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朝代更迭,百姓疾苦,烽火連天的悲慘只有詩人最能夠體會。詩人,可以用最精煉、最華美的辭藻描繪大好河山,也可以真實反映當時時代現狀。

歷史上能夠將山水、愛情、家事國事,同時都寫好的詩人其實並不多,陸游是這少數中最優秀的一個,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出大量抗金詩篇呢?哪一首又是最廣為流傳的呢?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有“小李白”之稱的陸游,出身名門望族,從曾祖父開始就入朝為官,在這樣的家庭出生,陸游接受了良好的文學教育,可是他也經歷了朝代更迭帶給家庭的顛沛流離。

雖然家裡長輩都是做官的,但是陸游一家可以說是鐵骨錚錚,為官數代卻都是赤膽忠心。陸游的父親陸宰也是個忠於朝廷的好官。

北宋末年,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宦官、貪官當道,當時大部分官員都主張要和金,以此換來眼下安定的生活。陸宰竭力反對,結果受到同僚的排擠,最後在朝中的官也做不下去了,帶著全家索性回了老家。

之後金兵南下攻打北宋,北宋滅亡,陸宰又帶著一家老小逃到了東陽,當時的陸游年僅4歲。從記事起便開始了這種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日子,加上父親愛國抗金的思想薰陶,陸游自幼就有一顆很強烈的愛國心。

但是陸游一開始並沒有投身戎馬,他自幼聰慧,文思敏捷,是作為文官入仕的。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從“小樓一夜聽春雨”到“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早年的陸游是個浪漫多才、熱愛生活的詩人,小雨、小花、樹木都能讓他賦詩一首,特別是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更是陸游的最愛。

在和自己表妹唐婉結婚之後,夫妻兩人琴瑟和鳴,雖然世間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當下兩個年輕人心意相通,那時的陸游雖然悲傷國家的前程,可是愛情的填充也讓他的生活充滿了陽光、樂觀。

然而之後由於唐婉未生育,兩人被迫分離,陸游對這段感情的無疾而終一直都很難釋懷,之後詩文也都是悲愴為主,加上當時南宋政治腐敗,秦檜等主和派把握政權,陸游抗金的熱血在文職上明顯走不通了。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乾道七年,已經46歲的陸游正式投身軍旅,將抗金的一腔熱情化作詩文和行動,開始艱苦籌劃北伐。由於力主抗金,自然損害到許多貪官的利益,陸游即便是從戎日子也不好過,曾經幾次被罷黜在家。

但是他寫的許多愛國詩作被廣為流傳,聲名遠揚,很多名詞名句到現在依然被收錄到教科書中,也是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很好的範本。

《書憤》是陸游晚年被罷黜之後,在家中回憶自己年輕時的一腔愛國熱血寫下的愛國名詩,北伐失敗,收復中原徹底無望,眼見自己再也等不到國家興旺的那一天,壯志難酬、悲憤無比的陸游提筆寫下名詩《書憤》。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開篇第一句就表露出了詩人的無奈與悲涼。“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作為一個曾經和眾多將士一起衝到烽火第一線的詩人,他堅信如果能夠集中兵力一起去攻打金兵,告訴金人,我們中原人民是不可侵犯的,那麼金人又敢如此輕視我們嗎?

可是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激情,詩人不禁也暗暗嘲笑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想要讓皇帝發令去攻打金人,其中的道路有多艱難?當時年輕的詩人和將領們都低估了。

當時遙遙看著中原北面大好河山,和詩人一樣想要收復領土的將領們如今何在?是不是也和詩人一樣抑鬱不得志?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要讀懂這句詩,就要去了解詩人過去的履歷。陸游一心主張攻打金兵,並且也投靠到王焱手下,作為主張攻打一派的王焱在很多建議上都願意聽取陸游的建議。

當時的陸游沒有一刻不再期待,能夠用自己的才智為攻打金兵做出一份貢獻。

愛國之火熊熊燃燒,在瓜州度的時候,陸游還曾騎著馬跑到了抗金第一線,在夜色中看著樓船軍艦。詩人也曾騎著戰馬在大草原上奔跑,大散關告捷的消息就如同秋風一樣散佈到各個角落。

陸游回憶這些細節是有原因的,當時由於主和派的影響,和金兵抗爭在一線的將士官兵生活得很艱苦,陸游曾借詩文描述過,為了作戰他和將士們曾經3天沒有吃一粒米,以至於後來,聞到大米的香味都覺得特別珍貴。

這一句通過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對比寫法的描述,不僅讓讀者感受到當時戰火紛飛的激烈場景,更能烘托出作者此刻內心的悲廖。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一個“空”字就道出了詩人曾經熱烈追尋的夢想全部落空。陸游不僅是個文人,更是能上陣殺敵的軍人。

在自己從軍的時間裡陸游沒有貪生怕死,在塞外也立誓要通過自己的謀略來幫助國家趕走金人,收復失土。

然而到了現在,看到鏡子裡面白髮蒼蒼的老人,詩人終於明白:自己愛國愛家,不遺餘力奔忙,卻抵不上朝中小人的使絆,如今自己已經走不動了,收復中原的理想就要落空了,悲憤交加怎能不說出來?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最後一句,詩人用諸葛亮北伐的決心來表達自己的憤怒交加:這些膽小怕事的人,你們用國家去換取自己的安定生活終將被世人唾棄,只有我,像諸葛亮一樣不顧一切要北伐收復中原的人,才會被世人銘記。

一直到老,都無法實現北伐願望,陸游內心的不甘與無奈也只能通過詩文來宣洩。

寫這首《書憤》的時候,陸游已經六十一歲了,他深知自己已經無法親自去實現這個夢想,內心憤慨讓這首詩讀起來更加酣暢淋漓。

陸游寫下的這首《書憤》,名句傳誦古今,堪稱教科書的典範

也是因為陸游自己早年從戎的親身經歷,才能寫出鐵馬、樓船這樣千古不朽的好詞。

作為愛國詩人,陸游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愛國詩作,每一首讀來都不一樣,雖然詩人一生坎坷,鬱郁不得志,卻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積極精神,很適合青少年背讀。小編覺得,這首詩才真應該入選中學教材全文背誦,讓祖國的小花朵們時時刻刻銘記愛國的思想,不要再讓那種屈辱的歷史重演!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