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冉也是文化人,面對網友逼迫捐款,高情商回懟體現文學修養

武漢的疫情牽動了國內很多人的心,大家踴躍捐款捐物,幫助武漢闖過難關。但是在眾人爭相獻愛心的時候,也有一群人專門盯著那些沒有捐助消息的明星或者知名度比較高的人,企圖在他們身上搞些大新聞。最常見的論調就是"你怎麼不捐?","你這麼有錢才捐這麼點?",這樣的話說出來實在不負責任,又寒了人心,有些社會名流也有難言之隱,或者只是沒有在媒體上宣傳或公開善行,默默無聞的做些好事卻被人追著罵,這種滋味當然不好受。最近,前CBA山東隊隊長睢冉也遭遇了這一幕,有人在他的微博動態下留言"我以為你要向武漢捐款呢"。不過睢冉文雅的回應了這一質疑,一句"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完美回懟。

睢冉也是文化人,面對網友逼迫捐款,高情商回懟體現文學修養

我們暫且不談睢冉是否捐了款,只說道德綁架這件事他是否正確。所謂道德綁架,就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所蘊含的道理一樣。自己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去做。道德綁架者通常都要這樣的心態,那就是他賺的錢多,名氣大,就應該多捐錢,這個邏輯其實沒有合理性。社會、國家希望人們都有社會責任感,但是並不會要求誰在什麼情況下必須通過捐款捐物來兌現社會責任,這是違反人情的,也違反社會的潛在規則。一件事只有當對某個人有利益時,無論是精神利益,還是物質利益,他才會心甘情願的做,捐助也是一樣的。

睢冉也是文化人,面對網友逼迫捐款,高情商回懟體現文學修養

作為個人,當同胞遭受災難,很多人心裡會出現憐憫之心,這種與生俱來的憐憫所產生的精神需求,可以通過捐款捐物得到滿足,實現了精神利益。而企業也是一樣,他們或許也會考慮到物質利益,因為在危急時刻捐贈款物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這是一種社會一直存在的利益交換,有這種利益的交換,才能達到各方的平衡,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睢冉也是文化人,面對網友逼迫捐款,高情商回懟體現文學修養

而道德綁架,是違背這種規律的,當人或者企業被逼迫捐款時,首先他得到的社會讚譽會減少,自然也難以滿足自身利益需求,那他在今後可能就不會心甘情願的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那這種捐助就是一次性的,沒有持續的社會責任承擔,整個社會得到的利益就會減少,這對社會進步就難以產生幫助。所以,面對任何災難事件,我們可以號召,可以募集,但是絕不能強迫或變相強迫,用道德綁架的形式讓某個人或企業捐款捐物。

睢冉也是文化人,面對網友逼迫捐款,高情商回懟體現文學修養

睢冉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他可能做了貢獻,不過礙於家人或者性格不願意張揚,面對質疑,點破不說破,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無可厚非。而且不管他有沒有捐款,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捐了,我們就給予肯定,沒捐,我們就不要再去批判或者孤立他。用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才是各界的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