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國產車是否真正能與合資車相比?

人生信念CZJ


本文不放圖,說一些我對汽車行業的想法,耐心的話可以看看,歡迎討論。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是國產車還無法真正能和合資車相比:

1. 技術底蘊:

a.)解釋一下技術底蘊的含義,這裡的技術底蘊,不止保護顯性的技術要求,譬如人機相關的一些技術參數,更為重要的是一些隱性的技術,需要工程師踩過坑,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這種隱性經驗很難用文字或技術參數來表達的。

b.) 合資車的外資方,都是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底蘊,而且有一點就是他們的工程師都是在公司呆了幾十年不挪窩的。你甚至很難想象,他們那邊呆公司十幾年的員工居然是在公司呆的年份最少的。

c.)更何況技術這東西是要沉澱和傳承的。就國內的汽車工程師,很難靜下心來在一個企業裡面做上十幾年,都喜歡跳來跳去(我也是這樣的 -_-||)。有的車型一個開發項目週期,一個零件的負責工程師能換三四個,也就只能是個工具人,被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所謂的積累和傳承。

(跳槽的原因,一方面是實在高層不注重汽車工程師,乾的不爽了,另外是一方面,如果不跳槽的話,你一個10年工作經驗的人可能工資還沒有新來的一半,你會發現你掙得少,還要乾的多。)

總結: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國產車還是要花錢請外國專家到公司裡面。哪怕這些外國專家,在他們國家只是一個很菜的專家。

2. 製造底蘊:

a.) 國產車的製造設備應該是能稍微跟得上合資品牌。現在國產車企還是很捨得花錢買設備。

b.)製造的管控和能力還是有很大的欠缺。我對製造這方面不是特別瞭解,但是聽過一位業內老闆的講話,就車身控制公差而言,國產車的製造水平大概落後國外5-10年左右。

c.)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國產車企的製造能力提升非常的明顯,以前很多零件之間縫隙大的能跑老鼠,現在的產品不會比合資車差太多。

3. 整車調校:

這個不是很專業,但是國產車距離合資車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4. 造型設計:

這個是目前國產車能趕上合資車,甚至做的比合資車好的地方了。

最後總結一下,加油幹!未來可期!


我的招財貓睡著了


首先我是一名國產車的車主,我覺得跟合資車差距還是有很多地方,第一,國產車的人機工程設計不夠人性化或者也可以說不好,坐姿很難調到一個很舒服的姿勢,(大部分都是這樣的),還有變速箱跟合資比也是顯得比較笨,總是感覺差那麼點意思,不夠理解你的意圖,底盤也是顯得的有點生硬,油耗市區比合資高2個左右,高速的油耗差不多。總之,國產車在進步,那些說買國產三天兩頭進修理廠的都是鍵盤俠,我的和我兄弟一起買的3年了,沒動過,就正常保養正常開。


蒂花之秀772


我們自主品牌汽車還沒有飄,但是有些消費者早就飄了。認為我們國產車已經可以與合資車媲美了,甚至還有人會認為自主品牌汽車已經超越了部分合資車,例如韓系車。自主品牌汽車真的這麼強悍了嗎?

昨天我逛車展,聽到一個朋友與豐田銷售在聊天。這個朋友說20萬的豐田汽車,配置這麼差,還不如我們自主品牌汽車厚道。這個銷售說,國產車在看得到的地道做的不錯,但是看不到的地方不夠好;豐田汽車看到的地方比較一般,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做的挺好。鄙人聽了這話,覺得銷售說的還是有道理的,豐田汽車配置不好,內飾也不夠精緻,這都是看的到的。而看不到的發動機、變速箱等做的非常不錯的。豐田的專利和技術儲備是全球頂級的,這是目前任何自主品牌汽車不可比擬的。

不可否認我們自主品牌汽車的成長和壯大,但是與合資車的差距自然比較的大。我們自主品牌汽車成長的同時合資車就止步不前了?不可能,合資車在擁有更多技術的基礎上更有了不錯的發展。愛信和捷特科的變速箱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可以媲美。本田的發動機,更是吊打國內一眾發動機。自主品牌汽車與合資車在核心技術方面的差距依舊是很大的,甚至再給自主品牌汽車一些時間,依舊很難達到現在主流合資車的水準。

很多朋友覺得韓系車已經不行了,被自主品牌汽車衝擊壞掉了。但是韓系車也不少好惹的,舉例來說,現代集團一年可以賣掉八百多萬臺汽車,並且買到了歐美汽車大國,自主品牌汽車能做到?還有沃德十佳發動機,韓系車可以說是拿到手軟,自主品牌汽車又在哪裡呢?韓國的摩比斯變速箱,都用在國產車上,國產車的變速箱被合資車使用了嗎?


不要自欺欺人了,自主品牌與合資車還是不在一個水平面上,自主品牌汽車與合資車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一臺好的汽車,並不是各種配置堆積起來的,造車不是東拼西湊,更不是通過忽悠就能換來好口碑的。自主品牌汽車還是有比較長遠的路要走,不在技術方面下狠心,不改變造車心態,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1. 軸承的區別案例:

單不說車,就一個簡單的軸承,做一個慣性比較,用同樣的力量將其啟轉,德國制的軸承轉一分四十多秒,國產軸承連一分都達不到,這就是差距。

朋友的出租車比亞迪七年被強制報廢,被割成兩段時,發動機從來沒修過,連一滴油都沒露過,驚訝這末厲害,朋友說是三菱發動機機,我無語。 一部好車,不是三菱發動機,大眾地盤,福特變速箱,組織在一起就是一部好車,關鍵是各個組合之間的調教和匹配,路噪,風噪,風阻,共震,把這些做到極致,國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幾年前國產車在做積木組合,現在已經在做自主研發,這已經在進步了,相信不遠的將來,國產車以國人的智慧,肯定能做好。

2. 進口大眾高爾與奇瑞A516對比:

我有相對的發言權,開過兩輛車,一輛大眾高爾,純進口,不是高爾夫啊,完全兩輛車。不知道的百度。第二輛奇瑞A516,號稱國產車唯一自主正向開發。

第一輛開了20萬公里,在18萬公里的時候啟動機出過一次問題。修車師傅把啟動機拆下來看了看說,別換了,我給你換換碳刷吧,這啟動機是德爾福的,用的是軸承,現在的新起動機直接就是一個銅套套上的,還不如這個呢,花了180塊錢修了修。從此在沒出現過其他問題。因為出了事故20萬公里時換車。

第二輛車在3萬公里的時候因為半路上蓄電池故障燈亮,被拖到修車店,開始判斷電瓶不行了,換電瓶。開了沒幾天第二次被撂道上,拖到修理廠發現是發電機故障,老闆說不值得修,換了。5萬多公里時有時打火沒反應,大多數情況下沒事,擔心又被撂道上,修理廠建議換啟動機,換了。7萬公里時空調不涼了,修理廠檢查缺氟了,壓力打到8個沒找到漏點,考慮是高壓才漏,低壓看不出來,建議天暖和以後在修,現在用不著,充氟也白充,浪費。現在7萬多公里,將就著開。以上說了那麼多,其實分析一下,奇瑞車的毛病都是配套件的毛病,電瓶,啟動機,發電機,空調。對了現在主駕駛玻璃升降一下雨就發澀,不拿手提勒一下起不來。但是發動機沒事。

也就是國產車還沒有找到能和車廠共同研發,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伙伴,而能像和大眾這樣的企業共同成長的配套廠家早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就奇瑞來說,發動機技術已經掌握,現在重要是提升整車的質量,避免這些配套廠的殘次品給企業所帶來的聲譽上的影響才是重要的。


學無止敬


作為一個在汽車行業呆了10年的汽車人,見證了國產品牌的崛起,也見證了國產車和合資車的質量等方面的反饋。

國產車最近四五年在併購等浪潮的洗禮下,外觀設計、內飾等方面比以前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國產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的調教問題還是跟合資車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國產車的底盤相對來說也會沒有合資車那麼紮實,國產車在四五萬公里以後,底盤會表現的比較鬆垮,油耗等方面也會增加的更高些,一些門板異響,動力不足也會更突出。

合資車最近幾年為了節約成本突出價格優勢,內飾材質更加的劣質,簡配嚴重、但是合資車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方面還是比較成熟,後期的四五萬公里以後的表現更穩,小毛病相對來說更少一點。附上兩款車型圖對比。





汽小黑說車


日系車最不厚道的地方就是買輛新車開個五年,只會加玻璃水,司機對機械原理維修一竅不通,太他媽不厚道。美系德系一個高速操控一個直線舒適平穩,法系車底盤紮實。韓系車和日系差不多。國產車外觀高大上,新車性價比很高,舊車保值率很低,與合資車比同排量馬力與油耗遠遠不如,小毛病不斷,耐用性較差,不過話又說回來開合資車的應該感謝那些用國產車的人,因為國產車全部倒閉了,合資車就會肆無忌憚的亂漲價,聰明的人就開不到性價比高的合資車了。


朱烽669


國產車與合資車有些可以比,有些還比不了

第一:價格可以比。國產車雖然在不斷的想上探,但是性價比方面還是遠好於合資品牌車。尤其是二三線品牌。

第二:配置可以比。國產車依然採取高配置的原則,在同價位上比合資車帶來更多的配置。

第三:安全性可以比。國產自主品牌很多車在碰撞測試中取得了不次於合資品牌車的成績。

說了可以比的,再說說還有哪些沒法比。

第一:依舊是最心疼的三大件。發動機 變速箱 底盤,尤其是變速箱,是國產車最大的短板。沒有好的變速箱就無法做好最適合的匹配。底盤調教來說,也是國外的人給調教,適配性很一般。

第二:品牌效應沒法比。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林林總總說了幾項,我們要看到自主品牌的進步還是非常大的,從吉利做好沙發加四個輪子,發展到現在領克系列,已經是在不斷的充實自己。但是也要正視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這麼多的自主品牌還沒有一家能做到現代起亞的程度。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各家車企繼續努力,早日在世界舞臺有一席之地。


點滴思維


很多人說國產車比不上合資車,估計說這話的人停留在舊觀念上,還有就是沒開過國產車,一直在開合資車,近幾年的國產車有了質的飛躍,說國產車差的人就好好開合資車吧,別搞的像專家一樣。說國產車油耗高福特油耗不高?大眾除了小型車型捷達和雙塔納不耗油外,其它車型不耗油嗎?我開的就是奇瑞艾瑞澤gx,網上老是說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咋就沒看到奇瑞修車排隊?奇瑞質量確實可以,價格便宜,尤其三大件沒得說,細節品控確實弱了點,不可能幾萬的車開出幾十萬的車吧,我的艾瑞澤gx城市綜合油耗7.7高速定速巡航100碼油耗5.8

有些噴子見不得國產好




周延軍


國產與合資車對比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隨著近些年國產車的進步,無論是整車的質量還是性能表現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同價位的車型在配置和車身尺寸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因此也出現了國產車水平已經達到合資甚至趕超的說法,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在這裡可以反過來問一下,如果真是國產已經超越合資車,說出這個觀點的人自己能相信嗎?以前提到過國產車近些年在進步的同時合資車並不是原地踏步,一些技術上也是有所突破,而國產車由於之前基礎較為落後,即使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樣還是處於落後的狀態,並且不止是在一個方面,下面就來看看國產車具體還有哪些不足。



第一是三大件的核心技術,發動機方面雖然現在已經不再受制於人可以自主生產,但有了並不一定代表著好,況且也是剛剛從無到有不長時間,缺少真正的核心技術,比如本田的地球夢、豐田的VVT-i等,而且排量主要是在2.0L以內,大排量雖有嘗試可效果不佳,當然按照現在的大方向來看以後是小排量的天下,可是缺少大排量發動機會直接影響到往高端發展,到時又會被技術所限制。

變速箱比起發動機是一個更大的不足,雖然好的國產發動機還算不上頂級,但是起碼在各方面用起來也沒有太大問題了,可是變速箱還達不到這個水平,普遍的在走雙離合路線,實實在在的說整體效果表現並不好,尤其是雙離合本身又不太適合國內擁堵的路況,在CVT和AT方面的發展同樣也不理想。

底盤在感受上相對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這麼明顯,尤其是在低速城市代步的前提下,很難真正體會到底盤調校上的差距,但車速起來以後就是考驗底盤的時候了,能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操控性,現在國產車貌似沒有操控在同價位中特別出色的車型,這大概就能看出地盤調教水平如何了。


第二是整車的耐久性表現,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質量怎麼樣,這是一輛車方方面面因素來決定的,發動機可靠不出問題是一,那新車的油耗和動力能保持多長時間呢?現在的國產變速箱耐久性差不僅僅會出現頓挫等問題,是真有可能會壞,還有底盤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鬆散、高配置的情況下能不能保證各類元器件不出故障等等,從整體的表現來看比起合資車還是有差距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某輛國產車一定不如合資車質量好,畢竟有些合資車也不見得多省心。

第三更多的是人而不是車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麼一種感覺,很多自主品牌在造車上顯得比較浮躁,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有的一年自己都不知道出多少新車型,還有的看到新能源市場好很快就“研發”出來了,這看起來更多的像是資本運作了,而不是踏踏實實造車,一款車賣的不好不是去找問題原因在哪裡,而是停產換個外殼再當新車型賣,隨著消費者對車認識的提高,現在這種辦法已經不好用了,那對應的結果就是新車型賣的還不好,然後真正的停產,一些經典的合資車,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升級完善出來的,這多少也是造車上的一種差距。

總之國產車現在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華麗,想要真正勝過合資達到一流水平,未來在造車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汽車實說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國產車我開過,現在開的東風標緻,大眾我也經常開,豐田也開過,論底盤質感,動力,內飾,內飾豐田和大眾最差勁,合資內飾東風標緻最厚道,國產內飾最近幾年可以甩同級別合資一條街,論動力,國產的長城長安最近兩年的發動機不錯,合資動力水平低端車普遍差勁,我的標緻308-1.6自然吸氣,當初辦完14萬,同價位選擇國產車那就牛逼多了,

14萬可以買長城H6 1.5T頂配,領克01 1.5T,長安CS75普拉斯1.5T高配,你自己說那個香?動力感受,內飾配置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下次換車絕對迴歸國產高端品牌,比如領克,魏派,希望真的能幫到你,25萬以下買國產絕對是最理想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