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赤壁時,曹操手下的謀士,除了徐庶沒人看出點貓膩嗎?

日芯


曹操曾經非常有自信的發動了赤壁之戰,可是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曹操本來希望通過赤壁之戰攻破東吳,但是卻因為火燒赤壁讓曹操的計謀沒有得逞。其實這樣的結局不僅讓曹操感到意外,也讓旁人有所議論,這次作戰原本有充足的準備,而且曹操也有很多謀士在幫助他出謀劃策,曹操身邊從來不缺少有戰略眼光的人,但是當時彷彿只有徐庶一人看出了周瑜的這個謀略。

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在討論失敗原因時,也有人將失敗歸於郭嘉,因為當時郭嘉沒有參戰,如果郭嘉在一定可以看出周瑜的計劃,按照這種說法赤壁之戰的失利只是因為缺少了一個人所導致的,而這種說法明顯過於牽強。

對於作戰有著豐富經驗的曹操和他的謀士們其實怎麼會看不出周瑜的這點算計呢,所以當時並非只有徐庶一人識破了周瑜的想法,曹操以及其他謀士都感覺出了異樣,而之所以會導致作戰失敗,完全是因為曹操當時過於自信所導致的,而且火燒赤壁確實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周瑜的計謀要獲勝,外在因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曹操並不認為老天會幫他,所以自認為不會有問題。

火燒赤壁是因為有了東風才成功,這算外在因素,而“人和”這一因素也比較關鍵,早在赤壁之戰之前,周瑜就已經將曹操所信任的水軍將領除掉了,曹操身邊的張允等人因為對於水軍作戰十分熟悉,所以一旦他們參與作戰,那麼周瑜的這一招就不靈了,所以周瑜事先通過反間計將他們除掉。當時曹操雖然已經看出了周瑜的盤算,但是因為曹操不相信上天會幫助周瑜,所以即便看出來也並沒有太在意。

另外曹操這個人比較多疑,張允等人被除掉就是因為利用了曹操的這個性格特點,當時周圍人看到曹操對此戰如此有信心,相信即便看出了什麼也不敢直接和曹操說明。

另外曹操當時的自信也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畢竟赤壁之戰是在冬天,而進入冬季後主要是刮西北風,火燒赤壁需要的是東風,曹操認為這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當時黃蓋投降的日子是那一年的冬至,冬至會有陽升,陽氣會滋長,所以風向也會發生變化,當時諸葛亮就利用這個節氣的特點借來了東風,讓火燒赤壁一舉成功。


歷史小地主


赤壁之戰是三國當中繼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發動的第二場大戰,這次的戰爭目標是平定東吳勢力,這次曹操的實力之最大的,但是卻以慘敗告終。

火燒赤壁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曹操本來就是足智多謀,陰險狡詐的,身邊的更是謀士如雲,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看出東吳周瑜的計謀嗎?有人會說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郭嘉不在,沒有看出東吳的計謀,才有瞭如此的失敗。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時很多人包括曹操在內都看出了周瑜的計謀,並非只有徐庶一個人看出來了,唯一失敗的原因就是曹操陣營中也不相信會有東風。

面對曹操陣營的巨大實力,雖然是孫劉兩家聯盟,要想和曹操硬碰硬無疑也是以卵擊石。曹操在發動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說是做足了充足的準備,實力是大大的增強,中國的北方都已經被曹操平定,收編了很多其他軍閥的軍隊,有袁紹、呂布、張繡、劉表,曹操的軍事實力是空前的強大。也使得當時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使用了一連串的計謀來對付曹操。

曹操的為人,一生精明狡詐,聰明程度異於常人,按理說想要騙過曹操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屢次被周瑜設下的計謀所騙。主要是周瑜的計謀太過高明,而且是一個計謀連著一個計謀。曹操和劉備是不一樣的,曹操會聽取謀士的意見,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做決定,劉備則是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有時候曹操的聰明是過於自負了,在周瑜的離間計當中,蔣幹這個打醬油的,從周瑜身邊偷會了一個假的書信,曹操看了以後勃然大怒就殺了蔡瑁張允兩個水軍將領。等曹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被騙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也沒辦法懲罰蔣幹,只有落一個啞巴吃黃連了。

後來曹操派蔡中蔡和兩個人去周瑜那裡詐降,周瑜是心知肚明的。沒有殺這兩個人是因為,這兩個人正好可以通風報信,傳遞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消息,最終這兩個人也沒有讓周瑜失望。周瑜和一班人等商量出火攻的計劃以後,又醞釀一個苦肉計出爐了,黃蓋作為江東老臣是受了大罪,被打的皮開肉綻的。周瑜這次騙住了蔡中蔡和,卻沒又騙過心思縝密的諸葛亮和闞澤。闞澤毛遂自薦找到黃蓋,兩人商量之後,闞澤渡江找到曹操,忽悠曹操真的信了黃蓋要來投降,這次是周瑜和黃蓋配合的太高明瞭,曹操再聰明也是想不到的。

想要實現火攻的目的,光苦肉計是不夠的,必須要戰船和水寨能有連接起來才能實現火攻的效果,這時候鳳雛龐統就出場了。龐統的計謀是和周瑜商量好的,碰巧蔣幹來找周瑜,在特定的安排下蔣幹還是找到龐統,蔣幹就在在曹操面前推薦了龐統,一番高談闊論以後曹操對龐統是刮目相看。

當時對於曹操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所帶領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來到南方是水土不服,也不習慣水戰,在船上操練以後大多都有暈船的現象。龐統就給曹操獻上了之前和周瑜商量好的連環計,基本上是解決了曹操的大問題。下邊引用三國演義中龐統的對話:

統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 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 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這一次曹操是徹底的上當以後,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了,這個人就是徐庶,龐統剛剛要走,被徐庶攔住。

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

徐庶是看出來了龐統的計謀,但是大家都是知道的,徐庶因為劉備的事情,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他也是說到做到的。他找到龐統,也是為了自保,龐統個他出了個主意,徐庶就抽身去找馬騰韓遂去了。

曹操在整備連環戰船的時候,程昱是看出來了問題所在,程昱就對曹操說把船都連了起來,東吳用火攻,咱們豈不是都要完蛋了。曹操也非等閒之輩,自幼熟讀兵書,對於兵法天文氣象有一定的瞭解,這是作為一個將軍的必修課。因為曹操知道隆冬季節刮的都是西北風,如果東吳用火攻的話,正好是燒了自己。還用火把讓程昱做實驗,著實的是噁心了程昱了一把,程昱自討沒趣,也不再說了。周瑜也是因為刮的西北風,自己的火攻計劃實現不了,之前的努力幾乎就要付諸東流了,吐血不止。

對於曹操來說,周瑜的些許計謀對曹操造不成太大的傷害,如果沒有東風的出現,歷史就要改寫了。一個諸葛亮借東風,徹底的扭轉了戰局,給曹操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曹操和身邊謀士都根本想不到的,因為冬天刮東南風,是有悖於常理的。周瑜就是藉著這股東風的便利,徹底的打敗了曹操,破碎了曹操想征服東吳的夢想。也留下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千古佳話。

在整個赤壁之戰當中,周瑜使用了很多的計謀,曹操也被騙了多次。周瑜的計謀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諸葛亮是知道的最多了,曹操也是知道的。除了一個在戰略上的決定,就是連環戰船的時候,程昱給曹操提醒之外,其他的沒有人提醒。

第一殺蔡瑁張允的時候,兩人本來就是降將,被誣陷有異心也是在所難免,曹操當時就知道被周瑜騙了。第二苦肉計,是周瑜和黃蓋配合的太完美了,再有蔡中蔡和幫曹操倒忙,算是矇混過關了。第三龐統的連環計,主管上看是給曹操的一個圈套,在主管上看如果沒有東風的出現,這是很適合曹操所帶領北方軍士的一種戰術,(我個人認為曹操的這種水上堡壘應用得當的話,是可以打敗東吳的)。

綜上所述:曹操和身邊的謀士都能看出來東吳的計劃,只是誰都不相信在冬天會刮東南風,這是連周瑜自己都不相信的,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失敗,就是敗給了諸葛亮借來的東風,縱使再高明的人也是想不到的。究竟這東風是從何而來,恐怕只有諸葛亮自己知道了。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周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親率八十萬大軍陳兵長江赤壁一帶,欲與孫權、劉備聯軍決一死戰。曹操人多勢眾,戰船如梭,孫、劉聯軍滿打滿算加起來不過10萬,顯然雙方實力懸殊太大。

面對如此嚴峻形勢,蜀國軍師諸葛亮和東吳水軍都督周瑜、都認為硬拼必輸無疑。二人不謀而合想出了“火燒戰船”的計謀。

經過一步步的設套,曹操懵懵懂懂走進了二人預設的陷阱,最後一把大火燒的曹操大敗而逃。



“火燒赤壁”是三國鼎立的開始。

(問題來了),曹操在歷史上可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文學家,講真他的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他文采飛揚,是東漢“建安七子”之一,這從側面說明曹操智商並不低。

這樣一位牛人難道看不出把戰船連在一起有什麼利弊嗎?當時周瑜派去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時,被那個“身在曹營不設一計”的劉備前謀士徐庶一眼識破。

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諕得龐統魂飛魄散。引自《三國演義》

其實並不是徐庶一人發現了問題,當時隨行曹操的主要謀士程昱屢次提醒,但曹操此時被孔明和周瑜的“環環相扣”的計謀引向了深入。這好比一個人進了傳銷組織後,親人的呼喚和朋友的規勸都無濟於事一樣,甚至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曹操就是這樣走入了誤區。

首先周瑜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利用愚蠢的蔣幹巧使“反間計”,除掉了對水軍熟悉的叛將蔡瑁和張允,因為這兩人活著會一眼發現“鎖戰船”的利弊,會及時提醒曹操引起注意,孔明、周瑜的計謀就會落空。

所以說,能夠識破“鎖戰船”計謀的還有專業人士蔡瑁和張允,但二人很快被曹操殺掉了。

當曹操實驗“鎖戰船”帶來的效果時,非常滿意,只誇龐統的計謀實在是高:“若非天命助吾,安得鳳雛妙計”,曹操把這一切歸功於“天意”。

眾將直呼曹操英明偉大,這時大多將領唱喜歌,誰也不想做“烏鴉嘴”掃了曹操的興。因為有前車之鑑,曹操“宴長江賦詩”時,當時酒席中揚州刺史劉馥說了一句掃興的話,被曹操當場斬了,誰還想做第二個劉馥呢?



曹操用寶劍封住了手下提不同意見的渠道。但是作為隨軍的主要謀士程昱還是提醒曹操道:

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

這是程昱第一次向曹操提出的警告,說實話,曹操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他也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軍事家,難道他不知道諸葛亮善用火攻嗎?

但是前面的許多事情太出奇順利了,“得心應手”使曹操認為“實現宏圖願望”如有天助,懷疑這一切就是對上天的不恭。於是他給出瞭如下解釋。

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

通過曹操的解釋,我們可以想見,曹操不但知道“鎖戰船”的弊端,同時也相當瞭解當地的天氣情況。




注意,曹操只是瞭解一些基本天氣常識,畢竟他是北方人,對長江流域的季風氣候不甚精通,曹操認為長江流域大冬天不會刮溫暖的東風,恰恰是“有時候刮東風”小概率的天氣害死了曹操。

曹操感恩老天爺,但“天意並沒有眷顧他,而是偏向了孫、劉聯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時老天爺幫了孔明的忙。

其實是孔明生活在長江流域一帶,熟悉這裡的氣候,他知道,有時候會有小概率的天氣發生,諸葛亮恰好利用天氣異常的事情,裝模作樣“借東風”。

當天氣有異常,東風漸起時,謀士程昱再次提醒。【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

講真曹操的謀士對工作很負責,多次提醒盡到了自己的義務,畢竟大主意還是領導說了算,程昱左右不了曹操。



曹操知識學的有點雜,知識豐富的人都很自負,說不好聽點就是自高自大,一個人無論多麼知識淵博,必定有他的知識盲點,小概率的天氣異常就是曹操天氣知識的盲點。

曹操不但沒有接受程昱的提醒,反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改變程昱的看法。【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程昱想:“既然領導比我還懂,我還是閉嘴吧”,反正該提醒的我都提醒了,到時候失敗了可別埋怨我!

結果可想而知,曹操被孔明、周瑜放了一把火,戰船鎖在一起無法躲避,加上小概率的東風狂刮,曹操的大軍被燒的屁滾尿流,曹操大敗而歸。



結語:曹操接受龐統“連環計”後,他自己也知道里面的利弊,看出門道的不僅徐庶一人,謀士程昱屢次提醒,但都沒引起曹操的注意,究其原因是曹操太自負,以為自己是“神人”,造成這一切的是戰爭進行的太順利,讓他有點飄飄然,最後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曹操敗走華容道,對眾將哭著說:“郭嘉若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555……

“曹操你還要臉不?”程昱心中罵道。


秉燭讀春秋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曹操麾下的謀士倒也並非就沒有看出貓膩的,也曾有人提醒過曹操,但曹操卻毫不擔心,畢竟當時的風向是西北風,如果周瑜真要用火攻計策的話,根本是燒不到曹操的戰船的。


因為當時的風向是對曹操有利,他們相當於是順風南下,若這個時候周瑜他們動用火攻,那就等於是逆風而行,火根本燒不起來,反而會被逆風給吹滅了!

畢竟所謂風助火勢,那得是順風才行,唯有在順風的情況下,才能將火勢催發的更加猛烈!可若是逆風的情況下,只會把火給直接吹滅了,所以曹操並不擔心!


但沒奈何諸葛亮實在是厲害,居然在這般情況下,硬生生借來了東南風,讓得風向直接改道,原本週瑜他們是處於逆風的,最後變成了順風,而曹操原本是順風而行,結果變成了逆風而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瑜他們發動火攻,可謂是一路順風,並且風助火勢,再加上曹操的戰船是彼此連接在一起的,這一燒起來,那就直接衍變成了燎原之火,最終讓得曹操於赤壁之戰一敗塗地!


寰宇戰神


赤壁之戰時,曹操身邊的主要謀士是程昱和荀攸,而這兩個人都是智計百出的角色,甚至能夠名列三國十大謀士之中。那麼,在火燒赤壁之前,他們難道真沒看出一些什麼嗎?其實不然,這裡蜉蝣君來簡單分析一下。

在龐統獻連環計的時候,曹操覺得很是滿意,因為連鎖船十分平穩,有利於操練兵馬,能夠儘可能的彌補北方士兵不善水戰的缺點。而此時,程昱展現了出他的深謀遠慮。他向曹操獻言說鐵索船雖然平穩,但是還得防範火攻。這本來是謹慎的謀劃行為,曹操卻以無東風這一季節特點無視了程昱,後來更有其他人阿諛奉承,曹操更是會忽略程昱的意見了。程昱雖然是謀士,可決定權還是在曹操手中的。

到了後來,程昱也是沒有忘記防範火攻這一點。在黃蓋詐降時,程昱第一個發現黃蓋的船有問題。他發現船的重量不對,必是帶有大量柴草來縱火的。能發現這一點,其實就說明程昱是一直有防備的,他一定時刻盯著黃蓋的船。只是可惜天色已晚,等程昱看的真切時為時已晚了。

題目裡說徐庶發現了火燒連環船。其實這在於徐庶是新附曹操,又深知諸葛亮、龐統等人。既沒有沾染曹軍的傲氣,又能知曉龐統等人維護江南的決心。所以,徐庶看出其實是很正常的。

而根據以上分析,其實程昱也是看出來一點貓膩的。只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一勸再勸也是沒必要的。而且程昱也難免會沾染曹軍的傲氣,難免會有小覷江南之士的心思生起。

所以綜上來說,不是曹操的謀士沒發現,只是當時曹軍勢大,難免會視江南無人。又因為曹操過於自負於自己的韜略,非一兩個謀士能夠撼動的。


蜉蝣在塵埃


火燒赤壁是曹操被坑的最慘的一次,而依照曹操詭詐狡猾的個性,他難道沒有看出來嗎?曹操的手下謀士為什麼集體失聲?除了徐庶,難道沒有人看出點貓膩嗎?非也。

其實曹操之所以被騙,完全是因為整個計策太高明而已,高明的連狡猾的曹操也上當了。那麼曹操都受了什麼矇騙呢?

為了使狡猾的曹操上當,火燒赤壁前可謂是一計連著一計,計計相連。首先是離間計,周瑜借蔣幹探聽吳軍虛實時,故意讓蔣幹看到蔡瑁、 張允來信(其實是周瑜偽造的信件),蔣幹報告曹操二人是奸細,曹操上當,斬了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

接著黃蓋與周瑜暗自商量,表演苦肉計。而苦肉計實現的前提是曹操必須相信,於是為了讓曹操相信,周瑜找來善於辯論且有膽略的闞澤前去曹營詐降,闕澤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憑著一身膽氣勉強讓曹操相信。

隨後曹操派去東吳詐降的蔡中、蔡和來信,信中說了黃蓋被周瑜毒打,黃蓋憤憤不平的事情。至此,曹操相信了黃蓋的苦肉計。但是,苦肉計之後如果想打敗曹操,必須讓曹操連船方能起效,這時一個神奇的人出現了,他就是龐統。

龐統騙蔣幹向曹操引薦自己,緊接著就向曹操獻了連船之計。那麼曹操為什麼會相信龐統呢?原來,先前曹軍大敗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北軍不習水戰,多生瘟疫。試問士兵在船上連站都站不穩,又生著病,如何打仗?而龐統獻連船之計,幾乎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統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 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 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此計一出,武將甚喜,因為他們要站在船上與吳軍對敵。那麼文臣和那些謀士們呢?他們沒有人看出貓膩來嗎?有,誰呢?程昱。

程昱當時就提出:連船雖然平穩,但是一旦東吳運用火攻,那麼就難以防備,所以不得不防。而這時曹操嘲笑程昱道:你雖然考慮的很周到,卻沒有發現真正的關鍵之處。那麼關鍵之處在哪裡呢?

曹操得意的說:如果要用火攻,必須藉助於風力。如今隆冬時節,只有西北風,沒有東南風。而我軍居西北之處,如果東吳用火攻,豈不是自己燒自己之兵嗎?此語一出,舉座皆呼:丞相英明,而程昱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

曹操看到的問題,周瑜隨後也想到了,因此周瑜氣的吐血一次,然後找到孔明詢問良策。詐降計、離間計、苦肉計、連船計,臨到最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可惜這刮東風是違背常理的。隨後便有了孔明借東風,周瑜燒赤壁之壯舉。

因此,回顧整個過程,火燒赤壁前,周瑜的計策被許多人都看到了,龐統知道,徐庶知道,曹操知道,黃蓋知道,甘寧知道,闞澤知道,大家都知道,為什麼還會成功?就是因為大家都不相信會有東風。而孔明“一戰封神”靠的就是借東風。而整個《三國演義》這本書最精彩之處也是借東風,至今歷史上這個東風究竟是怎麼來的,還是個謎!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火燒赤壁時,曹操手下謀士徐庶看出了貓膩,但是礙於劉備的恩情而沒有吱聲,後藉機領兵討伐馬騰、韓遂去了。而程昱也看出了貓膩,但是因為曹操堅持冬天一定不會刮西北風,所以程昱也不再說話。最後也是程昱看出黃蓋詐降,但此時已晚,火船已近,風勢又起,風助火威,曹操遂敗。也許曹操其他謀士也都看出來了貓膩,但是誰又會相信冬天真的會刮東南風呢?

本回答行文邏輯來源於《三國演義》一書,不喜勿噴!


每日趣評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佔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等大片土地,隨後又派兵征服了遼東的烏桓,統一了北方,此時兵強馬壯,士氣鼎盛。

此時的局勢是孫權佔據揚州六郡劉表佔據荊州。躊躇滿志的曹操計劃先佔據荊州,然後順江而下,再滅孫權。於是,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向著荊州進發。在這危機關頭,劉表病死,掌權的劉綜膽小如鼠,直接投降。曹操不費一兵一卒而得荊州,心情大悅,率軍進駐江夏,威脅孫權。


此時,孫權和劉備抱團取暖,聯合抗擊曹操。接下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計謀讓曹操印象深刻。

先是離間計:周瑜借蔣幹來打聽虛實的機會,故意讓他看到蔡瑁、張允的來信。蔣幹偷偷回去報告,結果曹操大怒,斬殺了蔡瑁、張允,這樣曹操的水軍無人帶領。

再一個苦肉計,先是黃蓋、周瑜故意鬧矛盾,讓前來詐降的蔡中、蔡和知曉,然後報告曹操,黃蓋準備來降。然後,黃蓋被打得鋪開肉站,拿著血書投降曹操,附加拐帶一支水軍投奔曹操。



最後一個連環計,初次和周瑜交戰失敗,曹操苦悶至極,突然,蔣幹引薦龐統來投降,“鳳雛“來降自是好事,曹操大喜。龐統初來乍到,要向新主子建功立業,就和曹操說,初戰失利,皆是因為北方軍士不習水戰所致,可以把大船用鐵鏈連起來,這樣如同在陸地上一樣,可以揚長避短。曹操連連稱是。


此時,曹操手下謀士程昱站出來說,大船被連到一起,如果東吳用火攻,如何是好?其實,不光程煜想到了,曹操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曹操更勝一籌,他說“如今隆冬時節,刮的是西北風,我軍在上風口,吳軍在下風口,如果用火攻,只會燒他們自己。”眾將疑慮全部消除,連呼“丞相英明!”就這樣,曹操的大船被鐵鏈連在了一起。

其實,曹操只想到了冬天刮西北風,沒有想到黃蓋把投降的日子選在了農曆十一月二十日,這一天正好是冬至,冬至這一天有陽生一說,就是陽氣生長,風向在這一天會發生改變。這一點,諸葛亮自然是算到了,於是擺好道臺,借來了東風。

接下來,曹操敗走後,諸葛亮安排的趙雲、張飛、關羽的三次截殺,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最後,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兩人恩怨自此了清。


品讀春秋001


火燒赤壁之前,龐統特地前來獻計,建議曹操把戰船連成一片,這樣不諳水性的北方兵士就能在船上如履平地了。這個建議其實很好,完美的解決了曹操軍隊中最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曹操對於這個計策也非常滿意,還承諾戰後給龐統以高官厚祿。事實上這個方法並不難想,不是龐統提出的話,周瑜還很有可能派別人前來獻計。

可是當時的船全部都是木頭做的,把船連在一起,萬一有人用火攻不就跑都跑不了了嗎?這一點即便是一般人都能想到,更不用說曹操那幫精明的謀臣。當時跟隨曹操作戰的程昱賈詡等謀士對此都提出了自己的憂慮,曹操對此卻一笑了之。為什麼呢?因為曹操本人同樣很有學識,精通天文知識,他知道冬季刮的都是西北風,如果敵人以火箭攻擊,不但弓箭無法觸及曹操戰船,還有可能把自己給燒著。眾謀臣聽後連忙誇讚曹操英明。

誰曾想人像不如天算,曹操對於赤壁的附近的氣候太過想當然,他不知道的是赤壁一帶的風向到了冬天確實是西北風,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會有幾天轉為東南風,曹操不知道這一關鍵之處,對火攻就缺少防備。相反東吳的周瑜擁有主場優勢,對自己家鄉的氣候變化自然是心知肚明。我們甚至可以推測這是周瑜算準了曹操不知道赤壁每年都有東南風襲來,所以特地做好準備,於是他就在東南風那天火燒曹營,把曹操殺得大敗。


大貓觀世界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在羅貫中的筆下是這樣被人捉弄,慘遭赤壁大敗的:

曹操徵烏桓時,謀士郭嘉去世,失去了一個在關鍵時刻給他提意見,並且他還能虛心接受的人。平定河北後,曹操志得意滿,宛如當年的袁紹一樣,驕橫跋扈,誰的意見都聽不進。他聽說劉表去世,便想要出兵征討荊州。當時一票人表示反對,可是曹操就是一副我不聽不聽就不聽的嘴臉。

隨後曹仁和李典奉命征討新野,被有徐庶指點的劉備打的大敗。曹操有心招募徐庶,便用陰謀詭計騙徐庶回老家,打算將他拐騙到了自己帳下。結果由於徐庶母親自殺,徐庶便跟曹操結了仇。表示終生不為曹孟德獻一計一策。



中間曹操與劉備的戰爭情節直接跳過。簡而言之就是:諸葛亮出山,劉備被打殘,曹操不戰而取荊州,更加的囂張跋扈。而東吳的孫權則被嚇到了,懷疑曹操會來打自己。

劉備在當陽大敗後,與關羽的水軍會合,一起退往江夏。眾人在江夏商議前程時,突傳東吳魯肅前來弔喪。諸葛亮認為:魯肅此番不請前來,必然是東吳感受到了曹操的軍事壓力,想和我們一起抗拒曹操。於是諸葛亮建議,由他隨魯肅一起去東吳,當面遊說孫權抗曹,把孫權拉下水。

諸葛亮到江東後,先是舌戰群儒,後又接連用言語激怒孫權和周瑜,成功的讓孫權派周瑜率領所有的東吳大將西征,與劉備一起在樊口聯合抗曹。周瑜在出徵後,深感諸葛亮和劉備的大志,想殺了他們兩人。但是在魯肅的力勸之下,這事沒辦成。

因此事,周瑜憋了一肚子火。恰好這時曹操的使者前來。周瑜一怒之下,斬殺使者,並約定曹操第二日在江上大戰!第二天,曹軍和吳軍在江上大戰。由於曹軍主要都是北方人,不擅長水戰。而蔡瑁和張允統領的荊州水軍久不操練,戰鬥力很弱。



於是這一戰下來,曹操敗的灰頭土臉。因此曹操給了蔡瑁和張允三個月的時間,讓他迅速操練水軍,待水軍操練好後,再與周瑜決戰。隔了一段時間,周瑜突發奇想,他說想去對面的曹營看看。當晚周瑜便坐著一艘小船偷偷的觀望曹軍的水寨,他看到蔡瑁和張允熟知水軍的操練之法。深感若是不除去此二人,東吳必吃大虧。於是,周瑜暗自設計了一條除掉蔡張二人的毒計。

不久後,曹操派蔣幹出使東吳。由於周瑜早已經設好詭計,所以蔣幹很自然的中計,間接的幫助周瑜除掉了蔡瑁和張允。

曹操殺掉蔡張二人後,很快就發現了這是周瑜小兒的詭計,目的就是讓曹軍的水師不能成功練成。但是人已經被他殺了,曹操反悔也來不及。於是曹操再派蔣幹去東吳,準備再去探聽東吳的虛實。

而周瑜也在這之前,又設兩計,就是黃蓋的詐降和闞澤的遊說,讓曹操相信黃蓋一定會投降自己。

蔣幹到東吳後,周瑜故意冷落他,讓他在自己的安排下,見到了有鳳雛之稱的龐統。蔣幹偶遇龐統,非常高興。便連夜將龐統帶回了江北曹軍大營。曹操得知龐統前來,很心虛的向龐統求教一番。

龐統採取了欲擒故縱一計,先跟曹操說了一通不相干的廢話。緊接著突然轉入正題,對曹操獻了連環計。也就是讓曹操用鐵鎖將曹軍的戰船連接起來,組成超級鉅艦。以彌補曹軍對水戰的不適應。


曹操被龐統的巧舌如簧蒙的暈暈乎乎,還放言若是此番擊破東吳,必在皇帝面前保舉龐統位列三公之位。當時龐統很心虛,不敢在曹營久留,隨便應付了曹操幾句便匆忙跑路。正當龐統上船時,徐庶在後叫住了他。

徐庶怒斥龐統!前番黃蓋來詐降,闞澤又獻詐降書,你此番又來獻連環計。你們是怕我曹軍八十三萬人,殺不盡燒不絕?你們的這種雕蟲小技只能瞞過曹操罷了,哪逃得過我的法眼!

當然了,徐庶沒有點破龐統,也沒有把自己的意見告訴曹操。因為他已經立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並且,徐庶心理也很清楚。這個時候的曹操,囂張跋扈,哪裡聽得進別人的建議?

不久後,曹軍的連環戰船打造成功。程昱向曹操建言,若是東吳用火攻,我們的戰船連在一起,到時候就死定了。此時,荀攸也出來肯定了程昱的擔憂。


結果,程昱和荀攸沒想到。這個時候的曹操太過於囂張,完全聽不進二人的建議。甚至還捉弄程昱,笑他不懂天時。揚言現如今乃隆冬之季,只有西風北風,哪有東南風?我軍大營建在西北岸,周瑜大營設在東南,如果周瑜用火攻燒我,他是燒我,還是在燒他自己啊?

程昱和荀攸看到曹操如此自大,聽不進別人的建議,順便又想了想當年的田豐和沮授給袁紹建言,被袁紹拒絕,兩人死諫,結果被袁紹搞死的那段往事。深感此時的曹操已經變成了當年的袁紹了。

若是再死諫,得罪了曹操,兩人的下場肯定也如田豐、沮授一樣。於是二人也就不再向曹操建言。反正,燒的也不是自己的船,由他曹操去嘚瑟吧!

最後,諸葛亮料定隆冬之季必有東風,周瑜按照諸葛亮的指點,在某個天黑風高的夜晚,部署了向曹軍的總攻。

按照周瑜部署:黃蓋的詐降水師在前,周瑜的大部隊在後。每一艘東吳的戰船上都放有火把和燃燒的草料。這些可燃之物藉著東南風,足以將曹軍的所有戰船和八十三萬大軍,全部燒的乾乾淨淨。

當黃蓋的詐降部隊臨近靠岸時,程昱和荀攸發現了情況不對,因為黃蓋的每一艘戰船的吃水都太淺,這明顯是其中有詭。但是他們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終究沒能阻止東吳對曹軍放的這一把大火。

最終,周瑜一把大火燒掉了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也燒掉了曹操的傲氣。

以上便是《三國演義》中,雙方在赤壁之戰鬥智鬥勇的全過程。如果只從演義小說的情節來看,曹操的失敗,完全就是他太囂張跋扈,跟當年的袁紹一個德性。當時的曹軍陣營中,不是隻有徐庶一個人看出了東吳的詭計。程昱和荀攸也一直都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但是曹操太敗人品了,囂張跋扈,一副瞧不起人的醜陋嘴臉。最後其他的謀士也不再說話,選擇明哲保身。

最後時刻,程昱捨身提出自己的意見,曹操也終於採納了。但是為時晚矣,曹操的大敗終究不可避免。

當然了,以上是《三國演義》的情節。真正的歷史,與演義小說有一些區別。

不過按照正史的記載,赤壁之戰的大致過程還是與演義是差不多。曹軍不習慣水軍,因此用鐵鎖將戰船連接。東吳方面也確實有黃蓋的詐降,最後周瑜破曹操也確實用了火攻之計。只不過正史的記載,沒有演義小說裡面的情節精彩。


至於說歷史上的曹操,是不是也如演義小說中的那副囂張跋扈的嘴臉,不聽任何人的忠良之言,這個不好說。

因為謀士們給曹操提意見時,是不會在戰爭期間公開的(避免洩密)。一直要等到戰爭結束之後,曹操感謝誰了,向誰道歉了,大家才知道哪些人有過建議。

並且正史記載的曹操,他是一個很大氣的好老闆。如果他聽了謀士的話,因此而打贏了,他會感謝那個謀士;如果他沒聽謀士的建議,因此打輸了,他向謀士表示歉意;如果他聽了謀士的話,因此打輸了,他會把過錯都算在自己頭上,不怪那個謀士。

所以按照三國正史的套路,我們現在只知道誰提了正確意見,而那些錯誤的意見,曹操不會提,提過錯誤意見的人自己當然也不會主動對外講,史書也就不記載了。

而當時給曹操提出過正確建議的謀士,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鬼才賈詡,他曾經建議曹操不要急著打荊州,應該休養生息後再打,但是曹操沒聽;另一個程昱,他曾經勸過曹操不要盲目樂觀,但曹操也沒聽。至於荀攸和徐庶,前者根本沒去荊州,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建議了。徐庶壓根就是個打醬油的,曹操對他不重視,只是演義把他拔高了而已。


Mer86


曹操攜百萬之眾攻東吳,兵力是孫劉十倍有餘。曹操又非庸才也。下東吳必然勢如破竹,一馬平川,緣何功敗垂成。原因有二,其一也,定數,人定能勝天嗎?非也,在古代,人是靠天吃飯,遇到洪澇旱災就會束手無策,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改變這一現狀。而能打敗曹操大軍的只有蒼天,曹操之才以遠勝周瑜,更何況賬下謀士眾多,兵精將勇十倍於敵軍。打黃蓋來降,曹操豈不知是周瑜之計,無非就是想使用將計就計,看看周瑜能耍啥花樣。曹操勞師動眾來攻吳,北方尚未安寧,必然想快點結束這場戰役。兩軍如對持過久,曹軍糧草不及,等眾多因素都迫使他必須要快速消滅東吳,只有將計就計能火速結束這戰役,曹操打開始連接戰船那刻就心知肚明,能打敗他的只有火攻。冬天能順水的東風絕無僅有,曹操也是在賭,但是輸在了萬分之一的可能上了,他輸給了天,而非孫劉。其二,時機,此時天下人心向漢不向曹,而曹操雖為漢相實為漢賊。漢朝雖衰而為亡。天下人還是站在漢朝那一邊。而曹操討伐的是皇叔劉備。焉能取勝。非曹操之謀能取勝的。更非手下謀士之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