’作為生命的支柱”[xi]正是這套生存法則讓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的硬漢子形象,就算是駕著漁船“上面是一面千窗百孔的帆,上面先後補上了一些麵粉袋,如一面標誌著被打敗的旗幟,”上天註定了老人失敗的命運,但面對失敗所表現出來的仍是硬漢子的坦然態度。海明威經過十六年之後,悟出了當年那個老漁夫的故事的真諦,他把古巴漁民的真實故事變成了一個滲透著人生哲理的寓言,海明威不再是單純地講述這個故事,而是揉進了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和思想。“八分之一”的來源於生活素材,而餘下的“八分之七”卻是需要通過想象去挖掘的藝術真實與象徵主義了。

可見桑提亞哥的象徵所呈現出寓意的多義性,儘管其中也不乏某種朦朧氣息,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桑提亞哥是“海明威式”硬漢子精神的最佳體現者。

馬洛林是“硬漢子性格”的最佳補充

“運氣是我有了一個好老頭兒和一個好孩子,而近來作家們已經忘記還有這些事情”,[xii]海明威在談到小說成功的因素之時,曾頗為自得地將小男孩與老人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小男孩馬洛林在《老人與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小說的真實素材《在大海上》這篇通訊裡卻並無小男孩其人,小說中他卻佔了不少篇幅,這便是海明威藝術創意與匠心所在,要研究《老人與海》象徵因素,小男孩馬洛林顯然很值得讀者與批評家們推敲了。

孩子是從五歲起跟老人上船學習捕魚的,孩子的個性特徵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雖然很小,但並不顯很孩子氣;從老人那裡學到的不僅是捕魚的本領,還有自尊自強的精神,並學會懂得生活的艱辛與男人的責任。稚嫩的肩膀早已習慣了清早就得出門打魚的生活的磨礪,縱然是“走路還打瞌睡”[xiii],仍然說“這算什麼,男子漢就得這樣。”[xiv]鏗鏘有力,落地有聲的言語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式”的硬漢子精神。

在老人的潛意識裡,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另一階段,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夢到兩個自己,所以儘管他與孩子朝夕相處,他“做夢時從沒有夢見過孩子”。孩子的離開是孩子家長的決定,老人不願意也不讓孩子為難,於是不讓他再跟著自己,不讓小男孩也沾上老人的黴運,孩子多次的要求堅持回來,縱然老人的失敗就擺在面前,現實證實了老人的失敗,老人的多次回決,但始終阻止不了孩子。他不怕失敗,蔑視失敗,勇敢地面對失敗,因為在小男孩心裡,桑提亞哥是一個“神釣”、“與眾不同”。孩子在迴歸幫助表現海明威“重壓下的優雅風度”,小男孩的出現決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是有其象徵意蘊的,是人類的未來生命延續的維繫物,也是硬漢子不向命運低頭的力量源泉。桑提亞哥正是從孩子的鼓勵下堅強不屈的拼搏下去,他意識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這一點不承認可不行”,在與命運搏鬥中,幾次想到小孩,“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所有有了孩子,生活中才會有痛苦和歡樂,才會有災難和希望,人類社會也才會生生息息,延綿不絕。

將唯一的一個與老人相依為命的小男孩馬洛林從桑提亞哥身旁無情地取走,這也是海明威獨到的藝術創意。取走是因為老人“倒黴”,是因為孩子的父母強令孩子另攀高枝。也是因為海明威生活在趨向於腐朽和沒落的社會里,海明威作為正直而又清醒的知識分子,一方面看透了社會的虛偽和,然而雖然他有膽有識,又有著自信和堅毅的品質,但的搏鬥使他覺得力不從心了,認為即使自己再怎麼,也無法改變這黑暗的現實。因而他感到苦悶,感到疲倦,感到希望和勝利的渺茫,漸漸地就變成了一個實際上的精神勝利者,渴望用精神的勝利使自己得到慰藉,得到解脫。

正是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海明威流露出對弱者的同情,對有錢人的輕蔑,對貧富差距的不滿,於是當老人感到孤寂和痛苦以及失敗之後,孩子終於下定決心回到老人的身邊,孩子的再次迴歸,顯示他無視父親的權威與漁民們對運氣的迷信,“去他媽的什麼運氣,我要運氣跟我走。”[xv] “家裡人說起來,我才不管呢,”[xvi]孩子在迴歸之前,老人的奮鬥也是孤立的,無論如何英勇都註定會失敗,孩子的話昭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氣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在失敗之中隱隱約約地又感到了一絲的歡樂與光明的希望。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環境的象徵

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亞哥老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海為他準備了神秘的大魚,為他提供了展示其無比的勇氣和毅力的場所,從美學角度來講,大海是一幅“意味著許多東西”的寫意畫。

在蒼茫而神秘的大海,她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但是她有時竟會這樣地殘,又是來得這樣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飛翔的鳥兒,不得不一面點水搜尋,一現發出微細而悽慘的叫喊……”,可是“老頭兒總是把海當作一個女性,當作施寵或者不施寵的一個女人。”“為什麼盜賊鳥和強大的鳥把像海燕一樣的鳥兒弄得那樣柔弱、那樣纖細,海洋有時竟能夠如此殘呢?”

桑提亞哥雖然也想到“海洋仁慈又十分美麗”,但是,他所強調的是“海洋就是能夠如此的殘,又是來得這樣的突然”,那些弱小的鳥兒只能發也“微弱而悽慘的叫聲”。桑提亞哥在這裡流露的分明是對海洋殘的不滿,是對海燕一類弱小鳥兒的同情,如果我們當時的美國現實,當時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猖獗橫行[xvii],與進步力量遭到瘋狂的,整個美國社會瀰漫著疑懼和恐怖的氣氛,但作為一個目光敏銳的記者、堅定的反戰士、富有正義感的作家,通過《老人與海》向讀者傳達出海明威對黑暗現實的控訴。所以我們至少應注意到桑提亞哥關於海洋會突然變的殘。又為什麼要反覆交待桑提亞哥對大海上小鳥的同情呢?作者只提到屬於同類的海上的兩種鳥兒,海燕和黑色的小海燕,而“尤其為弱不禁風的黑色小海燕傷心”。當的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猖獗時,美國黨人卻沒有形成一支對抗力量,眾多的黨人和進步人士遭受審判和監禁,美國經歷著空前的大劫難。海明威正是在這特定的殘酷現實面前,把“海燕一類的鳥兒”寫成了無法抗拒風浪的生靈,並把它選作受害於“海洋殘”的代表。小說中“海燕一類的鳥兒”即象徵美國黨、人和進步人士。我們又注意到大海一律都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或是其它黑暗的色調,彷彿大海是一個穿著黑衣,帶著黑色的面紗,海洋又是“如此的殘”這又不正象徵著麥卡錫主義把美國搞得天昏地暗的社會現實麼?

但海明威卻又給大海賦予了女性的身體和靈魂。海的女性,讓她自身蘊含著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為老人準備好一個巨大無比的魚,她的寬廣足以使老人駛入體驗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現實奧秘的領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許老人生活的永恆之中。桑提亞哥與自然的關係也主要體現在他與大海的依存又鬥爭的關係之上,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的海洋上匯合並經由海洋而輸入美國,美國文化的源頭也必須追溯至歐洲文化的愛琴海文化。這也是海明威選擇“大海”作為漁夫桑提亞哥生存環境的重要原因,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仁慈、善良”的女性才可容納的。

獨自在海上的日子,桑提亞哥看日升日落、觀月隱月現,與魚鳥作伴,和風水對話,他也變成了大海的一部分。“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最終給予了老人一條“比小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可是海洋又是殘的——那此成結隊而來鯊魚奪走了他辛苦追捕到的大魚,粉碎了他的“光榮”。老人的孤獨與快樂、鬥爭與失敗都和大海相。老人與大海的關係是既依存又要與大海鬥爭。他不僅僅從大海獲得生存條件、生存技巧,還從大海獲得朋友和對手。大海是他的生活場所和戰鬥場所,也將成為他的最後歸宿,這與海明威有極其重要的關係。

海明威只是一個描寫男人的作家,他描寫的是能在“重壓下表現優雅風度”的男人,“海明威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是專門以女人為中心主角或以婦女讀者為主要對象的作品”[xviii],與海明威同時代的評論家艾德蒙·威爾遜說:“他筆下的女性是不真實的”[xix],這是由於母親的清高自負、驕縱自私給海明威留下終生影響,母親十足的男性氣質與專橫令海明威極其反感,甚至在他母親死後多年,海明威還在朋友面前憤憤地說他的母親是雌雄同體,母親的“男性化”行為造成了海明威心裡障礙——認為自己缺少真正的母愛,這就讓他在戀愛時表現出明顯的戀母情結,總是愛戀年齡比他大的女人,這一事實也間接地反映出他在前半生中不斷尋找一位理想母親替代者的渴望與決心,“女人是使他不安的最大根源”[xx],父母在婚姻上的不諧調與海明威(年)大7歲的阿格尼絲(年)的拒婚對海明威的傷害反映出海明威性格極為脆弱的一面。這一現實令海明威內心不安與痛苦,於是精神上的寄託成為了醫治他內心的一劑良藥。那麼“仁慈的、美麗的大海”成為他內心的理想化身。

因此,這幅“意味著許多東西”的寫意畫成了海明威生存環境的剪影。

鯊魚是惡勢力的有力代表

關於小說中的“鯊魚”的象徵意義,也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諸如象徵復仇女神,象徵時間,象徵死神等等。但海明威自己明確地說過。“那可惡的鯊魚……,就好比所得稅。我努力工作,碰上好運氣。我得到一張數目可觀的支票,於是所得稅就象鯊魚一樣跟蹤而來,用尖利的牙齒大塊大塊地咬著吃,那老人沒說到這個,我卻說到了”[xxi],顯然海明威這裡的“鯊魚”是充斥於他所處世界中惡勢力的象徵。

而海灘上那具巨大的、白色的馬林魚骨。它作為老人與馬林魚激烈追逐,與鯊魚拼死相爭的見證,可以說既是勝利的象徵,也是失敗的象徵,正是這種微妙的對立統一與相互之間轉換,讓我們在一次看到了依附其上的海明威式的硬漢子精神。對於馬林魚,作者對它的描寫貫穿於全篇。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漁船還長兩尺,風度優雅,儀態萬分,在水層潛游時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躍出海面時,銀光閃閃,它牽引著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劇而又從容地挺進,將身後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紅。這些描寫,不僅切合於全篇海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使這條馬林魚作為一種自然的壯觀與偉大的象徵而與孤獨的老人、飄零的船隻形成對照,反射也作為它的追捕者與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軀幹中所蘊涵的力量與光輝。在馬林魚這一象徵性形象的照耀下,小說的全部描述也就獲得了更為豐厚的意蘊。

桑提亞哥所看到的馬林魚似乎比我們人類“更崇高、更有力些”,也看到了鯊魚的“無所畏懼”,實際上寫魚也是為了寫人。因為老頭兒知道“什麼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這一個總要去殺死那一個”,其實也是“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被鯊魚蠶食後的馬林魚只剩下的“白色魚骨”又何嘗不是戰爭的另一個縮影。

戰爭使海明威迷惘的心理素質發展成為基本的個性特徵。一九一八年七月,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線被炮彈片擊中負了重傷,當時還不滿十九歲。這次戰爭對於海明威生活和創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說它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最兇殘、指揮最糟糕的。誰不這樣寫誰就是說謊。”[xxii]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摧毀了青年對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毀了建立在人道主義基礎上的道德和價值觀念。西方青年在戰爭中看到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生存的醜惡,悲慘和無目的性,從而成為頑固地、深不可測的懷疑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犧牲品,這樣造成了“迷惘的一代”。海明威由於從少年時期就具有了“迷惘”的“病史”,而戰爭給他的精神和肉體都造成了人所不及的創作,所以海明威這樣說:“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印象壞透了。”“戰爭在一個作家心靈裡留下的創傷是很難癒合的。”[xxiii]海明威令人拍案而起的反戰情緒在他戰爭為題材的各種作品中有突出的表現。因此在白色的魚骨這座“小冰山”的底部,還有八分之七可能就象徵著殘酷的戰爭。

桑提亞哥希望釣到大魚的時候,他果然釣上了前所未聞的大魚,他對大魚的讚美,身軀的龐大、姿態的優美、威力的巨大、色澤的美麗,可以使人聯想到它象徵著人們渴望創造的奇蹟,要達到的宏偉目標,甚至是要實現的遠大理想。而那些不斷前來吞吃、咬噬大魚的鯊魚,則可視為搶掠成性、災難、阻止人們達到理想境地的各種破壞性惡勢力的象徵。

對於桑提亞哥又為何去讚美另外一種鯊魚(鯖鯊),這是一向注重風度的海明威借桑提亞哥之口說也他對各種敵對力量不同的態度。海明威曾經說過:“我寧可有一個誠實的敵人,也不願擁有很多虛偽的朋友。”鯖鯊或許象徵著海明威所喜歡的那種“誠實的敵人”。小說著重寫鯖鯊遊姿矯健,反應迅捷,牙齒銳利,進攻直率而勇猛,毫無畏懼,對它的死海明威也寫得有聲有色。但是桑提亞哥讚美只鯖鯊的風度和力量,他並沒有忘記鯖鯊是他的“敵人”。他是懷著“要把對方置於死地的無比狠毒的心腸”刺死鯖鯊的。但是對待星鯊,桑提亞哥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星鯊吃腐爛的東西,貪婪而兇殘,氣味也難聞,還偷襲瞅著的海龜,咬海里游泳的人,在進攻方式上也非常令人厭惡。桑提亞哥十分鄙視這種鯊魚,但是卻深深知道它們的厲害。海明威就是這樣在他的作品中來向人們展示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的。

更多的立體象徵形象

“更深的東西是您懂了以後所看到的東西”,海明威這樣告訴他的讀者們,當我們真正讀懂了《老人與海》以後,我們會懂得不僅僅只是老人、小孩、大海和魚類有一定的象徵主義。在這部作品裡“更深的東西”還很多。

如小說中的“獅子”在作品中有節律地反覆出現,老人甚至從夢中都夢見了“獅子”。顯然“獅子”作為力與勇的另一稱呼,它在小說中的不斷出現,構成了一種寓意十分明確的象徵:象徵著老人追求力與勇的搏擊精神,這種搏擊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漢性格的體現。

另外,在《老人與海》中的壘球手老狄馬吉奧與老人角力的黑人大力士,鼓著長長的黑翅膀在海上盤旋找追捕目標的鷹,以及關於老人吃的金槍魚都有一定的寓意,都具有桑提亞哥形象的特質,它們都與作品中其他人物、環境有著符合實際生活本來面目、渾然一體的關係,然而又都是海明威代以傳達“意味”的象徵體。這與象徵主義作家所偏好的那種為追求所謂“主觀真實”,面對客觀世界支離扭曲,任意構造象徵意象的作法是格格不入的,這種差異也許就是海明威不願接受象徵主義桂冠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明威還通過象徵性描寫隱晦地表達了他對美國現實地極度悲觀。小說有多處描寫“能夠使人聯想到距離耶穌蒙難”的情景。當桑提亞哥看到星鯊時,他的喊叫就像“一個人感到釘子穿過他的雙手釘進木頭裡而不由自主發出的喊叫聲。”這裡暗示的“一個人”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再如桑提亞哥“他扛著桅杆坐在那兒”,還有他睡覺的姿勢,“兩條胳膊直直地伸在外面,兩隻手心朝上,就這樣瞅著了。”作者用這些象徵性描寫是在暗示:美國的耶穌又被釘在十字架上了,精神死亡了。海明威正是以這種無言的、隱晦的,徒或許能夠領的方式,向他的絕大多數信奉耶穌的同胞、世人傳遞他對美國現實的莫大悲哀。



小古月同學


不怕孤獨也不懼世事實際是對一個人適應能力的讚歎,換句話說就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這句話是指這個人既能在枯燥的環境中悠然自得,也能在嘈雜的生活工作中見招拆招。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是一個八面玲瓏的角色,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準確的把握對方的心理。和這種人相處你會感覺到什麼叫做圓滑而不世故,給人的感覺特別舒服。


全談百科


“不怕孤獨”我覺得是一個人很高的境界了。閒事不湊熱鬧,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不會像有些人一樣,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悶煩無聊,總想找幾個朋友聚會聊天,而不怕孤獨的人則享受那份難得的清閒,可以獨自思考,靜靜的發呆也覺得愜意。

“不懼世事”則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俗話說“來事不怕事”,不是一個人獨處久了就退化的不知如何與人相處打交道了。因為孤獨時的沉澱,他更能厚積爆發,處理事時,不會畏首畏尾,更不會因為考慮不周鬧出笑話。



一首詩詞歌曲


什麼叫不怕孤獨?

你三十歲,單身。你媽催你找對象,說你不找對象沒人管,沒有孩子就沒人給你養老,你一個人過日子會很孤單!但你倔強著不肯屈服!

這就叫不怕孤獨!

什麼叫不懼世事?

你爸你媽你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催著你找對象,你同學你同事都在曬娃秀恩愛,但你仍舊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單身之路!

這就叫不懼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