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男教師越來越少,為何在中學,尤其是初中,男教師往往弱勢化、邊緣化?

鯤鵬說教育


這種現象在高中以前,也就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明顯,原因和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尤其是男女教師教學特點有關。

現在的應試教育是以成績來評價教師,而在高中之前,女老師的教學成績整體高於男教師,但是到了高中以後,男教師就佔優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就是男女教師教學特點導致的。

《天道》中丁元英有句話:女人是形式思維的典範,理性思維的障礙。這句話沒有貶低女人的意思,但是卻道出了男女思維的特點。高中以前比如初中,學生的學習對理性思維的要求強度不那麼大,學業負擔也不算大;但是高中就不行了,學習對理性思維的要求強度大初中幾個數量級,不論文科還是理科。

而高中以前,學生從小孩到青春期,屬於不理性的時期,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細心照顧和管束,對待這個時期的學生並不是以理性見長的男老師能勝任的,反而是女老師更合適。反正我就是純理性思維,見到不合情理的事情和學生,就是感覺不可理喻。

女教師教學方式重知識和記憶而輕於思考和理論深度,這種特點導致暫時成績提升特別明顯,比如期中期末,但對長遠不利;男教師重思考和理論深度而輕知識和記憶,認為理論通了且有深度,什麼知識都可理解記憶,所以並不刻意要求記憶,而初中和之前的學生恰恰理解能力差而記憶力強,但男教師這種特點不利於暫時成績但利於將來。

每個班級的孩子,即使是初中,總有一部分哪怕是幾個,會去認真聽課的,男老師講課會貫穿理性思維的傳授,剛開始聽不懂,但是每堂課都去講理性,天長日久,學生也會掌握不少,並且男教師思維寬闊,能深入淺出。

所以如果學生能夠碰見負責任的男教師請珍惜。


劍膽香魂


我就是一個理科的男教師,我來說一說男教師越來越少原因。但是我不認同男教師的弱勢化和邊緣化。

一:經濟條件決定了男教師越來越少。我記得我剛開始當了老師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只有700多,而社會上隨便一個大學畢業生工作月薪都可以達到1500元以上,想當年我也想過放棄,好在我家的親戚一大幫都是教師,所以也就堅持下來了。現在雖然工資也提高了,但是跟我同時畢業的同學一比,我的工資還是差了一截。

二:細心耐心是教育者所必須的,男教師往往比較欠缺。教書育人說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特別是學生犯錯誤,往往我們要細心加耐心進行引導,想起我當初,真的是沒有啥細心跟耐心,這可能就是男教師比女教師差的原因。

三:最後可能就是環境決定的,這個環境就是學校集體,比如我們一個辦公室除了數理化是幾個男教師以外,其他親一色都是女教師,咱們男教師都是免費勞動力,而且脾氣現在特別好, 咱們也不跟女的爭。但是這不是弱勢化邊緣化。


清竹635


我的觀點認為,男教師越來越少是因為學生時代男同學對於教師有誤解。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上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我也不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總認為老師每天又辛苦,而且收入又不高,還每天必須要對著很多的學生。

有時候學生調皮搗蛋讓他受不了,有時候工作又累呀,他受不了,而且男老師感覺唧唧歪歪沒有一點兒爺們兒的樣子,所以我上學的時候總認為男老師很不好,所以我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就不會報考關於教師職業的相關崗位。

那麼必然也就不會進入到教師行業。我相信很多男同學其實和我的想法是相類似的,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學校,其實男教師比較缺少。尤其是對於與鄉村老師來說。鄉村學校是男老師比較缺乏的地方。

等我上班以後我才發現老師還是一個不錯的行業。因為比起其他來說,老師有比較穩定的工資待遇水平,而且受人尊敬,最重要的還是有穩定的假期和寒暑假這都是很多人比較羨慕的,有一些行業現在也比較惱火,比如說公務員經常要加班加點。

所以等工作以後才知道老師這個行業還是挺好的,與公務員相比真的是好的太多了,因為對於鄉鎮公務員來說,有時候連最基本的雙休日都不能保證。所以現在很多公務員都會去辭職,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近些年來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

最主要的還是現在叫師的工資待遇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很多地區都在推行本地區的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不得低於本地區的公務員工資水平。所以導致了很多社會上的人都在考教師資格證,希望進入到教師行業,所以我覺得以後男老師會越來越多的。


公考遴選寫作大講堂


江湖滿地一愚翁認為,這是普遍的現象,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男教師大約是總人數20%。絕大多數男教師都被邊緣化了,儼然是學校的弱勢群體。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生源最好的兩個超級重點班,幾乎沒有一個男教師。男教師幾乎都在教生源最差的班,連教次重點的都不多。學校名師宣傳欄裡幾乎都是女教師,那一兩個男名師還是校長、主任。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男教師和女教師的差別:一般情況下男教師更大氣、更幽默、更有前瞻性;女教師更細心、更有耐心。通常情況下,男教師的知識也往往更淵博。當然,我說的只是一般情況,個例排除在外。

一般情況下,學生更歡迎男教師。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卻更喜歡女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尤其是在初中,女教師的優點得到充分地發揮,男教師的優點往往在短期內發揮不出來。只要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不變,只要初中考試評價的方式不變,女教師將一直“碾壓”男教師。

男教師更大氣、幽默、更有前瞻性,這些優點會獲得學生的心,但是卻對付不了不大氣、不幽默、也沒什麼前瞻性的中考。男教師往往更知識淵博,但初中學習內容相對簡單,中考題也沒那麼難,並不須要教師有多淵博的知識。目前的中考評價方式,就是看誰更細心、更耐心,還有看誰對學生“更狠”。而這恰恰是女教師的所長。一般情況下,比細心、比耐心、比誰對學生“更狠”,男教師是完敗於女教師的。所以中考成績女教師碾壓男教師是很自然的。

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某同事這樣比較我和一位女同事:"汪老師不是真兇,李老師才是真正的兇,真正的厲害。我的嗓門很大,教訓學生起來,好像很兇,但是罵完了就罵完了。學生不好好做作業,我也只是讓學生補上了事,當然偶爾也會罰抄書,但只是罰抄寫古詩4首3遍,學生15分鐘之內就能完成。李老師嗓門不大,但學生非常怕她。因為只要不交作業或作業質量低,李老師讓學生補交作業或重寫作業後,還要罰學生抄古詩4首50遍。她還會一遍遍地數,少一遍也不行。這樣狠狠地罰學生,男教師也有,但很少。女教師要相對多些。李老師雖然比我教齡短不少,但學生的成績一直比我的好。中考語文試卷裡大概有30分左右的題目可以通過死記硬背就能基本得滿分。某女同行一到初三,天天中午不睡覺,也不讓全班學生睡覺。她把這30分變成數十張試卷,每張試卷讓學生做5到10遍。這位女同行的中考成績向來高於同層次班級。如此反覆的訓練,一般男教師很難有這樣的耐心。好多學校,某些學生把特別嚴厲的女教師稱為“滅絕師太”。這樣的稱號,男教師是很少有的。

不難發現,如果應試教育一直走到底,男教室將永無翻身之日,將永遠弱勢。如果學校能真正地踐行素質教育,那麼男性的大氣、幽默、更有前瞻性、更淵博就會英雄有用武之地。當然踐行素質教育,同樣須要女教師的細心、耐心。到那時,男性教師不會邊緣化,女性教師同樣也不會邊緣化。

男教師的邊緣化折射出應試教育的短視,折射出眼中只有“分數”沒有“人”的教育。這個現象幾乎可以折射目前教育的各種不合理現象。

某次大會上,某物理男教師說:“請領導給我們男教師一點時間和耐心,我們或許暫時成績不好,但中考一定行的。”當然,中考他也輸給了女同事。我想說的是,請教育給男教師以耐心、寬容和信任,我們男教師或許中考真地拼不過女教師,但我們的大氣、幽默、視野、淵博等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男教師中考輸給女教師了,但並不代表我們男教師的教育完全輸給女教師了。教育不光要看現在,更要看未來。孩子不僅要通過現在的中考,更要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我並不是說女教師就不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只是說,相對而言,男教師的教育是“慢教育”,是要多年以後才能發揮作用的。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既需要母親,又須要父親。同樣,學生的教育既須要女教師,也須要男教師。那些整個中小學都沒遇到過男教師的學生是不幸的。

在一線城市,男性從教的本來就少。既然已經成了“稀有”的男教師,那麼請學校領導善待男教師,寬容男教師,讓男教師的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否則,不遠的未來,更沒有男性願意當教師了。那將是教育的不幸!


鯤鵬說教育


我孩子高一時的班主任是個男同志,在一所升學率很高的重點中學裡,他是一個另類的班主任。

他是教語文的,讀書很多,文學歷史知識挺豐富的,有一陣還用網絡軟件重新把外語拾了起來。他的教學方式相對靈活,注重讓學生讀書,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用大量題海訓練。

他對學生的管理也比較寬鬆,給孩子比較自由的空間,允許學生有點兒小調皮,犯點兒小錯兒。他還讓有意願的家長去做一天的臨時班主任,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這個老師自己有個孩子,是個女孩兒,比我孩子低一屆,在這個學校的初中部上學,成績非常好,還經常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點兒文章,是個小有名氣的才女。

但是這位班主任教完高中二年級之後,沒有繼續教高三,又重新去教高一了。因為他這個班的成績不好,在學校所有30個班級當中排後十名。家長不高興,學校不滿意,就撤換了這個班的班主任。

在這裡,我並不想強調教師的性別差異。這個男教師,溫文爾雅,並非男子漢氣魄十足。但不可否認,男教師在創新性、前瞻性方面,往往是優於女教師的,而這恰恰是應對高考的短板。在高考指揮棒的調度下,所有學校的教師就要按照教學大綱,把所有知識點學熟學透,練成本能。有能力讓孩子適應這種枯燥,忍耐下去,心理不崩潰,這樣的班主任還是目下最好的班主任。毋庸置疑,女同志好像在這方面強於男同志。


不立翁99


男教師注重遠方,女教師注重細節,應試下的分數挫傷了男人的自尊……沒有遠方,教育會日益衰落……

《高考小改變,教育大發展》

郝峰濤

人的成長規律決定考試,而非考試決定人的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以某一方面為核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大量而無用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論二:孩子們各有天賦和興趣,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論三: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四:天才高於優科,優科高於均科,均科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所以,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均科觀。天才源於天賦,優科源於興趣,均科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鴨式和應試觀,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給天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高考的一小步,將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四,學習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強加給孩子的學習目的都是陷阱,因為孩子的未來只屬於他自己!

教育要想從功利迴歸常態,就當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這才是復興的希望。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門門成績優秀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優科的普遍性,不是壞事,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4,民國大師的特點:優文科(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5,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6,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7,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8,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致敬: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覺此文不錯,請推送轉載,舉手之善,或將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大動力!


大道者至簡


社會上的民眾總認為教師的地位和收入都夠高了,比教師更辛苦待遇更低的職業多的是。這僅僅看到了表象的一面。教師的職業要求從業人員智力素質掌握的知識層面和個人經驗積累比一般職業要高,可以說,能做好一個教師的人在其他行業同樣發展得很好。所以,優秀的男孩不是萬不得已是不會考慮做教師的。縣內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新進的男教師比例相當小。

那麼,男教師的地位為什麼反而低呢?其一,先天素質低了。優秀的男孩不會選擇這職業,而教師職業相對穩定對女孩還是有吸引力的特別語音能力和小孩溝通能力上女孩本身佔優勢。其二,女教師家庭給其支持度要強,社交面要廣。中國是一個屁事都求人的社會,這也更壓抑同單位男性教師的發展。


楚天959


我是 一農民。在我的田塊裡,時常會發生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

同一塊田地,同一套機具,同一樣的播量,相同的管理措施,而莊稼的長勢卻不一樣:出苗勻(稠)的壟行,莊稼越長越壯,果實也又大又多。而出苗少斷壟(稀)的壟行,莊稼雖然也很旺,棵子大,但總是沒有出苗勻的壟行有發勢,有生產潛力(這裡的多少稀稠是相對的,有原因的)。


為什麼會這樣?

後來,請教老農,他說這是生物的群體優勢和以強凌弱觀象。他說:“莊稼苗從萌芽期起就進入了競爭之中。出苗率高的地方,一開始就面臨飢餓,它們就拼命地擴展地盤,吸收周圍營養,滿足自我需要。結果是根越扎越深越長越壯。它們會去侵佔鄰近的地方,毫無忌殫地掠奪苗稀地段的養分,因而群體相對壯大,頑強生長。而苗稀的地方,儘管努力生長,棵大棵壯,但總扺不過苗勻而長勢好的,收成就會大一不一樣。”

題主所講的初中學校中男教師越來越少,為什麼會被弱勢化,邊緣化?應當與莊稼地的“怪象”有仿生學的類同。


一,女教師多就有群體優勢。常言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凡女人多的地方,大多女性都有從眾心理。遇到事件,因女教師多,歷來運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男人一般都會靜悄悄的。似乎男教師不存在,習以為常,男教師逐漸被失去了言語權。

二,女教師容易情緒化。情緒化會激化人對事物的興奮程度。興奮中的的人會聲音放大,行為衝動,甚至不計後果。而男教師多受“紳士風度”的約朿,男不給女鬥。攤開了說時,卻很少有人認同男教師的忍讓,反倒認為男教師無資本,少涵養,不值得重視。男教師就逐漸被失去了競爭力。

三,社會大環境使然。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始,女性的地位,無論社會的還是家庭的,都與日俱增。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男女平等。至今日,由於女性的出色才幹與卓越表現,社會層面的女黨員,女幹部,女代表,女企業家比例逐步提升,大有超越半邊天的勢頭。在家庭,男人多成了“妻管嚴”,甚至失去了決策權。實際情況是女的對時聽女的,女的錯時還是聽女的。不然就要“維穩”了。正如《武訓傳》中的焦大,人家叫他坐下,他愣不坐,說:“站慣了。”說句玩笑話,男教師少的學校,有許多隻有男教師能幹的活要男教師幹,有許多女教師能幹的活也要男教師幹。不幹說你沒風度,幹了說你是應該,抱抱委屈說你真像個女的,只好任勞任怨!如此能不弱勢化,邊緣化?



四,當然也不全是這樣。這要依據當事學校的校風文化來決定。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學校的大部分男教師還沒有“偽娘化”。仍是學校中的陽剛力量。


daolaodexingfu09


教師對老百姓來說只是一種普通職業而以,無需過於被關注和貶褒。論公辦教師收入,財政全額撥款,旱澇保收,在當地可達中等或偏上待遇,且退休金往往是當地國企的2、3倍。學校公辦男教師少的主要原因不是經濟收入問題,社會上收入比公辦教師少、且更辛苦的的職業還不少,但這些職業依然男性居多。學校男教師少的主要原因:教小孩需耐心,免不了婆婆媽媽,男性不喜歡、不擅長婆婆媽媽,但隨學生年級上升,這種現像就逐漸減弱,因而幼兒園、小學就少有男教師,高中、大學就有很多男教師。現在社會就業選擇面廣,且當教師又需考教師資格證,不少男性就另選職業了。


手機用戶59055281070


這是因為當老師要求學歷越來越高,男的拿到研究生學歷後就會不想當小學初中老師,認為太屈才,而女生拿了研究生學歷還願意幹小學初中老師,所以招聘時學歷要求太高男生報名人數就少了。比如教初中規定最低是大專,但一大群本科、研究生女生來報名,專科的男生不可能錄取,研究生的不報,剩下點本科的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和來報名的女生比,錄取結果肯定是多數是女生。如果真要招男教師,可以規定小學老師研究生以上學歷一律不要,小學老師不許研究生來當,初中研究生作為減分項目,優先錄取本科生。

其實初中學歷,當個幼兒園、小學老師是足夠的了。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初中的學渣,那是絕對不行的。如果是初中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只是因為家庭條件意外,而無法上高中。那麼就當個幼兒園\\小學老師是絕對綽綽有餘的。相反,如果初中的學渣,因為家裡有錢,上得起高中再去讀個三本,拿個本科畢業證,再回來教幼兒園\\小學,他還不如那個初中成績非常好的來當老師更好。因為初中成為義務教育,所以非常多的所謂初中畢業根本就不合格,沒有達到初中畢業水平。真正的初中畢業水平。就是各科成績都達到80分以上的。教小學都夠用了。相反那些初中就考二三十分的主,家裡花錢上了高中上了三本。本科畢業證是不假,真正水平達不到初中畢業,當初中老師都不合格。

毛時代中專就能當小學老師,毛本人就是中專學歷,因為他們的時初中畢業是要考試的,不是義務教育,大部他人不能初中畢業,以初中畢業的就是成績非常好的,當個小學老師絕對是合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