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授過粉,需求水量大概百分幾十?

用戶4324794729976


這時期莖和葉增長量很大,雌雄穗不斷分化和形成,幹物質積累增加。這一階段是玉米營養生長進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動機能逐漸加強。同時,這一時期氣溫還在不斷升高,葉面蒸騰強烈。因此玉米對水分的要求也很高,約佔總需水量的%29.6――%23.496。特別是抽雄前半個月左右,雄穗已經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對水分的要求更高一些。這一階段水分應保持%70――%80為宜




農村作者


玉米雄穗從心葉中抽出後三天左右,便開始散出花粉,這時雌穗上的花絲(即其雌花柱頭)也從苞葉中吐出,花粉落到花絲上便能受精形成籽粒。但這一過程需要具備的條件是,花粉要有較強的活力,同時花絲較新鮮,能分泌一定的粘液,可以吸附到花粉,...

玉米栽培九大技術1.玉米抗旱播種技術 乾旱地區或乾旱年份常採用(1)搶墒播種(2)提墒播種(3)深開溝淺覆土播種(4)明溝深種(5)開溝等雨(6)催芽坐水等抗旱播種法2.夏玉米貼茬免耕播種技術 (1)澆好麥黃水(2)貼茬機播(3)播種後出苗前...

授粉後,花絲(玉米鬚)會很快乾枯

開花授粉期管理:(玉米從抽雄開花-成熟)歷時45-55天。此時期開花授粉籽粒灌漿充實的生殖生長旺盛時期,決定構成產量要素:果穗數、果穗粒數和粒重。 (1)澆足抽穗揚花水,促進開花授粉,提高結實率,防止莖葉早衰,爭取穗多粒重。 (2)澆好...

玉米的粉在頂端的天穗上,成熟後,掉落到玉米穗上,通過玉米鬚來授粉 一、玉米在以下幾方面表現出需要進行人工授粉:人工輔助授粉是人工採集花粉給未授粉的花絲,是增加穗粒數的增產措施,尤其是對群體內弱小植株多,或種植密度過大,或散粉期間...

可以,這樣剪掉後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也減少蚜蟲滋生,蚜蟲往往先危害天穗,然後向下逐漸危害葉片。

普通玉米全生育期“三個多月”,因為普通玉米收穫幹穗,一般要在授粉後45-50天,大致可以推斷其從播種到散粉時間也在55天左右。

大棚玉米授粉可以參照露天玉米陰天情況下的授粉,兩個人分別拉著繩子的兩頭,舉到玉米花的位置,然後從玉米的一側走向另一側,這樣花粉就被拉下來落到玉米鬚上,完成了授粉

1、苗期管理:(出苗-拔節之前)4-5片全展開葉或7-8片可見葉。葉色濃綠,葉片寬厚呈壯苗苗架,為此應: (1)蹲苗:保持土壤上幹下溼,土壤水分佔田間持水量的60%,促進根系發育形成膨大的根系和深紮根,達到蹲苗促壯的目的,以利中後期深層吸水...


小田雨小可愛


玉米的生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生育階段,植株蒸騰面積及根系都在發展,環境條件也在不斷變化過程中,所以其階段需水量也存在較大差異。

1,出苗~拔節:苗期需水量較少,日耗水1.28方/畝,佔全生育期總量的13%。

2,拔節~抽穗:需水量顯著稱增多,日耗水4.87方/畝,佔全生育期總量的32.26%

3,抽穗~乳熟:需水量達到高峰,日耗水5.41方/畝,佔全生育期總量的35%。

4,乳熟~成熟:需水量開始下降,日耗水3.74方/畝,佔全生育期總量的19.4%。

從玉米生長需水規律看,苗期需水較少,孕穗增多,灌漿期達到高峰,以後逐漸減少。


梨鄉生活


玉米作為很常見的農作物,在全國各地都有廣泛的種植。對於北方比較乾旱的地區來說,熟知玉米每個生長期的需水量,有利於將有限的水資源利用到最佳最好的效果。前不久,有條友發出來的圖片中,北方地區持續的乾旱,導致玉米植株生長嚴重缺水。當時,看圖中乾旱程度,只覺得2-3天若沒有水來,估計就要絕收了。


玉米是一種高杆作物,葉大莖幹粗,所以玉米作物對於水份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即使在玉米幼苗期拔節前,整個苗期對於水份的需求佔總體需水量的12%左右。由此可見,玉米在整個生長期,充足的水份是保證高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那麼,如題所問的玉米在抽穗散花期間,對於水份的需求量有多少?其實,這裡的佔比也是一個大概值,需要根據植株整個生長情況來看,基本會在30-35%左右波動。

以玉米整個生育期來看,玉米的需水巔峰期在抽穗前後一個星期左右。這個時候,一般要特別關注土壤墒情,基本保證土壤含水量佔到70%左右為好,也就是說這個時期需要灌溉為好。從玉米抽穗授粉完全以後,玉米開始結實灌漿,對於水份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減少,但總體上量還是在25%左右,到成熟期的時候,需水量也有不少的下滑。

整體來講,因為玉米植株有小到大的過程後,較大的植株需要較多的水份來支持生長,特別是較大的葉面積,蒸發面積也比較大,後期汲取水份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從玉米抽雄以後,就需要特別注意土壤含水量,避免缺水導致玉米顆粒不飽滿。


著迷大鄉村


玉米抽雄孕穗期用水量非常大,尤其是今年的持續性乾旱,給玉米正常生長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屬於山地無灌溉條件的旱地玉米有的就和絕收一樣,平川能澆上水的玉米,澆過兩次水,玉米也長的不怎麼樣好,雖然前一陣下了兩場雨,可緩解一下,但處於玉米用水高峰期還是欠缺的很。老百姓常說一句話:不怕伏天旱,就怕立秋十日旱。這十幾天如果沒雨,對莊稼成熟飽滿是最關鍵的時刻,有條件的最好還是澆一次送老水,才可以獲得糧食豐收的。


大叔147409271


天氣有的時候是決定農作物生長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二十四節氣裡就能看出來傳統農業中老一輩的農民的智慧。什麼季節應該播種,什麼季節雨水多的時候適合種什麼樣的農作物,什麼時候豐收,多一天少一天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不同的變化。

特別是今年,今年的天氣和往年比起來,雨水比較多,颱風登陸後更是,強烈的颱風登陸後,農民們都紛紛擔心玉米的授粉受到影響。

農作物授粉階段可以說是最關鍵的,風力幫助農作物互相授粉,然後分化坐果。當雨水打溼了授粉後,花粉就會順著雨水流淌在土地裡,授粉數量少了,玉米自然就減產了。就算是每一畝地長出來的玉米株數不少,但是每一穗的玉米都會有空穗的情況。面對這樣的現象,農民有什麼應對的好方法呢?

大自然的力量並不是人為可以完全抵抗的,作為農民來說,能做的就只有在玉米授粉階段更精心的管理,每天關注天氣預報,現在衛星數量增多,天氣預報能夠精確到什麼日期,包括什麼時間點會下雨。

如果發現授粉期未來十五天會陰雨連連,一定要放棄自然授粉,選擇人工授粉,提前讓玉米完成授粉工作。不過如果只是小雨或者只是短暫的雨水,農民們還是要尊重農作物自然授粉的規律的。

其次,還要平時注意處理好農田的排水溝。農民種地考慮的問題不能是短暫的解決眼前的問題,因為天氣這個問題,並不是說完全可以預測的,就算是預測到了,也不能判斷降水量具體有多少。

無論哪一種農作物都是非常懼怕水澇的,平日裡農民們多下功夫修築排水溝,就能夠在降水和應對惡劣天氣的時候,減少天氣對產量的影響才是關鍵。

其他的應對惡劣天氣的情況,還有應對乾旱、蟲災、冰雹等等,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多端。平時要對這種惡劣天氣都有防範措施,比如應對乾旱可以考慮在田地附近修築蓄水池和地井。

應對蟲害可以多瞭解自己種植農作物容易受到哪些害蟲針對,噴灑農藥的時候也可以在蟲害之前做好預防。

冰雹的話農民平時要注意多在家裡準備一些防冰雹的編織網用來及時覆蓋農作物,面對惡劣天氣,儘量做到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豫見郭哥


回答問題:

玉米授粉後,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此時需水量應占玉米整個生長時期的30%左右。這時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70%左右。如果低於70%,就要及時澆水,不能靠天等雨。這時澆水,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於授粉後結粒。還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提高光合能力,有利於籽粒灌漿,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

玉米授粉後的需水量必須把持好,水量大與小,均不利於玉米的生長需求,所以應掌握在適中位置為宜。只有這樣,玉米才能達到穩產高產。


自強不息9595


玉米是一種高杆作物,葉大莖幹粗,所以玉米作物對於水份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玉米對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較多,除苗期應適當控水外,其後都必須滿足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才能獲得高產。

據資料證明,畝產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約需水700千克。還證明耗水量隨產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有較大的差異。

由於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長短和生育期間的氣候變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也不同。總的趨勢為: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少。試驗證明,播種時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應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節,需水增加,土壤水分應控制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為玉米苗期促根生長創造條件;拔節至抽雄需水劇增,抽雄至灌漿需水達到高峰,從開花前8一10天開始,30天內的耗水量約佔總耗水量的一半。該期間田間水分狀況對玉米開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要求土壤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為宜,是玉米的水分臨界期;灌漿至成熟仍耗水較多,乳熟以後逐漸減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後則保 持60%為宜

山東省地處華北平原地區,玉米生育期間降水 特點是兩頭少、中間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較多,9月份又較少,總降水量略高於玉米需水量,但變化不定、分佈不均。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澆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後20天左右,分別澆攻穗和攻粒水;當水分不足、葉片捲曲、近期又無雨時,應立即澆水,反之則可不澆。如果雨水多,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發芽出苗、幼苗期,應注意散墒,防止爛種芽澇。


小憫農


玉米是高產作物,植株高大,莖葉茂盛,一生中生產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因此需水較多。一般情況,從玉米生長髮育的需要和對產量影響較大的時期來看,一般應澆好4次關鍵水!

1、造墒水

播種時,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實現苗全、苗齊、苗壯、苗勻的保證。

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勻進行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玉米苗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

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之間,播種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必須造墒後播種,夏玉米也可播後澆“矇頭水”。

2、拔節水

玉米苗期植株較小,耐旱、怕澇,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0%~65%之間,一般情況下可以不澆水。

但玉米拔節後,植株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節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水,一般每畝澆水量55立方米左右,澆拔節水利於莖葉和雌穩生長以及小花分化,可以減少空稈,增加穗粒數。

3、抽穗水

玉米抽雄開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

這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

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時、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發現葉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據試驗,抽雄穩前後短期乾旱,引起葉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會減產20%。

4、灌漿水

籽粒灌漿期間仍需要較多的水分。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低於70%就要灌水,一般情況下每畝灌水55立方米左右。

這時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較多的綠葉數,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長籽粒灌漿時間和提高灌漿速度,有利於提高粒重。


SDSPAGE


玉米拔節後,植株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節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水,一般每畝澆水量55立方米左右。澆拔節水有利於莖葉和穗生長以及小花分化,可以減少空稈、增加穗粒數。

澆好抽穗水。玉米抽雄開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於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澆抽穗水一定要及時、澆足,不能等天靠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