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情緒不好帶到生活上了,家長怎麼辦好?

liubaohuang


其實關心孩子還是最重要的,合理的安排孩子的課外活動時間,可以多讓孩子參加一些其他的興趣活動,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減少玩遊戲的時間。


伊思麗婚慶影視傳媒


現在網絡比較發達,而現在的孩子還比較聰明,偶爾玩下游戲也就變的很正常了。但是給遊戲中的情緒帶到生活中就有點不好了。這樣的問題家長們也確實傷透腦筋。

我的二個孩子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最開始我們的做法是不上孩子接觸網絡,要他們好好學習。要孩子們做與學習有關的事 ,想不到孩子有逆反心情,反而對學習方面不敢興趣。

後來換個思路,遊戲可以偶爾玩下,但前提是必須先完成學習方面的事,而且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夠出錯,要做到獎罰分明。而且玩遊戲也要規定時間 ,什麼遊戲可以玩,什麼遊戲不可以玩,不能夠玩遊戲的時間太長。

沒有想到這效果還可以的呀,學習方面以前拖拖拉拉,現在速度很快,出錯方面也少了,做作業也比較規則工整。

發幾張我二年級孩子的畫與寫字,大家覺得怎麼樣。


HCY楊旭


我是一名研究生,一名準教師。曾經做過三年的培訓機構老師的兼職。對於這個問題,想結合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

1.對於我自身的學習,出自貧苦家庭,我是老大,在學習上沒人拉扯我指導我,全靠自己。小時候沒什麼遊戲可玩,就跟在爺爺奶奶身後看他們種莊稼。後來初中的時候家裡有一臺小電視,每次想看電視,我都會早早的寫完作業,主動去洗碗打掃家務,就為了讓我媽媽允許我看那麼一小會兒電視。那會兒也就看看動畫片,一個初中生在看幼兒園小孩兒看的電視劇。但是很開心了已經。現在我家除了每年春晚基本一年都不會怎麼看電視,因為沒有看電視的習慣。而我和弟弟也是從小就沒有對遊戲有太大興趣,根本上來說是因為我們在最容易迷上游戲的年紀,因為沒有遊戲的出現,所以沒有打遊戲的習慣。

這說明什麼,家庭越來越富裕,能夠為孩子提供的也就越多樣越豐富,我們給孩子太多東西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有了太多足以支配和轉移注意力的誘惑。這還只是小孩子的遊戲,如果發展下去,充錢刷幣甚至到借貸,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孩子們知道的太多了,他們在最應該綻放青春,展示活力的年紀,被網絡佔用了承包了。家長,不要給孩子提供太多了,讓孩子明白,要想得到,必須自己努力。這是第一點建議。

2.曾經有很多家長跟我反映孩子不想學習,打遊戲,脾氣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和大人交流。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不要光找孩子的錯,孩子為什麼要打遊戲,又為什麼要把情緒代入到生活中,孩子打遊戲和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在哪呢?

如果能帶著孩子戶外活動,間接減少打遊戲的時間,慢慢培養感情,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就是家長而不是遊戲。

如果能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耐心的加以開導,與孩子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那麼之後的溝通也會慢慢的變得行之有效。

不要責罵孩子,父母寬容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適當的對孩子給予自由,孩子會反饋給你相應的尊重。這是第二點建議。

3.在教育領域,對於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有很多,這裡介紹個人最偏向的兩種方法:

(1)“消退”

:當孩子通過哭鬧、發脾氣、使性子等方式希望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時,家長不予以注意,營造一個讓孩子知道並沒有人在關注他的處境,孩子的這一系列無理取鬧的方式就是想搏得家長的注意,家長不要過多理睬就是。注意,採用這個方法,一定要把握“度”,避免孩子出現過激行為。

2.“普雷馬克原則”又稱“祖母原則”: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情,就必須先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小孩兒想看電視,前提是他必須完成今天的作業,這一原則將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轉換為平等的“交易”,孩子會為了得到機會去完成這個設定的前提。注意:父母與孩子提前商量好的方案不要輕易改變,堅定孩子完成任務的決心並加以強化與激勵。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教育孩子要語重心長,要言傳身教,要身體力行。父母要陪伴孩子一同成長,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量問題。孩子在長大,陪伴別缺席。

祝家庭和美幸福。


自由學術


當今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看手機、玩遊戲和看電視的習慣,其實我覺得沒什麼不好。每個人都有童年時期,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這樣要學那樣要學,孩子根本就沒時間享受自己唯一的童年生活。我認為在如今的科技時代,多讓孩子接觸科技產品和知識是必要的,玩遊戲家長要輔助他選擇相對有意義的遊戲,看動畫一樣看一些生活常識和知識類的,當然要和孩子約定規則和時限,和孩子約法三章,自然大人也要說到做到,讓他學會管理自己,控制自己。


小春春MC


孩子是玩遊戲過程中輸就大發雷霆,還有我們還碰到一些孩子是玩輸了以後把電腦都砸掉,孩子可能本身就存在情緒管理的問題。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家長髮現這些問題就要去尋找原因,孩子為什麼是用這個方式來表達情緒的,平時他善不善於用語言去表達情緒。另外是他對遊戲輸贏的認知可能家長要給他做一些探討,一般我們處理這些亂髮脾氣行為,他屬於一些不良行為,處理不良行為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疏忽他了。在他發脾氣的時候你不能去太哄他,但是也不能去跟他對抗、去批評他讓他情緒更激動,最好的辦法是疏忽他。另外的還可以適當的懲罰,因為這是不好的行為。但他冷靜下來的時候可能要他做一下隔離,站在大廳的一邊,持續的站幾分鐘,然後到了時間的時候再讓他過來認錯,認錯以後再跟他和好,然後下一次再看他下一次的表現。



漫動百科


作為現代化高科技飛速發展時期,這種情況很普遍,兒童和青少年們戀上游戲很正常,但如果嗜好成僻的話就有點過了!對於這種情況,一旦和家長們結下了樑子,矛盾就要激化。我認為要早期正確引導,疏導心情,養成一個合理參與並順勢引導的過程,不能過激,循序漸進,逐步地把孩子引導至正確的心裡狀態,這樣的話就有溝通的機會了。


老宋行攝觀世態


現在遊戲不僅能益智也是可以增加小孩的見識的,不過給孩子要遊戲的同時也要進行節制,使得孩子不上癮,這種問題其實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玩遊戲都是會有的,我也是一個有玩遊戲的人,玩的不好就會不開心,想著怎麼贏怎麼過關了,也就無心別的事了,應該理解小孩的同時跟孩子探討這個不開心情緒的緣由後進行幫助,也要告訴他這個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而是要有方法的,最後也是要跟對方說要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做事要講究方式,你這種帶情緒的做事方法是不好的。

最最後孩子玩遊戲輸了有情緒未必不是好事,有好勝心,對生活有要求慾望也是向上的心態


我叫MiTi


交流肯定是必須的。一般沉迷玩電腦,宅在家的人,都是因為自身有無法自己排解的事。他們自己解決不了,又不願意或者說是不能對別人講。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暴躁,發脾氣。更不能大篇幅的教育訓話,而且自己的空間控制慾更強。所以,只能適當的談話,縮減他得上網時間。然後在生活中,多去了解,多去關心他。在不經意間說一些自己曾經遇到事,上學時的事,或者現在遇到的問題。逐漸讓自己走進他得生活空間,也讓他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態。

建議應該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參加一些這個年齡段的活動。登山啊、游泳啊、划船啊。多去呼吸些新鮮空氣,心底的鬱結也許就能得到緩解。

很多玩遊戲的人,不一定是痴迷於遊戲,而是在現實中找不到自我的價值,從而去逃避。在遊戲中他也未必真的獲得了快樂,只是迷失在真的不知道該去做什麼。所以,走出去,領略一下都市之外的開闊。或許會有所成長。


海哥Mh


現在這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起點就高了!在我們那個年代下圖裡的東西都沒有見過,但是他們從出生到認知都是很多知識,咱們現在讓這些雜亂的世界充斥著大腦,覺得自己都方向都沒有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起點和我們的生活起點完全不一樣!你的焦慮是現在大多數家長的考慮的同樣問題!現在的短視頻出現你無法阻止,用白巖松的話就是你看小視頻越多,你的耐性越低!好了感覺囉嗦了!你這個也屬於焦慮症





愛看短視頻A憂鬱哥


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遊戲,並從遊戲中獲取快樂!孩子們玩的遊戲有很多是自己和小夥伴們商定的遊戲,或者是在電子設備上選取的遊戲。而你所說的問題中,小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出現情緒不好的情況肯定就是在遊戲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在遊戲中夥伴們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遊戲。

孩子在遇到這些情況之後,肯定會變得情緒異常,這時候就有可能把這種異常情緒帶到自己後邊的生活中。那麼這時候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這些異常情緒時,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應該接納自己孩子的這些負情緒,清楚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家長不要總是不接受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更不要過分壓制孩子。當面對孩子的憤怒、煩躁等不良情緒時,家長要冷靜下來,傾聽孩子的表述,弄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的不良情緒。在明白了緣由之後,再加以正確的引導。

在面對孩子的負性情緒時,家長保持良好的情緒是關鍵。很多時候,雖然你的內心是愛著孩子的,可由於你太生氣了,表現出來的卻是全然的否定、責備,這會讓孩子忽略你講話的內容,而關注你的情緒。選擇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和遊戲引導她,使她能夠從負面情緒中儘快解脫出來。因為我認為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並告知孩子在玩遊戲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乎遊戲過程中的不愉快和結果的輸贏,主要還是要學會享受玩遊戲當中的那個過程!

大家覺得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呢?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