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為什麼叫“三秦大地”?

蘇群朋


陝西被稱為三秦大地,和秦末漢初時期,項羽的分封天下有關。雖說項羽有時候剛愎自用,不聽別人意見,但當項羽進入咸陽,分封天下時,又有他的小算盤。

項羽違約,不想讓劉邦成為“關中王”

當初,項羽、劉邦起兵反秦時,楚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攻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後來,劉邦先攻入關中,進入咸陽,但為了取得民意,就駐軍霸上,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判死罪;傷人和搶劫的依法治罪;其餘秦法一律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一切照舊。

項羽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非常憤怒,就派黥布等攻破函谷關,準備和劉邦決戰。但經過歷史聞名的“鴻門宴”斡旋後,沒殺劉邦。

後來,項羽揮師西進,進入咸陽,大肆屠殺,焚燒咸陽秦王朝宮室,殺了秦王子嬰,所過之處,無不遭到嚴重破壞,秦地百姓大失所望,然而,由於恐懼,又不敢不服從項羽。

項羽佔領了咸陽以後,向楚懷王請示,楚懷王回覆說“按原來的約定辦”。可項羽怨恨楚懷王不肯讓他跟沛公一起西進入關,而派他北上救趙,使他在此爭天下的約定中,竟然落後。

就說:“懷王是我家項梁擁立的,沒有什麼功勞,憑什麼作主定約!平定天下的,本來是諸位將領和我項籍。”於是假意尊崇懷王,推為義帝,實際上已不聽從他的命令。

改封劉邦為漢王,將關中一分為三

項羽、范增懷疑劉邦有奪取天下之心,但經過鴻門宴,事情已經和解了,又怕揹負違約惡名,遭諸侯叛離,於是暗中密謀說:“巴、蜀之地道路險阻,秦朝遷逐的人都在蜀地。”

又說:“巴、蜀也是關中之地。”所以立沛公劉邦為漢王,統領巴、蜀、漢中,建都南鄭。

而把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秦朝降將為王,用以阻擋漢王。

項羽於是立章邯為雍王,統領咸陽以西地區,建都廢丘。

長史司馬欣,原是櫟陽獄掾,曾對項梁有過恩德,所以立司馬欣為塞王,統領咸陽以東至黃河地區,建都櫟陽;

都尉董翳,原來勸章邯降楚,所以項羽立董翳為翟王,統領上郡,建都高奴。

就這樣,項羽將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給秦朝的三位降將。自此,就有三秦的說法。不過,那時候的秦國可比現在的陝西大多了!

結語

雖然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並把秦國一分為三,封了三個秦朝降將為王,想阻擋劉邦。但最終也沒能阻擋住劉邦,很快,劉邦就取得了關中之地,並且與項羽開始爭霸天下,並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

大道看民心,小道抖機靈。所以在政治層面,項羽還是要弱於劉邦的!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秦朝之前是沒有三秦大地一說的,統稱為關中大地,或者老秦國;三秦大地一詞最早來源於項羽分封的三個“秦王”,也就是項羽將老秦國本土地區一分為三,由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任王管理,這三秦的目的是將漢王劉邦封鎖在漢中、巴蜀一帶。漢朝統一天下後,關中本土地區被劃分成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三個郡,此三郡稱為京畿三輔。現在根據地理文化的不同,將陝西劃分為陝南,陝北,關中三部分,統稱三秦大地!筆者認為將陝西稱為三秦大地不好,還不如稱為強秦之地。

秦國立國之初只有隴南地區是根據地,周王室只給封了一個爵位(伯爵),並許了被戎人佔領的關中地區,後來又承認戎人的地區都是秦國的。幾代秦人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收復了關中地區,又驅逐戎人,打下了一片大大的領土。後來秦國出關東進,搶佔了三晉許多領土,又南下巴蜀,拓地千里。儘管秦國的版圖在不斷的擴大,但是秦國的核心領土一直在關中地區,《過秦論》中都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項羽擊滅大秦後,將巴蜀、漢中分封給劉邦,將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封給三個秦朝降將。後來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滅三秦,三秦這個名號就留了下來。

漢朝建立後,老秦國地區被劃分成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三個郡,這個三個郡在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被稱為三輔地區,這三個郡在秦朝時期被稱為內史郡,是秦國最重要的一郡。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召公管轄;這是陝西名字的來源。元朝時期設置行省制度,將四川的漢中地區劃入陝西,將陝西的隴西地區劃給甘肅;清朝時時期,陝西劃分成陝西、甘肅兩個省,後來甘肅又分成甘肅與寧夏兩個省區。今天的陝西省就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關中地區一直是陝西的核心區域,是西北地區的重要省份。

現在的三秦大地以地理、文化、方言為基礎,劃分成陝南、關中、陝北三部分。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陝北地區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古代是遊牧經濟與農耕經濟的交融區,近代以來陝北是新中國的發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徵。關中地區是典型的平原地區,渭河、涇水、洛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陝南地區則是典型的山區,秦嶺、大巴山橫臥其中,陝南跟四川的民俗相近,方言也是西南官話。


大秦鐵鷹劍士


在說到陝西為什麼叫“三秦大地”有一個笑話,很讓人回味。

早幾年有一個外地人到西安旅遊,所到之處導遊都以三秦大地自詡,由於時間緊張也沒來得急問導遊所謂的三秦是哪三秦,但終歸憋在肚子裡難受。

行程最後一天來到華清宮,心想一定要解開這個謎底,都說三秦大地出仁人志士,當地人一定都知道三秦大地的來歷。

於是就找了一個機會,問一個蹲在路邊的老農。

大爺,你是地地道道的陝西人吧?

是啊,啥事?

我就是想問問,所謂的三秦大地到底是哪三秦?

瓜皮,三秦都不知道。三秦不就是秦始皇、秦嶺和秦腔嗎。

這當然是個笑話,但這三秦也的確是陝西最亮的名片,號稱三秦也是實至名歸的。

言歸正傳,到底三秦大地是怎麼來的?其實也有不同的版本。

第一個就是秦王說。項羽在攻破秦國首都咸陽,佔領關中之後,為了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東馬坊村遺址),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秦地一分為三,故而稱關中及陝北之地為三秦大地。

第二種說法,隨著項羽封的三個王外,在後世把現在陝西在地理上分成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塊,陝西為古秦地,這樣也就成了三秦大地。這種說法更容易讓現代人接受。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三秦大地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前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立國,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一部三秦史,就是一部古中國史,他記載了輝煌與落寞,記載了發端與傳承。


華豎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讀過王勃這首詩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三秦”。那麼,三秦為何能成為陝西的代稱呢?

三秦這個概念,始於西漢初年。

當時,天下諸侯起兵反秦。劉邦、項羽和楚懷王有約,誰先入主關中誰就為王。


結果劉邦先進入咸陽。項羽不想守約,就把劉邦趕到漢中去了。

  • 至於秦國的故地,就交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管理,分別封為雍王、塞王和翟王,以咸陽為中心,管轄其西、東、北區域。

就這樣,秦國被一分為三,所有稱之為“三秦”。

不過,這時候的三秦顯然不是指整個陝西。

項羽只是將關中地區,分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秦朝降將。


直到後來,三秦才成為整個陝西的代稱。

例如,明代年紀三秦就從特指關中,被泛化為陝北、關中和陝南三處,也就是今天陝西省的大概範圍。

總而言之,三秦其實是一個範圍逐漸擴大的地理詞語。


HuiNanHistory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陝西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

“三秦”這個稱呼在陝西是很常見的。

陝西省的官方新聞門戶網站,就叫“三秦網”。

看來現在的三秦,是指整個陝西省了。

如此,則三秦就是指陝北、關中、陝南這三個地理與文化不同的區域。

但是三秦有著更為久遠的歷史。

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在戰國時代屬於秦國的地盤,並且最終由秦一統天下,創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從此秦的名號也傳遍四海。

既然是“三秦”,說明最早出現的時代,要到秦朝滅亡了。

只有大一統破滅了之後,才有三秦這種分裂的說法。

歷史確實如此。

項羽憑藉萬夫莫擋之勇進入關中後,將劉邦趕到巴蜀地區做漢王,自己佔領了關中京畿之地,隨後擔心關中一片完整的地形容易成割據之勢,就分關中為三,分別立三將管轄: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

三王大致位置如上圖。

這也是三秦這個說法的源頭。

到了大漢統一天下後,依然將關中分為三個轄區進行管理,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京兆、左馮翊、右扶風政區位置示意圖

這三個地方,就被成為三秦,亦稱三輔。

而到了陝西省轄區範圍穩定下來之後,三秦這個古老的稱號,就成為陝北、關中、陝南這三個地方的合稱了。

以上便是“三秦”這個說法的發源與演變。

速讀歷史類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春秋戰國時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稱"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的山脈稱"秦岒",將渭河平原稱"秦川"。


說起"三秦"的由來,必先要從項羽說起。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在秦末農民起義時為恢復楚國,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章邯投降。項羽攻入咸陽城,併火燒咸陽城,焚燬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後大封諸候。將劉邦封為漢王,轄陝西南部,巴山地區,四川省北部。後為牽制劉邦,防止其勢力擴張,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降將章邯為雍王,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轄咸陽以東地區。封董翳為翟王,轄陝西北部地區。故後人泛稱陝西為"三秦"。

這便是最早"三秦"的來厲。後來雖著人們對"三秦"觀念的變化,將陝北地區,關中地區,陝南地區稱為"三秦大地"。


宇宙的塵埃2755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傑作。今天我們不論詩。要說的是詩中提到的一個地區名詞“三秦”。我們經常在新聞、文章中讀到“三秦大地”,一般人都理解,就是用這個蕩氣迴腸,情感湧動的詞指代陝西省,用以喚起某種亙古悠悠的歷史情感。

那麼,到底什麼是“三秦”,為什麼用三秦指代陝西省呢?

中國是歷史悠久之地,漫長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歷史,各地免不了有很多帶有歷史色彩的雅稱。比如齊魯大地(代山東),燕趙大地(指河北),荊楚大地(特指湖北)等等。這些美稱都有來源,與中國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現代人們喜歡借古抒情,用帶有思古幽情的名稱極言其地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其中陝西地區,常被稱為“三秦大地”。三秦這個詞同樣其來有自。

在本文開頭王勃的詩第一句“城闕輔三秦”,說的就是“長安京城(的保衛)被輔以三秦”,這是倒裝句,大白話就是“三秦輔佐(拱衛著)京城長安”。從漢武帝時期,長安周邊地區,也就是所謂的“京畿”區的管理和防務就有被分成三個地區,一個是京兆尹,一個是左馮翊,一個是右扶風。這三個地區名稱既是官職,又是所管地區。京兆尹就是“京兆”的職務,指京城,就是長安城。中國皇帝面南背北,所以長安之東北區為“左馮翊”,馮翊兩字皆是“依靠,輔佐”之意,就相當於現在說的左膀右臂之左膀。右扶風,就是長安西北地區的京郊地區,相當於皇帝(京城)的左膀右臂之右臂。所謂扶風,就是指“扶助民風,以利教化”。那麼為什麼右邊(西北區)叫“扶風”,左邊(東北區)叫“馮翊”呢?這是因為東部地區為往中原方向,都是開化文明之地,是中堅力量,可以依靠憑藉,所以叫“馮翊”。右邊(西北區)則是常受西北野蠻民族侵擾之地,民風強悍,需要扶助教化,因此西邊就叫“右扶風”。又因為長安地區,系秦國之發跡地,自週一來一直屬於“秦地”,因此以上三個地區被稱為“三秦”。

歷史上,三秦之地用來指代“關中地區”,其實大致就是現在說的“渭河平原”地區,也就是古長安所在的平原地區。這裡有時候名其名曰“八百里秦川”。關中地區,南面是秦嶺,北邊是六盤山,中間形成一個狹長的平原地區,西邊稍窄,往東寬度增加,形成一個喇叭形的平原地區,自古八百里秦川就是龍興之地,富饒繁盛之地。

最早的“三秦”地區,就是從秦漢開始的。這在《史記》中有記載。當初項羽攻破咸陽後,大封諸侯,不遵守當初約定的,把最先進入咸陽的劉邦趕出關中,封為漢王,而長安周圍關中地區,則被項羽一分為三,分別分封給三位跟隨項羽的秦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分別轄咸陽之西、北、東地區。《史記》記載項羽“定三秦”。這是最早的三秦記載。

陝西省的概念,是明清後的事了。古代(唐宋)以前並沒有陝西之區劃,所以最早的“三秦”和陝西省沒有任何關係,均特指關中地區拱衛長安的周邊區縣,也是後來的陝西省的核心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最重要的區域。

等到明清之後,直至現代,陝西省作為一級區域單位逐漸形成,自古以來的郡縣概念,被更高一級的“道、路、省”所取代,在全國範圍內,人們談論一個地區的時候,往往以省來區隔劃分,三秦的定義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比如現在的陝西地區在文化地理上也被劃為三個部分,分別為陝北、關中、陝南,這三個地區也被附會稱“三秦”。“三秦”是古雅稱,指陝西的核心區域關中,現在被用來指代“陝西地區”仍然是不失古意。


泳思歷山


因為項羽!

將當年劉備與項羽決戰關中。誰贏了?項羽同志贏了。畢竟兩個人呢,都是老鄉。

項羽說,劉邦兄弟啊!那你就去漢中那邊待著吧。但是項羽也不放心啊!我得找人看著你,於是就在關中這個地方,把關中一分為三。

西楚霸王項羽三分關中,立秦三將:

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

對於項羽來說,將關中之地分封給秦朝三個降將,所以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

因為項羽屬於這個關東人士。關中呢,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項羽不喜歡這個地方的環境。於是呢,就率兵又回去了!

三秦大地其實是罵人的,他們還整天在那吹牛!

秦國的三個大將投降項羽(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不是什麼驕傲的事情啊!


國寶會說話


春秋戰國時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秦嶺”;將渭河平原稱“秦川”。


而 三秦的由來要從 項羽說起:公元前206年項羽領導的軍隊在 劉邦之後也來到 咸陽。項羽出身於 楚國舊 貴族家庭。在秦末 農民起義時為恢復楚國,公元前207年在 鉅鹿之戰中項羽消滅了 秦軍主力, 自立為 西楚霸王。

項羽後引兵東問,都 彭城(今 徐州),以 中國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其中將 劉邦封 漢王,都 南鄭,轄 陝南及 巴、 蜀之地。為防 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 陝西的 關中和 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 章邯為雍王,都 廢丘(今 興平東南),轄 咸陽以西及 甘肅 東部地區;封 司馬欣為 塞王,都 櫟陽(今 西安 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 董翳為 翟王,都 高奴(城址史有三說: 富縣、 安塞、 延安)轄陝北。故後世泛稱 陝西為“三秦”, 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只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即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行者七王


初唐四傑中的著名詩人王勃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的詩句,將“三秦”的概念非常清晰地推向世人。“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詩中的“三秦”,泛指長安附近。

地處關中的秦國,是秦秋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其中的山脈也因此被稱為秦嶺。秦嶺山脈地處陝西中部,作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成為陝西最具標誌性的山脈。

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羽佔領長安後引兵東向,返回大本營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國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其中將劉邦封漢王,都南鄭,轄陝南及巴、蜀之地。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秦朝三個降將: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東南),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秦獻公時期曾作為秦國的都城(今西安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地區。當年的“三秦”是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及陝北地區,不包括現在的陝南。後來人們把 “三秦”的概念擴大到整個陝西,即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為“三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