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專家:北方的冰天雪地對新冠病毒有沒有抑制作用?

手機用戶73464172765


我不是專家,但是聽專家說此病毒怕高溫,不怕低溫。當溫度高於56度時,並達到30分鐘就能殺死病毒。


這個不重名了


雖然本人不是病毒方面的專家,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對於病毒的瞭解倒是不少,同時自己也是一名從事生態環境方面的工作者,對於生態系統也有過專門的研究,針對這個問題自己試著答一下,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病毒作為自然界中一個“特例獨行”的存在,其生存狀態和行為特徵完全有別於別的生物,它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類,而決定著它生態和行為狀態的主要分界線就是是否侵入了活性細胞。在侵入之前,它們就像一粒塵埃一樣,完全沒有生命體的特徵,沒有呼吸、沒有新陳代謝、沒有自主活動能力。但當它侵入活性細胞之後,就將出現180度的大轉彎,有時可以逃脫宿主免役系統的追蹤,把活性細胞中的組成物質和能量拿來所用,進行自身核酸物質的複製,推動自身在細胞內實現增生繁衍的目的。

自然界的病毒目前發現的有上千種之多,而且受限於我們觀測條件和認知水平的限制,肯定還存在著其它大量的我們尚未發現的潛在病毒。即使我們已經觀測到的病毒,其在宿主免疫系統的干擾和對抗情況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下,它們發生變異的速度也非常之快,致使很多由於病毒感染的疾病,我們人類根本來不及找到合適的藥物進行抑制,而這也正是病毒的可怕之處。好在,自然界的很多病毒與人類的交集並不是那麼廣泛,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畢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病毒對於人體的影響,主要來源於它們的入侵目標細胞,現在看主要有三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傳播途徑主要依靠血液、飛沫、體液、直接接觸或者糞口傳播等。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病毒來說,其在傳播過程中,較低的溫度和較高的溼度是適合的環境,也就是說病毒通常都是不喜高溫、不喜乾燥,同時對於高強度的太陽輻射和專門的紫外線輻射病毒的耐受性也較差。

基於以上對病毒活動特徵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低溫對於病毒的殺傷力遠遠沒有高溫有效果。即使冬季北方地區冰天雪地,也不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的途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效率而已,起不到殺死病毒的作用。對於那些依靠飛沫傳播的病毒,在冰天雪地的露天環境下,飛沫很快就會轉變為冰晶,但是細小的冰晶也具有在空氣中飄散的能力,只要接觸到人體,這些冰晶也會重新在體表融化,病毒也會被重新釋放出來。

因此,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抑制病毒特別是在病毒傳播比較迅速的時期,最有效的方法都是減少外出、減少與其他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堅決做到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風,最大限度降低人與承載病毒有關介質的接觸概率,千萬不能心存僥倖和麻痺大意。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與北方的低溫天氣相比,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更敏感。 該病毒在4℃的適當維護溶液中中度穩定,並可在-60℃下儲存數年。 然而,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它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達到一定溫度才能使病毒失活。 它可以在室溫下在不同的體液甚至物體表面存活2-10天。



溫度主要影響病毒的存活時間,而不影響其傳染能力。 因為冠狀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氣溶膠傳播,所以以各種方式滅活病毒並採取多方面的保護措施可以將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這種病毒對熱很敏感,當溫度達到56℃並持續30分鐘時,可以有效地使病毒失活。然而,不可能通過用空調加熱來提高環境溫度來達到滅活病毒的效果,並且不能通過加熱溫度來達到病毒的效果。除了在高溫下殺死病毒外,脂類溶劑如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乙酸和氯仿也能有效地滅活病毒。



空氣消毒方法: 1.每天打開窗戶兩次,每次30分鐘。 2.當有紫外線燈時,每天在無人房間照射紫外線燈一次,每次超過1小時。 3.環境物體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方法: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紙巾徹底擦拭消毒,每天兩次。


需要注意的是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56度,陽光中紫外線的強度不能達到紫外線燈的強度。 其次,它需要持續56度30分鐘,紫外線燈照射60分鐘。這些條件必須同時滿足,這在普通的外部環境中很難實現。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北方的冰雪天氣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一定能殺滅病毒,目前還沒有該病毒在溫度多低時可以殺滅的試驗數據,因為做這樣的試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該病毒怕高溫不怕冷,56°C,30分鐘殺滅,零下20°以上估計凍不死。

不過下雪時雪花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氣體凝膠漂浮物,對淨化空氣有利。

為了安全防範病毒傳染,北方地區出門在外還是要帶上口罩為好。

希望能幫到你。


聞伯智庫


病毒這東西,由於他跟細菌不一樣,細菌是有細胞的,有細胞核,它對溫度的敏感度很高,溫度對它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病毒這種特種生物就不一樣,由於他沒有細胞細胞核。它對溫度的敏感度為微乎其微,生命力極強,所以一定要對它有敬畏,做好自我防護,千萬不能僥倖心理,減少流動,儘量呆在家裡:注意衛生,保持心態開心快樂每一天,做到防範為上策。


邵啟光


好象沒有必然關係!2O18年冬天一冬無雪也沒發生傳染病。而2O19春節前連降幾次雪卻發生了新冠肺毒病,而且很嚴重!所以,雪和嚴寒並不能抵禦病毒。即使在沒發生冠毒肺之前也有很多人患病毒性感冒,特別不愛好,一般得2O多天才痊癒,愈後又上嗓子,疼,啞,我就近一個月才好,打針,吃藥花了一千多,才好十幾天。與我累似的患者身邊也有很多例,普遍不愛痊癒。嚴寒和雪看來不起多大作用!不經意又寫錯字了:類似。(多麼低級的錯誤啊!我真可恥!)


霧靈老叟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考慮,病菌如果是從毛髮的生物體產生的,那由該物種抗寒情況來確定了,如此次的病菌真的是由蝙蝠體產生的,那至少-10°以上應該是不能長時間存活的,北方的天氣雖然溫度比較低,如果不能達到哈氣成霜的情況,傳染性還是很強的,因為近距離的接觸相當於病菌在未棟死的情況下就再一次的得到了適宜的溫度,從而是病菌再一次復活。還是不要因為溫度低而有僥倖的心裡,疏於防範。一定要有很強的預防概念,以免引……



誠待天下


事實勝於雄辯,黑龍江現在都紅了,距離武漢最遠的地方,也是最冷的地方,你覺得對病毒有影響嘛?


九姑娘mmmmm


病毒離開宿主都活不了太久,高溫低溫無所謂,可是你能讓宿主體溫降到零下二十度嗎?所以高低溫都不是考慮範圍內的,活著的宿主都是三十五到三十九度之間,傳染源很穩定。


小憤青歲數大了


氣候乾燥可能不利於病毒的傳播,至少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蝙蝠是夜行動物,生活在陰暗潮溼之地。新型冠狀病毒的習性應與他的宿主(蝙蝠)相同。因此,陽光明媚通風乾燥的環境不利於病毒的傳播且有利於治療。我是門外漢,隨便說說而,網友不必當真,但願有幾分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