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思考美妝行業“新零售模式”

新零售,最早由馬雲、雷軍提出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零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實體銷售模式,從生產廠商到代理商再到實體零售店;還有一種是線上零售,也就是我們說的純電商,網上購物。

傳統實體零售業,受線上電商的衝擊,再加上房租、人力等成本上升,日漸蕭條,曾有人預言實體門店已死,但是線下實體店給顧客提供商品和服務時的真實場景和購物體驗始終是線上購物所無法替代的;

純線上電商由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大範圍普及所帶來的的用戶增長紅利正逐漸萎縮,以淘寶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獲取流量的成本日益增高,傳統電商的“天花板”依稀可見;同時隨著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對於購物體驗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傳統電商必須做出改變。

美妝行業作為傳統實體零售行業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行業,用戶對於體驗和服務要求特別高。傳統美容行業是受傳統電商影響較小的行業,但是在新年伊始的這場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傳統實體門店的弊端被暴露的更加明顯,假期延長,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的壓力,短期內沒有現金流,這些對於傳統的美容養生門店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近些年傳統美容養生門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客流越來越低,在這次疫情的衝擊下,大家更多去思考門店的未來在哪裡?

新零售並不是線上線下互相取代,也不是簡單的互相利用,而是兩者深度結合,改善門店效率,通過精準化、體驗為主的模式,去了解消費者,滿足並引導消費需求。對於上游廠商,也能通過預測消費數據,把控生產,達到零售升級。

美容養生行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數據,如客戶的年齡、消費額度、消費頻次、消費喜好等等,但是多數門店經營管理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去使用這些數據,沒有挖掘數據背後的真正“寶藏”。所以很多門店也通過美團等互聯網工具,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的原因。

美容養生行業要實現建立零售商業新模式,首先是要學會使用門店的“大數據”,瞭解數據的重要性,挖掘數據背後價值,真正實現數據化運營;其次是要“上網”,真正學會使用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為自己門店建立流量池;尤為關鍵的是把門店的服務體驗做好,現在是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要的感覺必須不一樣,商品有形,服務無形,體驗難忘。


疫情之下的思考美妝行業“新零售模式”

大家要去建立門店的數據化運營系統,清晰門店的關鍵運營指標,挖掘門店數據背後的真正價值。讓大家都都能精準化了解客戶需求,滿足並引導消費者需求,讓我們成為“最瞭解”客戶的門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