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津端夫婦在田地裡

前言:當下,我們生活在這個國泰民安的好時代,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溫飽已經不成問題,於是,許多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才叫做好生活呢?是想到吃啥就買啥,不愁錢花,富足的生活嗎?還是隨心所欲,想工作就工作,想放鬆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呢?或許在人們的心裡,這答案永遠不可能一致。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說: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在日本有這樣一對深情相伴的恩愛夫妻,津端英子和津端修一夫婦倆,他們住在名古屋市的郊外,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一座夢幻田園,在記錄他們倆晚年生活的隨筆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一書裡,很好地向我們詮釋了真正好生活的美好模樣。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英子的美食

修一是一位建築師,年輕時工作十分忙碌,英子奶奶始終支持丈夫的志願,但內心一直有一個田園夢。偶爾的機緣下,修一繼承了一塊鄉間土地,於是,他在這塊地裡親手為英子設計她的田園夢:搭起了木屋,開闢出菜園和雜樹林,然後和英子一起耕田、施肥、採摘果實攜手一輪輪春夏秋冬,

在日語中,“小春日和”意思是“晚秋到初冬裡陽光和煦的好天氣”。幾十年來,他們遠離都市,種菜,植樹,烹飪,紡織衣物,做手帳,曬太陽,自制美食分享給親朋好友。在親身躬耕中,體驗田園生活的詩意美好,還有互相陪伴的好時光,任窗外風景隨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

90歲的修一和87歲的英子,他們倆陽光般的田園生活,平和溫暖的每個日常,經過日本NHK電視臺多次的專題報道,感動了無數人,以他們的故事製成的紀錄片《人生果實》,在豆瓣評分9.6分。可見,有多少人羨慕津端夫婦平凡卻又實在的好生活,這生活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而是從勞作中,用光陰和心靈經營出來的。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舒適的原木小屋

勞作的意義,就是讓人擁有好心情和好身體

修一主張“城市需要森林”的理念,他自建的房屋採用了原木材料,一體化的空間,仿照建築家安託寧·雷蒙德的設計建造的,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切融合。在這個世外桃源裡,菜園一共有兩百坪,到處綠意盎然,鳥語花香,他們以自然為友,享受這平靜和安穩的生活。菜園分為二十一塊,全年能收穫七十種蔬菜和五十種水果,實現了自給自足還有剩餘。

修一還在房子西面的三十坪空地上種了野茉莉,鵝耳櫪、枹櫟、麻櫟、櫸樹、糙葉樹等共一百八十棵樹。這些樹林錯落有致,景緻優美,春有枝頭新綠,秋有紅葉滿園,夏有枝葉遮陽,冬有落葉之美,靜靜地守護著津端一家。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英子的菜

修一還親自制作木牌,寫著當下種植的作物,這樣的好處就是,能記住哪裡種了什麼,這都是為了英子而製作的,真是暖心的舉動。

津端夫婦還把菜園裡的落葉、蔬菜殘渣等漚成了化肥,實現了垃圾零排放的綠色環保生活,田野裡的作物因為有了這些純天然的化肥,更加營養健康。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早餐

他們經常早起幹農活,夏季時,四點多就起床,到吃早飯的時候,農活差不多就能幹完了。由於兩人每天不停地在田地裡勞動,不下田的時候,英子則在廚房裡做飯,或者織布、做針線活;而修一則呆在自己的書房裡,認真記錄生活,寫成日記或者手繪,比如各種美食的製作流程,或者每天的菜色。

他說:“認真記錄每天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將變得更加美好。”他們的每一天都過得忙碌而充實。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每天一杯營養蔬菜汁

他們一天的好生活,是清晨從一杯新鮮蔬菜汁開始的。英子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園挑選幾種蔬菜,壓榨成蔬菜汁,有時還會加入橘子或者蘋果等水果,來改善口味,因為修一不怎麼喜歡吃蔬菜,英子只能想出這樣的方法,在陪伴修一喝蔬菜汁的過程中,英子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雖然兩人都年事已高,但精力充沛,很少生病。

他們還喜歡根據季節裝飾家居,隨意調換傢俱位置。夏季,給房間更換窗簾,使人在屋中,也可感受到夏日的清涼。入冬之時,為了使房間呈現舒適溫暖的感覺,津端夫婦又開始佈置房間,更換窗簾、床單被罩、靠墊座套等這些小物件,營造出季節感。這些雖是小事,然而房間的佈置能帶給人一份好心情。

他們在生活中留下了時間的腳步,在躬身勞作的過程中,不僅擁有了好心情,還擁有了好身體。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搗年糕

一年四季,收穫勞動果實,製作和享受時令美食

春天到了,修一親手熏製培根,還詳細記錄了製作方法。這些自制的培根是修一的招牌菜,特地用於招待來訪的客人。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還會採摘新鮮的艾草搗年糕,然後分送給女兒一家和朋友們。五月的草莓是最好吃的,他們採摘後,製作成草莓醬,有的寄給外孫女,有的做成蛋糕或者點心,放在冰箱裡可供家人換著花樣吃很久。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培根製作方法

夏季的收穫就更多了,菜園的蔬菜和花草足有半人高,活像一個熱帶雨林,有蘘荷、土佐姜、西紅柿、茄子、黃瓜、酸橙等,他們還自制爽口的大麥茶、果醋菠蘿、甜醋藠頭、醃製梅乾等,每天食物非常豐富多樣。家裡共有五個冰箱,就算突然來客人,英子也能迅速做好一桌美味可口的食物。

秋天樹葉黃落,庭前的柿子樹果實累累,柚子樹、菲油果樹、板粟樹也大獲豐收。於是,他們開始忙碌起來,做了粟金團、柚子醬、無花果醬、蜜餞梅子等,再加上自產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包裝後寄給了親朋好友。打包這些秋季的美食包裹,是津端夫婦生活中的一大樂趣,表面上郵寄的是美味的食物,更是蘊含了他們日復一日勞作的價值,還有用心經營出來的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這些隱藏的深層次意義足以慰藉人心。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豐收的果實

寒冷的冬天終於到來,但津端夫婦並非無事可做,他們要打掃落葉,把落葉鋪滿田地,保證地表溫度可以讓作物在來年的春天發芽。土地生長了作物,而作物又滋養了大地,它們如同父母和子女,互相恩惠,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這個季節的蔬菜更加豐富,有水分充足的白蘿蔔,帶著泥土香的土豆、胡蘿蔔、洋蔥、小蕪菁等,還有田壟間各種各樣的綠得髮油的新鮮菜蔬。閒瑕時光,英子採摘日本柚子製成了柚餅子,修一製作了他喜歡的帕馬森乾酪鹹餅乾,還有肉餡派,烤得酥脆金黃。天氣陰冷的冬天,他們一邊田間勞作,一邊在家裡做手工活,還有製作各類美食招呼客人,天天吃大餐,日日有美食,生活過得從容恣意,人在冬天,卻有暖風拂過心田。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修一準備打包郵寄包裹

想過舒適的現代生活並不難,然而他們卻選擇了一種更加費力的生活方式,沒有一刻是虛度的時光,每一天他們都在勞動中收穫喜悅和滿足,在忙碌中把生活過成了精緻的樣子。英子說:“當你想把生活過精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無數個幼小的片段。其實,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瑣碎小事組成的。”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傳承

季羨林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和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英子製作的美食,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是循著記憶中母親做飯的那個熟悉味道,再加上自己的發揮,所以,她做的飯菜就有了媽媽的純正味道,隨著年紀越大,她的口味和母親越來越像,因為小時候記住的味道,永遠也忘不掉的。

手工藝可以傳承,優良的品德和傳統可以傳承,而味道也是可以傳承的。基於這樣的認識,英子也想把她獨有的家的味道傳續下去。

英子的女兒一家人住在東京,她會定期寄些小菜給他們,這些滿含著自家出產新鮮的蔬菜和純正味道的美食,是女兒“媽媽做的菜”的味道,也是孫女花子“姥姥做的菜”的味道,相信女兒和孫女會終生記住這種味道,並把這味道繼續傳給下一代。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修一在製作餅乾

生活中,津端夫婦都喜歡修補衣物和傢俱,物盡其用,勤儉持家。英子還喜歡收集各種珍品餐具,這成了她的一項人生追求。這些藏品中,有中工茶具、古舊玻璃碗,十二生肖的筷託、昆庭的銀器等等。她珍藏的這些餐具,其實也是為了留給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

這些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或許就是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吧。傳承的不僅是有形的物件,更重要的是傳承了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智慧,給後輩所樹立的人格魅力和榜樣,才是意義無窮的力量。

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

田園四季瓜果蔬菜不斷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一書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津端夫婦的雨耕晴讀的生活方式,充實又精緻的普通日常,用自己的方式體貼對方,夫妻恩愛有加的幸福生活,使他們自在從容地安享晚年,值得許多人深思和學習。

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年人,退休後無所事事,每天看著電視渾噩度日,只會使生活品質下降,身體機能退化,縱使有許多存款也無法安度晚年。只有學習津端夫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親自為家人制作可口的飯菜,空閒之時整理房間,修剪花草,並培養自己的某項興趣愛好。人只有在勞作中,才擁有活力,獲得更多的生活樂趣,這種價值感會給人增加生活的信心,有益於身心健康。

總之,好品質的生活並不是金錢能買得到,只有花時間,用心經營出來的,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以此獻給所有的朋友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