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的24小时:如何保证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

年底辞职后,我决定不再找工作,于是彻底进入自由职业状态,除了有时去图书馆或咖啡厅,在家办公变成常态。除夕前一天开始,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再出门,开始了24小时宅在家的生活。

家,天然是休息的地方,没有团队工作氛围,没有人“监督”, 很容易进入放松状态,那么,如何进行提升在家办公的工作效率呢?

今天的文章里,我会结合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和大家分享几个满血状态的工作工作方法。

在家工作的24小时:如何保证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

6:00(前)

找到你的高效时间

有了汪星人以后,因为要带他遛弯,我开始了被迫早起的生活,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时间。

一天的开始,往往也是一天中积极性最高的时间段(就好像我们总是习惯在年初打鸡血),而且,早上很安静,没有微信、电话、邮件的打扰,可以很快进入心流状态。

每个人的高效时间段不同,对我来说,早晨就是最佳的工作时间(之前上班的时候,一般十点左右开始工作,但是我在上午其实很难进入状态,8小时内的高效时间其实是下午三点)。

所以,我会把一天里最重要的、最需要动脑子的工作,放在早晨的1.5小时,然后再去吃早饭。

8:30

番茄工作法:聚焦和放松

8:30-11:30是每天的学习时间,25分钟一个番茄,3个小时就是6个番茄。

在使用番茄钟之前,我对于这样的计时方式,其实是有一点排斥的。最大的一个顾虑是:节奏会被打乱。

但在实践以后才发觉,番茄工作法对我来说(尤其是在家办公、学习时),是完全利大于弊的。

首先,番茄钟可以用来“对抗”拖延。

在我看来,对抗拖延,并不是强迫自己:“你一定要自律。”而是告诉自己:“你可以休息。”有的时候,我们拖延的并不是工作,而是“讨厌”的工作,和“停不下来”的工作。

工作25分钟后,可以休息5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成N个番茄钟后,可以玩一会儿;完成一天的任务后,就放松一下吧。

其次,番茄钟可以帮助我们聚焦,避免干扰。

在一个番茄钟内,我不会打开微博,不会回复微信,不会同时做两件事,这样,就可以保证我更高效地完成当下的任务——

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来说,再着急的事情,等25分钟也是可以的,我可以非常放心专注地只做一件事。不仅时间是聚焦的,精力也是聚焦的,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被打扰。

在家工作的24小时:如何保证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

11:30

好好休息

在上午过后,会有一个半小时休息时间。吃饭,刷剧,听歌,打游戏……反正不会用来工作。

因为知道会有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所以上午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就好像小朋友不想开学,是因为不想进入马不停蹄的学习状态;但如果中间多了一些小假期,是不是体验会好一点?

13:00

日程本:记录,划勾,复盘

上午的学习时间可以理解为常规工作(每天的内容都差不多);下午的时间可以理解为项目工作。

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同,对我来说,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咨询和写稿(可以带来收入),剩下的时间会用来做自己的自媒体内容(没有收入)。

每天,我都会做一些可以带来收入的工作,再做一些没有收入的工作,平衡一下产出,避免付出却没有收获所带来的焦虑情绪。

既然是项目类工作,就要以终为始,确定大目标,拆解小目标,再将每一个小目标拆解为可以执行的行动步骤。这个时候,日程本就会派上用场(别被工具绑架哦)。

我是这样使用日程本的:

① 计划:前一天晚上,从月计划或周计划中,筛选出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写在日程本上。

② 记录:在工作过程中,把自己在做的事情或产生的想法,随时敲进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记录时间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记下偶得的想法、灵感,又不会造成干扰。

③ 整理: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将一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写在时间轴手帐上,有价值的灵感也会一起记录。

④ 小小的复盘反思,并且制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在家工作的24小时:如何保证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

16:00

运动一会儿

大概40分钟时间。

17:00

工作:焦虑就是,计划太满,行动太少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给自己制定太多计划,越多,越不想做,越焦虑。

但是,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用10小时的时间完成20小时的工作,放弃是常态。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通过记录时间(或者自己感知一下),我们大概可以了解自己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时间,每天安排80%的工作量就很了不起了。与其注重“数量”,倒不如在可控的时间内,注重完成的“质量”。

什么是质量呢?比如,学习某个概念,记忆是低要求,理解是高一级的要求,讲给别人听是更高一级的要求。

在家工作的24小时:如何保证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

怎样缓解焦虑呢?

要么想要的少一点,要么让自己行动起来。

当然,在某一段时间里,允许自己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调剂。

祝愿每个人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