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老師教出來的還是孩子家長花錢買出來的?

善性善行


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功勞。爸媽給的種很優秀,要大力表揚和自誇。

關別人什麼事


學文科理科的醫生


這是因孩子而不同,有些孩子聰明而又自律,比如我女兒,只要稍加點拔就行。有些孩子智商較好而特別貪玩,比如我兒子,就要多費些心,就要監管他完成作業,控制他打遊戲玩手機的時間,給他幾套同步練習,使他的樂趣主要在學習中。


朗朗林勝


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足見提問者內心的抱怨、煩悶與焦慮。我認為

首先,我們內心都有一種美好的願景。

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最好是不費吹灰之力,不花很多錢就能成就學業,這個心情很正常。少花錢多辦事,是極致的追求,不存在對與錯。“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和“多快好省地建設家庭”,同理。

但是社會上又有許多不夠正常的現象。譬如,孩子剛剛上學,家長就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報名各種才藝班:英語速成班、奧數起步班、口才訓練班、鋼琴提琴琵琶古箏班、主持人學習班……不勝枚數。這就不可能不產生兩種衝突:

1.對孩子,一方面,抱怨學習負擔過重從而斥責教育、埋怨教師,另一方面,又擠佔週末唯一可以休息的時間,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對自己,一方面拼命加班賺錢還貸,另一方面又勒緊褲帶,毫不吝惜加大對孩子的學習投入。

一個朋友對我訴說:“我閨女做四個單位的兼職,掙那點錢,付出太多辛苦,可是,每月要拿出幾千塊錢給外孫補課。”……每月都要幾千塊?!我聽著都焦慮。

其次,天下之事,“事與願違”者甚多。願景與現實,矛盾重重。

世間不如願事,十有八九。我們總是生活在矛盾中,並且在矛盾中糾結到無奈。

清楚地記得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在全市取消晚自習後,學校收到一位高中學生家長的來信。針對孩子學習不夠自覺,貪玩不完成作業等現象,家長請求校長延長上課時間,由老師把孩子管理起來。家長認為:管理學生是老師的責任,老師下班把孩子”放羊”,造成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信中指出,他代表了一大批家長的意見,並接受,佔用老師下班時間,應該給予老師適當經濟補償。後來,家長親臨學校,再三催促。

經過謹慎考慮,學校採納了家長意見,恢復晚自習。

但是,時隔不久,教育局給校長送來來自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檢舉學校“亂收費”,“增加學生負擔”,“造成學生身心……”

校長左盼右顧之餘,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對此進行研討,同時卻意外發現,我們收到的兩封信,同出自一人之手。也就是說,指責老師對學生放任,強烈要求學校開設晚自習的,和檢舉學校亂收費、增加學生負擔的,是同一個人。

擱置其它不論,我們更該考究的是事物的因果:是什麼原因使這位家長前後矛盾到如此糾結,如此不能自圓其說呢?

是美好的願景與現實之間存在的距離,即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比如,教師按要求授課的時間及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接受力、消化力之間的矛盾;學生應完成作業的時長,與每個學生實際所用時長之間的差異;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待,與學生實際表現間的距離;家長擔心孩子健康,希望減負,又擔心孩子落於他人之後,增加學生負擔的糾結……

其三,關於投資教育,除了“毋庸置疑”的需求,還有一個是否需求的問題

所謂“毋庸置疑的需求”。

肯定需求。古今中外,哪裡有學習不必花錢的道理?如今的知識如此之“爆炸”,體系如此之龐雜;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如此之憧憬,如此之複雜,金錢付出,自然成“鐵律。”

然,誰家的錢是大風颳來的。為了孩子,家長們義無反顧,不惜一擲千金,是否真的必要,是否真是鐵律?

我的朋友跟我說他的朋友。孩子上幼兒園,爸爸一次性投資三萬“助教”;選擇一所重點小學,一次性投資十萬“助教”;還有,每每給老師送卡,動輒上千。對此,他當然認為十分必要。但是,真的必要嗎?

在此,我們用得上那句熟悉的話,但是我把順序換換:“沒有錢萬萬不能的,但是,錢又不是萬能的。”

還是用事實說話吧。

有一年高考的前兩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敲門來,說他是我校長的朋友。校長讓他直接來找我,給孩子補課。我很吃驚,時間節點不對呀。看著家長那副焦慮的表情,我只能應承。但卻發現,這孩子,一問三不知。面對我”唯物論”,”辯證法”,“矛盾的特殊性”的提問,只顧瞪著眼睛對我搖頭。

兩個小時後家長來接孩子。我告知:動手太晚了。家長表示,一直都在補其它課程。

意想不到的是,情急之下,家長忽然掏出一沓錢,拍在桌上:“老師,把這些錢講完”。吃驚之餘,我鼻子一酸,為疲憊不堪的學生,焦慮不堪的家長和神聖“不堪”金錢的我的職業。萬般無奈。

我首先鼓勵和安撫了學生,之後,在密切關注,嚴格要求的情況下,開啟了我們“死馬當做活馬醫”的過程。那晚,我們師生在拼。我形象地解說,她不停地點頭,我們互相激勵著。直到氣喘吁吁的我手抖到拿不起水杯。沒有人能體會“說話傷氣”是多麼耗損健康的一件事。

我果斷把那一沓錢交給學生,並拒絕她再來。考前一天,學生必須休息。後來,那女孩考入二本,接到家長興奮的電話,告知,孩子考得很好,“老師,您押題很準”。押題是誤解。

試想,離開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那一沓錢有何意義?學習不同於官場,”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歪理,在這裡行不通。

要鼓勵孩子及時跟上老師講課的步伐,如果學習一時跟不上,必要的補課需要資金支撐,家長自然義無反顧。但是僅僅靠家長的金錢付出,孩子不努力,必將無濟於事。問題的重點在於,家長付出真金白銀的必要性。家長有沒有考慮,動不動就給孩子補課的弊端:

第一,反正還要補課,在學校聽課鬆懈了;

第二,似曾相識的課程,學生還能聽得進去嗎?

第三,你大把時間和金錢的付出,孩子會珍惜嗎,是否會帶來不良習慣。

其四,如果我們需要老師的補課,就不要糾結“投資”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告訴我們,勞動凝結價值。教師的勞動,是體力與腦力共同支出的過程,屬於複雜勞動;馬克思還說,“複雜勞動是成倍的簡單勞動。”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否則,便是妄念。試想,我們把一沓錢放在哪裡,都無能為力讓孩子取得成績,並且使成績不斷提升。

還記得一次家長會,聽見幾位家長在一起議論:我們把錢交給學校,老師就得把我們的孩子教會,教孩子都教不會,老師是幹嘛吃的?

……這個理不通。

第一,教師的工資來自國家財政,家長沒有把錢交給老師;

第二,課堂教學是社會活動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之間不存在僱傭關係;

第三,我高貴的自尊心,沒人僱得起。


學霸捷徑


對於您的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一、教育需要投入,但教育的投入是對未來的投入,必不可少。全世界都重視教育,因為教育是國家發展、民族傳承和生存的根本。您問這個問題,說明自己也沒少給孩子花錢。

二、教育需要老師,學好關鍵還在於學生自身。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在學生成長中,為學生導航,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為學生的成長起到了啟明燈、導航員的作用。但學生要有好的成績,關鍵還是自己得努力,自己要認真學習。

三、學生成績好,不是花錢能解決的事。家長花錢多,應該是花在了校外培訓班上。學校教育,現在收費很少,教師也不會收取學生的費用。教育投入,主要是國家投入。所以,您所說的情況,是說明在學校教育之外,又給孩子花了很多錢在課餘培訓上,說明您也是望子成龍。不管花在哪個培訓班,如果有效果,說明錢沒白花,如果沒有效果,建議取消。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根本還是要抓好學校教育,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在課下提前預習、課後及時練習鞏固,適當加強專項訓練,基本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你看,很多家境貧窮的孩子,學習很好,也能考上清華北大,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學習成績和花錢多少不是必然的聯繫。

所以,對待花錢和學習成績,還是要理性看待。


麥田看教育


這麼說吧,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孩子自身、教師和家長共同作用的結果,錢只是一個外部的物質條件。

首先,我們都知道,學習成績的好壞,最根本的取決於孩子。孩子自己是否願意讀書、讀書的態度如何、讀書的方法和讀書思維怎樣等等這些,直接決定孩子的成績好壞。如果孩子讀書非常積極,每天能夠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又能夠積極的複習和提前預習等,那這個孩子的成績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反之,如果孩子對待學生不上心,沒有心思讀書,那麼可以肯定,學習成績好不到那裡去。

其次,教師是孩子學習的引導者,學校是孩子學習的平臺。中國有句俗語: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就是講老師的作用。好的老師,能夠引導孩子少走彎路,能夠給孩子提供好的思維引領,教授孩子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帶領孩子扭轉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可以說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但我們必須承認,這種作用畢竟還是外部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外因只是重要條件,不起決定作用。

第三,家長也要在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家長其實不能做一個旁觀者,而應該積極的干預進來。每天跟孩子討論討論學習的知識有哪些,每天檢查一下孩子作業是否如質如量的完成,每天跟孩子聊聊在學校裡面有什麼收穫,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瞭解到家長對他學習的重視,從而自己也更加重視學習。這些都對孩子的成績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第四,錢的問題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有錢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讓孩子能夠有更優秀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師資,能夠接觸到更多外部的知識,對於拓展孩子的視野,促進成績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千萬別認為孩子的成績是錢砸出來,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導致價值取向出現問題。同時,也忽視了孩子自己在學習中的根本性作用,以及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中的引領與監督職能了。沒錢其實也一樣能夠培養出成績好的孩子來,這個我想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例子的,我這裡也沒得必要來一一例舉了。

歷史學習之窗的回答,希望您能提出寶貴意見。


歷史學習之窗


題主可能劍指學校教育與課外輔導班,都涉及到教師與學生成績。

如果把教師比作廚師,那麼,教材就是食材,教師備課就是廚師做飯,教師上課就是廚師端上飯菜。

但眾口難調,再好的飯菜也不一定能符合所有人的胃口,更何況食材幾乎固定不變(教材),沒有什麼花樣。

因此,學生厭不厭食、吃不吃這個飯,這是個根本問題,它將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亦即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所以說,現在學生學習成績的取得根源在學生,而不在於學校老師及課外輔導老師,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而已。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我們身邊,有的貧困學生從沒有上過輔導班,照樣考上了985、211,也有上了好多輔導班但成績平平的學生,所以,學生成績的好壞不能僅僅歸因於學校教育或課外輔導班,關鍵看學生本身的素質。

如果從哲學上講,學生是內因,教師等因素是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因此,要想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應該先從學生自身上下功夫,比如激發其學習動機、培養其學習興趣、鍛鍊其學習意志……而不是一味地依賴老師,甚至指責老師。


楠杉槲


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老師教出來的還是孩子家長花錢買出來的?在我認為,學生的成績既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也不是孩子家長花錢買出來的,而是老師,家長,學習共同努力來的。

老師在學習方面確實給了孩子一個方向,老師教會孩子如何學習知識方法,教會孩子寫字,老師的功勞很大,老師把自己所知道的的一切知識都傳授給了學生,那麼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應該有老師的一份功勞。如果沒有優秀的老師,可能就不會有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認真上課的老師,可能就不會有成績優異的學生,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學生和家長應該感謝老師。

但除了老師努力,還有孩子自己和孩子家長的努力。老師教孩子知識,如果孩子自己不努力,自己不學習,貪玩去了,根本不會有優異的學習成績。孩子在課餘時間也肯定是不恥下問了的,有什麼不懂的知識也是為了老師的,在上課的時候是認真聽了,講的是認真做了筆記的,不然自己考不了那麼高的成績。就算老師教的再好,孩子不努力,照樣沒有辦法,那麼孩子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那麼除了老師和孩子,那就是家長了,家長教會孩子許多道理,孩子犯錯,家長教育孩子。並不是一昧的打,並不是一昧的罵,家長教孩子靠的是言傳身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一個好的家長就會有一個好的孩子。那麼看一個孩子,我們就能看出他的家長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一個孩子的成績優異很優秀,品德高,素質高,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教導以及家長的教育,這三者之間互相都有關係,缺一不可。那麼我們自己本身就一定要努力,有一個好老師,有一個好家長,但是自己不努力別人幫不了你。

以上純屬我個人意見,網友們的意見又會是怎樣的呢?可以在評論區發言討論。

我是六年級學生,請網友點評加關注,謝謝!


森林裡的百合


首先,在學生的學習期間,學校的老師是輸出知識的主力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之所以會出現【家長花錢】,是因為每一個孩子對於知識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而【家長花錢】的部分,大多是對於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技巧的傳輸。所以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不存在所謂的【二選一的情況】。

其次,之所以現在家長認為【輔導班大於學校老師的作用】這樣一個認識是,因為在輔導班的老師幫助下,成績確實提升不少。但在這裡面,說一句作為老師的真心話,你不能夠因為外在效果的提升而去否認學校老師的付出,就像蓋房子一樣,如果沒有學校老師一點點把基礎的地基搭起來,課外的老師也不會搭成一座大廈。

以上觀點,分享給各位家長。


學霸哥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條件下,孩子的學習是多元化的,通過學校系統的教育學習,自己通過媒體、網絡、家庭等各方面的學習,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秀,離不開老師辛勤的教育,孩子的學習能力、習慣,家庭教育、生活環境的薰陶!單純的評價一方面,是片面的!沒有昧著良心不認真教書的老師(特例除外),沒有不願意在孩子教育方面不投資的家長,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家長的責任!所以你的問題問的很不好!![酷拽]


職教宋老師


我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老師教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老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傳授,這些都是學生獲得成績最基本的來源。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說學生的成績是老師教出來的,沒有老師辛勤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學生優秀的成績。

但相同的老師,教出來的成績卻大有不同,這取決於學生的努力。老話說“溫度再合適,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又有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可見,學生的努力是獲得好成績的關鍵。

至於提問中所說的家長花錢買出來的,估計指課外資料或課外輔導吧?如果按上述分析,應將課外輔導劃歸為老師的教育,把輔導資料歸為學生的努力。教育培養孩子本來就是要花錢的,教育投資也就是要付出,你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只要孩子成績好,你還糾結什麼老師教出來的還是花錢買來的。花了錢能換來好成績,證明錢花得值,很多家長花了錢,但成績卻沒有多大提高,那又去怪誰呢?

總之,不管什麼方法,什麼途徑,只要孩子能取得優良的成績,這不就是家長所期待的嗎?你去追究是怎麼獲得的成績又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