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機回憶錄之三部:紅米1S移動版

上一篇文章聊完了第二部手機聯想S658t,接下來聊聊第三部,紅米1S移動版,為什麼要強調移動版,因為那些年的手機不同版本處理器不一樣,這個移動版搭載的是型號為MT6582的聯發科處理器,電信聯通版則是高通驍龍處理器。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MIUI系統,從此無法自發。

玩機回憶錄之三部:紅米1S移動版


換這部手機時,我的上一部手機還在使用,畢竟還沒有用壞嘛,然後某一天無意間在哪個購物網站上看到這款手機,599的價格居然和我手頭的手機一樣的配置,感覺非常震驚。雖然外觀醜了點,但是一個外觀的差距怎麼就差了一半的價格,於是懷著好奇嘗試的心理,省吃儉用買了一部(高中一個月生活費都不到一千,省出500來買手機也是不容易啊),還有一個原因是之前體驗過同學的小米2S,對MIUI系統第一次有了好感,所以覺得進一步瞭解。

玩機回憶錄之三部:紅米1S移動版


那個時候的還是MIUI V5,而且是Android4.3的底層,具體使用體驗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系統界面非常簡潔,貌似已經率先取消了桌面二級菜單,此外還有各種貼心的小功能,在當時國產手機系統普遍不好用的環境下,這樣的系統格外亮眼。


還記得一件事就是玩NBA2K13,相同配置的紅米1s居然沒有我用了那麼久的聯想幀率穩定,尤其是稍微長時間玩的情況下,差距更大。明明是一樣的配置,怎麼使用體驗差距這麼大,這讓單純的我感到非常納悶。

玩機回憶錄之三部:紅米1S移動版


這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到了一個手機的體驗不單單是由紙面上的參數決定,還有其他很多看不見的方面,都會影響整體使用體驗,就拿紅米1S來說:

  • 首先外觀設計就是一個妥協,對比上一部聯想S658t來說,質感明顯差遠了,外觀,造型,設計這些明顯不足所以這方面的體驗就要大打折扣。這在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時候可能還不算是個大問題,可以勉強妥協,但是在之後的存量升級換代之後,競爭加劇之後,外觀設計的不足將會是一個致命傷。
  • 其次是整體的內部零件用料比較次,軟件系統方面小米已經做的足夠好,不多說了,但是內部的用料可能就是能省則省,散熱這些更是可能根本沒有考慮,所以才導致表面上一樣的配置遊戲體驗差距比較大的情況,日常使用可能看不出來,但是高負荷長期使用後,就容易出毛病。這一點在紅米決定升級品質之後已經基本得到改善,不過都已經比較晚了。
  • 還有一個則是命名上面,紅米這兩個字是真的不行,(作為一個米粉,不吹不黑,客觀評價)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其他品牌,例如華為的子品牌榮耀,單從漢字意義上面對比,榮耀比紅米這兩個字明顯好多了,讓一個完全不懂手機的人來選,問他選擇榮耀,還是紅米,相信很大概率是前者。
  • 最後就是紅米剛出道的幾年一心打價格戰,沒有注重品質,所以導致現在的依然還有很多人一提到紅米就覺得是低品質低價格的代名詞,幸好今年的K20系列算是暫時站穩了2000多價位的腳步,把一個品牌從低端往高端拉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付出額外的心血都不一定成功。想當年實力不行的情況下發布的稍微高價一點紅米Pro,失敗的是多麼徹底,“十核雙莖頭”我現在都記得這個宣傳詞,太沒有品味了,非常俗氣,真不知道寫這個文案的人怎麼想的。
玩機回憶錄之三部:紅米1S移動版


說了這麼多紅米的壞話,我不是黑的意思,作為一個米粉,是真的忍不住想說這些。從去年紅米開始獨立之後,感覺紅米終於找準了定位,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部以高品質為基礎,同時價格又實惠的手機,而不是一部品質低劣價格低的手機,關鍵在於高品質,而不在於低價格。


最後這部手機的結局按照現在的認識也在情理之中,用了四個月左右後的某一天,主板上的某個元器件直接燒了,把塑料後蓋都燙出一個洞,還好有驚無險,沒有引起其他後果。此處事故直接導致了我對小米手機,尤其是紅米手機質量的不信任,之後我決定再也不用紅米,迫於MIUI的束縛,只能儘量選擇小米旗艦機。

總結

以上就是我的對紅米1S的使用體驗,總的來說,這部手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MIUI的魅力,但是也同時讓我對紅米的品質有了心理陰影,紅米的品質問題在去年已經得到很大改善,兩千元價位手機也基本立足市場,還是希望他能越做越好吧。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純原創,感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