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朋友小H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測試工作,最近升職加薪,整個人也忙活起來了。

她在這家公司做測試工作前前後後算起來也不過才一年時間,而且三個月前她還向我吐露過懈怠之意。

所以,我很好奇她是如何逆襲的。


小H本科學的是工科,但是直到畢業,她也沒對所學的專業產生什麼興趣。

於是第一份工作便衝著錢去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做起了一名外貿業務員。

小H思維敏捷又願意沉心學習,在其他業務員摸不清一些艱澀的產品技術參數的時候,她和研發測試等部門溝通起來總是輕鬆高效得多。

經過半年時間的高速學習和成長,小H的工作漸入佳境,業績也很突出,轉正那一年就被評為公司的優秀員工。

隨著接觸的客戶越來越大,「糟心事」也來了,週末出差見客戶,隨時候命回覆客戶郵件,都是常有的事。

大客戶需求很多,會有非常複雜的軟硬件定製,還會有較長週期的議價,來來往往不亞於一場博弈。

這種明裡暗裡的相互較勁和博弈,讓小H開始吃不消,每次會見,雖然酒肉滿席,她卻常常如履薄冰,非常不適應這種局面。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如果在「陪客戶吃大餐」和「宅在家裡吃泡麵」中選一個,她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每週單休、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工作到1年3個月的時候,小H開始萌生了退意,琢磨了半個月,她向領導郵件辭職,雖然領導多方挽留,她最後交接完工作,還是裸辭了。

我也曾問過她,那麼好的發展勢頭怎麼就裸辭了呢?她的回答是:我不能接受生活和工作交織在一起。

你是否也會和小H一樣,對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比較敏感呢?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休整了一個月之後,小H約了一場職業規劃諮詢,向身邊朋友瞭解了一些工作詳情,最終找到一家公司,願意接受沒有直接經驗的小H做測試工作。

小H又開始燃起了初學者的熱情,坐在測試室裡,幾乎不受打擾,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測試工作,不出半年,她再次很好地適應了新工作。

與此同時,不再需要花時間熟悉測試工作,每天手頭的時間多出來,她開始感到新工作缺乏挑戰,漸漸產生一些懈怠情緒。

領導也感知到了她的懈怠情緒,開始找她談話,領導對她說:

“不管是做業務也罷,做測試技術也罷,從入門到嫻熟,都會出現一個厭倦期,你一定要學會通過更高要求的新目標來刺激自己學習和提升。”

小H聽完,茅塞頓開,於是接下來幾個月,她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又一個階梯式的目標,專業技能也得到逐階提升。

這才有了升職的一幕。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因為對專業不感興趣,選了不相關的工作,又因為不能接受生活和工作的交織,選擇裸辭,小H的職場轉型,也帶給我幾點職場思考。

【壹】感興趣的工作 VS 擅長的工作?

在職場中,尤其對於剛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我們聽到太多的建議:第一份工作,興趣最重要,不要太在意薪酬, 感興趣的工作一直做下去,收入是不用愁的。

關鍵是你怎麼確定興趣?

我不認為興趣是一個很容易確定的東西。當一個人說他對一種工作感興趣的時候,他是對心中想象出來的工作光環感興趣,還是充分體驗看清工作本質之後找到興趣所在呢?

有的人因為興趣的支撐,得以不段提升自己,做到擅長和專業,最終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也有人因為更客觀的因素(比如收入),克服困難,要求自己去適應工作,最後在工作中越做越擅長,反而找到了樂趣。

如果你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興趣,不妨把手頭的工作先做到擅長,讓自己有機會深刻理解這份工作更高層更不為人知的特點以後,再去考慮興趣的問題。

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如小H的領導建議的那樣,要學會給自己設置一個個階梯式的目標,不要讓自己閒下來。

即使目前這份工作,不是你最喜歡的,你把一份不喜歡但是需要做的事做到擅長和出色的這種能力,是可以複製推及到以後任何你感興趣的工作上的。

而當你到達過這樣的職業高度以後,我相信你也會有更精準的判斷興趣的能力。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貳】不得已轉行,如何趨利避害?

職業轉型有一大原則:轉行不轉崗,轉崗不轉行。

像小H這種轉行轉崗的情況確實很有風險,但如果出於各種原因,你確實需要轉行轉崗了,我們就真的只靠運氣了嗎?

世界上不存在兩件事是完全沒有聯繫的, 兩份不同的工作也是。儘量找到兩份工作的共同點,把自己身上能夠遷移複製的能力特質提煉出來,運用到新的工作中。

被稱為“文青教父”的香港傳媒人梁文道,曾在圓桌派中談到自己如何運用可遷移的核心能力,在看似不同的領域做出一番成就:

不管是電影創作,製作節目或者電視,寫專欄,還是教書,其實販賣的都是同一種能力。

就是怎麼去組織訊息,然後從訊息中找到一些碰撞的地方,又把它清晰地用某種語言或者形式表達出來。

其實運用的都是同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運用在不同的領域,也從不同的領域吸取養分。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對於小H其實也是一樣的,她沉心學習能力,在兩份工作中,都為她快速打通了適應期。在第二份工作中她還把這種能力用於「設定目標-提升技能-設定新目標」的逐階提升中。

轉行或者轉崗,最明顯的損失就是,前一份職業中產生的經驗不能很好遷移,需要在新工作中重新積累必須的職位經驗。

但是,千萬不要就此把之前的工作經驗完全丟棄了,做業務時候積累的許許多多的溝通技巧,用戶心理把控,對於相對技術化的測試來說都是很好的一種補充,讓你職場中相對部門其他同事更加靈活。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叄】不要追求工作和生活明確的界限。

小H因為工作生活界限模糊,辭掉了外貿業務工作,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又在測試工作的升遷過程中重新理解並接受了生活與工作無法獨立區分的趨勢。

這兩年的招聘與求職需求中,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為員工提供彈性工作制,給員工在辦公時間和地點自由,以平衡工作與生活。也有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把公司是否提供彈性工作制看成擇業的一個重要考慮點。

在領英權威發佈的《2019人才趨勢報告》中,通過對35個國家5000多位招聘人員的問卷調查,以及領英會員的行為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四大全新人才趨勢——軟技能、彈性工作制、反騷擾、薪酬透明化。

根據領英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在領英上提及彈性工作制的職位發佈數量增長了78%。

彈性工作制,不僅僅意味著幫助員工平衡生活與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工作與生活的界限不再分明。享受辦公時間和地點自由的福利,也承擔臨時需要發出的溝通,來維繫企業的凝聚力與協作。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就像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楊天真說的那樣:那些真正做得好的人,他一定是沒辦法把生活和工作完全分開的。

小H的裸辭轉行之路,雖然曲折,卻也算是幸運的,對許多人來說裸辭跨行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很可能面臨好幾個月找不到工作。

如果你正在準備職場轉型,希望我的幾點思考能帶給你一些啟示,轉型過程中更加順暢。

一次曲折的轉行,帶給我的3點思考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瞭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

本文作者:Y點點,葉小魚文案訓練營6期優秀學員,靜能碼字,動能暴走的非標準“工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