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張良哪個更厲害?

史海深處


小玥來回答:他們倆都是重要謀士,分開來看。

張良: 賄賂項伯使為漢王劉邦加封漢中地區,成為劉邦進軍漢中的基礎; 獻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劉邦的鞏固發展和日後東進,取得了重要的保證; 矇蔽項羽,將其目標轉移向齊地,為剛剛平定三秦的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獻著名的“下邑之謀”,使在彭城全軍覆沒的劉邦扭轉敗局,更因此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 借箸諫阻分封,是避免一次重大戰略錯誤,為今後的統一王朝做出明見; 虛撫韓彭,兵圍垓下,決定了劉邦的最後勝利; 勸都關中,以漢中之固,保漢室日後安寧,否則在七國之亂時恐怕就能被攻破都城; 諫封雍齒,殺一儆百,使漢朝確立了郡縣為主,封國並行的制度,在那個時代,保證了國家的一統和安寧;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諸葛亮: 對劉備陳說“隆中對”,未出茅廬,先分天下; 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是魯肅最先主動); 整頓巴蜀內政;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上《出師表》,屯兵漢中,而後年年出兵;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綜上,其實孔明的事蹟大多是三國演義編的,正史少有計謀,他一生謹慎,怎麼可能會出什麼奇謀!他大多時間做的是蕭何的工作而非張良,若是比計謀,張良何止高一籌!




小玥歷史


這個不能妄下斷言,不過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張良。第一次知道歷史上有張良這麼一號人是在初中時,生物課本上有句“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記得生物老師亮亮讀這句話時,同學們笑了半天,就是因為那‘子房’二字,在生物學上,子房是植物器官,相當於人類子宮。當時我生物老師為了懲罰我們不嚴謹,不尊重老師還叫我們罰站了大半節課,再次瞭解他是在語文課本上了,那時我就在想,張良真的有這麼聰明嗎?源於興趣,我就開始搜查他的資料,一下就深深地喜歡上他。

當然,喜歡他和動漫無關,秦時明月中的張良是很迷人,但太違背歷史,秦漢英雄傳是比較尊重歷史,但那位張亮的配音真心受不了。劉邦赤腳迎張良,劉備三顧茅廬都說明兩位是曠世奇才,但相比較而言,張良比較幸運。張良原本是要投靠景駒的,卻巧遇了劉邦,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跟從了劉邦。

張良是為十分愛國的人,復韓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楚懷王為王以後,他就極力輔佐韓王成,不過韓王成貌似不咋的,要不然,以張良的才能,可以輔佐劉邦取得數城,為他卻開不了局面。他輔佐劉邦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智鬥鴻門,保的劉邦全身而退,為劉邦獻計取得民心,為劉邦求得漢中,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策反九江王英布,虛扶韓信,勸劉邦定都關中,安一仇而堅眾心,緩和了內部矛盾,都顯示著他的雄才大略。

不過我最喜歡他的明哲保身,他早就看穿劉邦此人只可共謀天下,不可共享天下,深深地悟透了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選擇追隨赤松子雲遊天下,其實我認為他是借赤松子之名躲到劉邦找不到的地方過平靜日子去了。

至於諸葛亮呢,劉備是明主,可阿斗就只是惹事的主,沒有劉邦那麼聽話﹝其實我認為這正是劉邦最狡詐的地方﹞,到頭來辛勞了大半輩子,弄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名氣而言,我認為諸葛亮的名氣大些,畢竟不學歷史的差不多都知道諸葛亮,而張良,不學歷史根本不知道他,可能這也源於三國演義是古典名著,名氣大的原因。

說句不相干的,我一直喜歡項羽討厭劉邦,雖然後世對劉邦的評價很高,他還創造了很多第一,我卻一直認為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劉邦頂多算是梟雄。


老鼠paul


張良與諸葛亮,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他們之間相差近400年,一個是興漢謀臣,一個是復漢謀臣。張良輔佐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大漢王朝;諸葛亮輔佐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建立了蜀漢,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們從事的事業,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身上的智慧和光芒,都非常耀眼;他們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本事,讓人敬佩不已。一致一些歷史愛好者,往往把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混為一談。要作比較,我以為他們各有千秋,若看結果,當然張良要勝一籌。

張良,字子房,興漢第一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祖輩五代為韓王相,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高祖評價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才華橫溢,反秦復韓,圯上受書,降宛取蟯,佐策入關,諫主安民,鬥智鴻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下邑奇謀,畫箸阻封,虛撫韓彭,兵圍垓下,勸都關中,諫封雍齒,策反九江王英布,輔佐劉邦稱雄天下。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聯孫抗曹,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興十二年病逝,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為“武興王”。

總體來看,張良以謀聖之名流傳於千古,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有許多歇後語都跟諸葛亮相關,可見其深入人心。然,諸葛孔明的名氣大多來自小說《演義》,完全被戲劇化了的“神”,正史記載其實不然。說一千道一萬,業績最有說服力,不是嗎?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張良和諸葛亮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軍師謀士,輔佐自己的君主建功立。不過張良和諸葛亮不是一個時代的軍師,但即使如此二人也一直被拿到一起比較。

這個不能妄下斷言,不過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張良。第一次知道歷史上有張良這麼一號人是在初中時,生物課本上有句“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記得生物老師亮亮讀這句話時,同學們笑了半天,就是因為那‘子房’二字,在生物學上,子房是植物器官,相當於人類子宮。當時我生物老師為了懲罰我們不嚴謹,不尊重老師還叫我們罰站了大半節課,再次瞭解他是在語文課本上了,那時我就在想,張良真的有這麼聰明嗎?源於興趣,我就開始搜查他的資料,一下就深深地喜歡上他。

當然,喜歡他和動漫無關,秦時明月中的張良是很迷人,但太違背歷史,秦漢英雄傳是比較尊重歷史,但那位張亮的配音真心受不了。劉邦赤腳迎張良,劉備三顧茅廬都說明兩位是曠世奇才,但相比較而言,張良比較幸運。張良原本是要投靠景駒的,卻巧遇了劉邦,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跟從了劉邦。

張良是為十分愛國的人,復韓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楚懷王為王以後,他就極力輔佐韓王成,不過韓王成貌似不咋的,要不然,以張良的才能,可以輔佐劉邦取得數城,為他卻開不了局面。他輔佐劉邦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智鬥鴻門,保的劉邦全身而退,為劉邦獻計取得民心,為劉邦求得漢中,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策反九江王英布,虛扶韓信,勸劉邦定都關中,安一仇而堅眾心,緩和了內部矛盾,都顯示著他的雄才大略。

不過我最喜歡他的明哲保身,他早就看穿劉邦此人只可共謀天下,不可共享天下,深深地悟透了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選擇追隨赤松子雲遊天下,其實我認為他是借赤松子之名躲到劉邦找不到的地方過平靜日子去了。

至於諸葛亮呢,劉備是明主,可阿斗就只是惹事的主,沒有劉邦那麼聽話﹝其實我認為這正是劉邦最狡詐的地方﹞,到頭來辛勞了大半輩子,弄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名氣而言,我認為諸葛亮的名氣大些,畢竟不學歷史的差不多都知道諸葛亮,而張良,不學歷史根本不知道他,可能這也源於三國演義是古典名著,名氣大的原因。

說句不相干的,我一直喜歡項羽討厭劉邦,雖然後世對劉邦的評價很高,他還創造了很多第一,我卻一直認為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劉邦頂多算是梟雄。

張良幫助劉邦完成了大一統,而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要說還是張良更厲害一點:

(1)張良是帝王之師,輔助劉邦登上皇位的一大功臣,而諸葛亮只是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登上了王位,單憑這一點,張就比諸要強。

(2)還有蜀國後期國力匱乏,諸葛亮確一再堅持無異於自殺的北伐,大耗蜀國國力,大大的不智,張良則勸劉邦要休養生息,高下有可見。

(3)最後讓我們不能忘的是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有人說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我認為卻是大大的不智,為帥統帥三軍,事無鉅細皆要躬親,既不符合為帥之道,有不切合養生之理,而張良在政局動盪中卻能安享晚年,終於田野,高下有可見矣。

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張良略高諸葛亮一籌。





一缸歷史


客觀講,還是諸葛亮更厲害一些,因為我們多數還是要從軍事角度看。

張良對於劉邦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外交和行政方面。他本人在軍事作戰上的表現近乎於零。

張良的主要貢獻,是給劉邦獻計獻策,確定了主要的政略方向。但是,張良是在劉邦佔領關中,開始向東進攻項羽後,才正式加入劉邦陣營的,所以他對劉邦集團整體戰略的貢獻作用就打了折扣。

從張良提出的幾個關鍵戰略上看,最重要的是反對分封,另外一個卻是忽悠韓信和彭越,以分封來引誘他們快速出兵。從整體軍略上看,保證劉邦集團後方建設和後勤的是蕭何,保證劉邦前方打勝仗的是韓信,和張良發揮類似作用的還有陳平、酈食其等人。所以,把張良定為漢朝第一功臣,其實有點言過其實。

相反的,諸葛亮在軍事、外交和行政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本人對東吳確保了雙方穩定的盟友和經濟關係,對南中地區確保了一個基本穩定的後方,對蜀漢內部確保了較為充足的經濟運行,並且訓練了三國時代素質最高的一支軍隊。

雖然諸葛亮在北伐的軍事目標上,沒有達成較好的結果,但對付各方面資源都有絕對優勢的魏國,卻讓蜀漢保持一定的優勢,這是十分厲害的。

從歷史角度看,後世對張良的過分抬高,其實諸葛亮發揮了很大作用。明清時代的各種演義小說,基本都要在歷代找出幾個類似諸葛亮的“大軍師”,比如劉秀演義的軍師鄧禹(其實是個比較水的武將)、隋唐演義裡的徐懋功(李勣事實上是武將)、薛剛反唐裡的徐美祖、趙匡胤演義裡的趙普和苗光義、大明英烈裡的劉伯溫、水滸傳裡的吳用。

這些軍師,事實上都有《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影子。同樣,楚漢爭霸時代人們想象中的軍師,自然以范增、張良和蕭何為首。


陶式防務評論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暫且說說本人一孔之見。將兩人放在一起比較,說誰厲害,這樣的比較是片面的,但非要分出高下,我認為張良更勝一籌。

當然從名氣來說,確實是諸葛亮更勝一籌。那也是得益於《三國演義》的近乎神化。

張良,少年得一兵書,讀之而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才,雖有才華但為人低調,起先在韓王手下,由於韓王不識人才,所以並無建樹。從劉邦向韓王借張良一事就可看出。劉邦說借,韓王卻說給。顯然把張良當做可有可無的物件。但張良並不生氣,而是乖乖順從。其後為劉邦獻計獻策,斡旋於項羽劉邦之間,和相伯的關係也在鴻門宴中救了劉邦。

天下已定,功成身退,絲毫不留戀繁華,可謂楚漢最大贏家。一生謙虛謹慎,從未出錯。

在看諸葛亮,當時的很多謀士如龐統,司馬懿,都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缺不是個低調的人,也多次出錯,也不懂得處理君臣關係。從《出師表》中便可看出端倪。如此,可以說張良略勝一籌。


歷史歸去來


張良內政和軍事能力不如諸葛。

張良的作用劉邦說的很明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可能要比的話更像是荀彧或者賈詡這樣的人,個人看法,不一定準確,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希望有人可以指出來。

謀略方面張良和諸葛誰強誰弱可能個人有個人看法吧,這個我也不好亂說,只能說從成就上因為張良輔助的是劉邦所以張良成就會感覺上比諸葛大一些。

綜合實力我傾向於諸葛更強,並且諸葛在內政和軍事上都證明過自己。後期的諸葛很大程度上是做了蕭何張良和韓信三個人的事情,並且都不差,或者可以說是很傑出。

關於知名度的問題,有時候名氣並不和實力成正比,諸葛亮在民間名氣大三國演義的作用很明顯。而張良,吃虧在少了很多傳奇性的故事可以流傳。不過同步於漢初三傑來講,張良的在民間的名氣應該是他們三個人中最大的。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蕭何和韓信,但是卻知道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句話。

還有就是,在民間把諸葛亮捧紅的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但是更重要的也是諸葛亮自身實力夠強,才會有人願意捧他。




馬上抬大炮


哈哈,我覺得每個王者每個英雄都厲害,張良中野輔聯動抓人更加精準,張良清兵也迅速,可以更加及時支援邊路,諸葛的話中路打開局面比較快,收割能力強,大招助攻,也可以得到刷新!所以每個英雄的作用還是看自己平時打法~




交響MOBA


這兩位都是歷史名人,都是諍臣、忠臣,也是治世之能臣,各種歷史故事幾乎把這兩人給神話了,題主既然問誰更厲害,那麼我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

首先,說一下諸葛亮的功績。諸葛亮26歲之前已是名人,其才幹聲名在外。知曉天文、地理、陰陽、兵法、氣象、曆法、時事政治、文學等,而且口才一流的好,應該在馬雲之上……其中兵法是他的強項: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赤壁之戰,幫劉備拿下第一塊根據地南郡等四地-其計謀發揮到了極致,鞏固了劉備的勢力,再接著拿下西川。白帝城託孤後,更是以一人之力周旋於蜀漢內外,使蜀漢政權得以延續。其中七擒孟獲平定南越之地更是顯示了其智謀與見識,六出祁山與曹操司馬懿鬥智鬥勇,最終累死在五丈原。使蜀漢一統的政治夢想中斷。在政治上,其實行修養生息,讓老百姓居有定所,衣食無憂,天府之國名副其實。文學上也頗有建樹。為什麼如此人才最終也會失敗?我認為首先運氣不好,生活的年代註定了他施展才乾的環境,跟錯了人,當時劉備勢力最弱。其次,他在政治、軍事、民政上親歷親為,註定沒有把各個領域的接班人培養好,致使死後蜀漢政權很快滅亡,最後成為歷史的遺憾。之所以說諸葛亮更強,是因為諸葛亮是領導型人才,而張良只能算是謀士。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下張良,張良的功績在於給劉邦出謀劃策,張良在整個楚漢爭霸及以前的推翻秦朝政權的戰爭中,表現了其非常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華,秦末農民起義中,張良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總結,通過上述對比,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是有領導才能的靈魂人物,而張良只能是高級智囊,兩人不可同日而語,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小新談史


在一般人看來,諸葛亮的名氣比張良大多了,甚至不在一個量級裡。因為諸葛亮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不知道漢張良的卻大有人在。

但評價一個人的才能和成就,畢竟要以其成就的事業包括留下來的東西做為評判標準。張良及韓信蕭何等輔佐劉邦,在面對強大的秦朝及比自己勢大若干倍的項羽項梁時,運籌帷幄,沉著應對。先是聯合項羽攻打咸陽,再就是積小勝為大勝在烏江一舉殲滅楚軍,為開創了大漢幾百年基業立下了不世之功。關於張良韓信蕭何的民間傳說也流傳甚廣,為百姓所喜聞樂道。

再說諸葛孔明,縱有經天緯地之材,奈何生不逢時,最終的結果也是逆勢逆天者勞,壯志難酬遺憾終生。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皆無果而終。在華容道和守荊州時錯用關羽痛失良機。關羽兵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所殺時,又不能阻擋劉備張飛的衝冠之怒,致使破壞了蜀吳聯盟抗曹的根本大計,蜀兵被火燒連營,從此一蹶不振。千年來人們歌頌紀念諸葛武侯,更多的是被他的前後出師表、被他的不忘三顧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他的事必躬親的敬業忠誠和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敬佩以至淚下。

諸葛亮和張良都是千古名相,流芳百世。所不同的是前者名氣更大,後者業績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