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好漢如果跟的不是宋江而是劉備會怎麼樣?

舔龍血


水滸好漢如果跟的不是宋江,而是劉備,會怎麼樣?

因為這是個假設的問題,所以“大海泛舟客”認為各種可能性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跟著劉備幹,勝算很大!

咱們來分析一下:

一、劉備與宋江兩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

從外部大環境來看,劉備所處的環境比宋江所處的環境還要亂。所謂“亂世出梟雄”!所以,如果是水滸好漢穿越到漢末,跟著劉備幹,應該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結局會好得多。但如果是劉備穿越到北宋末年,代替宋江領導水滸好漢們,結局不一定就比宋江好。因為宋王朝的大環境比東漢末年要穩定得多。從北宋到南宋,政權都牢牢地控制在趙氏手中,不像東漢末年,政局是動盪的,屬於群雄割據爭霸的分裂狀態。這個大勢對造反者不利!但不利並不等於不可能。

二、劉備與宋江兩人的胸懷抱負、格局不一樣。

劉備,漢室皇家後裔,一心要面南背北坐天下做君王的人,世之梟雄!宋江,一心想要回歸皇家體制內做個好臣子的人,奴才心態。格局決定大小啊!孰高孰低?明擺著。從這一方面來分析,水滸好漢如果跟著劉備幹,在漢末爭霸就不用說了,就是在北宋末年,那推翻宋王朝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

三、劉備與宋江的帶隊能力不一樣

從兩個人收聚人心的能力看,劉備優於宋江。雖說只有“桃源三結義”,但凡是投效劉備劉皇叔的,都是心甘情願的。劉備逃跑,連老百姓都願意跟著,“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宋江的隊伍裡,那一百單八將雖說都是結義兄弟,但被其用毒計逼上梁山的可不少啊。如:朱仝、李應、盧俊義、秦明等等。

根據“

大海泛舟客”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水滸好漢跟著劉備幹,勝算很大!

為什麼只是“勝算很大”的結論呢?因為“大海泛舟客”認為還缺少一個人。對了,就是諸葛亮!

如果讓劉備帶著軍師諸葛亮穿越到北宋末期,那水滸好漢們跟著劉備一起幹,實現改朝換代,可說是十拿九穩了!😀


大海泛舟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既然你有這個假設,咱就順著你這個假設來假設一下,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先來分析一下這幾個人的性格特徵,先說劉備,大家對於劉備的認識大多緣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劉備雖然勉強算個英雄,但其最大的特點卻是哭。很多人都認為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其實看陳壽的三國志就能明白,劉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在諸葛亮沒有出山的時侯,劉備吃敗戰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很少能打勝仗。但他卻屢敗屢戰,毫不氣餒。一開始劉備先是跟著公孫瓚對付袁紹,後又投奔陶謙對付曹操,再後來又投奔曹操對付呂布,然後又投靠袁紹對付曹操。好像是個反覆無常的人,實則是個能屈能伸,百折不撓的真英雄!而且寬宏大量,會用人,能人盡其才用人不疑。個人認為三國中確實如同曹操所說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當然是人就有缺點,人無完人嘛!不過如果劉備能再多活幾年或能有個中用點的兒子,可能歷史就會改寫。

再來看宋江,宋江與劉備的格局就不一樣,沒有大志,只會做表面文章,口腹蜜劍,為了自已能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不惜將兄弟手足全部犧牲。跟劉備完全是兩個極端。

而梁山一百單八將呢,雖然出身不盡相同,層次也高低有別,但大都慷慨好義,英雄淳樸!

因此,無論是劉備到了宋朝,或是一百單八將穿越到了三國的話,劉備桃園三結義就能做到三分天下,如果再有了這一百單八將,那將是一段如何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劇呢?


紅塵路過客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都是一心想著匡扶正義,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出發點都是好的。這點毋庸置疑。

然後就說兩個人物的處境,意圖和目的所在。宋江如果不歸順朝廷,自立為王,必為朝廷的逆賊和亂黨,最後兵敗也會遭人唾棄。更不會有後人傳揚。

劉備生於戰亂之際,說白了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一切都是他白手起家,不看結果只看過程,就已在三國中平分秋色,可歌可泣,令世人敬佩。


漁翁歸隱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靈光一閃]

如果這些水滸好漢全部生在三國時期並且跟著劉備我只能說劉備必得天下!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一 . 轟天雷凌振

大宋年間,第一火炮專家凌振,擅長使用火藥及研製各種火炮,梁山好漢與奸臣高俅麾下展開一場大戰,戰場上梁山好漢所向披靡,高俅為扭轉戰局調動大將軍呼延灼的大軍前往梁山剿匪,雙方一度進入膠著戰。

若是此等人物跟著劉備配合諸葛亮哪有攻不下的城?何有拔不下寨?

二 .神機軍師朱武

朱武號稱神機軍師,兵法謀略也是超一流選手。曾有詩讚:

智可張良比,才將范蠡欺。

  軍中人盡伏,朱武號神機。

從此詩中足以見朱武之大才!若劉備軍中再多一位如此精通陣法的參謀,劉備早就匡扶漢室了!

三 .入雲龍公孫勝

《水滸》中介紹: 公孫勝是修道之人,他通曉陰陽八卦、識五行運轉、觀天象、降妖邪。他的師父羅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的世外高人

這等世外高人,劉備又諸葛亮就算了,再加上公孫勝哪還有魏吳兩國的活路[捂臉]

四.五虎八驃十六小彪

蜀國本就猛將如雲,除了關、張、黃、馬、趙再加上《水滸》中的五虎上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以及八驃十六小彪,咱就不多說了[捂臉]

劉備本身就有胸懷天下又有仁義之心,在三國時期便能三分天下得其一,足以證明其能力。

宋江只是一個口蜜腹劍滿肚子壞水,表面上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滿口仁義。到頭來為了招安害死了多少兄弟!

他們兩者根本毫無可比性!若是將宋江變成劉備,他定能帶領梁山眾兄弟寫下波瀾壯闊的史篇!





三千萬煩惱絲


招安,可以為自己正名,可以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為國捐軀,雖死無憾,為國家為百姓為歷史所記住,就跟我們抗擊日寇的那些英雄捨生忘死的一樣;不招安,只有被平滅,連終身為寇的底線都達不到,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所以你真的不能怪宋江,原因如下。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北宋的經濟比唐朝還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有滋有味,奸臣貪汙當道,陷害忠良,影響最大的是軍事力量下降,地方官員貪,這是各個時代都有的事,老百姓還遠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宋除用“替天行道”這個口號,號召從好漢聚在一起,讓大家一起借反貪反奸的思想,讓大家拼命保住梁山勢力暫時獲得自由外,對老百姓無法提出象“分田地”、“均貧富”、“不納糧”等這些對當時的老百姓還遠沒有號召力的口號。因為他知道老百姓,最多隻是有牢騷,但既然過得下去,就不會跟這幫好漢一樣舍了命去拼什麼自由,老百姓的想法大體同這些好漢以前的妻子兒女、街坊鄰居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說,寧求安逸,也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同時宋徽宗雖在用人上昏庸,不辨忠奸,但在對待百姓上面,還是夠意思的,遠不是竭澤而漁的皇帝,離官逼民反差得很遠。

所以宋既不能提出對老百姓有號召力的口號,又無法建立根據地和政權,如此就導致,無固定兵源,無固定財源(稅收和糧草供應),除水泊梁山一塊孤地外無固定的地盤城池堡壘相互支持,對於這種三無的起義,如不招安,其命運可想而知。

在這一點上,宋還沒有方蠟的命運好,方遠在南方,南北方的人民思想文化有差異,且當地官員如貪,天高皇帝遠,顧慮少,對老百姓的影響大,遇上災荒年頭,官逼民反的情況還是多少有一些,因此可以有根據地和建立政權。且離東京一兩千裡,征討起來來得麻煩些。

晁蓋時,梁山勢力小,朝廷根本沒重視,只是地方政府在對付,而地方政府的戰鬥力實在有限。等梁山坐大了,朝廷日漸重視了,便開始了征討過程。

朝廷先派童貫、高俅之流的廢物,當然打不蠃梁山。

但如果兩個都敗了,假設又不招安,肯定會派宿太尉、張叔夜等會真正會打仗的元帥去打,因為梁山離北宋的首都開封只有幾百裡,太近了,不打不來,朝廷如梗在喉,飯吃不下,覺睡不著,肯定不安心,要打不來,肯定不惜代價,而以梁山的實力、兵源、糧源,大多靠四方劫擄州縣而來,沒有象方蠟那樣,擁有自己的根據地,那比走朝廷來,所差甚遠,如朝廷四面包圍梁山,弄幾支機動部隊,防止其突圍,打起消耗戰來,梁山肯定支持不了一年的時間。

且即便僥倖突圍,沒有外援,到處都是朝廷陸續趕過來的部隊,層出不窮,單獨靠拼力氣是沒用的。必然最後被剿平。到那時,即便投降,也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也不會受到大用。

我們之所以喜歡看梁山英雄是因為他們個性鮮明,追求自由,合於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但打仗不是打擂,絕不是靠幾個人的武藝高低就可以取勝的,謀略佔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拼的是經濟,是戰爭資源和源源不斷的兵力,以及民眾的支持程度,而梁山除了武功高強的眾英雄的個體外,這幾點都不佔。

所以真的贏不了。

如果宋江開具條件,宋徽宗絕不會接受,因為這幾個人在我們都看是奸臣,但在他來看,比那些忠臣更有用,因為他昏庸,這些奸臣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要這幾個奸臣的命,就跟要他的命一樣,他肯定不會幹的,同時,北宋軍隊兩百多萬,死個十萬八萬的在徽宗看來完全可以接受,梁山還沒有到和宋徽宗要挾與談條件的地位。

而且退一萬步講,即便談成了,殺了幾個奸臣,以宋徽宗的無能和不務正業,照樣可以培養出又一批奸臣來,你想呀,他要真是有水平的皇帝,怎麼可能把一個只懂踢球的玩雜耍的小丑弄成官司居一品的太尉(古代的國防部長兼常備軍總司令),可想而知了。

所以招安,是作者安排給梁山英雄的最好選擇,而梁山最有見識的中上層的一批人,除了林沖和高有私仇不願招安,武松、魯智深、李逵嚮往理想中的自由不願招安外,招安是大家的共同選擇。

真實歷史上,梁山起先也比較有戰鬥力,後來被趕出梁山後,由於沒有根據地,到處被追殺,勢力日小,最後兵盡糧絕,以疲憊之師,在海州(今連雲港)登錄時,為張叔夜的一千多兵所包圍,突圍無望,全部被招安,不過,此時只被安排了一些小的角色,正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




文王韜武彥略


宋江其實想當個編內人員。所以以前當押司的時候是最滿意的。小酒一喝,名聲還好,還有美女。

後來不是戴了綠帽了,失手殺了人,這才斷了仕途。但是宋江內心難受啊,他還是想幹個差事。

後來在山上百般造作,招安後賣命幹活,都是他為了自己理想的努力。

劉備不一樣,他最早就是個賣鞋的,自己說自己是皇室後裔,諸位,他這個中山靖王是個愛播種的,子孫不計其數,他這個後裔是真是假不論了。劉備倒是實打實的梟雄。

一手比大小,收編世間最強戰將。

一手空手套白狼,打赤壁,騙荊州。

從頭到尾,他這個皇族後裔。讓很多人,信與不信,總得認。也道德綁架了很多人。

曹操氣死了。我咋就沒姓個劉,不然誰還不會編個出身了[大笑]

梁山好漢跟了劉備,也會各司其職,畢竟都是有本事的。至於被招安,不存在,他就是安,被誰招?只有他招別人的份[摳鼻]





月半小道


如果「劉備」指的是大宋皇室正統血脈的話,那麼劉備不會輕易被招安,很可能血戰到底。那水滸好漢們的結局,就有兩個,戰死,或改朝換代的功臣。

劉備是皇室血脈,對大宋皇帝來說始終是個隱患。劉備和皇帝都應該明白,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他們間必然要決出一位皇帝。


好生菜


怎麼想出來的,很牛。

首先,歷史背景不一樣。

東漢末,是軍閥混戰。有槍是草頭王。

跟隨劉備的都是自願,而且是匡扶漢室為目的。

如果108將跟劉備匡扶漢室,能成。

在北宋末,就,不行。

是造反。而且,有劉備式的人物,柴進。

也沒有成功。

二是。

跟隨劉備的都是自願,而且是,有的自帶兵馬,地盤。目的就說是匡扶漢室。

水滸,是,打家劫舍,佔山為王,山寇。

加入集團,是為了吃飯,吃肉。

有的是逼上梁山。

還是造反為目的。沒有改朝換代思想

三,如果假設,劉備到北宋 帶領108將

也不可能改朝換代。

有歷史侷限性。






路易錢通


我覺得不行

大體上有兩個原因:

  其一,水滸梁山一百零八將,論單挑有不少能人,像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等等。至於精通謀略,精通將略之人極少。

  不過,行軍打戰不比江湖行走,單挑能力幾乎沒有太大的作用。明清演義小說誤導了太多人。真正的戰爭根本不像《三國演義》《水滸傳》所描寫,大戰之時兩軍對壘,雙方武將上前單挑。

  像《三國志》中,描寫了無數場戰鬥,明確提到單挑的只有一場。就是呂布與李傕之間的大戰。在那場戰鬥中,呂布確實戰勝了李傕,但絕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呂布能力敵萬夫。真正的戰鬥中,武將便再牛,萬箭齊發下也會被射成刺蝟。

  換言之,梁山一百零八將中個人武力值高的不少,懂得兵法將略的人很少。

  像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等等,已經算是很厲害的武將,也懂得一些兵法,但是,在吳用的一番計策下,無不兵敗。至於吳用的智略,放在三國群雄當中,估計只是個普通二流貨色。

  三國乃是中華民族歷代以來,謀略爭鋒最燦爛的時期。魏蜀吳三國麾下的那些大謀士,隨便放出去一個,放在其他歷史時期,都是巔峰存在。

  其二、三國時期蜀漢劉備之所以不能一統天下,成就霸業,並非因為麾下武將少。

  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那麼,蜀漢是因為沒有大將,方才最終被滅嗎?

  根本就不是。蜀漢不能成事,小半是人為,大半是天命!

  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曾經給劉備分析過天下形勢。在諸侯之中,劉備先天劣勢極大。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動輒說劉備是大漢皇叔,彷彿這大漢皇叔的身份給劉備帶來多大便宜似的。其實,在現實歷史中,漢室宗親多如牛毛。加上漢室傾頹,別說漢室宗親不吃香,便是漢獻帝本人也是傀儡。

  因此,劉備在遇上諸葛亮時,已經年近五十,可依然一事無成,寄居在荊州劉表麾下,坐著一個小小的新野縣令。當時劉備麾下缺少武將嗎?確實,武將是不多,但是,關羽、張飛二人都頗通將略,都能獨當一面,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武將。

  劉備到處飄零的關鍵原因,是沒有人為他謀劃。

  正因如此,在與諸葛亮暢談之後,亂撞多年的劉備終於找到了方向。為此,劉備對年輕的諸葛亮頗為禮遇,多次表示:“孤得孔明,如魚得水也!”

  只是,諸葛亮有長遠眼光,卻過於謹慎,權變不足。龐統與法正二人來到後,劉備方才強勢崛起,奪取益州,佔領漢中,最終三分天下。

當龐統、法正先後去世,劉備的上升勢頭也就此打住。

不過,就算龐統法正都活著,並且在關羽大敗之後勸阻了劉備,劉備頂多也只能多支撐幾年。劉備先天劣勢擺在那裡,幾乎沒有可能逆轉。

這個先天劣勢,就是天時。劉備崛起時,曹操早已一統中原,打下了紮實的根基。江東經歷孫家三代經營,尤其是孫權有雄才大略,更有長江天險。因此,劉備無論是北伐還是南征,要想獲勝都非常難。

當時天下九州中,曹魏佔了六州,孫權佔了兩州(其實是交州、荊州一半、揚州一半),劉備佔了益州。

劉備擁有的地盤實在太小,小到隨時都有可能滅亡。因此,在劉備去世,諸葛亮接手時,他不禁慨嘆: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蜀漢實在太弱,整個人口不到百萬。若不以軍事統治,強化民心,以戰養國,蜀漢很快就會滅亡。



鴿子講話了


好漢和好漢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看不上劉備,有的人劉備看不上,有些人如果是劉備當大哥根本就不會上山...

雖然第一回說了梁山是108顆魔星,但其實很多人不是天生的魔星,有的是給朝廷逼的,有的是給宋江逼的,有一些是真的天生不像好人的,分一分吧...

出身上,舊軍官體系會成為劉備的核心骨幹,林沖關勝楊志這些人,本事是絕對有本事,在鐵血大送這種官場混不下去,逼上梁山的,被擒被迫上山的...這些人一看老大換成了“毋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黃書,眼見大哥比大送皇帝志向遠大、人格高尚,幹翻趙家人不但自己能有個好出身,天下百姓也有個好世道,玩命跟著幹應該是問題不大...

草莽出身但英雄了的的,武十回、魯智深這些,劉備有識人之明又敢於破格提拔的,我彷彿看到了若干魏延,人盡其才...

賺上梁山的,盧俊義徐寧這些,黃書做大了應該會去請,三顧茅廬那種,不是吳用那種

真正的本來就是魔星下凡,乾點好事覺得渾身不痛快的,李逵王英這種,大概率會砍了以正軍法...

黃書治下的梁山,應該是一支有理想(推翻趙宋,收復燕雲)的軍隊,軍紀嚴明,真正的替天行道。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是軍隊性質真的和宋江這種天淵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