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師職稱不能自然晉級?

聆聽雲起


職級晉升,就我省看各個系統都不相同,比如衛生等一些系統通過考試自然晉升,公務員也有通過考試晉升的。而且有的系統實行評聘分離,就是說評上了高一級職稱不一定聘,只有排隊到了才有相應待遇。就我個人看,這些都是很人性化的制度。

職級晉升猶以教育系統而不同。個人看法,這是由於教育的特殊性質決定的。

一、有利於從業人員的規範化專業化

在大概05年以前,評職稱是不需要教師職格證的,自那以後教師職格證是首要條件。試想,如果自然晉升或者通過考試晉升,誰還去考取資格證。這顯然不符合教師的專業化規範化。

二、有利於推動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

這從評聘的條件即可看出,學歷、三筆字簡筆畫、繼續教育課時證明、普通話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等等,更不用說論文和課題要求。這幾年為了照顧農村教師,一些條件有所簡化,有所放寬。比如評副高,以前要求兩篇論文,現在只要一篇,而且計算機、英語等級不做要求。這都是從業管理進步的表現。

三、有利於對龐大教師隊伍的管理

教師隊伍人員多,隊伍龐大,通過職稱評審,可以更好的協調管理。所以作為教師,只有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遵循規則,服從管理,順勢而為,實現自身價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水平有限,未必全面,歡迎討論指導。


櫓翁


公務員為什麼可以自然晉級,老師為什麼不可以?公務員自然晉級成立,那麼老師自然晉級相對也應該成立。人為的設定職稱比例,請問有何科學依據?論文,課題,對教學有何幫助?老師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不是搞理論研究。為了論文而論文,為了課題而課題,難道課題就代表你的教學能力?同樣的教齡,同樣的水平卻被指標限制無法同時晉級,按職稱漲工資,按職稱享受取暖費等福利待遇,退休依然按職稱享受退休金,這一切取決與職稱指標的限定,指標比例決定了教師教學能力?沒評上的教學水平就比評上的教學差?一些一線教師望職稱興嘆!

請問公務員自然晉級就科學,穩定公務員隊伍,老師為什麼不可以自然晉級,為什麼設置比例?有何科學依據呢?難道不應該鼓勵教師隊伍穩定?也應該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教齡工資封頂10元錢,即使從教30年,也是區區10元錢!如果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我覺得就應該增加教齡工資。

我國政府一貫尊師重教,在職稱問題上注意到了一線老師的呼聲,鼓勵教師終身從教,如果我們教師也像公務員一樣自然晉級,會使教師們一心一意教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擔負教書育人的重擔……


nn往事如煙


教師職稱由低到高分為五級: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我認為教師職稱不能自然晉升原因有幾個:

首先是教師職稱的作用決定的。職稱的作用除了拉開教師收入的差距,還能對教師進行優良中差的評比分類,獎勵優秀教師,激勵後進教師。

其次是由教師職稱標準決定的。教師職稱標準有四個:1、思想品德標準。2、知識水平標準。3、專業能力標準。4、業績成果標準。標準就是教師努力的標杆。對老師提出統一的要求,就是規範教師的工作,更好的為教育服務。

再次是職稱的評定目的決定的。職稱就是為了打破大鍋飯。如果教了一定年限就自然晉級,對大部分老師來說是沒有工作驅動力的。幹多幹少一樣,幹好幹壞一樣,有的老師就會庸庸碌碌混日子了。這樣更打擊了眾多勤勤懇懇、德才兼備的老師工作積極性。

最後是職稱對職業成就感的肯定決定的。毫無疑問,正高級和高級的教師比例是少數,大面積普及對於優秀教師就沒有成就感了。教師職稱以榮譽激勵更多的一線教師終身從教。

一直以來,教師們對職稱問題一直褒貶不一。有人呼籲教師應該同工同酬,不應該分三六九等。

目前,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相應職稱改革的方案,相信職稱制度會更加的公平更加的完善。――歡迎關注“小李滔滔”頭條號。


小李滔滔


這麼看:

一是教師職稱是專業技術職務,與其他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是一致的,它是階梯式上升,帶有明顯的層級……新教師,初級教師,中級職稱,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稱號:特級教師,教學專家,教育家……醫生,設計師……基本也是這個路子走下來……

二是初級職稱是按照教齡自然晉升……中級以上職稱,需要競爭晉升……每一個級別又用不同的職責任務及相應的賦分標準。達到下一級年限,就可以晉升上一級職稱……目前,教師晉升職稱已經進入到了困難時期,主要是:1.名額有限。2.很多老師賦分都很高,競爭白熱化。3.個別人有造假現象,影響了公平競爭。4.個別領導與老師爭名額……

三是通過賦分標準,可以看出來,是一個老師成長成才的很好的辦法,只要名額足夠,公正公開,還是能調動老師們學習,工作積極性的……

四是如果失去了這個標準,就像有些老師提出的按照教齡來自然晉級……大家會失去競爭心態,都在等……已經聘上高級職稱的部分老師已經顯示出來了這種心態……所以,要是自然晉升的話,只能是低的職稱或者特殊群體,農村滿30年,自然晉升放副高。大部分教師還是必須要競爭的……

五是很多老師喊著按照教齡自然晉升,大家會積極努力……一旦自己按照這個路子走了,絕對不再是這個思想,而是互相攀比,不樂意上課……更別說成績了,人都是有惰性的……

六是面對目前教師職稱困境,應當積極完善改進晉升辦法。1.增加名額。2.增加教齡賦分佔比及教齡工資佔比。3.…傾聽一線教師意見,晉升辦法更接地氣……綜合改進……

總之,自然晉級有待商榷,改進完善教師職稱晉升辦法,才是上策。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好運。


追求有趣


教師職稱為什麼不能自然晉級,這個問題近幾年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雖然我也是一位中學教師,但是我還是說教師職稱無論如何也不可以自然晉級。如果一旦自然晉級這就無形中打破了教師的活力,那對教育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我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如下:


第一:表面的公平並不是真正的公平。教師職稱自然晉級,表面上來看教師不再無緣無故的發表論文,不在為了榮譽爭的你死我活,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教育的腐敗。但是殊不知這種表面上的公平無形中扼殺了年輕教師的信心與激情。現在年輕教師最低學歷基本都是本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他們都是懷揣夢想的。如果他們發現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與自己無關,當他們發現這是一個論資排輩的行業時,他們或許會心灰意冷。現在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起早貪黑奮鬥在第一線的基本都是青年教師,當他們的付出與回報相差很大的時候,他們或許會放棄奮鬥,或許人在教學崗位想著教學以外到花花世界。教育本就是一個收入微薄的行業,年輕教師正是購房結婚買車的集體,當他們發現這個行業連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都滿足不了,誰還有信心為之奮鬥。


第二:自然晉升職稱會使教育喪失活力。多年前,中國一次次的申請加入WTO,一次次的失敗,那個時候非常的迷茫,還想不就一個國外組織嗎?廢那麼大周折幹什麼?直到今天,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因為它盤活了我國經濟,帶動了我國企業的發展。因此,只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如果職稱自然晉升,無形中就是打破了競爭。沒有了競爭,我們的老師就是等、靠、要。誰都會認為,總有一天會輪到我的。這樣我們教育的活力何在,教學質量何時才能提升?

總之,教師職稱還是要自己努力去爭取,有的時候總認為職稱評審太黑暗,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的時候,我們是否為之爭取過。


教育情緣


自然晉級,怎麼個自然法?是年限一到,自然升級的意思嗎?這樣肯定是不可取。

大家有這樣的期盼可能是看到公務員的職級並行了。新公務員規定職級並行,一定年限升級到一定級別,享受到一定待遇。這意在解決基層公務員晉級天花板,待遇提升受限制的問題。教師處境和其有相似之處。但是,二者的工作性質有很大差別。

通俗來說,公務員是管理崗位,管理崗位有領導職責,也有貫徹執行職責。如果具備了領導能力,可以選拔但管理崗位,如果沒有出色的領導能力,能有堅定政治信仰,保證領導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這也全是很好地完成了公務員的職責。所以,儘管實際上職級並行有一定的消極作用,但是並不動搖公務員管理的基礎。說白了,即使你拿著相應的工資,只要你堅決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沒啥事業上的上進心,只是完成工作,那麼你無形中也基本合格了。但是教師的性質則與之不同。

教師是技術崗,是靠技術吃飯的。技術是需要不斷革新的,需要終身學習,不斷磨練技能的。如果自然晉級了,靠著慣性操作,技能會不增反退的。想想,老師都在混級別,是不是覺得很可怕。至於管理職能,在學校並不是“主流”,也會有額外的補貼。所以,不單單是教師,對所有技術崗的考核,對技能的考核是王道,因此,去職稱是不可能的。

但是,教師職稱是要改革的,讓標準更合理,職位比更合適等等。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小汀101


這個提問不全面,我現在知道,西藏,或許還有具他一些省市地區,教師職稱可以直升。至少日喀則,教師不但到年頭可以直升,而且工資還不低哦,大專畢業的到那裡初級八九千月薪,中級上萬。當然那裡物價也高些,關鍵是高原環境一些人心臟不適應。


在商言商422


教師職稱不能自然晉級,我認為就像高中生不能自然升入大學一樣簡單。



選拔大學生,要經過嚴格的高考種種程序,教師職稱晉級,自然也要經過考核選拔。

我師範畢業一年時,定級為中學三級老師,五年後自然晉級為中學二級老師(說明低級別的老師職稱是自然晉級的),又過了五年,就不是所有人都能晉級中學一級教師,有了限制條件,首先是有了名額限制,比如10個人9個名額,或是再少些;其次是年度考核限制,必須有一個優或者兩個良,再次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按照年度考核得分排名;第四還有評委投票;四個環節裡面任意一個出現問題,就不能晉級為高一級職稱教師,這些條件限制了大部分老師,也是有的老師工作40年到退休時還是二級老師的原因。



但是如果不選拔自然晉級,就會使老師產生怠惰心理,不思進取,反正無論怎麼樣都會晉級,這就會影響到優秀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教師職稱不能自然晉級,促使老師們在工作上你爭我奪,爭先恐後,想方設法搞好自己的工作。我有一位老師,和主管校長是同學,不能晉級一級教師,就將校長從車上叫下來,怒問:“你不死我的職稱就上不了了嗎?”從側面反映職稱對教師的重要性。


小桔燈


關鍵是論文絕大多數是花錢買版面的,現在連東拼西湊的抄寫都不用,課題優質課等,只要有關係,都可以花錢買到,榮譽證書,接近權利的人最先獲得,難道這些條件做為教師各個級別的依據合理嗎?顯然既荒謬又可笑,也不能讓老師們信服,只能適得其反,讓老師怨氣沖天。有人說,論文,課題是真正自己搞的,你讓他複述一下大意,自己都不知所云。退一萬步講,就算都是真的,對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有幫助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這些純粹為了評職而搞出來的東西,和教學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用這些條件評出來的職稱,作為拉開教師工資的級別,顯然極不公平。


用戶2617617440490


一,地方財政原因。

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減少開支,儘量減少評職稱數額。有些地方不但提供職稱極少甚至長期拖欠教師工資。究其原因不再乎地方缺錢或挪用公款。

二,教育機構問題。

很多地方教育機構超編,這些機構掌握權利優先給自己提供指標或達到評職稱時所需必要條件,使學校一線教師指標減少或壓縮教師評職稱空間。

三,學校問題。

學校指標有限,校長就掌握了教師評職稱的權利。很顯然腐敗很容易產生。和領導好或沾親帶故的評職稱優秀等就會優先考慮。導致有些老師評優秀年年有,而部分老師卻很難職稱進階。

四,教師自身原因。

教師長期處於教學一線。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像教育機構其它人員準備評職稱所需條件如論文課題等。致使部分老師評職稱一拖再拖。而由於一線教師工作的繁忙,評過職稱的教師大都想法退居二線這對教育又是分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