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去的年味,你記憶中的過年是什麼樣子的??

菩薩我想對你說


六十年代農村的春節,家家雖然清貧節拘但卻充滿幸福和溫馨。因為只有過年人門才能丟掉整日陪伴的糟糠之食,能吃上一頓玉米摻白麵的餃子,能享受一頓吃肉的美餐。人門可以脫掉賠伴四季打著補丁的外套,換上一身家做的嶄新衣裳,大人們聚在一起玩玩撲克,看看村裡上了年歲的老人嘮嘮家常。手頭寬鬆點的人家,還可以給孩子們買兩掛鞭炮放放,沒買的孩子們只能在旁邊圍觀,因為在他們的心中也是一種享受吧!總之那時生活雖然艱苦,但家家都有一種濃濃的年味,處處都有一股暖暖的人情。


秀色薔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生活較為匱乏,精神生活也非常單調,過年,就是我們小孩最大的期盼。

兒時盼過年,是因為過年能穿上新裝。小時候都穿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只有過年時媽媽偶爾才能給我做件新衣服。

兒時盼過年,是因為過年能吃上肉。小時候我家比較窮,平時,飯桌上的葷腥就是豬油,不常見大肉,只有大過年才可以盡情吃肉。

兒時盼過年,是因為過年可以玩鞭炮。家裡窮,但迫於過年的講究,爸爸僅花幾毛錢給我零零星星買幾個”炮”,從來沒有買過一整鞭炮。

兒時盼過年,是因為過年有壓歲錢。其實,也只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三十晚上給的那幾毛錢,我們也很快就去買炮仗玩了…

如今,那滿載著童年歡樂的過年,將永存腦海,成為生命中難忘的記憶。


涇渭財稅


那年月想起來讓人五味雜陳!

小時候盼過年!掰著指頭數日子!

過年有新衣服穿!

過年能吃到 餃子 !

別管窮富,三十晚上要把全年吃過的菜做到!

姑娘有花戴!小子放炮仗!

村裡青年排話劇歌劇也有相聲快板等節目!

吃完飯早早去俱樂部裡佔地方!

初一大拜年!走家串戶去給長輩人磕頭。兜裡揣滿了 榛子,瓜籽和糖。

老輩近親會給 壓歲錢 !塊八毛錢樂的合不攏嘴!

因為平時太窮,盼過年的心情至今都難以忘懷!

回不去啦!可永遠不會忘記!


戈亮8


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童年,或許感受都不太一樣!也是酸甜苦辣,相信大多的童年應該是美好的值得留戀回憶的,我的童年不算好但也不那麼糟那會過新年最期盼的是可以穿到新衣服新鞋子,可以提著自制的小燈籠放鞭炮!吃到奶糖糕點和美食!最難忘的一件事是8歲那年過年媽媽給我買了雙期盼很久的一雙鞋子,晚上吃過年飯後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因為放鞭炮的孩子多在奔跑中在一個大雪包上把鞋子跑丟掉了一支大概是掉到深深的雪堆裡了,找不到了。哭著回家等著被爸媽暴打,可媽媽看到我這個熊樣把我摟在懷裡說,不哭孩子!媽媽明天在給你買一雙!或許這就是母愛偉大的母愛!父親走的早,當年為了能陪伴孤單的母親分手了一起走過六年同窗的女友,本來我們可以一起出國進修的!…愛我的母親!在她老去的這段路程裡要陪著她讓她快樂的走完!……





宏哥73110726


寸金失去有處找,光陰失去無處尋。時代的列車滾滾向前,兒時過年的快樂已成歷史,絕不會重現。那是1957年除夕,父母忙前忙後,院中聚了好多人,大街上套了兩輛太平車,每輛太平車皆用花蓆紮成拱型車房,車房兩邊蒙有花布並有幾束流蘇!每輛大車重約400公斤,每輛車套三頭牛,車速很慢,還不如步行!這究竟是幹什麼?原來我家二哥在大年三十要結婚了。正午,新嫂嫂被送女婆攙扶進院,禮畢入洞房。只見她身著彩裙,頭戴花冠。這些服飾是租賃的。過春節少不了壓歲錢,母親給新嫂子2元錢,那時稱作兩萬元,給了我五分錢,那時稱為五百錢。為這五分錢,我也是到處去諞,因為不少同齡兒童還不如我呢?年關吃飯一般是黃面稷面糕,白麵饃饃是走親訪友用的,很少享用。那時雖吃穿不如現在,可沒有多大的精神壓力,除了玩,就是盡情地玩耍,快樂的童年一去不返!


嶽陽樓記


小時候過年總是下雨下雪比較冷的天氣,最盼著過年了,快到過年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會帶好多好吃的給我們,經常給點零花錢,每次爸爸在家都是最幸福的日子,早上起床爸爸會先點火幫我們把衣服烤熱一點再穿上,不喜歡吃的飯菜就倒爸爸碗裡,會給我們買新衣服,做豆腐,燻臘肉,臘魚,殺雞宰鴨,家家戶戶到過年都是很熱鬧,不管去誰家都有好吃的,村裡還有耍龍燈花燈的,從初一開始直到正月十五,我們小孩子初一都要去別人家道恭喜,說幾句吉利話,然後人家就給我們幾顆糖,拿個大口袋一早上轉遍全村,滿滿一袋糖,吃完還會把糖紙疊起來做成小花兒,那時候沒有什麼摩托車,走親戚都是走路去,在大路上經常碰到熟人,大家互相打招呼,很熱鬧。真的很懷念兒時的過年


蝸牛4938039357214


那時候,總盼著過年,因為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爸爸會從集市上買上幾斤肉,買一些瓜子、花生、牛奶糖,大年夜炒上幾個菜,燉只雞、切根火腿,整一瓶雪碧,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吃的其樂融融,說不出的愜意和暖心。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忙碌了一下午,大魚大肉擺了一桌,但誰都吃不下。有同感的給個讚唄!


o梅蘭竹菊


我記憶中的過年是每年臘月二十幾,我家都要殺頭過年豬,大小不等,有時候的過年豬有兩百多斤,有時候的過年豬剛夠乙等豬的秤(131斤)。無論大小,我家都不賣。只是在殺豬的當天請幾個相契的叔叔伯伯到家裡來吃一頓飯,我們那裡的人叫作打頭腦。然後砍幾塊3斤左右的肉分別送到外公外婆、舅舅、姨媽、姑媽、表叔等人家裡去。剩下的豬肉除了留些給過年吃新鮮的外,其餘的全部都烤成臘肉,掛在火爐上方燻著,留待以後慢慢地吃。

然後是打米炮,做糖花,做桃花,做卷粉和淌皮,做油索、豬耳朵、瓜片、油角、花根,做肉丸子和卷蛋,炸蘭花豆,炸紅薯片、紅薯絲,炒葵花籽、炒南瓜子和花生,做過年粑子,(有些地方做糯米餈粑),煏紅薯燒灑。少不得忙活一個禮拜左右,然後就搞大掃除。大年三十這天,屋前屋後,樓上樓下的衛生都要搞,那時節,燒柴火的瓦房屋衛生最難搞了,都是搞得嘴巴鼻子黑一個的,你不要笑我,我也不要笑你。

過年這幾天,大人穿衣沒什麼講究,但是小孩就不同了,再窮的人家都會置身新衣褲給小孩穿。只不過布料不同,有錢的人家小孩穿高級布衣褲,無錢人家的小孩穿粗棉大布。

過年這幾天,我們祠堂裡可熱鬧了,日裡夜裡,天天都有人演戲看,革命樣榜戲《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鑼鼓喧天,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嘿,那年味兒還真帶勁!


快樂春鳥


小時候,記得一進臘月,父母和姥姥就開始忙活,那個時候,很多東西只有春節才能憑糧本,副食本才可以買,比如一人二兩花生瓜子,半斤帶魚等等。到了二十幾兒,開始掃房子,做衛生,然後煎炒烹炸,一些需要提前做好的食物就開始了,比如帶魚要提前煎出來,豬肉排骨啥的要提前燉出來,花生瓜子要炒出來,真的是天天滿屋飄香,好饞啊!還要蒸花色饅頭,然後在出鍋的饅頭上用筷子點紅點兒(食色),我特別喜歡幹這活兒。除夕白天父母把外面的衣服洗了,就穿著棉褲棉襖在外面玩,單等著初一一大早起來就穿新衣服咯!晚上和小夥伴去打燈籠,一邊走,一邊說,打燈籠,烤手咯!你不出來我走咯!男孩子們除夕就可以放鞭炮啦!那個時候很少一放就放一掛鞭炮的,都是小心翼翼把鞭炮一個個拆下來,單個兒放。初一的餃子是羊肉白菜餡兒的。

然後就是各種吃吃吃~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糊窗戶(當然,這個環節已經沒有啦)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白麵發(發麵蒸饅頭)

二十九,貼倒有(春聯,吊錢)

三十兒晚上坐一宿!(熬夜,守歲)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

初三的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必須還得吃餃子,還必須自己剁菜餡,叫剁小人的腿,包餃子叫捏小人的嘴。

……………


水雲間219


小時候過年最開心的就是穿上新衣服,那時候的衣服並不像現在一樣是買來的,而是去裁縫店做的,做好後就放在櫃子裡,還沒到過年的時間,經常會拿出來看一看,滿心期待著過年能穿上它,每當除夕,吃完年飯,領完壓歲錢,就是陪著父母一起守歲,看春晚,放鞭炮,那時候家家燈火通明,歡聲笑語,街道上熱鬧非凡,放煙火,打鬧嬉戲……

大年初一,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裳出門,帶著壓歲錢逛廟會,買好吃的零食,買心儀已久的玩具 ,煙花鞭炮,開心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