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是怎樣監管出來的?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李洪濤)2月7日,中國消費者報《 》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重大疫情面前,全國各地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這得利於市場監管部門的有力監管和無私的奉獻。蔬菜市場的“白菜價”是怎樣監管出來的呢?《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深入基層,選取一個區級市場監管機關為剖面,帶領消費者去看看吧。

初春時節,陽光明媚。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下,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雙陽分局一片忙碌。近期,針對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出現商品價格上漲等情況,該局立足職能定位,花大力氣,調配專業執法力量,針對日常農副產品開展專項價格檢查與整治工作,全力保證雙陽區市場價格穩定,真正發揮了穩民心、聚合力的作用,為全民阻擊疫情堅定堅實的基礎。為防止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不法價格行為發生。該局監管一科協同8個市場監管所統一行動,實施價格提醒告誡前置,截至目前,下發《價格提醒告誡書》、《穩定價格承諾書》各500餘份,讓市場主體明確這一非常時期穩定物價重要作用,切實提高社會責任感。

據該局劉曉光局長介紹,除了市場主體自律之外,監督檢查必不可少。以行政區域為單位,該局執法力量分成8個組,8個組又分成若干執法小組,從1月26日開始,分局班子成員分頭帶隊深入一線對全區範圍內的農貿市場、商超等開展防控疫情穩定物價執法大檢查,每到一處,執法隊員都告誡經營者應按照國家規定,明碼標價,不允許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036人次,檢查經營主體1908戶次,對於在疫情期間迅猛出現的價格波動得到及時平抑,較好的穩定市場價格。對於當前價格問題,採取科室聯動應急機制。要求對於價格方面投訴舉報,要做到當日受理、當日處理、當日回覆。


“白菜價”是怎樣監管出來的?

市場監管人員正在當地的蔬菜市場進行價格檢查。

記者採訪時,該局共收到價格類投訴舉報40件,其中12315平臺22件,12345市長公開電話18件,涉及蔬菜、口罩、藥品、醫用膠布等方面。受理人員高度負責,對每件投訴舉報都進行認真實地調查,與投訴人舉報人取得聯繫,相互認證事實情況,認真進行調解,全部做到耐心解釋,及時回覆。同時,組織力量深入轄區內的商超、市場,開展針對口罩等醫療用品和白菜、大米、麵粉、豬肉等民生副食品開展專項價格監測。根據價格監測結果顯示,雙陽區農副產品市場糧油肉蛋奶蔬菜類供應充足,糧油肉蛋奶類繼續保持平穩態勢,蔬菜類價格在平穩中回落。該局還組織人員多次約談、協調,與雙陽區融客隆超市、歐亞超市等5家大型商超、連鎖果業和1家蔬菜批發商簽訂了蔬菜儲備協議,儲備蔬菜500噸,保障市場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