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峽記憶】金絲峽獵戶(姚家明)

金絲峽獵戶

姚家明

2001年秋天是個格外美麗的季節,從這年八月份開始,我們幾乎天天不冇地往金絲峽裡跑。我們的工作就是普查景點,為縣上開發旅遊景區提供強有力的證明和第一手資料。這一年的秋天雨水格外多,我們時常冒雨在金絲峽的奇峰和峽谷之間跋涉。雖然時時有危險,但內心充滿了新奇,每看到一處好景點,我們都作上標記,起上名字。

【金絲峽記憶】金絲峽獵戶(姚家明)

經常給我們當嚮導的是一個名叫周連成的村民,他身材高挑而硬朗,眉清目秀,雖然五十歲多了,看起來彷彿只有三十幾歲。面對深澗幽谷和陡峭的崖壁,我們非得藉助繩索和木橋才能戰戰兢兢地通過,他卻不借助任何工具,如履平地一樣,眨眼間就過去了。我感到特別神奇和敬佩,歇息的時候,就問他:“為什麼你走那麼險的路,像走平地一樣輕鬆?”

他淡淡地笑了笑說:“我過去是獵戶,這些山路走慣了。”他指指左右陡峭的石崖說:“你說那山崖陡不陡?”

我看了那壁陡壁陡的石崖不禁心裡發怵,便說:“那真叫陡,怕是野獸都上不去。”

他搖搖頭說:“我就能上去,過去打獵挖藥材,我經常攀這號石崖。”

我看看那鬼見愁神見怕的絕壁,又看看這位和藹的獵戶,不禁對他產生了十二分的敬意。

我問他:“這山上的野物多不多?”

他興致致勃勃地說:“多呀!天上飛的有鷺絲、大鷹、小鷹、錦雞、紅嘴鴨等;地上走的有野豬、山羊、黃羊、草鹿、果子狸……野物可多了。”他眼裡閃著興奮的光芒。

我說:“怎麼我一個也沒有看見?”

他低著頭說:“現在少多了。”

夜晚,我和周連成同睡一床,他睡不著,就給我講打獵的故事。這是周連成的光榮歷史,也是他人生的一段金色年華。獵人其實就是打獵為生的人,就像漁民靠捕魚為生,農民靠種地為生,畫家靠畫畫為生一樣。周連成從十六年歲開始,整整打了三十年獵。現在槍已上繳,不準打獵了,他感到很空落,他說他每天晚上做夢都夢見自己還在山上打獵。

【金絲峽記憶】金絲峽獵戶(姚家明)

他給我說,有一次他用了三天三夜,打了一隻八百多斤的大野豬,四五個人用槓子抬才抬回去的,野豬肉整整吃了兩年多。還有一次,他一個人在螺旋崖打了十三頭野豬。我不相信,人常說“瘋豬猛如虎”,他一個人怎能一回打死十幾頭野豬,怕是吹牛吧。

周連成說:“怎麼是吹牛?這是真的,那次我躲在暗處,躲的地方是個懸巖,一群野豬密密麻麻地往過走,過來一頭我打死一頭,其它野豬一點也發現不了,就這樣一口氣打死了十三頭。後來,剩下幾頭野豬發現情況不對,才逃走了。”

說到這件事,周連成臉紅了,他笑著對我說:“我就是用這十三頭野豬賣的錢娶下媳婦的。”

我說:“那還划得來嘛。”

他卻說:“吃虧了!那時一頭野豬才賣二十來塊錢,要擱現在,一頭就五六百塊。”

我又問他說:“你有沒有經歷過危險,比如看見豹子、大蛇什麼的?”

一聽說蛇,他立刻坐直了身子,雙眼有些驚恐地說:“有,真有,那是七五年四月間的事,這天我和劉中和帶了三十幾只獵狗去打獵。在經過一處山崖時,狗群的狗一個個驚慌失措,其中一隻白狗只見尾巴搖,卻叫不出聲來,看看就沒了。到下山一數,少了兩隻白狗。第二天又少了一隻麻狗。這時我便想,這石崖的洞裡只怕是有蛇。於是就讓一隻靈敏的狗去把它往出引,我端著槍從旁邊的石崖上瞄準那個洞口。那隻狗很聽話,我手一指,它就哧溜衝上去了,可剛衝到洞口一叫,嚇得扭身就往回跑,異常驚怕。我抬頭一看,我的媽呀!一個足有碗口那麼大的烏黑的蛇頭伸出來了,眼睛比兩個拳頭還要大,那條蛇爬出洞口,足有三、四丈長,身子就像樺樹皮。我嚇得身子不停地抖,就憋住氣瞄準蛇頭打了一槍,第一槍只擦傷了皮,蛇頭昂起來,有二米高,我又一口氣打了十幾槍,才把這蛇打死。”

我心驚膽戰地問道:“你是不是瞎編的,哪有這麼大的蛇?”

他說:“這怎麼是編的!當時鄉武裝幹事李××聽說了這件事,還特意跑到現場,從中間剁了一截拿回去吃了。我現在家裡還保存了一些這隻蛇的骨頭哩。”

【金絲峽記憶】金絲峽獵戶(姚家明)

周連成告訴我:那時政府允許打獵,從縣上把獵戶證、持槍證一辦,無論到哪個武裝部,都能買來子彈。所以他那時長年累月地在山上打獵。餓了就啃乾糧,沒有乾糧了,就在山上生火,把打死的野物砍一塊下來在火上烤了吃。有時晚上不能回家,就睡在山上,旁邊生一團火,頭枕著獵槍就睡著了。

有一天,周連成還故意把他以前的十幾個持槍證都讓我看了,對這些顏色已經發黃的證件,他象珍寶一樣捨不得丟。他對我說:“過去總以為打獵是件光彩的事,現在才覺得那是罪過,你看現在山上動物多稀少,有的稀罕動物幾乎滅絕了。”

我安慰他說:“只要金絲峽森林公園真正建起來,要不了幾年,那些動物就會大量繁殖起來。”

周連成憨厚地笑笑說:“以後山上野物再誘人,我也不會端槍了。讓外地遊人來看看我們這裡的大鷹、小鷹、紅嘴鴨;還有山羊、黃羊、果子……

發表於《中國旅遊報》

【金絲峽記憶】金絲峽獵戶(姚家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