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頻繁與居民接觸,口罩又非常短缺,咋辦?哈爾濱市道里區撫順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自制了“防護神器”給一線工作人員使用。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據撫順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疫情程度的不斷增加,社區工作者的責任和任務也在一天天加大。每天入戶排查,上門發放酒精,設置安全警戒線封閉庭院,每一項工作都免不了接觸大量居民,防護至關重要。但由於醫用口罩資源短缺,無法滿足正常工作需要,特殊時期,社區工作人員群策群力,開始“研製”防護罩。


大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檔案封皮,巧手改裝,變成了一個個精巧的防護罩。當工作人員再次走入轄區庭院、單元樓道時,居民們都為這“防護神器”點贊。加一道防護,既保護了自己,又保護了他人,既讓社區居民安心,又讓工作人員自己安心。


道里恆祥空間:

封閉沿街商鋪後門

防止小區“四處漏風”


為了圖方便,恆祥空間小區沿街商服在自家開後門,疫情發生之後,這些“四處漏風”的後門給防疫工作帶來隱患,為了防止人員流動,這些“後門”被物業公司貼上了封條,禁止任何人隨意通行。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8日早,恆祥鑫和物業的工作人員開始對本小區開後門的商服進行全面排查,發現有開後門行為的商服,物業公司對經營者說明了疫情期間頻繁人員流動的危害,經過勸說,經營者同意配合封閉後門。當日,物業公司對小區內商服所有後門、窗改門及單元內進戶門全部封死,禁止一切人員通行。物業經理親自挨家通知要求商戶只允許一個門開放,並要求商戶監管所有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方可進入。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據恆祥鑫和物業公司總經理矯金田介紹,恆祥空間小區實施封閉試管理,小區內以實行每戶每兩天出入一人,憑小區出入證登記方可進入,嚴控外來人員。進出入小區人員全部登記測量體溫,所有人員及物品進行消毒方可進入小區。小區內唯一出入口進戶大堂每天四次全面消殺,小區內公共區域每天兩次全面消殺,所有手能觸及區域全部用酒精擦拭消毒,每日至少4次。地庫進出車輛全部登記測溫消毒,並保證一車一人。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帳篷法”學起來!

“華潤凱旋門”也建入口消毒通道了


自疫情發生以來,華潤物業400餘員工立即對小區實施了封閉,第一時間對外來人員進行管控,為了做好居民“不出門”的工作,物業在小區唯一的出入口處設立了消毒通道,保證進入小區居民的消殺工作。同時物業建立微信群,幫助業主採購生活物資,成為居民最堅實的“隔離牆”。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華潤凱旋門小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物業在平時每日打掃樓道兩次以上的基礎上,又加強消殺管控工作,每日對公共區域到居民家門口進行數遍消殺工作。小區所有出入口設置體溫測量人員,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得入內,所有快遞、外賣都由物業人員進行消殺後,再送到居民家中。在接到“關住門,管住人”的命令後,物業第一時間將小區所有出入口進行封閉,連唯一可供居民通行的出入口,也進行了“封閉”。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小區的門口被圍擋圍得嚴嚴實實,只有中間留下一個白色的“小帳篷”。打開小帳篷的門簾,裡面是一個封閉的空間。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小區現在唯一供居民通行的出入口,現在已經變成了消毒通道。旁邊有兩名物業安保人員,一人手持測溫槍,一人手持噴霧器。居民必須先測量體溫,再進入這個小帳篷,工作人員在消毒通道里,用噴霧器對居民全身進行消毒後,居民才可以進入小區。


住在該小區的崔先生說:“我得上班,回家總是不放心,就怕身上沾上病毒。有了這個消毒通道,我們回家更安心了。不僅是自己安心,對家人也是一種保障。物業的這個做法,真是太貼心了。”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關住門,管住人」哈爾濱一小區堵死這個“後門”,“四處漏風”必須嚴禁


“封閉小區之後,居民外出採購成為一個難題,因為外出的人多,出現危險的幾率就會增加。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危險,物業立即建立的業主採購微信群,居民有啥需求,我們代買,我們送。”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保障小區秩序,物業第一時間聯繫到超市,蔬菜水果等日用品,統一訂購,物業挨家運送,做到讓居民足不出戶。


2月7日下午,在微信群中統計完小區近千戶業主的需求後,運送物資的車輛就會來到小區門口,物業的小夥子們身穿白色防護服,做起了“搬運工”,將居民需要的蔬菜、日常用品,挨家送到業主家中,一直送到深夜。


物業的這一做法讓居民十分感動,業主們也心疼起物業的這些小夥子們,“疫情時期,別太累了。明天再送吧”,“來我家剛做好(飯),還蒸了豆餡包”,“十號樓的(管家),我自己炸的麻花,過來吃點。”


平時,物業是業主的貼心管家,疫情期間,物業成為了業主最堅實的隔離牆,華潤物業人用堅定與奉獻,成為了業主的家人與保護傘,在無情的疫情面前,團結在了一起,用溫暖的一個個故事,與疫情戰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