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當前的回購行動與QE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強調現在的回購不是QE,這有意義嗎?

淡淡禪風


美聯儲近期的回購與QE確實有較大的區別,這次的回購其實是前幾次加息之後的修正,美聯儲2018年的幾次加息相對來說速度過快,雖然起到了緩解通脹的壓力,但是凡事過優則不及,在後來的美國經濟數據當中也反映了這一點,所以19年之後開始了修正。

所謂QE就是量化寬鬆政策,當美國出現經濟風險的時候,美聯儲就會採取這種放水的手段。美聯儲通過大幅降低利率,購買國債等長期債券,向社會輸入流動性。

但是由於美元是全球化貨幣,所以這個流動性也流向了全球,從而轉嫁美國自身的金融風險。

經濟是存在週期的,當美國經濟開始走好的時候,資金就會迴流美國。而這個過程的默末期,美聯儲會逐步的加息,這也加速了美元迴流美國的速度,這也會導致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美元迴流。

2018年的美聯儲政策導致加息過快,也使得美元迴流速度加快,從而使得市場當中的貨幣過剩。

雖然市場上的資金多了,但是資金成本卻高了,這嚴重影響著美國的經濟。所以我們看到19年之後美國的經濟數據逐漸走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聯儲開始逐步降息。

所以說這一次的降息,是加息過快的修正,美國為了讓經濟在高增長區間維持的時間更長,也在適時的改變利率政策。

綜合來說,我們反觀美聯儲的第五次加息,當時最高的利息達到5.75%,隨後美國爆發金融風暴。所以近年來美聯儲對於貨幣政策也更為謹慎,當前的回購只是暫時的,只要美國經濟沒有爆發大的風險,短期大概率不會進行QE計劃。


盤手梁勇


我們看一個問題,不用在意他是如何說的,而是重點關注他怎麼做的。美聯儲這次回購,雖然嘴上不承認放水(QE),但是實際操作卻是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

宣稱沒有量化寬鬆的意義就是,保住美國貨幣的信譽基礎,我們沒有在貨幣裡面摻水。這是有意義的,否則一旦其他經濟體不信任美元,那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將會面臨考驗。

1、什麼背景下的注入流動性

衡量貨幣鬆緊的指標一般是隔夜利率的變動,近期美國隔夜利率達到了驚人的10%,反映出來的事實是美國金融市場真的是錢緊。而注入之前,隔夜利率一直走高。

那麼造成這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要從基礎貨幣角度來看。2016年來,美聯儲開始了縮錶行動。

美聯儲管住了貨幣的水龍頭,造成了基礎貨幣的下降基礎。

其次,債券市場的長斷倒掛。讓投資者產生了現金持有慾望,造成心理上的貨幣緊張。

最後,國債的發行比常規市場預期有所放開吸納了一部分流動性。

以上導致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偏緊,大家注意這還是美聯儲採取了降息的背景之下。現在最麻煩的是降息空間並不大,目前保持在歷史低位。

市場缺錢,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扭扭捏捏,這也就是為什麼總統大人多次批評其拖累了經濟。為什麼呢?因為選舉的日子日趨臨近,要想連任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經濟數據。

農產品的滯銷,導致農民對總統的好感下降。增加關稅,造成中間商人的銷售難度加大。貨幣政策不寬鬆,那麼就業就會面臨壓力。

商人出身的總統,深諳心理學。貨幣政策獨立,導致美元系統的崩潰,同樣是美聯儲不希望看到。

向貨幣注水,就是唯一的選擇。

熟悉貨幣的人都清楚,這是拔鵝毛而不叫的境界。

經濟指標向好,人民收入提高,這些都可以給出大家消費信心。畢竟消費才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而不是大家一直爭論的製造業。

這裡面唯一沒有人擔心的是,錢的購買力在下滑,當然這個現象主要是其他經濟體買單。

2、 為什麼美聯儲否認放水

美元是國際貿易的主要貨幣,其擔負著貿易體系運轉的財富支付和存儲的重要角色。

美聯儲決定購買短期債的同時,主席鮑威爾就趕緊發表聲明,這不是量化寬鬆!這個聲明充滿迷惑性,量化寬鬆指的是用較低的利率(主要是趨於0),美聯儲(央行)通過購買中長期國債釋放基礎貨幣。這次美聯儲是買的短期債券,並且利率距離0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咬文嚼字確實不是量化寬鬆,但是請注意什麼概念名詞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通過購買短期債券,基礎貨幣確實是增長了,規模確實不大,也就是每個月600億美元。要知道,08年的規模是上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不管如何掩飾,美元摻水繼續了。

美聯儲擔不起美國經濟下滑和失業的責任,更擔不起美元被世界遺棄的責任。

貨幣的本質是財富儲存和交易支付,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自己手中儲備的貨幣變的一文不值。但是美聯儲的貨幣注水就是加速這個過程,一旦形成預期這將會不堪設想。國際貨幣已經完成三次更迭,第一次是黃金,第二次是英鎊,第三次是美元。誰都知道享有國際貨幣鑄幣權的好處,但是每一次都充滿了血腥,每次更迭都是戰爭後的產物。

美元的存在,是美國經濟實力、軍事、高科技、大宗貿易體系的綜合背書。其國際貨幣地位來之不易,當年是從英鎊手中千辛萬苦拿來的,他肯定不希望輕易就溜走。但是他要想保證自己的安全,就不得不選擇一些手段,那就是悄悄的注水承認的不要。

但是每次操作都是清晰的留下痕跡,而向貨幣注水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手段。目前美國國債規模龐大,沒有一個辦法比稀釋貨幣來的更有水平。

我們打個比方,在貨幣貶值的時候,擁有債務是非常好的操作。20年前,你去借錢,20年後去歸還。這個對比相信大家能清晰的明白其中含義,為什麼呢?貨幣貶值利於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來講就是一種剝奪。

美聯儲一邊注水,一邊堅決不能承認就是這個道理。

3、 美國的通脹難題

美國悄悄放水的同時,其通脹率卻保持低位,同時經濟增長卻保持疲軟。

正常來講,貨幣寬鬆刺激經濟上升的同時通脹率隨之走高。但是美國卻陷入了一個至今令很多經濟學家困惑的現狀。那就是貨幣寬鬆,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都陷入停滯。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真實狀況,能源消費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指標。在工業國家,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力和用電量有密切關係。在過去,我國的發電量的變動基本代表了經濟變動。因為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電力,無論是工業經濟體還是消費經濟體,即便是現在電子商務活躍的年代,其主要能源支持就是電力。

在美國,電力消費是一個指標。我們通過美國能源部公佈的數據得知,美國電力消費在08年後一直沒有恢復曾經的輝煌。

我給出一個觀點,當然不一定全面,或者有點激進。但這是一種可能的分析,我的結論是美國進入通縮,一個被動的通縮環境。

眾所周知,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他們通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來衝抵壞賬,這不能根本解決曾經的債務問題,他只是被暫時隱藏了。就像謊言一樣,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掩蓋。除非美元一直超發下去,否則這個壞賬問題早晚要爆發。而美國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是消費,這需要更多的信貸支持。當需求越來越多,而貨幣供給不能及時跟上,那麼美國債務問題就會出現。

美國的低失業率、寬鬆貨幣供給造成了目前的低通脹,低經濟增長。這個表象完全可以推斷,美國的經濟出現了通縮局面。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投資風險,他們寧可儲備現金來應付可能帶來的局面,從金融市場抽水。以上也是造成金融市場隔夜利率飆升的原因,而消費的降低會帶來企業庫存的增加,當這些一步步傳導就導致無論你發多少貨幣都不能滿足經濟運轉的需要。

當大眾的心理共振,通縮局面就應運而生!

結語:據華爾街報道,美國信用卡的年收益率達到了17%,這是近20年的峰值。這部分的利潤主要來自於那些逾期收益(還最低還款),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信號。美國經濟關係著全球,發生在美國的問題我們並不能獨善其身。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下一步美國要對歐盟開展貿易摩擦。不信,我們等著瞧!


牛牛牛說財經


理論上, 辨別是否為量化寬鬆,首先要知道量化寬鬆的運作邏輯。通常來說,若美聯儲的回購行動被視為量化寬鬆,可以通過三個不同渠道實現刺激經濟的目的:

  1.   第一種渠道是通過增加銀行系統中的準備金數量以增加貨幣供應,這些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留存在中央銀行的金額,用於結算與美聯儲的交易。理論上,增加系統中的準備金數量,可能會鼓勵銀行增加放貸,從而促進基礎貨幣的增加,提高貨幣供應。

  2.   第二種渠道是通過改變投資者持有資產的組合來起作用。例如,如果美聯儲購買長期美國國債,壓低長端利率,這將減少私營企業面臨的利率風險。

  理論上,如果出於監管目的商業銀行不願出售轉而繼續持有這些資產,那麼國債供應量將會減少,而這將令國債價格面臨上行壓力,壓低折現率。但反過來,這可能會推升其他資產價格,因為隨著折現率降低,未來的收入流如今更具價值,資產價格將會被推升。

3.  最後一種是,量化寬鬆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預期。理論上,美聯儲實行回購操作後,市場預計寬鬆手段可能會持續,這推高了市場的降息預期。這些預期也抑制收益率曲線上行,從而進一步抬高資產價格。


而最近美聯儲出臺的兩種寬鬆的手段,第1種就叫做回購,第2種叫做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種都不算是qe。

  1. 首先回購操作是一次短期的借貸行為,相當於美聯儲接受機構提供的債券作為抵押,用隔夜或者相對短的期限來借出資金,因此流動性的釋放屬於一個相對短期的操作。
  2. 其次,本次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主要是針對一年期以下的國債,主要是3月期國債,也就是說購買債券的期限較短。

量化寬鬆是指美聯儲針對長期國債進行購買,主要目的是壓低長端利率,同時是對市場流動性的一個過量補充,再補充完流動性缺口之後持續的提供流動性。但是無論是回購還是購買短債,瞄準的都是補充流動性缺口本身,不會過量提供。所以說現在的兩種操作都不能叫做量化寬鬆。


美聯儲最近操作的意義所在

我們需要注意這兩種短期操作都有成為量化寬鬆的前置可能性,如果短期操作長期持續下來,那麼對於市場的流動性提供也就固定了,這樣就相當於qe。所以關鍵要看它這種操作持續性如何。

另一方面隨著美聯儲利率的逐步降低以及經濟的持續下行,美聯儲需要用更極端的方式來推動市場流動性,也就是說量化寬鬆還是會推出。

最後,今年是美國總統選舉年,大家都知道現任總統去年希望經濟增長和股市大漲以突出政績,所以不斷對美聯儲施加降息和量化寬鬆的壓力。難保今年不出於選舉目的繼續大力施壓美聯儲。


從以上討論可知,美聯儲目前的回購行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化寬鬆。事實上,此次操作更像是一次“補鍋”行動,是9月中旬回購市場突然陷入混亂之後、美聯儲的無奈救市之舉。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下滑的預期和中國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停滯和全球貿易的下滑,原油大幅下跌降低了通話膨脹率,美聯儲出於穩固經濟增長和維持通脹目標2%不得不試行量化寬鬆。


蔣生的投資筆記


1月30日決議夜,美聯儲宣佈按兵不動,此外將隔夜回購利率調整至1.5%,並表示將繼續回購操作至少到4月份,重申將購買美國國庫券的操作維持到第二季度。

  也就是說,2020年,美聯儲這次百億美元的回購行動將會持續。眾所周知,自美聯儲開始回購行動以來近五個月,華爾街就“這一舉措是否是量化寬鬆(QE)”掀起了激烈討論。

  金融時報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指出,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77.05, 0.36,0.47%)分析師認為,在兩個月內,美聯儲每月600億美元的票據回購規模,或將縮減至300億美元。這一轉變將正式宣告,美聯儲的放水舉措正是量化寬鬆。

  然而,近日金融時報撰文堅定指出,美聯儲的回購行動並不是QE。可見外界對這一爭論依然充斥著濃濃的火藥味,下面我們不妨聽聽這個觀點背後的論據。

  【理論上:量化寬鬆的三個傳導路徑】

  辨別是否為量化寬鬆,首先要知道量化寬鬆的運作邏輯。通常來說,若美聯儲的回購行動被視為量化寬鬆,可以通過三個不同渠道實現刺激經濟的目的:

  第一種渠道是通過增加銀行系統中的準備金數量以增加貨幣供應,這些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留存在中央銀行的金額,用於結算與美聯儲的交易。理論上,增加系統中的準備金數量,可能會鼓勵銀行增加放貸,從而促進基礎貨幣的增加,提高貨幣供應。

  第二種渠道是通過改變投資者持有資產的組合來起作用。例如,如果美聯儲購買長期美國國債,這將減少私營企業面臨的利率風險。

  理論上,如果出於監管目的商業銀行不願出售轉而繼續持有這些資產,那麼國債供應量將會減少,而這將令國債價格面臨上行壓力,壓低折現率。但反過來,這可能會推升其他資產價格,因為隨著折現率降低,未來的收入流如今更具價值,資產價格將會被推升。

  最後一種是,量化寬鬆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預期。理論上,美聯儲實行回購操作後,市場預計寬鬆手段可能會持續,這推高了市場的降息預期。這些預期也抑制收益率曲線上行,從而進一步抬高資產價格。

  【實際情況:僅勉強“沾邊”一個方面】

  那麼,美聯儲當前的回購操作是否滿足了以上三點中的任意一點?下面不妨逐一分析。

  金融時報指出,就美聯儲目前的回購行動而言,僅通過第一個渠道起作用,而且其收效甚微。

  自9月中旬以來,美聯儲已通過回購操作向銀行購買了約23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並提供了高達2400億美元的貸款。通常,這些操作將令銀行系統中的儲備金價值增加4700億美元。

  然而,數據表明,儲備規模僅增加了2200億美元。儲備規模增幅沒有不及預期,貨幣供應預期增量也有所減少。

  為什麼會存在這種差異?原來,這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美國的鉅額財政赤字。眾所周知,美國財政赤字創數年新高,美國財政部為填補赤字,重建了其在美聯儲的賬戶,並從商業銀行系統中提取了現金。金融時報分析師指出,這一賬戶餘額的增長佔據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增長的50%。

  況且,就算儲備金增長規模符合美聯儲的放水力度,也未必能有效傳導至貨幣供應增長。這是因為,現實中,美聯儲的儲備金對銀行的放貸能力其實影響不大。實際上,美聯儲回購操作開始後,銀行資產增長的速度依然比較緩慢。

  至於上述的第二種情況也不適用。這是因為美聯儲的儲備在功能上等同於國庫券。兩者都是無風險的流動資產,提供相似的回報率,因此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風險組合不變。唯一重要的區別僅僅在於,國庫券比儲備金晚一天結算,這意味著,如果銀行需要獲得日內流動性,則需要利用回購市場。

  第三種渠道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美聯儲沒有利用擴錶行為來透露未來利率政策導向,對市場預期影響有限。影響美聯儲利率決策的真正因素是通脹情況。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於12月表示,美聯儲加息的前提是通脹率“真正大幅度上升”。

  結論

  從以上討論可知,美聯儲的回購行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化寬鬆。事實上,此次操作更像是一次“補鍋”行動,是9月中旬回購市場突然陷入混亂之後、美聯儲的無奈救市之舉。

  金融時報指出,這個結論還給予廣大投資者一個重要提示,就是不要過度依賴美聯儲的擴錶行動之於股市的提振作用,因為這一手段可能不會持續太久。與其熱衷於研究市場走勢和美聯儲行動的關係,不如把精力放在研究美國宏觀經濟數據、企業收益上面。


歌緣是你


最簡單的說一下區別。QE政策是美聯儲銀行實行的降息政策對整個市場的資金是一個長期性的行為。而回購是屬於一次性的是有限的,對市場的影響力比QE要小很多!


K線圖藝術家


QE和回購都是向市場投放資金,區別在於QE是長期投放,回購是短期投放。意義在於對市場資金需求更靈活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