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故意披露核彈頭規模,意欲何為?

新文化街男孩


法國核彈頭的數量低於300枚,這是法國總統馬克龍2月7日在與歐盟其它各國進行“戰略對話”時親口所說,與外界此前的推測數據相差不大(據推測,法國核彈頭的保有數量為300枚)。也就是說,馬克龍透露核彈頭數量一事沒有任何的軍事意義,也不存在著洩密的問題——說與不說,外界都很清楚。



馬克龍故意透露核彈頭數量的背景:歐洲議會1月29日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法國成了歐盟中唯一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美國正主導推動包括核武在內的新一輪軍備競賽。以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為由,美國在去年的時候不顧各國的反對退出了《中導條約》並開始研製新型中程導彈,而唯一一個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又即將(2021年)到期,新一輪軍備競賽已經開始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其他成員國要求分享法國的核武威懾力量或者說是將法國核威懾力量置於歐盟的指揮下,也就不難理解了——歐盟其它成員國無非就是想要個“核保護傘”罷了。不過,法國一直奉行的是“獨立的核威懾”政策,拒絕將自己的核武與歐盟或是北約捆在一起。通俗點說,歐盟其他成員國就是想把法國的核武變成歐盟的,法國不同意。

歐盟應該具有自己的核武或者說是核威懾力量,這是歐盟其它成員國(包括德國在內)的共識,但是考慮到“核不擴散”、英國脫歐,這些國家也只能將目光盯在法國的身上了——法國應該考慮把核威懾力量交給歐盟或者是北約指揮,是歐盟其他成員國的態度。不過,法國曆屆政府堅持獨立的核威懾政策,馬克龍是否願意在核武(主要是決策方面)上與歐盟“共享”,現在還不好說!



在表示法國的獨立與歐盟的團結“完全相容”的同時,馬克龍呼籲歐洲國家能夠共同在法律框架內阻止“新一輪軍備競賽”。馬克龍向外界透露核彈頭數量,對外展示法國的核打擊力量,“秀肌肉”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法國的強大軍力以及在削減核武器上做出的貢獻,呼籲歐盟團結起來共同阻止“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其次,還可穩定歐盟其它成員國的“軍心”……不過,馬克龍沒說出核彈頭的具體數量,而且他說的也未必就是實話。


儒道之主


根據2月8號的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7號邀請歐洲聯盟,其他國家就法國核威懾力在歐洲做勇做戰略對話,同時披露了法國核彈頭的規模,在一場向法國軍方人員的講話中,法國總統馬克龍闡述英國脫離歐盟後法國的核戰略,英國退群之後,法國成為了歐盟地區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在決策方面擁有獨立性與我們同歐洲夥伴牢不可破的團結完全相融,不過馬克龍沒有提及與歐盟其他國家分享法國核威懾力量,法國向來奉行獨立的核威懾政策,馬克龍拒絕把法國核威懾力量,放在歐盟或者北約組織之下討論,也拒絕讓這些國家指揮自己的核威懾力量。

而作為歐盟另一個主要成員國德國,則希望歐盟應該擁有自己的核威懾力量,法國應該考慮把核力量交給北約或者歐盟指揮,德國也應該考慮和法國在核武器方面達成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的核彈頭數量低於300枚,馬克龍認為歐洲的集體安全,歐洲國家不能只當看客,應當防止新的軍備競賽,同時和國際社會一起發揮具有建設性的作用。馬克龍這次談話的背景是,俄羅斯和美國去年都退出了中導條約,現在美俄之間存在的唯一的軍控條約就是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在2021年到期,到期之後很可能會引發一輪軍備競賽,歐洲國家必須共同意識到,在沒有法律框架情況下,他們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展開一場軍備競賽。

最近美國也提出了將自己的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由此可見世界核武器戰略並不太平,而法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自己維持核戰略威懾力,而不這樣自己的核力量讓歐盟去領導,因為讓歐盟領導就等於讓德國去領導,就算是現在英國退出了歐盟,法國和德國一直還在爭取歐洲的主導權。雖然德國在經濟上擁有優勢,但是法國在軍事上擁有巨大的優勢,馬克龍曾經不止一次說歐洲要建立自己的防禦力量,甚至說北約已經腦死亡,很明顯是想通過軍事力量來領導整個歐洲。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卻認為北約維持了歐洲70年的和平,現在失去了英國的歐盟,法國和德國的關係也開始變得不像以前那麼的友好。


江淮聖手


馬克龍故意披露核彈頭規模,意在威懾美國,表明法國也是核大國,並不懼怕它國威脅。法國有核武器,人所共知,而且,馬克龍並不是第一個爆光此事的總統,法國前總統奧朗德2015年時就說過,法國有290件核武器。此時馬克龍再來說這件事,顯的多此一舉。不明內情的人可能會說俄羅斯有數千枚沒開口,馬克龍拿幾百枚來顯擺,顯的還是年輕。其實,明白他針對的是什麼,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最近,美國比較狂,據俄羅斯《消息報》稱:五角大樓近日宣佈,美國已經在核潛艇上佈署了低當量的核導彈,以遏制“俄羅斯”這樣的對手。美國做這件事的時間是2019年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周,裝載這種導彈的核潛艇是“田納西號”,而“田納西”服役的地區是大西洋,核彈頭的型號為W76-2型,配備在“三叉戟--2型”潛射導彈上,用於取代之前的大威力導彈上。有人估計,這種導彈只有5000噸TNT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二分之一。

美國發展這種低當量的導彈幹什麼?美國的空軍也研製並裝備了低當量的B61-12戰朮核炸彈。美國下大力氣更新核武庫,目的是要把這種核武器用於常規戰爭。五角大樓聲稱是為了對付俄羅斯,顯然,這是一種拙劣的謊言。俄羅斯有與美國一樣大的核武庫,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卻遠不如美國,核武器就是俄羅斯的底牌,普京曾說過:當俄羅斯都不存在時,俄羅斯不會不用核武器,可見,美國敢用低當量的戰朮核武招惹俄羅斯,俄羅斯絕對會用美國無法承受的東西來對付美國。顯然,這種小型的核武器是為某些國家,某些地區量身訂做的。因為威力小,不會溢出國外。
法國在西方國家中,一直是個桀驁不馴,有獨立傾向的國家,曾退出北約,與美國格格不入。馬克龍上臺後,多次提出建立歐洲軍的構想,要拋開美國,歐洲人保衛自己。特別是美國在敘利亞無視法國的存在,從敘利亞北部南撤後,馬克龍發出了“北約腦死亡”的感概。馬克龍可能對北約“去意已決”。所以,表面看起來平靜的歐洲,實質暗流洶湧。馬克龍很清楚,英國脫歐後,如果法國不能保衛歐洲,歐洲就是美國刀坫上的肉,免不了任人宰割。美國在玩弄敲山震虎的把戲,馬克龍也是在提醒美國:法國也是有核國家。290枚核彈,足夠讓美國望而卻步,不敢對法國保護的任何國家用這種戰朮核武器。


天太2


美國前兩天剛剛成功試射了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法國總統馬克龍又開始炒作法國的核威懾,這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呢?
聯合國五常都是響噹噹的核大國,這一點
毋庸置疑,按說根本無需炒作,但近來美國首先表現的有點反常,繼公開了戰略導彈核潛艇開始部署低當量核彈頭之後,緊接著又試射了一枚陸基洲際導彈,或許是受了美國的刺激,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昨天(2月7號)的演講中再次重申了法國的核戰略,並有意識的透露了法國的核武器規模,馬克龍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馬克龍公佈的法國核彈頭數量為不足300
枚,這與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在2015年公佈的數量基本相符,都是不足300枚,但這個數字明顯有點縮水,按照目前法國的核力量構成來看,支撐法國核威懾力量的是4艘“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每艘核潛艇能夠搭載16枚M51潛射洲際導彈,早期的M51能夠搭載6個核彈頭,而最新改進型M51則可以搭載12個核彈頭,僅僅這些就遠遠超過300枚了,何況法國還保留了56枚ASMP空射核導彈,當然這也可能只是理論數據,法國實際沒有部署這麼多核彈頭。
核彈頭數量不是重點,法國的核戰略才是

關鍵所在。英國已經脫歐了,法國也就成了歐盟27國中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馬克龍是不是認為法國終於可以在歐盟擁核自重了呢?肯定有這個意思,馬克龍在沾沾自喜的同時並沒有承諾給歐盟提供核保護傘,這說明法國仍然堅持走一貫的核獨立政策,拒絕與美國以及北約的核政策捆綁在一起,這應該是馬克龍的重點。
馬克龍選在此時公開法國的核力量,一方面是出於提升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在表達對於核軍備競賽的擔憂。美國接連不斷的炫耀其核威懾力量,本身就不懷好意,加上美國已經退出《中導條約》,如果就此引發全球核軍備競賽,法國也不能獨善其身。


那年那月那兵說




一定會有人說,馬卡龍瘋了,暴露了法國核心機密。其實,在美俄等國家看來,法國擁有不到300件核武器,根本就不是秘密。

我們不要忽視馬克龍披露這一核數字前,有兩件大事發生。其一是英國終於實現脫歐,在歐盟內部產生一定震動,需要有新的壓倉石和凝聚力。

其二,美國宣佈,將在一些艦船部署低當量核武器,從而降低未來衝突中使用核武器的門檻,讓戰爭更具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

所以,馬克龍在此時公佈法國擁有核武器的數量範圍,就是要搶佔道德制高點,既展示法國核能力的透明性,減少誤判,增加信任,也想證明自己具備足夠的核打擊能力,贏得歐盟國家放心和信任。


新文化街男孩


“北約腦死亡”、建立太空部隊、歐洲獨立防務、法德開發隱形戰機、法國擁有不多於300枚的核彈……

馬克龍一路心急火燎,既是維護法國的獨立性與大國地位、歐盟唯一核國家的責任感,更是為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贏得歐洲重要席位,在與美、俄、東方大國等的較量中不落伍。

法國核武數量路人皆知。它作為三個核大國之一,曾經陸海空三位一體。1997年,時任總統希拉剋宣佈放棄陸基核武,專注於海空核投放,迄今保有約290枚核彈頭。

2020年,在英國退歐之際,馬克龍高調宣示法國核能力,就是為了凸顯法國在全球、歐洲承擔的責任,凸顯法國歐盟領導者地位,藉此加強歐洲聯合。

第二,這是對特朗普北約地位的挑戰,美國在該組織中一味“逼債”(要各國達標國防開支佔GDP2%),特立獨行,“腦死亡”大膽一說之後,亮核武底牌顯示膽量。

第三,在伊朗核項目前景不明的背景下,法國在顯示力量,以此加強外交、安全地位。

馬克龍的表述對世界安全不具威脅,今後法國該類行為會常態化。





ruixuezhaofeng


不用問,這是馬克龍在顯擺。目的就是向歐洲國家說明,法國現在是歐洲真正的老大!


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後,法國現在就成了歐盟內唯一擁核的國家,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法國一直謀求做歐盟老大,主導歐洲事務。可英國在歐盟時,也是擁核國家,軍事實力不輸法國;而在經濟方面,法國遠不及德國,所以,法國並不具備領導歐洲的實力。

如今,歐盟內就只有法國它這一個擁核國家了。在馬克龍看來,全世界真正擁核的國家也就只有9個,這是很了不起的。單憑這一條,法國就有資格來領導歐洲。

歐盟建立的目的就是使歐洲一體化,讓整個歐洲看起來更像一個統一的國家。既然大家準備成為一家人了,有什麼重要東西就應該共享才是。特別是事關歐洲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武器,更應該讓歐洲國家共同擁有。對此,德國方面建議,法國應該大大方方的把核武器交出來,由歐盟或北約控制指揮,而且,德國還希望和法國在核武器方面進行合作。


對於德國的這種提議,馬克龍是一百個不樂意。法國現在還有什麼?昔日的法蘭西帝國早已駕鶴西去,現在的法國,除了在歐洲還有點發言權,在世界舞臺上已沒多大影響力。並且,法國之所以還能在歐洲露頭露臉,基本上依仗的就是核武器。如果把核武器交出去共享,法國還有什麼能唬人的東西呢?沒了核武器,法國地位會大大降低。至於法國所說的要和歐洲國家建立共同防務,一起面對外來威脅,法國也明白,那不過是很理想化的東西,很不容易實現。所以,法國認為,交出核武器無異於自廢武功,法國是絕不會把核武器交出去的。


正是認識到核武器的重要性,法國領導人已不止一次談到法國有核武器,而且還著重強調核武器的數量。比如,法國前總統奧朗德2015年2月就確認,法國核彈頭數量不到300枚,並且宣稱在核威懾上絕不鬆懈。現在,馬克龍再次提及法國核彈頭的數量,並明確拒絕放棄這些核武器而和別國共享,顯然表明法國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醒世界和歐洲:法國是真正擁核的國家,雖然數量不算多,不到300枚,可在世界上,也是排在美俄之後,名列第三的。

為了凸顯法國核武器在歐洲的威力和作用,2月7日,馬克龍特地把歐盟其它國家的代表都邀請過來,就如何發揮核威懾的作用進行戰略對話,馬克龍還再一次披露了法國核武器規模。其實,所謂對話,還不是要這些國家都好好聽法國的,法國有核彈,只要跟著法國混,就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核武器確實是保證法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法碼。不過,真正主導歐洲的不是法國,也不是德國,而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法國在歐洲國家面前還能爭當一下老大哥,但在美國人面前就什麼也不是了,只能服從美國的差遣。


高山流水116820061


法國總統為何要故意披露自家核彈頭規模?其實原因特別的簡單,因為英國正式脫歐了。早在2013年的時候前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起脫歐公投,起初卡梅倫只想利用脫歐公投作為噱頭,沒想到英國老百姓就那麼實在,還真的以多數票給通過了,結果戲演砸了的卡梅倫自知這麼大的鍋扛不起,所以立刻宣佈辭職,後來就是特雷莎大姐的善後工作。

特雷莎大姐在這幾年裡主持的最大事情其實就是脫歐的後續工作,因為脫歐這件事並不是一拍兩散那麼簡單,脫歐就好比離婚,領證容易散夥難,在磨磨唧唧幾年之後,就在2020年的1月30日,英國正式脫離了歐盟體系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

關於英國脫離歐盟之後的一系列經濟操作在這裡就不闡述了,重要說的是接下來的軍事操作。首先整個歐盟中只有英國和法國是擁有核武器的,而也正是因為兩國擁有著核武器,所以英法兩國在歐盟中的話語權還是比較大的,可現在英國憤然離場,而在這歐盟的大飯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便只剩下了法國。

法國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國家,就憑之前的法國大革命、羅伯斯庇爾大肅清、五次共和國的重命名,我們可以看出法國做事是比較情緒化的,也就是隻談理想不管實幹。現在法國看到英國已經離場,而歐盟中就直屬自己的軍事實力最強,在這個時候法國總統想通過披露自家核彈頭的規模來達到震懾效果。畢竟歐盟屬於是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的組織,把那些平時吃得多幹得少的小弟弟們給嚇唬住,未來自己就能夠多吃多佔。

但是法國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歐盟體系中並不是軍事為王的格局,歐盟內部講究的是經濟與博弈,相信不久的將來法國跟德國之間會有不少爾虞我詐的摩擦。畢竟英國在的時候歐盟內部是三足鼎立的狀態,現在英國撤了只剩下德國與法國,這兩個大頭相信一定會產生不少摩擦。


九品侍衛


這個問題是典型的明知故問。

就像大部分女孩喜歡把自己打扮德花枝招展基本不是為了取悅男性而是要和其他女性爭奇鬥豔一樣,馬克龍同志“不打自招”地披露法國核彈頭的規模,你要說是想威脅同樣擁有核武器的美俄英等國,估計老馬自己都不相信,畢竟法國這點可憐的核彈頭在美俄等真正的大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靜夜史認為,馬克龍披露,也就是炫耀法國核彈頭規模,一定是想向沒有核武器的國家顯擺,或者說示威,再或者說是嚇唬。但世界上無核的國家太多,馬克龍到底想要嚇唬哪個倒黴蛋呢?靜夜史認為這個國家自然和法國聯繫緊密且風頭蓋過法國,不錯,這個國家就是德國。

而之所以如此著急地“放大招”,根本原因不在於默克爾病了,而是因為英國成功脫歐了。

雖然只是歐盟內部的一次簡單的成員調整,英國雖然遠走高飛令歐盟元氣大傷,但歐盟這個組織還在,如果大家繼續同心協力,明天又會是一個美好的明天。

但法國明顯很慌,因為英國雖然討厭,但卻不和歐盟玩了。

這種感覺就類似於班級的搗蛋分子終於被開除了,大家歡欣鼓舞。但這個搗蛋分子很快就回家繼承億萬家產去了,於是大家迅速得樂極生悲了。

作為歷史上的冤家,法國雖然在二戰中躺贏後,承蒙丘吉爾的提攜才有幸成為五常之一,但這不影響法國對英國的討厭和鄙視,這種鄙視最典型表現就是1973年前法國兩度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即歐盟的前身。

在法國看來,英國除了“歐洲攪屎棍”的身份從來和歐洲大陸各國格格不入,其五常及核大國的身份也讓法國感覺到了深深的壓力。畢竟從此以後法國就不再是歐盟的唯一,其核壟斷的地位也將不復存在。

但英國還是進來了,於是法國很鬱悶。但因為和德國同為創始國,所以兩國的報團取暖一度讓英國很孤立,加上兩國給英國攤派的扶貧指標,最終導致累覺不愛的英國遠走高飛。

按理說,英國的遠去又讓法國在歐盟一家獨大,但問題是英國從此跟了美國吃香喝辣,你要說法國心裡很痛快那絕對是假的,因為法國在二戰後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二流強國。加上在殖民主義路線上的諸多硬傷,法國和英國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而這樣的法國,在德國面前,越來越沒有底氣。除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大姐大一般的氣勢,德國自二戰後的強勢實力也讓德國更像是歐盟內部的領導者。這讓法國非常不爽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歐盟在成為一個超國家組織之前,首先是一個經濟組織。

而更令法國尷尬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有藉助俄羅斯對抗美國的意思,尤其是蘇聯解體後,這讓歐盟和美國的衝突逐漸演變成美國加英國和俄羅斯加德國的衝突,法國作為歐盟內部的大國越來越邊緣化。

所以,法國要奮起,奮起的方式就是在國際社會猛刷存在感,什麼“北約腦死亡”啦,“英國脫歐讓歐盟很傷心”啦之類,反正聽不聽是你們的事,說不說就是我的事了。

而本次特意透露法國核彈頭數量低於300枚,就類似與岳雲鵬和沈騰相聲中的臺詞所說的那樣,月工資4200和3700都叫不到月入10萬。法國這個低於300枚到底是幾枚、幾十枚還是幾百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無核的德國看到,法國比德國強,德國最好還是給我點面子,不要有事沒事在歐盟內部讓法國交出五常席位或者核武器。

當然,除了對德國的威脅,法國也有拉攏德國的意思,畢竟相比於俄羅斯,自己人法國好歹也算是核大國,德國完全可以藉助法國和美國對抗嘛。

可惜,馬克龍越是這樣,就越激起德國的反感,事情也終歸會和馬克龍的設想背道而馳。

因為德國早就明白,英國的脫歐會導致歐盟的風雨飄搖。而法德兩國是無法撐起歐盟未來的,畢竟法德在很多方面根本就不會同心,所以德國藉助俄羅斯的力量更有可能實現歐盟的和平穩定。

法國不可避免的邊緣化,不是因為二戰導致的威信缺失,而是因為法國本身就不足以自成一極,所以歐盟想要在美國的壓制下生存下來,尤其是英國脫歐後平平安安,就必須引入俄羅斯的力量。如果法國看不到這一點,那麼未來必將更加進退兩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英國退出歐盟之後為什麼又再次炫耀法國的核武器呢?那當然是給已經沒有了英國的歐盟看的。現在歐盟內還有誰有核武器呢?當然是我大法國了!我是唯一歐盟內有核武器的國家!

馬克龍與特朗普明和暗不和早己不是什麼秘密了,馬克龍說過北約已經腦死亡了,意思是美國已靠不住了。馬克龍又說過歐州要組建自己的軍隊,歐州人要自己保護自己。

而歐州人要脫離美國自己獨成一統,那麼領頭羊是誰呢?誰來當這領頭羊呢?馬克龍的這番炫耀核武器數量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雖然核武器數量不足三百件,與美、俄兩大國無法比,但畢竟在歐盟也是值得驕傲的,因現在整個歐盟也就這些核武器了!誰掌握了這些核武器,誰就自然而然的能做盟主了,而且歐盟不能群龍無首呀,也就是法國自然而然地應為歐盟盟主了!

英國的退出歐盟,給了法國一個領導歐盟的機會,馬克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德國雖然經濟力量強大,但軍事力量由於受到制約不能發展,因此法國軍事力量在歐盟中就首屈一指,再加上幾百件核武器,足以令法國可以領導歐盟組建歐州軍,有了自己軍隊就可以不用再受美國的氣了,可以大膽對美國無理敲詐勒索說不了!

法國從戴高樂時代就在國際上走獨立自主不同於美國的道路,許多問題同美國有截然不同的政治見解。這一傳統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就是為什麼馬克龍總統同特朗普總統一直明和暗不和的原因。這一次的作法也是象說北約已經腦死亡一樣,向美國表明歐洲有能力保護自己,我們也有核武器!歐州完全可以團結起來組建自己的軍隊!不要再逼著歐州完全屈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