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二代”借疫情搞事,這些“外省人”為何成死硬“臺獨”?

外省二代邵立中借疫情鼓譟“臺獨”

臺媒報道稱,新冠肺炎蔓延,日前有臺灣遊客在越南旅遊遭誤認為大陸人,被拒絕登島入住。臺“央廣”前總檯長邵立中昨天在臉書提及2003年,當時扁當局在“護照”加註“臺灣”的往事,並慫恿蔡當局,“如今民氣可用,應將‘護照’上的名稱改以Taiwan 為主,用括號加註‘ROC’,區隔更為清楚、也更容易辨識。”

“外省二代”借疫情搞事,這些“外省人”為何成死硬“臺獨”?

邵立中

邵立中在扁、蔡任內,兩度擔任“央廣”總檯長。他回憶,在2003年,第一次“執政”的民進黨宣佈“護照”加註“臺灣”。17年之後,這個加註了Taiwan 的“護照”,仍然因為上面有China 字樣,而使臺灣遊客在越南遭到驅趕。

他聲稱,如今新冠肺炎肆虐,世人聞中國(大陸)而色變,所以正是再次“執政”的民進黨,應進一步深化“護照正名”政策的時候了,“值此民氣可用之際,應該將‘護照’上的名稱改以Taiwan 為主”。

邵立中,原籍大陸,生於臺灣,屬“外省人”第二代,曾任“首都早報”政治組記者,是所謂“獨立建國聯盟”本部文宣召集人,也是“獨派”團體“北社”創社社員,是“外省人”中的死硬“臺獨”分子。

對於邵立中的所謂“建議”,有網友諷刺說,從名字看就感覺他是“外省人”,果不其然。他如果真想為臺灣“正名”,就先把自己正名為“邵立臺”吧!

“外省人”為何會選擇支持“臺獨”?

講到外省人支持 “臺獨”,不能不提到上個世紀末成立的一個 “臺獨”組織——— “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簡稱“外獨會”)。該組織於1992年成立,首任會長為廖中山。“外獨會”標榜衝破臺當局所營造的“大中國”傳統,卸除了充滿“迷思”的原鄉情結,聲稱“臺獨”是臺灣人的唯一活路。

當時廖中山常率領會員,深入城市或鄉村,操著很濃的外省腔宣傳“臺獨”理念,在臺灣蔚為奇觀。“外獨會”是民進黨堅定的支持者,該組織在章程中表達其要做 “外省族群之代言人”的願望,但它在外省人中始終沒有什麼影響力。2002年起“外獨會”已形同解散。目前活躍在臺灣社會各界、並被貼上 “綠色”標籤的“外省人”有段宜康、馬永成、陳師孟、周威佑、謝志偉、金恆煒、顧立雄、鍾佳濱、王定宇等。

“外省二代”借疫情搞事,這些“外省人”為何成死硬“臺獨”?

陳師孟

這些“外省人”為什麼會選擇支持“臺獨”甚至加入“獨派”政治團體?名嘴黃創夏認為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有的是出於理念上的認同,有的自認為受到國民黨不公正對待,更多的是利益上的考慮,即留在民進黨內尋求更好的發展。

陳師孟支持民進黨則是因其家庭在國民黨統治時受到不公正對待,其祖父是蔣介石“文膽”陳布雷,在1948年自殺。陳家遷往臺灣後,不被蔣介石所信任,處處受猜忌,日子並不好過。在威權統治下,他養成了反叛性格。作為“外省”第二代,他對大陸已沒有印象,也對大陸缺乏好感,最後走上“臺獨”道路也不足為奇。

黃創夏表示,“外省人”第二代的大學時代,幾乎都生活在島內各類運動風起雲湧之時。“如果某人加入官辦社團,就會遭人恥笑,反國民黨成為校園內的主流”,他們紛紛加入非官方社團,在臺大讀書的段宜康、鍾佳濱、顧立雄都是臺大“大陸社”的成員,這個社團很多人後來都成為民進黨的骨幹。以段宜康為例,他出生於深藍家庭,但為理想還是與家庭“決裂”,加入當時有民主氣象的民進黨。

“外省二代”借疫情搞事,這些“外省人”為何成死硬“臺獨”?

段宜康

上個世紀末,臺灣全面開放選舉後,民進黨因形象清新顯得很有潛力。一些“外省人”覺得奇貨可居,便選擇加入民進黨。

“但在本土意識異常濃厚的‘綠營’內部,外省人也不是那麼好混的,其對‘臺獨’大業的忠誠度常受到懷疑

”,黃創夏指出,只有“臺獨”口號比“本省人”叫得更響、更極端,才能在民進黨內立足,遠的如鄭南榕,近的如陳師孟、謝志偉、金恆煒之徒。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