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的父親為什麼老是想殺死孝順又才華出眾、品德高尚的親生兒子?

飛翔的春燕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舜帝的父親瞽叟(gǔ sǒu)經常迫害舜的相關事蹟,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有所記載。

那麼,舜帝的父親瞽叟(gǔ sǒu)為何會經常虐待舜,甚至想要殺死舜呢?

01.從家庭關係的角度,去探究這個問題,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我們暫且先不考慮舜帝的身份,僅僅從家庭組成的角度,去探究這個問題。

舜帝的家庭,是一個重組式的家庭。舜帝的生母,很早就離世了。舜帝的父親瞽叟(gǔ sǒu),就又重新娶了一個女人,並且和這個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

舜帝的這個弟弟,非常的驕縱,仗著父母的疼愛,經常欺負舜帝。舜帝的繼母,對於舜帝也是不管不問,舜帝的父親更是偏愛弟弟象。

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父親、繼母,弟弟等人對舜帝,都是非常厭惡,久而久之,經常迫害舜帝,甚至想要殺了舜帝,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不就是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橋段嘛。狠心繼母虐待兒子,兒子後來卻出人頭地。

02.有人說“《史記》中關於這段的記載,是舜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為的就是給舜造勢,使他有爭奪帝位的可能性。”

老爹認為這種說法,就是純粹的陰謀論,而且這種說法,非常容易就被推翻。

不信,且聽老爹細細道來:

舜帝被舉薦給帝堯的時候,是在三十歲。但是,帝堯並沒有馬上就將帝位傳給舜,而是考察了很久。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鹹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

我們試著猜想,假設舜帝的孝道,是自導自演的一齣戲,他本身並不具備孝的品德,他又是如何通過帝堯對他整整二十年的考察?

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

你看從舜被帝堯所注意,然後接受帝堯的考察,慢慢的開始接替帝堯的工作,到最後代替帝堯成為舜帝,這個中間用了整整41年的時間。

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舜帝本身就具備孝的品德,而這段瞽叟虐待舜的記載,也是真實的。或許,正是舜童年的悲慘經歷,才使得舜帝具備孝的品德。

所以,說《史記》中關於這段的記載,是舜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為的就是給舜造勢,使他有爭奪帝位的可能性,這種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參考文獻:《史記·五帝本紀》

老爹有話說


聖人的磨難:從來都不是凡人可以理喻的!

舜帝的父親為什麼老是想殺死孝順而又才華出眾,品德高尚的兒子?而且這個兒子還是他原配發妻的親生兒子!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而匪夷所思啊!

相信關於舜帝被他父親以及繼母虐待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的熟悉而耳熟能詳了,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只想說他為什麼會有這麼不招人待見,尤其是不招他的父母待見!

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在一帆風順的順境中是體現不出來的,俗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克服了足夠多的障礙,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有了足夠大的功績。

在傳統親子關係中,父慈子孝歷來被人們所看重。也就是說,父親的慈愛是兒女孝順的前提。兒女之所以能夠孝順父母,是因為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慈愛之恩。這是一種親情,也是最簡單的互利共贏關係。所以當父親慈愛時,兒女孝順,就沒有值得什麼可以傳送傳揚的!

但是我們反觀舜帝的父母,幾乎跟此愛連不上什麼關係,可以說一點兒都挨不上邊兒。不但挨不上邊兒,而且還正好相反,無所不用其極的,把他往死裡整。簡直就是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樣沒有父道的父親,這樣不尊母道的母親,還有那不尊孝悌之道的兄弟依然不值得順利去孝順去幫助。

可是舜帝畢竟是舜帝,他依舊義無反顧的孝順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兄弟,即使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兄弟,要把自己往死裡整。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孝順,給予幫助。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難。“有恩必報”尚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以德報怨,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偉大的舜帝卻做到了。不由此,舜帝無以稱偉大,無以成為中國道德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始祖。漢朝史學家司馬遷曾經這樣說: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孟子說: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上天(或者說儒家學者)給舜帝安排這樣一個蠻不講理的父親的原因吧。


舊事舊人歷史說


舜帝是黃帝的七世孫,顓頊的六世孫,姚姓,有虞氏,父親瞽叟,媯姓,是個盲人,母親早逝,父親又續娶了東澤氏為妻,後來又生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父親和繼母偏愛象,對舜是百般的虐待。


舜所在的一脈自天祖(即五世祖窮蟬)起,世代皆為部落平民,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舜很小的時候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裡家外他樣樣都幹,但仍舊遭到父親和繼母的打罵,面對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舜都忍辱負重,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對弟弟十分友善,他的孝行深受族人的讚譽。


在舜還未成年的時候,就被無情的父母掃地出門,他不得不到媯水築棚而居,前往歷山開荒,雷澤而漁,河濱製陶,他每幹一行都很有建樹,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而且很有號召力,他去到哪裡,人們便跟隨而去,他所居住的地方很快便成為部落,不久之後又形成了小型的集鎮,舜在民間成了一個頗具威望的人。
堯帝在年老的時候,詢問大臣們,他的兒子誰可以治理天下,有的大臣推薦大兒子朱丹,有的推薦二兒子共工,有的推薦小兒子鯀,還有的推薦局外人舜的。
而堯帝也想像前人一樣把帝位傳給長子朱丹,但朱丹處於一個相對劣勢的地位,遠不是他幾個弟弟的對手,因此就急需一個像舜一樣口碑極佳而又毫無政治背景色彩的力量來增強朱丹的勢力,於是舜就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被推舉了出來,堯帝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舜,與朱丹結成政治聯盟。
舜受命迎娶了堯帝的兩個女兒,並與堯帝的兒子們和平共處,舜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對自己的進一步考察,他謹言慎行,一如既往的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常法,引導人們去遵從。

接下來,舜開始接受行政事務的鍛鍊,承擔起各方面的具體事務,他的所作所為完美的匹配著自己的聲望,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將自己的聲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以致達到總理百官、而百官都能承順,迎接四方賓客、賓客皆肅然起敬的地步。
堯帝曾經對舜說“我同你謀劃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論,你提的建議總是可以獲得成功,如今你處理政事已經三年了,就有你來繼承我的位置吧。”

舜表示要讓給有德的人,不肯接受。


為表彰舜的功績,堯帝賜予他衣服、牛羊,還有琴等,併為舜修築了倉房。
舜隱約中有一種強烈的意識,他並不需要站在朱丹的背後,這是合乎其所在部落利益的,舜開始利用主持各種儀式性活動的機會,不斷的樹立自己的威權,同時利用接待四方部落首領的機會,結交各方部落,培植和經營自己一方的勢力。
舜的地位穩固之後,就展現出極強的政治才能和對權力的渴望,他將堯帝的兒子共工流放到北方的幽陵,把讙兜流放到南方的崇山,把鯀流放到東邊的羽山,把一切有威脅的人全部趕出權力中心。
一番人事上的重大變動之後,堯帝逐漸處於一種被架空的地位,堯帝和朱丹顯然有所察覺,為了族群的利益,堯帝積極應對這一局面,他命舜擔任守山林的官,想通過惡劣的環境條件置舜於死地,但舜在這種地方憑藉過人的經驗和素質屢次化險為夷,更為其增添了強者的光環,營造出堯帝的繼位者非舜不可的氛圍。

於是堯帝又利用舜與其家人不和的因素來繼續加害舜,對其愚鈍的父親、愚蠢而又頑固的繼母以及傲慢的異母弟弟以利相誘,使得對有了地位身份的舜已經有所收斂的一家人又蠢蠢欲動起來,而且底氣十足。
父親以修補倉房屋頂的名義將舜騙上房頂後,其在下面縱火焚燒,舜急中生智,用斗笠保護自己躲過一劫。
一計不成,便又生一計,父親又命舜挖井,當舜掘井至深處時,父親和弟弟象在上面奮力填土,要將舜活埋,舜事先早已對此有所察覺,在掘井時已經在井側挖出了一條通道,藉此通道得以再次逃生。
填完土,父親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迫不及待的瓜分舜的財物,象以策劃人自居,分走了舜的琴,住進了舜的房子,還企圖霸佔舜的兩個漂亮妻子,父親和繼母分得牛羊和糧食,個個都喜上眉梢。

正當他們得意洋洋的時候,舜回到家中,像沒有發生任何事一樣,比以前更加恭敬謹慎的侍奉父母,親近弟弟,達到一種“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的狀態,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都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最終問鼎帝位,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提出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五常。
舜帝歷來與堯帝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最關鍵的是舜帝被孔子稱為“大孝”、“純孝”,正是由於儒家的大行其道,舜帝被推上孝文化的巔峰代表。






遺產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故事有些心酸。父親、繼母、繼弟都曾想方設法要殺害帝舜,卻都未能成功。這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啊!

舜帝

舜(公元前2287年~公元前2067年)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黃帝的八世孫,是“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一。

舜成為“東夷”部落聯盟首領

舜少時母亡,父親是個瞎子,人稱“瞽叟”。瞽叟娶了個後妻,生了個兒子名叫“象”。

瞽叟很不道德,且不厚道。前妻死去,就對舜非常苛刻。後妻又經常數落舜,貶損他,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弟弟驕縱兇狠,仗著父母的寵受,經常欺負他。

舜稍有差錯,便會遭到懲罰。但舜卻還是盡了作為兒子的本分,對父親和繼母孝順,對繼弟仁愛。

儘管舜誠懇謹慎,卻還是沒有改變父母的狠硬心腸,甚至經常想殺死他。舜只得外出謀生。

他在歷山種過田,在雷澤捕過魚,在黃河邊上燒製過陶器,在壽丘做過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在負夏做過生意。

舜所到之處,都影響了當地的民風。作田的都互讓邊界,經商的也不再有假冒偽劣。

這也帶動了當地的生產發展和經濟繁榮。他在當地呆一年,此地便形成了“村落”;呆過兩年的地方,便形成了“集鎮”;呆過三年的地方,便形成了都城。

舜因德仁而聞名,百姓便推舉他為東夷部落聯盟首領。

舜受到重用。

堯帝任賢用能,讓“四嶽”(分管四方的諸侯)舉薦可以重用之人。“四嶽”都推薦了舜。堯決定重用舜,並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

堯帝看到舜家貧窮,便為他家建了穀倉,並贈送他一把琴。

家人眼紅妒忌,尋找機會要將舜置於死地。

看到舜“人財兩旺”,他的家人們更加妒忌,更加緊了謀殺舜的步伐。

家裡的穀倉裂縫漏雨,父親讓舜去用泥抹縫。等到舜爬上梯子,到了屋頂,父親便在下縱火,並抽去梯子。

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擀而下,去,得不死。

看著似乎已無生路,舜卻張開雙臂,以兩個斗笠護身,飄然而下,安然無恙地落在了地上。

可他的家人們卻完全不知道,只認為他死定了,便商量如何瓜分舜的財產——牛啊羊啊,還有倉廩,分給父母。堯帝贈送的琴啊,特別是已嫁給舜的兩個妻子(堯帝的兩個女兒),歸小兒子分得。

正當象在享受琴的歡悅時,舜卻回來了。象愕然失色,裝作很傷心的樣子說:“哥,你回來了?我們很想念你,我正傷心難過呢”!

可瞽叟和象害人之心不死,一計不行,又生一計。他們讓舜去淘井,再次準備用計殺害舜。

舜跳下了井後,瞽叟和象便在井上往井裡扔石頭,想把舜活生生地埋在井裡。他們很高興,心想,這回你是插翅難飛了。

正當他們以為舜死定了的時候,舜卻站在了他們的身邊。他們一頭霧水,不知所以。原來,舜見家人時時想害死他,便留了個心眼:他事先在井壁挖了個通道,結果從通道鑽了出來。

儘管舜的家人經常找機會想害死他,但舜卻總是能化險為夷,且從未怨恨父母和弟弟,一如既往地對父母孝順,對弟弟仁愛。

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

父、繼母、繼弟開始心存愧疚,便不再有暗害舜的想法。從此一家人和睦地相處著。

舜成為國君後,厚待家人。

堯想重用舜的治政能力,便對舜進行了考察。

(堯帝)

首先考察他的持家能力,此後又按排九個男子與他相處,以考察他的待人接物。

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

結果,堯的兩個女兒並沒有因為身份高貴而在舜的家人、親屬面前傲慢。那九個男人也更加淳樸敦厚了。

於是堯便開始正式試用舜了。堯開始讓他推行五教,到各個官府去工作,舜都處理得很妥善。

舜舉賢任能,重用“八愷”(高陽氏八才子)“八元”(高辛氏八才子)。舜執法嚴明,流放帝鴻氏的不才後人“渾沌”、少暤氏的不肖後人“窮奇”、顓項氏的後人“饕餮”。

堯帝認為對舜可以徹底放心了,到老時便讓他代理天子處理政務。堯死後,便任舜為天子。舜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但天下的人都只認舜為天子。於是便有了舜——帝。

(帝舜)

舜做了天子後,並沒有對一直想害死他的父親、繼母、繼弟報復。相反,舜以德報怨,見父親時非常恭敬有禮。

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

以優厚的環境讓父母安度晚年。他還封弟弟為諸侯,分給了他封地。

舜做帝王三十九年,因他的兒子都不怎麼成才,他便把帝位禪禮給了治水卓有成效的“禹”。

(大禹治水銅像)

八十歲時,帝舜去南方巡遊狩獵,死於蒼梧,後葬於九疑(今湖南零陵)。

舜的家人原本心思邪惡,心腸歹毒,不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獲取財富,連家人也狠下毒手。還好,在舜的以德抱怨的教化下,才心地向善,一家人和睦地相處。

人啊!時時要抱著仁愛之心,對家人、對社會都應該這樣,而不要抱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邪念。以舜為楷模,才會有好的報應,幹出一番偉業來!

同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舜的以德報怨的故事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舜帝是黃帝的七世孫,顓頊的六世孫,姚姓,有虞氏,父親瞽叟,媯姓,是個盲人,母親早逝,父親又續娶了東澤氏為妻,後來生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父親和繼母偏愛象,對舜是百般的虐待。舜所在的一脈自天祖(即五世祖窮蟬)起,世代皆為部落平民,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舜很小的時候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裡家外他樣樣都幹,但仍舊遭到父親和繼母的打罵,面對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舜都忍辱負重,達到一種“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的狀態,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最終問鼎帝位,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提出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五常,舜帝歷來與堯帝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最關鍵的是舜帝被孔子稱為“大孝”、“純孝”,也是由於儒家的大行其道,舜帝被推上孝文化的巔峰代表。


詩酒天山


首先必須說明,有關舜帝的歷史屬於傳說,目前還缺乏有力的證據,還不能作為信史。

從傳說的內容看,舜的父親名瞽叟。可能是盲人,也可能是年老時得了白內障,或者就是時人講其不明事理。從古至今,許多年輕時很精明的人到老年變糊塗也不少見,更何況舜的父親很可能年輕時都不辨是非,到老年時就更難說了。

據傳說,舜帝有繼母和異母弟。民間向來有“有了後孃就有了後爹”的說法,因親緣、利益等原因,繼母與前子是非常容易產生矛盾衝突的,能融洽相處的少之又少,多數關係很糟糕。如果繼母不待見前子,是很容易忽悠男人共同進行虐待的。兒子到了青年之後,與父親的交流往往不多,繼母如果再經常吹些“枕頭歪風”,是很容易挑起並激化父子間矛盾的。據民間傳說,舜帝的繼母為人品行很不好,而舜帝的父親又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清官都難斷家務事”,再加上其繼母從中使壞,瞽叟經常迫害甚至想殺掉兒子舜帝也就不奇怪了。

舜帝像


農信史志


中外歷史,挖掘真實。

對於舜的這個故事我也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對《史記》裡關於舜的事蹟分析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舜的家人想殺他,是舜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為的就是給舜造勢,使他有爭奪帝位的可能性。

首先,舜有繼承帝位的資格。五帝時期的帝位傳承,應該一直是在黃帝部落內部進行的。那是的部落是由氏族組成的,部落裡的人都是遠近親戚。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死後摯接替帝位,摯做的不好才由他的弟弟堯接替帝位。可見,帝位一直把持在黃帝部落手裡。可見,爭奪帝位的最首要的條件就是時黃帝部落的人,這點舜就滿足,因為舜是顓頊帝的六世孫。

既然這個結論的先決條件已經滿足,那麼可以來說說我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

第一點,既然舜是個孝子,那麼他父母兄弟都想殺他,這件事是如何人盡皆知的?作為孝子,他應該不會說父兄壞話、而作為殺人未遂的“兇手”,舜的父兄也沒理由會把這事說出去,而且殺人肯定要找周圍沒人的時候,應該不存在目擊者。但是實際上,這事不僅傳出去了(不然《史記》裡不可能記載),而且當時的四方諸侯長“四嶽”竟然都聽說了舜的好名聲,要知道,舜是黃帝部落的平民,而“四嶽”是四方四個大部落的首領,應該沒什麼交集的,但是“四嶽”卻能知道舜。很可能舜以德報怨的故事已經被廣泛傳播。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舜及其家人通過某種方式把這事散播出去了。

第二點,舜的父母兄弟為何總是想殺他?僅僅因為舜的父親喜歡舜的後媽和後媽的兒子象就想殺了舜?或者因為象貪圖堯賞賜給舜的東西?根本說不過去,所以舜的家人殺舜的動機難以成立。

第三點,一個瞎子如何殺人?《史記》記載了舜的父親兩次殺舜未遂的事情。第一次是舜的父親點火想燒死舜,問題是他是個瞎子,能不能點著火都是個問題(那時候點火可不容易),而且要防止燒錯位置,點完火沒有舜攙扶如何離去?(瞎子看不見路)。就算舜的父親不是瞎子,而只是有眼疾,依然不方便行兇,應該換個正常人來做這事,比如象。而故事裡說是舜的父親行兇,也許是為了凸顯舜的仁孝,便於宣傳。

第四點,舜挖井時為何會想著挖地道?《史記》記錄的第二個殺舜未遂的故事,舜的父親要舜挖井,舜挖井的同時還挖了個暗道,後來順德父親和象用土把舜埋在井底,舜卻通過暗道逃命成功,這也太未卜先知了吧。反而像實現安排好來演的一場戲。目的就是做給堯看的(當時舜已經娶了堯的女兒)。

第五點,舜接替帝位後是如何對待其家人的?按說,一個人被家人如此對待,再賢德仁愛的人也會有情緒的。就算舜因為其“仁孝”能一直對父母盡孝,但是對其兄弟就沒必要很好了。但是舜登帝位後,卻把象給封在有鼻做了諸侯。可見兄弟關係一點不差。

以上便是我對舜的父親想殺舜這件事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月光先生


舜的父親瞽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溺愛自己的小兒子象,而對大兒子舜是非常的厭惡,甚至多次想要致舜於死地,但每次都被舜憑藉自己的智慧逃脫了。

根據《史記》記載,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些反常之處:瞽叟對舜有兩次重要的陷害:(1)企圖用穀倉燒死舜;(2)挖井活埋舜。他的這些行為都是在舜娶了堯帝的兩個女兒以後。瞽叟的這些行為都是在舜即將走上權利的巔峰,成為天下主宰的前夕,而象卻更加喪心病狂的迫害舜。

他們這樣做肯定有有不可告人的陰謀,因為這段上古歷史太久遠,而且記載這次事件的史料極度匱乏,我們只能參考《史記》)中有關舜的記載,來猜測一下這一反常行為的真相。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禪讓制度,禪讓制度是從堯禪讓位於舜開始的。但我們所瞭解的禪讓制是從黃帝開始的,也就是顓頊、帝嚳再到堯、舜。而顓頊就是黃帝兒子昌意的兒子,也就是黃帝的孫子;帝嚳是黃帝兒子玄囂的孫子;堯帝是帝嚳的兒子。也就是說堯帝之前並沒有禪讓制度。

在堯帝臨終之前,他問誰可以主宰天下。當時很多大臣一致推薦堯帝兒子朱丹可擔當大任;但是大臣讙兜卻推薦了共工;而四嶽推薦了鯀。各方勢力代表都想爭奪天下的最高統治權。我們不妨大膽想象一下,當時堯帝是想像祖先一樣,像把帝位傳給朱丹,但是因為年紀大了權力被架空,而當時朱丹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那麼朱丹,就急需要像舜一樣口碑極佳而地位又很高的人來增加自己的力量。於是,舜自然就被大家推上了帝位的寶座,並且娶了堯帝的兩個女兒為妻,也與堯(朱丹)形成了政治同盟。

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猜測一下瞽叟想要迫害舜的原因:

(1)瞽叟是堯和朱丹安排的,想要除掉舜的對策,奪取帝位。而瞽叟和象也為了自己的利益答應了堯和朱丹要求。
(2)舜、瞽叟父子聯手為了保住帝位演戲給堯和朱丹看。

提示:以上只是個人猜測。


公元前


舜的母親去逝早,其父瞽叟(黃帝第七代孫)雙目失明又續娶。舜的繼母。繼母又生產了幾個孩子。但繼母貪婪,殘酷。處處說舜的壞話,舜父因失明,偏聽偏信,後續兒子成人後為爭家產,想方沒法合謀害舜。但舜孝順,忍認。且舜勤勞,吃苦,在製陶方面很有建樹。堯帝經過考察,把兩個女兒(娥皇,英)嫁給舜,並贈給倉房等財產。據說,派舜去修倉房,舜父和其兩個弟弟放火想燒死舜,舜憑藉兩個鬥籤當翅膀從房頂降下來。又派舜去掏井,舜事先在井壁鑿洞通往外處。當井鑿到深處,其父和其弟填土想把舜埋死,豈知舜早有準備,從鑿好的洞中逃出,其父和其繼母等沾沾自喜時,舜突然出現,他們的陰謀才真正敗露,落空。舜並未計較,繼續盡孝,操持家務,贏得眾人稱讚。堯經過考驗把帝位禪給舜。舜勵經圖治,發展生產,體恤民眾,成為一代名君,舜晚年把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一段歷史是中國父親氏族中晚期,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唐堯,虞舜)時期。


步蘭香407


上古皇帝的淵源其實咱們是搞不清楚的。

但為什麼描述中的舜這麼高大上,他父親還要千方百計地謀害他?算計他?

難道這是現實版的《都挺好》?

然後舜強大後,還以德報怨,這在現代幾乎可以解讀為“聖母”。

好吧,古代會將舜解釋描述為忠孝的楷模。

因為儒家提倡品德。

需要樹立有德聖君。

所以舜是按這個模子塑造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