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哪個層次高?

老冒574


說不上那個層次高,只能說鴻鵠鳳凰各有春秋,老子莊周亦是不同。

老子和莊子都是主張無為的,但是這個不同就出在無為上。

老子的無為,是以無為為有為

就是目的還是有為,只不過方式是無為,你比如他說不尚賢,使民不爭。

目的還是使民不爭,只不過想通過無為的方式也就是不尚賢,來達到使民不爭,在老子那裡,無為是方法。

目的還是有的。

但是莊子就不一樣了,莊子的無為就是純粹的無為,有些和楊朱相似,只是相似啊,並不一樣。楊朱說的一毛不拔,莊子也說逍遙,就是每個人都不要有作為,這就是最好的作為。

沒有明確的目的。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莊子的思想更為浪漫,而老子則是更加深邃。


有條可待


老子高

萬物歸於樸,樸實最高

老子,列子,都比莊子高

道家講和光同塵

列子在鄉間幾十年,沒人知道他是列子

老子,若不是關尹喜強迫他寫下《道德經》,他也不會留名至今。

俗人,看到畢加索的抽象畫和冷軍的寫實畫。肯定認為冷軍更厲害。

因為你們太俗氣,到不了一定境界,是欣賞不了陽春白雪的。

我認為,老子是看的更清楚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說的很對。

起初什麼都沒有,直到後來有了《道德經》,再到後來,對道德經的註釋越來越多,結果呢?越來越多的人卻不懂道了。

道是一塊冰糖,老子把它放入水中,有了味,讓世人知道了“道”的存在。後來的對道德經的解釋(包括莊子),都是在往水杯里加水,水越來越多,味道,卻越來越淡。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從目前來說我認為《莊子》層次更高。

我喜歡《莊子》,讀《莊子》簡直是一種享受。《莊子》與《離騷》,各有所長。清·沈祥龍《論詞闃筆》:“詞得屈子之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之超曠空靈。”

清朝大才子金聖嘆評選歷代有六才子書,曰《離騷》​,曰《莊子》,曰《史記》,曰《杜詩》,曰《西廂記》,曰《水滸傳》。《左傳》,《漢書》,李白詩歌,東坡詞,唐傳奇等都未上榜。

老子談玄論道,玄之又玄,讓人如墜五里霧裡,看不見美麗的風景在何處。

風景之美,要有適當的距離,反之,適當的距離產生美​。

《老子》​太過深奧玄遠,我看不懂。《莊子》寫景狀物,惟妙惟肖。

如夢蝶,如觀魚,如秋水,如鯤鵬……閉上眼睛,嘖嘖嘖,太美了。

我欣賞《莊子》​!






莊生荒谷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莊子》這兩本書是道家思想的經典,裡面內容很多,無所不包。今天我們結合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來聊聊世間萬物中的“道”,也就是說,在道家思想中,世間萬物都有哪些道理和規律,我總結起來有四個層次。

首先,萬物齊一,眾生平等

《易經》說陰陽,而道家講“道”,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道家關於宇宙生成論的一段經典描述,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段了。這裡老子說到“一”、“二”、“三”,就是指“道”創生萬物的過程。主要講述了一、二、三這幾個數字,並不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

《淮南子·天文訓》是最早對道家思想哲學上的解釋:“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按照《淮南子》的解釋, “二”是“陰陽”,三是“陰陽合和”,“陰陽”相互作用,才創生了萬物,謂之“三生萬物”,萬物都是從道而來的,都是一樣的。另外,老子在《道德經》也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都是一樣的,從無而來,沒有什麼不一樣。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底下的萬物都和芻狗一樣並沒有被差別對待。

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在《易經》中認為,萬物都是陰陽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而事物都有“陰陽”兩面。在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中,有無、好壞、難易、強弱、美醜、高下、等等完全不同的特性,只是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而已。任何事物都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性,只是什麼時候多,什麼時候少而已。在《老子》的第五十八章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倚,好壞並存,好中蘊含著壞,壞中也蘊含著好。

第三,事物的“兩面性”都是相對的

萬事萬物除了具有兩面性之外,這兩面還是相對的。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意思是說,天底下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等等都是相對的概念,並不是絕對的,你在眼中是善的,可能在別的眼中就是惡的。

在莊子的《莊子·齊物論》中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說,毛嬙、麗姬是大家眼中的大美女了,但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就飛到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趕緊逃跑。我們覺得是美的,魚、鳥、麋鹿卻避之唯恐不及,這四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是什麼?

在莊子的《莊子·逍遙遊》中,還講述了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大鳥在天空翱翔,有它的理想和追求,而小鳥在林間有穿梭,也有它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所以,快樂和幸福也是相對的概念。

第四,萬物歸一,物極必反

世間萬物,除了具有兩面性、相對性之外,這兩面還是會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這才是“道”的終極規律。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意思是說“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直是好的而彎曲不好,但是在道家思想中,不管是在莊子,還是老子的思想中,他們更在乎的是事物的另外一面。

比如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論述中說,正是因為“無”的作用,才發揮了“有”的價值。比如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意思是說,舊事物的分解,意味著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意味著舊事物的毀滅。其實,從事物的本質來看,所有的事物並沒有形成與毀滅的區別,它們都是由相同的元素組成的。只有通達事理的人,才能懂得事物的這種相通為一的道理,因此他們不用分成或成毀的觀點來看問題,而是把自己的觀點應用於日常的事務之中。所謂日常的事務,就是天天去應用這個觀點;天天去應用這個觀點,就可以做到通達事理;能做到通達事理,就會有所得,這樣也就接近於道了。所謂道,就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道家思想中,相對於“強”、“有”,他們更加強調“弱”、“無”的價值和意義,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但人死了反而變得僵硬;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而死掉的之後就變成了僵硬的枯槁。

在《道德經》第四十章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一句正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這裡說到“反者”相對於“正者”,也有“往返”的意思;而“弱者”是相對於“強者”,有了反者才有正者,這叫做陰陽。反者道之動,“道”這裡用一句非常究竟的話來說明“一陰一陽之謂道”。弱者,強者 也是陰陽。有了陰陽道才能動,才有作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形,有形生於無形。道的作用萬物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返動迴歸,在“強弱”、“高低”、“有無”這些兩極之間來回運動。任何事物生於無,最終從有返回到無,比如人未出生之前,屬於無的狀態,生下來之後就是有,死了迴歸於無。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叢生到死的過程,經歷初成,長大,強壯,最終被道所弱化迴歸至無!同時這一過程到始終伴隨,不離不棄!這一種思想與佛家的“斷滅空”有相似之處,與“法性真如”的本源思想也是有共同之處。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有一段經常論述,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意思是說,盡力使心靈達到一種虛寂的狀態,牢牢地保持這種寧靜。萬物都在蓬勃生長從而觀察到了循環往復的道理。萬物紛繁茂盛,最終各自又返回到它的根本。萬物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無的過程,這裡的“各復歸其根”就是回到原點,是“無”也是“道”的意思。

小結以今天的內容,今天我們分享了老子和莊子道家思想中對世間萬物規律的四個層次的闡釋,從萬物平等、到萬物都具有兩面性、再到萬物的兩面性都是相對的、最後講到了萬物的兩面性是會相互轉化,週而復始地運動變化。道家思想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可以說已經講的非常透徹和清晰。除此以外,道家思想還對人性、道德、和國家治理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後續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最後,歡迎大家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琛雷巨人文化


老子是道家學說的開創者,是鼻祖!基本上後期的各種流派學說都是從儒家和道家中參悟出來,而儒家的開創者孔子也是老子的思想的推崇者!莊子是把道家學說發揚光大,也可以說的推向巔峰的,所以說非要比個層析的話肯定老子要高


歷史界小學生


人們習慣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們有不同 但是沒有層次高低之分。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道是什麼。二、道的作用。三、道的特點。四、道的規律。五、道的本質。

莊子的思想,可分為三個主要內容:一、無為而治。二、逍遙遊。三、齊物論。

老、莊思想的主要區別在於:老子提供的是比較超然的客觀性描述,莊子提供了更多個人主觀感受和啟示的具體事例。


零度以上的陽光


老子的無為是為天下,莊子的無為是為己身。

道德經是一本寫給統治階級看的書,讓國家的管理者們懂得本分(無為),不要過多幹預國民生產生活,謹慎行權。

莊子思想從道德經來,區別是老子把無為的道理用在天下,而莊子把無為的道理用在自身上。

無為思想來源自然(客觀),老子和莊子把道用在不同的地方,比較境界高低並不合適,同樣的東西角度不同而已。

私以為道家尊老子為祖師沒錯,但只取其一瓢,而莊子更適合,有點像孔孟?


青磐


老子是道家(不是道教)創始人,莊子是繼承者,二人都主張“清靜無為”,宣揚“小國寡民”的消極思想。不過,東漢末年出現的中國最大的宗教一一道教,奉老子為祖,尊為太上老君,並繼承至今,而莊子則不過被後世當做一個理學家而已。故老子層子是莊子遠不能比的。


用戶6001532626758


個人人為老子層次高。“無為而治”順應天道自然。但是作為有慾望私慾的人來說,老子的思想又不太現實。或許《莊子》比較現實一點吧。不過我仍喜歡老子的思想。老子思想代表了人類最高層次,心裡最想要生活的一種憧憬!


閒閒談文武


庒子(約前369~前286年),莊氏,名周,字子休。戰國時其宋國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