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人說的德雲社逐漸飯圈化?這會成為一種趨勢並導致德雲相聲圈完全飯圈嗎?

趙愛虎


只要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其它什麼的雅也好、俗也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就是合理的。大家穿衣服還不能都穿成一個顏色和款式的,何況文藝活動。


平安就好4826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不可否認,德雲社現在基本上已經飯圈化,不是說逐漸,德雲社的票基本上也也是粉絲為主去買,就這個問題,我這樣看!


第一:德雲社飯圈化是生存的需要

用網友的話說,民營企業的關鍵是生存,所以,只要不違反國家規定,合理合法經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活著才是真理!

儘管不喜歡德雲社飯圈化,但存在即合理。現在德雲社,張雲雷、孟鶴堂等一些相聲演員,完全是按照明星打造思路來運作的,看他們演出的也基本上都是他們的粉絲。特別是張雲雷,只要有他的表演,無論是買票還是現場反應,基本上就是明星和粉絲的歡樂現場!


郭德綱作為德雲社班主,在運作德雲社的時候,他考慮的肯定是怎麼捧人,怎麼賺錢,走到這個地步,第一他自己當初也不一定預計得到,但是不可否認,他之所以按照明星的運作模式去做,肯定是考慮了市場——為了德雲社更大發展,為了捧更多藝人!

第二:相聲飯圈化並不利於行業發展

就如同我前面說的,郭德綱自己是一個很傳統的相聲藝人,他自己都沒想到德雲社的演員最後變成“明星”。在他觀念裡,就是師父徒弟,一代傳一代,你水平行不行,主要看師父怎麼教,徒弟怎麼學。他完全沒想到,相聲水平不怎麼樣,還能火成那樣!



雖然現在張雲雷那麼火,“二爺”粉絲那麼多,但是同時你不得不承認,張雲雷相聲水平就這個樣,比不上岳雲鵬,更不用說郭德綱自己了!如果德雲社飯圈化,或者說相聲飯圈化,就會和現在娛樂圈一樣,不學無術的小鮮肉橫行,浮光掠影,浮躁,爭名奪利,給人感覺就是不需要真本事,有一副好皮囊就可以了!


這對相聲藝術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危害!郭德綱現在是飯圈化利益的獲得者,再過幾年,等郭德綱自己醒悟過來,以他骨子裡對傳統藝術的堅守,他會堅決反對的!


第一娛記


德雲社飯圈化主要是針對雲鶴九霄裡面四組代表人物:

張雲雷楊九郎、孟鶴堂周九良、張九齡王九龍、秦霄賢(沒有孫九香)

其他人多多少少有一些飯圈傾向,但還沒有到一定的規模,所以算不上飯圈,撐死了算個粉絲朋友圈。但這幾個人的粉絲群是百萬級,而且徹頭徹尾的飯圈化,其行為表象如下:

1、將數據看成愛豆的一切,瘋狂打榜、刷雜誌單曲微博超話等,還把愛豆發的微博點贊數當成“作品”去宣傳安利。這其實是流量界的鐵律,數據萬能定律,數據對於粉絲來說,就是參與打造流量明星的一個入口。無論是應援打榜,還是刷專輯銷量,都是粉絲跟愛豆互動的一個重要接口,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她在打造愛豆過程中的一個“貢獻值”。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參與了愛豆的成長跟打造,另一方面可以產生一種內心優越感“哥哥只剩我們了”。

2、手撕愛豆之外的所有人,包括但不限於搭檔、公司同事、助理、經紀人、藝人配偶、父母等直系親屬,她們手撕一切的初衷就是“為了愛豆好”。而且飯圈撕比的語言極其髒,比如前段時間給郭德綱刷棺材,這就是飯圈常規操作。更有意思的是,飯圈一方面刷這些無下限的髒話跟詛咒,一方面又會在輿論反噬之後,立刻宣佈“是黑粉所為”,這種極度分裂而且又當又立的做法,就是飯圈的常態。

3、除了飯圈自己之外,所有人都是迫害愛豆的黑粉,哪怕你誇她們家愛豆,也很大可能沒有誇到飯圈小作文要求的點子上,然後被一擁而上的圍攻,給你扣上誰誰誰家的帽子,在德雲社飯圈,這頂帽子通常是“主流相聲界同行”。

4、愛豆什麼都是對的,如果社會不認可愛豆,那就是因為收了錢抹黑詆譭。比如愛豆調侃地震,那是出於善意,是塑造角色。愛豆用下三路包袱調侃京劇名家,那是弘揚傳統文化,尊重前輩的善舉等等。如果整個輿論場傾向於否定她們家愛豆,那她們就會去扒其他人黑材料去擴散控評,證明有人比她們愛豆還惡劣。或者就是將當前熱點事件扯進來,用所謂的公益行為證明她們愛豆什麼都是對的,或者就是“那麼多重要事情你不關心,就知道批評我家XXX”這類撒潑打滾的廢話混淆視聽。

5、擁有非常極端的私生飯,購買德雲社演員隱私信息、打騷擾電話、跟蹤航班、跟拍吃飯約會、甚至去家裡拜訪演員父母等。當然,飯圈也會及時出來控評,將這部分人開除高貴的飯圈。


但這種飯圈化的趨勢,不會成為德雲社將來的發展方向。因為德雲社無論怎麼打出“相聲天團”的旗號,其本質終歸是相聲團體,相聲團體跟偶像團體最大的區別在於,相聲表演最重要的就是搭檔合作,雙方是一個共存的關係,而不是偶像男團那樣資源競爭關係,所以飯圈習慣的捧蒸煮踩一切做法,在德雲社這裡很難做到,就算飯圈能夠成功的將搭檔錘爛,最終結果就是愛豆裂穴變成孤家寡人,變成除了超話數據什麼也不剩的廢物。


所以郭德綱目前對於飯圈只是順水推舟,在自己認知範圍內收割點韭菜而已,他並沒有將德雲社打造成偶像男團的想法,關鍵是他也做不到。郭德綱的粉絲其實也有圈子,但一直沒有飯圈化,最關鍵就在於郭德綱從來不開放自己跟飯圈對話的窗口,他將跟粉絲的互動控制到了一個最低的限度,所以綱絲一直都是散兵遊勇的格局,沒有被飯圈入侵。

而德雲社新生代的幾位飯圈偶像,基本都是大量跟粉絲互動,QQ群微信群等各自野蠻生長,也出現了找粉絲借錢私下約粉絲甚至睡粉的惡劣情況,這就是沒有能力把握尺度,導致飯圈反噬自己的情況。對於這些事情,郭德綱也無能為力甚至無從下手管理,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一顆韭菜當一天農民的過,直到流量徹底退潮為止。


鹹魚茶館


德雲社確實正在飯圈化,但是不會完全飯圈化。

飯圈化只是一個現象,是新的粉絲的大批量湧入,但是這不意味著老觀眾的流失。

而且觀眾粉絲化的現象其實僅僅集中在一些青年演員身上,這個青年演員本身也得有顏值。

可能會受到不好影響的其實就是這幾位高顏值的青年演員,對其他的演員來說,你只要不眼紅不嫉妒不浮躁,其實跟你沒多大關係,甚至還坐享了流量福利,只要繼續踏踏實實的做藝,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是對於年輕高顏值的相聲演員來說,該注意的地方就有點多,流量是個雙刃劍,把握的好就無往不利,一時糊塗就會曇花一現。

流量本身就是奔著他們自己來的,他們要想堅持住不浮躁不迎合,特別難。

但是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如果你花了太多時間迎合粉絲,甚至在作品上迎合粉絲,那麼你就陷入被動了。

畢竟相聲行業,傳統技藝是根基,圖省事的“新派相聲”在火爆也是曇花一現,所以注重傳統,硬功夫的德雲社才能火到現在。

但是,粉絲沒有錯,流量也沒有錯,粉絲完全可以轉化為資深觀眾,觀眾都是從小粉絲開始的,流量能堅守住該堅守的,對粉絲也是正向引導。

所以,只要演員們能堅守初心,繼續踏實努力,磨鍊基本功,德雲相聲圈飯圈化,就沒有壞處,粉絲只是購買力更強的觀眾而已,不是洪水猛獸。

而且德雲社的商演本來也是分隊,分角兒,相信至少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岳雲鵬孫樾等等都不會走流量化路線,年輕一代裡面,張雲雷、張九南、尚九熙等等,甚至幾位筱字輩演員其實基本都不錯。


趟風冒雪


張雲雷是跳出相聲的現象級存在,不要拘他在相聲一塊地,他給大家的很多,戲曲曲藝歌曲表演舞臺美學,而且樣樣出類拔萃。咱大的不說弘揚傳統文化等,單他這形式多樣的演出就滿足各個層次和素養的眾人需求。

德雲社想不想飯圈化,不是想和要那麼簡單,是看你還有沒有人像張雲雷這個的人能接住,維繫下去。是否有二十年培養浸透的傳統文化人才。單天賦、氣質等項恐怕就無人可及了。

為什麼二年多仍是雲雷灰,大家對他的熱情和喜愛只添未減。是因為他的天賦才藝和人格魅力。他的粉絲格局也大與他相輔相承。才能成就如此輝煌。否則去年的兩次打壓足以使一般藝人再無出頭之地。而他仍頑強向上而生。

德雲社現在各大小角都有流量和粉絲,要想發展不要與張雲雷比。張雲雷的本事和才能不是能複製的,他的貢獻引進了流量,留不留的住就各顯神通吧。封箱、天津春晚都沒帶他玩。有他分分秒秒成他主場。也對,大家充分發揮各自才能,德雲社才能越來越好,越受關注。但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創作和作品。誰有此項誰佔優勢。祝大家都好吧。

至於 身體康健等一位。否則渾身鋼板也打不了幾個釘。相信時也運也命也。順勢而上,不急,慢慢來,我們等待你的時代到來。


睿112222806


人家是民間的,沒有朝廷俸祿,當然得自己找生路了,你說的“飯圈話”也在這個範疇。


用戶1004067226961


如果聽任德雲社泛爛成災,不僅是中國相聲界的可悲,也是中國曲藝和文化畀的可恥。


手機用戶52694384212


什麼事都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看法,改革開放以後什麼都講成本核算,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下崗,因他們養不了自己,請問那些拿工資的相聲人一月給國家交多少錢?把工資交回,再咬人


老於4645


這是這些(下九流)行業生存的唯一途徑。被養起來的一定沒有人去養,也弄不起。德雲社的衣食父母就是買票聽相聲的大爺,您不買票聽相聲就是德雲社的孫子。中國社會很多行業只有用這種作法才能活下去。


鳳之子4


願意聽就聽,不喜歡就不聽,不就是個說相聲的團體靠說相聲生存嗎?怎麼經營那是本事………疫情未減全國心繫!閒的沒事別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