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農村實施“封閉管理”不是封村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農村實施“封閉管理”不是封村

時代週報記者:潘展虹

2月8日,廣東省新聞辦公室舉行第十四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

據時代週報記者現場發回的報道,發佈會上,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紫霄通報:截至8日12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095例。在院994例確診病例中,輕型52例,普通型818例,重型86例,危重型38例。新增出院3例,累計出院100例,累計死亡1例。

此外,8日0-12時全省新增確診病例20例,惠州6例,佛山4例,深圳3例,廣州3例,茂名2例,珠海1例,江門1例。另有疑似病例207例。3412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實施“封閉管理”不是封村

前不久印發的《廣東省農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提出,疫情防控期間,實施“封閉管理,嚴控人員”。此次發佈會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扶貧辦主任顧幸偉表示,這裡提到的“封閉管理”不是封村,不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出,而是指在村口設立關口,加強外村人員進村的登記、測溫、造冊,減少人員聚集、扎堆。村民如有必要出村的,沒有限制。

“‘封閉管理,嚴控人員’是一種主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疫情傳播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廣大農民群眾防疫意識非常強。從最近到十幾個村進行的調研情況看,大多數村在路口設立了關卡。這樣一個管理模式,我們覺得很好。”顧幸偉說。

顧幸偉特別強調,“封閉管理,嚴控人員”不是封村,不是斷絕所有的物資的運輸,更不是斷路,是主動的疫控管理,“目前沒有哪一個村因為封閉管理而影響群眾的生活。有個別地方採取斷路的模式,這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農村防疫“網格化”

發佈會上,時代週報記者提問:農村是公共衛生服務的薄弱地帶,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江門如何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識,落實防控措施?

江門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鄭少強答:目前,江門農村防疫到位、農業生產有序。

“我們首先是踐行市、縣、鎮、行政村、駐點村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是網格化管理。目前,江門1050個行政村、10900個自然村納入網格化管理,出臺網格化工作指引、規範工作流程。如新會三埠村,利用村幹部、黨員、回家大學生、村民組織隊伍,在村裡拉好橫幅、設立檢查點、排查外來人員、派發宣傳單張。另外,每個自然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對衛生死角進行清理,提升了農村的衛生條件。同時,我們以人為本,注重做好弱勢群體的防控工作,特別是五保戶、孤寡老人、扶貧對象等疫情防控保障工作。”鄭少強介紹。

鄭少強總結說,目前,江門基本形成了“群眾動起來、防護儀器用起來”的氛圍。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