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防護帶什麼口罩?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最近,口罩告急,到處都買不到口罩。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口罩重複使用的辦法,比如用酒精消毒、紫外燈消毒、隔水加熱消毒……到底哪一種方法靠譜?在口罩不夠的情況下,如何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間?杭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金慧對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做出瞭解答。


日常防護帶什麼口罩?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Q:現在人們都知道出門要戴口罩,但口罩真的戴對了嗎?

A:最近我看到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公共場所,旅客們都自覺戴上了口罩,但是很多人戴口罩的種類不對。不少人戴的是單層紙口罩或是印花口罩,無法起到預防病毒感染效果。能夠有效阻隔飛沫傳播的口罩必須具有三層結構,最外面一層是防水層,能起到防止飛沫;中間一層是過濾吸附層,可以截留並吸附在空氣的病毒、細菌;最裡面一層,是吸水層,能提高佩戴舒適度。而只有一層的口罩對於預防病毒感染是無效的。

Q: 市場上N95、醫用外科口罩依舊緊俏,網上流傳用酒精浸泡、放鍋裡蒸、紫外燈照射、暖氣片烘烤或電吹風吹乾加熱等“妙方”,口罩真的可以消毒後反覆使用?

A:不建議。無論是N95還是醫用外科口罩,它們的“防病毒”效果都是依靠物理結構實現。酒精浸泡、高溫水煮都會破壞口罩的無紡布纖維,這樣口罩的防護效果就大大降低了,甚至沒有效果。

用足夠輻射劑量的紫外線燈照射口罩,對口罩的內外層是有一定消毒效果,但紫外線穿透能力非常弱,很難消毒到中間層;而且紫外線會對皮膚和眼睛造成損傷,而且市民也很難掌握紫外線輻射劑量,所以不建議這麼做。

Q:目前口罩比較缺,大家又面臨返崗,大家都很關注口罩重複使用的問題。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A:口罩佩戴時間長,其過濾效果會下降,需要及時更換。一般佩戴4個小時,是針對醫院內高風險的醫務人員而言,如果口罩出現潮溼或被汙染要立即更換。普通市民,如果口罩沒有被明顯汙染,或者是內層不潮溼,可以適當延長使用時間,不用“一用一換”。

如何判斷口罩是否被汙染?假如一天之內或者使用口罩的時間段內,沒有跟旁人有過2米之內近距離接觸,口罩基本沒有被汙染的風險,可以重複使用。或者,戴口罩去快遞櫃取個快遞,辦公室內工位相隔距離比較遠,這些情況,也可以重複使用。如果擔心口罩儲備不夠,最好的做法是儘可能減少外出,避免與其他人有近距離接觸。

Q: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如何保存,最大程度實現延長使用時間?

A:摘口罩之前一定要做好手衛生,先洗手。還要注意摘口罩的方式,把口罩的橡皮筋從雙耳除下,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然後朝內折起來,放進乾淨的保鮮袋或密封袋裡,下次再拿出來用。重要的是:摘戴口罩前後,一定要做好手衛生。

Q:普通市民日常防護,應該選擇什麼類型的口罩?

A:普通市民佩戴具有三層結構的醫用口罩,就可以實現防護效果。各種網紅口罩的材質大部分為棉布、紗布、毛線、帆布及絨等,主要用於保暖,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目的,不建議佩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