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环保“一刀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环保风暴轰轰烈烈,摧枯拉朽,全国上下一片绿。

不过基层许多人反馈,经过几年的治理,蓝天多了,水也变清了,但某些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直接影响。

禁止环保“一刀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一位环保研究员指出,许多地方的环保工作陷入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国家和地方层面三令五申禁止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胡乱作为,可是大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仍在不断上演。

禁止环保“一刀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一刀切”下,没有真正的受益者。正规企业损失惨重,失业问题不容小觑。

根据小莫统计对比,容易被“一刀切”的行业领域很广泛,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养殖业、采砂采石采矿、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等。

比如之前一些地方大批量关停的店铺,有小吃摊、豆腐作坊、养猪场、洗车店、洗衣店、菜市场、烧烤大排档、废品回收站等,导致网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段子来调侃环保“一刀切”,影响范围很大。

禁止环保“一刀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中央环保督察等环保行动“刚性”十足,给地方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如果转化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动力,自然没问题。

可是怕就怕在某些地方在压力之下,动歪脑筋,应付了事,妄图蒙混过关,这就有了“一刀切”等环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实际上,“一刀切”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是早就存在的陈年旧疾。

在工作中,“一刀切”属于违背民生的“急性病”,而地方一旦患了急性病,就会出现急功近利、走捷径、图形式等违背“为人民服务”原则的“假动作”。

禁止环保“一刀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深度调查并听取民意之前,盲目制定以及执行相关政策,显然是没有做出功课的表现,这样很难实现科学决策。

环保关系国计民生,怎么狠抓猛抓都不过分,但前提是刚柔并济,而且要“接地气”。

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环保工作接地气,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多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明辨是非,强化对地方权力的约束,完善惩罚追责制度,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一刀切”!


一个热爱农业,学习种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更多好内容请在微信搜索关注「唯恒农业」

我们还给大家准备了农业政策、每日农业事件、农业报告、产业数据等内容,来了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