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大致擁有多少冊紙質藏書?能簡單說說分類嗎?

柴柯夫的司機


我大致擁有一千多冊紙質藏書。

按照我的藏書的功能和屬性,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六類:

一、工作方面的

這類書都是與工作和學習相關的書籍,類別還可以細分。

1、專業知識類

機械、電氣、計算機等教材和手冊等。

2、外語類

包括職稱英語、專業英語、英語口語手冊、英漢/漢英詞典等。

另外還有幾本日語和德語的入門教材,本來打算自學的,可惜一直沒有開始學。

3、管理類

包括企業管理、成功學、公文寫作、思想政治、黨史著作等。

二、純文學方面

這類書純屬個人興趣愛好,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中國古典文學

唐詩宋詞、納蘭詞、東坡詞、人間詞話等。

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

另外還有一些詩詞寫作和古典文化方面的工具書。

2、中國現代、當代文學

魯迅文集(我沒收全集,只收了小說和散文那幾本),海子、顧城詩集等。

安妮寶貝、虹影、嚴歌苓、王小波等作品也比較多。

3、外國文學

歐美、日本文學,主要有昆德拉、卡夫卡、太宰治、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書,特別是《人間失格》,陸續收了好幾個版本。以前還買過一套杜拉斯的,可是欣賞不來,又轉讓出去了。

三、推理小說

以前我有個原則是不買推理小說,這幾年來又買了一些,其中日系的比較多,國產的較少,歐美的更少。

1、日系

我收藏的島田莊司的比較多,有二十多本,其中吉敷竹史系列都收齊了,御手洗系列也有幾本,還有一些別的日本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只有一本,還是散文集。

2、國產

國產的推理小說良莠不齊,有時候經不起誘惑,在某圖書網站打折時買了一批,好些還沒看,有的看了之後覺得不喜歡,就會立刻處理掉。

3、歐美

我的歐美的推理小說只有幾本,有的是買套裝書裡帶的,還有的是為了湊減買的。

四、漫畫和畫冊

漫畫有國產的和臺版的。有些是多年前甚至小時候買的,後來因家中空間狹小,陸續地處理了一批,又買進了少量的漫畫。總的數量是在減少中。

五、生活實用類

食物相剋、健身、口才、野外生存等等,還有一些食譜、做咖啡、做西餐的。雖然不經常看,但是這類書也算是必須的吧。

六、文友贈送的書

這些年來,我所認識的當地的文友中有不少出了書的,有的送給我了,慢慢的也攢下了幾十本之多。我說句實話,這些書中,有的書我真的沒時間看,但是我也都收藏了,打算以後有空慢慢看。既然人家好心好意送給你,你也不要讓人家寒心吧。

最後來說一下擁有上千本書是什麼體驗吧。

首先是好想弄幾個大的書架。

我家有三個書架,但是都不大,塞得滿滿當當的,而且還有一部分空間,是用來裝CD唱片的。有的書還得打包放在床底下,還有別的角落裡也放了一些。

其次就是想看一本自己有的書,卻常常找不到,很心塞的感覺。

有時候,想找一本書看,明明知道自己有這本書,翻箱倒櫃的就是找不到。但是急著用,只好去圖書館借,甚至再買一本來看。後來等到不用了,它又出現了。

第三點,有時候真想把我的藏書列出一個目錄,分類編上號,以便於查找,但是因為懶,還是作罷了。


黃銅騎士


家裡藏書應該有千餘冊,多是古籍之類我覺得還是傳承下來的最有味道,畢竟大浪淘沙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精華。經部不多隻有一部十三經注疏,和四書五經等,我最愛讀史,故史書也最多,小時候家裡小狗產崽,把狗賣了換了一部上海古籍的資治通鑑,後來上高中了祖父就給買了一部上海古籍出的二十五史。無奈字太小又沒有標點,看的真是眼睛疼,後來工作了全換了中華書局的點校本。小時候捨不得吃喝攢點錢都送了書店,後來大學了每個月除去生活等都買了書了,全唐詩,歷代紀事本末,全宋詞,後來工作了買的就開始多了,續資治通鑑長編,明通鑑,國榷,罪惟錄,清史列傳,光緒朝東華錄,中華民國史,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子部,諸子集成和新編諸子集成,集部,最喜歡的還是宋蜀刻唐人集甚好甚好,還有上海古籍出版的那一套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非常好的。前些時候又突然喜歡了近代史買了曾國藩全集,左宗棠全集,李鴻章全集,光緒朝東華錄等。近代的喜歡的章太炎全集,飲冰室合集,魯迅全集,陳寅恪集,錢鍾書集等,現在又喜歡了汪曾祺的文章不過還沒買過!











大兜兜14653458


你好朋友!我也是一個比較喜歡收藏紙質圖書的愛好者大致收藏了2000餘冊圖書吧,收集紙質圖書的主要來源是二手書店,地攤淘取。前前後後收藏也有20多年吧,記得在上初中開始,就喜歡去校園周邊集市淘舊書,那時候可真是風雨無阻。慢慢的養成一種習慣,走到一個地方首先打聽有沒有舊書市場商店或者地攤,如果有那是必定採訪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打卡吧。漸漸的收藏門類開始豐富,從文史,名人傳記,收藏類的也有,辭典類,政治思想,以及紅色收藏。名目繁多,不能概全。總之,收藏紙質書是一種樂趣,一種生活方式,我挺喜歡這種生活,最重要的是家人支持。真快樂!希望我的對你有幫助,謝謝!





老巷閒談


我的藏書大約萬餘本,分在三地存放。受家庭父母影響自小喜歡看書,可惜一些書在文革中丟失。參加工作後陸續收集各類書,天文地理,政論,哲學,雜記,小說等很雜。退休後裝飾房子特意留一間作書房,臥室床後面也是一排書櫃,在其他二地只有小書櫃,六十歲前後有時間跑各小巷舊書店,能買到一些好書,還有解放前出版的老書,這樣地方的書有的在新華書店也買不到,有的老人喜歡收藏書,他的兒女不喜歡,老人走了以後,只能當廢品賣掉回收到舊書店。像我們樣居無定所的老人,書多了是一個難題,以前憑興趣買書,買到一本好書真的高興許多天,可是這些書如果沒有兒女喜歡,最後落得後人當廢品賣了是否很悲哀的下場?希望正在收藏書的朋友一個忠告,我是過來人,這是個很傷腦筋的問題,所以65歲後只看不買了。


龔愛民516


剛剛找了一下家裡的櫃子,竟然又被我找到了幾本被束之高閣的最近想再看的書,放的太高了,踩在登子上手都還夠不著,加了幾本書,再加了個衣架,才勾出來的。家裡要是真的沒好地方放書,真的不能多買,買了想看的時候找不到也是白買了。我要不是剛回答了一個關於《平凡的世界》的問題,想起來自己似乎買過這套書,還真的不一定會去角落裡翻,這些書就翻不出來了,想要看只能手機上看電子版了。


以前特別喜歡買書,家裡書一度多到沒地方放。後來搬家的時候,我又嫌書多了,覺得太多書搬來搬去太麻煩,就在家門口擺了個地攤,把很多書都賣掉了。現在想起來還心痛,那麼厚的一本《紅樓夢》、《三國演義》、《論語》,還有其它一些名著。雖然很多都不是正版書,但質量都很好的,我都還沒看過呢,就5塊錢一本賣掉了。

後來看到有打折書店就忍不住垛手,又花了幾倍的錢去把一些大部頭買了回來,不過買了又還是沒抽出時間看,大多都不知道放哪個角度裡吃灰了。買書就跟女人買衣服一樣,永遠不嫌多,可惜買回來每次都說要看,但是每次都沒時間看。

現在家裡還是沒多大的地方放書,書櫃的基本上都是工具類的書籍,或者是最近想要看的。家裡有人搞開發的,有一排放的全部是it類相關的書籍,不過這些書現在都用不上了,其次比較多的是金融類的書。

以前有做一些股票期貨類的交易,但最近我也沒怎麼做交易了,金融類的書也有很長時間沒有看了。目前家裡還有個從事金融業行的人,天天催問我:今天學習了沒?問的就是我今天有沒有看金融書,他說我不看的話,都沒有人跟他討論了。

最近特別想寫小說,第一部應該是鄉村類的種田美食文,所以我找了些以前喜歡過的小說擺出來,打算研究一下別人的語言風格行文佈局等。 我的夢想就是寫一部像她那種文風的幻想小說,不過目前還無處下筆,所以有時間先把她的書看完吧,等哪天能動筆了就要開始寫了。

我在淘寶上買了很多安房直子的書,可惜有的放老家裡沒帶來。有人說,安房直子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寫給孩子背後的大人的。寫給那些沉陷於繁忙的事務中焦頭爛額的人們。在人情逐漸淡漠,人性逐漸異化的當代社會,安房直子如同一味清涼劑,讓人心洗去鉛華,裸露出真摯、純然的本色。

最近特別想把安房直子的書看一遍,很喜歡安房直子的童話,她的童話帶有典型的東方色彩,更準確地說,是濃郁的日本鄉土氣息。唯美中帶有一股鄉野氣息,像林中的風,風與樹的歌,像荒野的玫瑰……

家裡還有一類書,就是從圖書館借的書,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上海圖書館特別好的一點就是各大圖書館相通,這個借了可以那個還,不用跑老遠去借書地還書。一次性還能借10本書,期限是28天,網上登陸還能續借一次,超極方便的。我偶爾心血來潮的時候就會去圖書館借一堆書回來。有的時候借了能看完,有的時候借了還沒來得及看,到期了就又還了。


這次,我就是突然心血來潮借了地堆音樂相關的書回來,想學樂理知識,還想學用音樂軟件編曲,目的是把自己唱的詩詞改編成一首完整的歌。

最近要用到視頻處理軟件,我也借了視頻編輯類的書回來。可書借回來了也沒什麼用,目前軟件的那幾個功能就夠我用了,我的視頻就是簡單的素材里加個字幕,暫時也用不上更多其它酷炫的功能。

最近想認真做一下自媒體,有空的時候要多到今日頭條問答答題,看看這個月能不能把文化領域申請過了再說吧。每天好像都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回答頭條問題,要花時間唱歌,用全民K歌練歌,還要找視頻素材,把錄製好的音頻做成視頻,發佈……

我連喜馬拉雅的全民朗讀和趣配音都落下了,偶爾想起才去讀一讀,更是少有心思去看紙質書了。覺要看的書,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人真的是要學到老才能活到老,我還喜歡把事情一直往明天推。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一起共勉吧!


唱歌的小何


我因為六、七次的搬家換房,處理了大部分的書籍。因為是幾十年的積累,有些書髒有些書破有些書殘缺不全的我全部當廢品處理了,估計有幾十輛三輪車之多。大浪淘沙我至今有書兩千多冊,滿滿的置放了八個書櫥。

我現在的書,一大類是馬恩全集。是我的親戚部隊轉業回上海,他的視力不佳,看大部頭的書有難度。是我要求他用火車託運回上海的,單是運費要好幾百元的。對於一個愛書的朋友,面對嶄新的精裝本書籍,從火車站托運行李處拉回家去,心裡是何等愜意。文史研究的書也是我喜歡的。當然我會讓它們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外著名的文學作品,在我們這一代人是影響深遠的。如《魯濱遜漂流記》,巜基度山伯爵》,巜漂亮的朋友》,巜娜娜》,《巴黎聖母院》的小說,幾個版本的都看了好幾遍,有的章節到了可以背誦的地步。大量的現代小說,也有好幾百本的。

現在在電子書裡也下載了幾百本書。看書的樂趣是勝於紙質版的書籍。據說一種新的的技術正在追索中,在身體內植入一個電子產品,和人的大腦皮層相連,你可以任意地往裡面下載成千上萬的書籍,要看書可隨意調用的。我真怕我下載太多了,思想沒了,被別人洗腦主宰了。


劉聲90883005


作為一個職業攝影師,必須要時刻充實自己的頭腦,從小就把父母給買雪糕的五分錢攢起來買小人書,後來工作有了收入開始大量的買書,主要是文學、藝術類畫冊多一些,大概一萬兩千本,還有一個愛好就是聽音樂,買了近兩千張CD,不多說了,上圖,供大家一笑









寬石攝影-趙長立


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偷偷的看過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後來上初中上中師的時候,當時流行租書,在後來上大學學的是中文,我給老師寫講義,在他的書房裡看見了滿滿的一屋子書,當時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想以後我也要買書,要買很多的書,最初買書的時候只能在舊書攤上買,有的書質量很不好,後來學會上網了,主要在孔夫子上買,沒有細算,我估計有個3000多本,其中品相在八五品或九品以上的有1500多本


見證足跡1


我家藏書大約2000冊,分類要按時期分類!

一是我祖上的線裝書:有本草綱目,康熙字典,清朝編的史書(沒啥閱讀價值),各類醫書,還有小說。

二是我父母的書,他們是文革前大學數學系的,有不少蘇聯人的數學書,數學科普書,還有不少世界名著和詩歌,俄文詞典字典等。

三是我初中高中時的書,周易八卦算命風水武俠亂七八糟的。

四是大學時買的書,除了點專業書籍(都過時了),大都是各書店淘來的比較偏的文史哲之類的書。

五是工作後孩子出生前買的書,同樣雜七雜八,數量明顯下降,難以歸類,訂了十年的雜誌『讀書』

六是孩子出生後買的書,大多是兒童讀物,科普知識之類,還有工作不順心買了不少心理學的書。

七是近幾年有點閒錢,買了些成套的書,都沒看!

哈,還有幾百本小人書!


槓精來了


從自己讀過的書來看,還比較雜,數量也不是太多,這麼些年下來回過頭看看也有幾大箱子了,這還要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來說:

記得剛上初中那會因為在鄉下,能看到的學習之外的書很有限,自己讀得比如民間故事之類的比較多。等上初二的時候,我們學校所在的街上開了一家書店,規模也小,所有的藏書就在那麼一個小小的角落。這個時候我看的基本是武俠小說,像金庸、古龍、梁羽生、陳青雲等人的作品,尤其是金庸先生的書,看了一個遍,有的甚至看了四五遍,本人最喜歡的就是鹿鼎記和天龍八部兩部。

高中後,有一段時間自己迷上了看散文、朱自清文集、王國維文集、沈從文的邊城、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尤其自己很喜歡毛毛細雨,甚至跑到雨中暢淋一番。後來逐步把四大名著都看了一遍,三國先後看了有三遍,紅樓有兩遍,其他各一遍。看過一本《短暫的春秋》這本算是記述歷史的書。

在大學的時候讀得書就比較雜了,不過還是比較看人物傳記,像毛澤東、鄧小平、拿破崙、十大元帥、麥克阿瑟等;這個網絡小說開始興起,先後看了有幾本,感覺不過癮,最後還是回到紙質書上來了。

如今工作之後,除了自己專業上的書籍之外,看的書越來越少了,總感到除了工作和家庭好像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的,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後在一位同事的感染下,又拿起了書本,像心靈雞湯之類的、厚黑學之類的、經濟之類的都看過一點,不過這兩年看的相對多些,比如《活著》、《菊與刀》、《小狗錢錢》、《浪潮之巔》、《窮爸爸富爸爸》、《大秦帝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擺渡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