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老張談三農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是江西吉安下面一個小縣城鄉下的,我們那鄉下沒有送客菜一說,只是吃酒席上菜你看到上青菜就是告訴你菜上完了。以前的老傳統吃酒席有規矩,要從頭吃到尾,有頭有尾才吉利,中間退席是對同桌和主家的不滿,現在很多老一輩的吃酒席中間就吃飽了,他們也要坐在那等到最後一道菜上桌才下桌的!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快沒人注意這些禮節了,小時候去吃酒席老人會特別交待一定要吃到最後青菜上桌才下桌,不吃就是坐那都可以,現在上點年紀的還都會這樣!


賣土蜂蜜的


雞打頭魚打尾,這是膠東萊州地方習俗。以前農村宴席過程時間很長,從中午到散席在農村要三個小時左右,現在宴席大部分都在酒店舉辦,當客人見到整魚上桌了,客人都心知肚明知道這是最後一道菜了,也在暗示客人宴席應該結束了。

現在生活富裕了,條件好了,在宴席中有喜主上不止一條整魚,但老一輩子的習俗都是最後一條整魚,並且是新鮮名貴的魚。雞打頭魚打尾的習俗就是還麼來的,寓意吉祥富餘(魚)





君夫Lk


這是看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我來說一下我們這兒的"送客菜″。

紅喜事是十八道菜,上完十六道菜以後就是水果,一般是西瓜和葡萄的拼盤,基本上看到這道水果拼盤,客人都起身了,然後是一盤小白菜。

白喜事是二十一道菜,上完十九道菜以後就是西瓜和甜瓜拼盤,也該起身告辭了,最後一盤是油白菜或菜薹。

這就是我們這兒的送客菜,嚴格來說其實就是水果,不是一道菜。


平靜珍惜


這個問題和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關,我們這裡也有這樣的風俗習慣,而且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壓桌菜,這個菜一上桌,大家就知道菜齊了,基本就是準備結束的意思。

我們這座海濱城市的“送客菜”,一般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

因為我們這裡靠海,所以不論什麼酒席,魚一般都是必備的,而且不止一種魚,做法也不相同。

但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隻要糖醋魚一上桌,那麼就意味著菜齊了。也就是酒席即將結束的意思,這個基本上所有的婚宴上都會出現。所以大家看到這個菜上桌,基本大家夾幾筷子就等著上主食,!或者乾脆就準備離席走人了!

一般酒席的主食都是一蠱子麵條,這個麵條都是混湯麵,裡面一般打個蛋花。這個面一上桌,大家就會調侃“滾蛋面”上來了,準備走了。正常情況下,再貪酒杯的人,看見“滾蛋面”上桌也會識趣的離開。這個一般在婚宴和祝壽宴上比較常見,所以也叫“喜面”。

還有一種就是送行或者散夥的酒席,這個酒席對菜的要求一般沒有特殊規定。但是最後肯定會上一盤餃子,大家一看餃子上桌,也就意味著酒席要結束了!所以這個餃子也被叫“滾蛋餃子”,基本餃子一上桌,大家夾幾口就開始離開了!

這個就是我們這裡送客菜的習慣,一般大家都知道。所以只要參加酒席,看見糖醋魚上桌就知道菜齊了!見到面條或餃子上桌,那麼基本就是結束意思。





遊戲人超超


山東濱州的,我們這兒酒席的最後一個菜是丸子,俗稱“滾蛋丸子”,這個菜一上,大家就知道菜上完了。

不過呢,丸子後面主家還會再上一個湯,或者紫菜湯,或者西紅柿湯,等等,這個湯的共同特點是菜+雞蛋,肉就不要想了。

那麼,這個湯為什麼不算是最後一個菜呢?

告訴你,按我們這兒的風俗,湯前面的菜是喝酒用的,也就是酒菜。而這個湯是為酒席最後吃饅頭時使用的,所以不作為最後一個菜。

在我們當地,酒席最後的場景往往是這樣的:主座的人開始提議:“上丸子了,我看大家了酒也喝的差不多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咱們以後抽時間再聚,好吧?!咱這樣,有酒的都幹了它,幹了以後咱就開始吃飯。”說這話的同時,菜湯和饅頭也就上來了。大家於是紛紛響應,共同乾杯!



歷史長河中的魚


不論是席還是宴或飯場.飯局,先上啥中間上啥後上啥,都有語意的。

這由中國尚熱食決定及發生出來的。

全國各地語意各不同,從而呈多元式,顯各據特色。

但,總體大致是:

乾果.茶,有煙後添煙。

冷盤,小碟。

熱菜,湯水,細瓷小盅.小碗.杯.碟。

熱菜分大中小盤或碗制式有:四數一組,八數一組,十二數一組,及更多組式,加一湯構成由雙數改定單數的5.9等數組。酒與水用壺,各一或二數配置。

菜材按,山.海.陸.空進行配置。海包括水。

食,此為最尾。此前是酒席酒宴酒水,不歸飯,食歸飯。

酒不在飯內,僅酒菜,飯是就菜無酒,飯主萊次。

送客上,香品,糕點,小漬菜,用於清口膩,也有各上一碗清湯.麵條.包子.餃子.稀粥.花饃.果子的油香品。花饃果子是回返各家所捎的包,用於捷帶回禮項,供其家用享用的。

從而,乾果水果.茶.煙是迎客,回禮是送客。因而不必說話示迎送了。

各地依自地區所尚最佳物為大菜,主菜是大菜內當地認為最好的那個單一品。

從而呈,大菜幾個,主菜是啥,配幾個小菜的制式。

但,又因事的不同,主菜選材刻意不同,由是見啥主菜知辦啥事了。

事:喜.慶.喪.祝.祈.拜.辭.招待.聚離.合散.賠欠.節禁日等。

議事用飯場或飯局。

但.有些鄉村有各壯勞力有共吃飯的聊話處稱飯場的,即各拿自家飯到飯場邊吃邊聊天的場地。

而.議商事的吃飯歸飯局。

宴是擋次排場吃飯式,有伴樂的,講究華。

席原本有請而赴宴,留其受請人有坐席置其名下的用詞,後發展成小於宴規模的吃飯式。只不過後世又僅酒菜茶無飯的小聚.臨時應急接待等稱辦席,準備充份的招待稱設宴。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在我們這裡通常是雜燴湯,大號湯碗。內有鵪鶉蛋、木耳、炸豬皮、肉丸子、平菇、青菜或菠菜等等。

此菜一上桌,所有人都知道全部的菜已經上完,再沒有了。吃完退席,不再等待。馬上有人過來收拾桌子,準備下一席賓客入座。

沒有什麼叫滾蛋湯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對賓客十分不禮貌的說法。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滾蛋丸子湯,喝了就滾蛋!



荒村釣叟


鄭州地區,滾蛋湯[捂臉]



70後託尼


我們這裡興的是八八席,就是八盤八碗。要面子的人家外加兩個下飯菜,如白菜大肉和白菜豆腐。十六個正菜最後一個一定是涼拌菜。所以一端上涼菜大家就知道快上飯了,酒量大一點的趕快緊兩杯。下飯菜是和飯一塊上的。幫忙的人就撤酒瓶酒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