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化療的副作用越大效果越好,這是真的嗎?

yangbaiqiang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化療藥物確實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同一病人同一化療方案由於身體狀況,體重,個人藥物代謝能力,綜合病情等不同,採用的劑量也不一樣,產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樣。

對於有些化療藥物例如甲氨蝶呤等,副作用比較大,主要是劑量引起的,並且和療效並無太大關係。這種藥物需要監測服藥後的血藥濃度,及時調整劑量,達到最合適的劑量以及最小的副作用。

對於伊立替康等藥物是要監測副作用的,需要監提前檢測下UGT1A1,如果出現*28等突變需要調整劑量或更換方案,否則同樣劑量,突變者會導致嚴重副作用,嚴重者會引起死亡。

化療藥物的使用,一方面建立在標準方案基礎上,另一方面醫生會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給出綜合治療方案。而評估是否有效,醫生會根據影像學,生理生化指標,副作用等綜合指標來評估。


胸科新欣家園


化療反應越大,化療效果就越好嗎?

這也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同樣乳腺癌的化療方案,EC方案(表柔比星+環磷酰胺),有些患者吐的起不來床,有些患者沒有任何反應。

所以有患者問:楊醫生,我打這個“紅藥水”沒有反應,是不是沒有用啊?

那麼,化療副作用與療效成正比嗎?

這是一個誤區:化療的噁心、嘔吐、脫髮、骨髓抑制等反應與化療的效果沒有直接的關係,並不是說反應越大化療效果就越好。


什麼是化療?

所謂的化療,就是指通過應用化學藥物,殺滅腫瘤細胞,預防復發,延長患者的生存,達到治癒的目的。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由於腫瘤細胞連接比較鬆散,可能會隨著血液、淋巴結至身體其他部位,化療就是要殺滅這些處於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化療為什麼有副作用?

這與其機制相關,腫瘤細胞的特點就是增殖快,不收機體的程序性凋亡控制,從而形成腫瘤。化療藥物的機制是殺滅處於增殖期,尤其增值快的細胞。往往是不分敵我,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正常的增殖比較旺盛的組織細胞,如:白細胞,毛囊細胞,胃腸道黏膜細胞等,這些組織細胞的損傷就造成了化療過程中最常見到的副作用:白細胞下降、脫髮、噁心嘔吐等等。

切實低化療副作用的措施:

1.首先是正確面對化療的副作用。在工作中,有很多患者說:楊醫生,我一進醫院就腿軟,開始噁心。這說明心理的重要性,不要給自己暗示,要堅定可以完成化療療程的信心。更要明白,化療的目的,是為了殺滅可能殘存的癌細胞,現在受的痛苦,都是以後健康生活的勳章!

2.用科學的方法減輕化療反應。

噁心嘔吐是最常見最難忍受的副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方法可以無吐化療,化療期間合理飲食和止吐藥物5HT3等的使用,能明顯減輕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脫髮:對於女性朋友來說,一頭秀髮逐漸脫落,確實令人難以接受。其實化療結束以後,頭髮很快會重新生長,髮質、髮色更好。化療藥物輸注期間使用冰帽、止血帶髮箍、溫和洗髮液等等方法,也可以減緩脫髮的發生。

口腔潰瘍:這個發生率也不低。化療期間本來就要加強營養,口腔潰瘍讓進食很痛苦,推薦一個短平快的方法:生理鹽水250ml+慶大黴素注射液1支+地塞米松注射液1支+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配成溶液漱口,一天兩次,效果很好。



正確的面對化療,科學合理的減輕化療反應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完成化療,邁向新生。


乳腺科楊醫生


你好,作為一名醫生,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化療是指利用口服或者靜脈注射的藥物來殺滅腫瘤細胞。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會有毒副作用的,只不過有輕有重。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或多或少的會對正常的組織和細胞產生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化療是一定有副反應的。根據不良反應的程度,可以分為一二三四級,越往後不良反應越嚴重。

化療的副作用越大,治療效果越好,這是真的嗎?

這不是真的,化療藥的副作用與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劑型,給藥方式,給藥劑量都有關係,也與患者的個人體質有關係。目前的醫學研究,並沒有發現,化療副作用越大,效果越好,化療副作用與療效不能劃等號。

相反的,臨床醫生在想盡各種辦法,來降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包括改變藥物劑型和劑量,優化藥物給藥方式等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在化療藥的毒副作用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家不要談癌色變,也不要妖魔化化療,很多化療都可以在門診輸液,不需要住院,因為毒副作用並不大,輸完液就可以回家啦。


普外科曾醫生


答案是否定的,化療效果和副反應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是化療副反應越大,治療效果就越好,也不是化療沒有副作用,治療效果就不好,化療的副反應與藥物以及患者自身有關。

有的化療藥物本身副作用就大,而且,也不是每個患者化療期間都會有副作用,也不是每個患者產生的副作用都一樣。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骨髓抑制、口腔潰瘍等。有患者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有的患者會出現脫髮等,但也有患者沒有任何反應,這和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有關。

如何緩解化療副作用?

1、正確面對:臨床上,很多患者,沒有化療,就開始噁心,這其實是種很不好地心理暗示,需要知道,化療是救命的,是治病的,要積極勇敢面對化療,不要過度恐懼,也不要給予過多不好的心理暗示。

癌症患者可以補充禾存有機硒。硒能減輕化療藥物的副反應,增加藥物耐受性。硒作為治療癌症的佐劑,可減輕順鉑(DDP)對腎的毒性,而不影響其抗癌活性。臨床研究也表明,硒製劑可預防和減輕順鉑的腎毒性,可使血尿:一微球蛋白下降50%以上,並可減輕化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程度及由此引起的需輸血量及GM -CSF量。

2、合理使用藥物緩解:現代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藥物緩解。化療期間合理飲食和合理使用止吐藥物,可明顯減輕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3、口腔潰瘍:口腔潰瘍是化療常見症狀,每天使用生理鹽水漱口,可以減輕疼痛。

其他化療副反應如白細胞下降可通過升白藥、升白針或者飲食等提升,面對化療,理性對待,不要過度恐懼。化療雖然是雙刃劍,但它治療癌症的作用到目前為止也是無可取代的。


腫瘤科李主任


癌症的治療依靠的是人體的免疫功能(肖伯謙整體養生實踐理論2012),脈絡品質決定康復的速率和效果,外界一切的技術和方法都是輔助人體自主機能的發揮,達到治病和康復的作用。

化療具有“毒副“作用及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或有共識。化療反應越大,說明免疫系統反應越強烈,可能出現正反兩方面的結果:

一,由於強大的毒副作用,免疫系統奮起反擊,脈絡品質好,免疫系統功能倍增激發,超強調整,生死兌變,取得最後勝利,疾病發生逆轉或暫時緩解。

二,與第一條相反,脈絡品質較差的人體,經過體內不分你我的免疫奮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能出現更壞的結果。

所以,毒副作用反應大小,說明及衡量藥物對人體損害引起的應激反應強度及個體的免疫力水平,不能作為衡量治療效果的尺度,

參見:《癌腫心腦血管病的警示性體徵及血管修復技術研究》。


用戶63338294359


化療指的是用化學藥物進行治療,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後,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治療來達到康復,比如放療、化療、以及手術。 很多人認為癌症患者在化療的治療過程,如果出現的副作用越大,說明癌細胞被殺死的越多。又因為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會殺死正常細胞,所以出現一些副作用是正常的現象。

那麼到底是不是癌症患者在做化療之後出現副作用越大效果越好呢?

不敢苟同,因為人在不管吃什麼藥的時候,長期的服用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是由藥物引起的,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而就算化療的藥物對癌細胞以及正常細胞沒有殺傷力,但是人在長期吃這麼一種藥物的時候對身體也會有一定的損傷。

同時化療藥物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的程度也跟患者的個人體質有關,有些人出現的副作用比較強而有些人卻很輕,這並不能說明副作用輕的會比副作用中的療效更差。

當然,醫療水平在不斷的發展,臨床上出現的這些副作用正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克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使人引起恐慌的癌症也會變得並不可怕。


KK健康


不是真的。這其實是一個誤區,以為副反應越多,效果越好。(0702)

實際上化療副反應的大小與化療效果沒有直接關係。這可以通過臨床實際的例子來證實。很多患者化療沒有明顯的不適,只是稍有噁心,化療後腫瘤縮小很明顯,效果很好。但是也有的患者副反應嚴重,嘔吐、腹瀉,2-3度的骨髓抑制,但是化療效果並不明顯。


化療效果主要是看腫瘤縮小的情況。主要是術前的化療是檢測化療效果最好的時候,就是腫瘤還在,通過化療前後腫瘤大小的變化、影像學檢查強化的表現或者PET/CT值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化療的效果如何。但是,根治術後的化療效果就很難評價,只能通過化療過程或者化療後患者是否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或者復發的時間長短來簡接評價化療的效果。

化療的副反應主要是各類化學藥物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常細胞的損傷。損傷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化療的副反應類型和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細胞的損傷,會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貧血的發生;對消化道黏膜細胞的損傷,會導致消化道反應,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等;對生髮細胞的損傷,導致脫髮;某些化療藥甚至直接作用大腦的催吐中樞,產生比較強烈的致吐作用。


化療效果主要看癌細胞是否對化療藥物敏感、是否有耐藥性;而化療副反應主要看化療藥物對各敏感器官的損傷大小,這與每個人的體質有直接的關係。


同樣的部位癌症,同樣的疾病分期和年齡性別,應用同樣的化療方案和藥物劑量,但是每個人的化療效果和化療反應都不一樣。這就是腫瘤治療目前推薦個體化、精準化治療的原因,但是真正實現治療的個體化、和精準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

本頭條僅做科普。門診就診(出診時間:週二上午、週三下午,出診地點: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門診)。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化療反應越大效果越好?腫瘤專家直接回應四個字“胡說八道”


這個不是真的,化療藥物副作用和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劑型、給藥方式都有關,也和患者體質有關係。目前醫學研究,並沒有發現,化療副作用越大,效果越好,化療副作用和療效不劃等號。

相反的,臨床醫師目前正在想各種辦法,來降低化療的副作用。

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遲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來,天然產物治療癌症因其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優勢引起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成為主要的抗癌新藥來源。自2007年以來,己經有12種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被用於癌症治療,有許多報道表明天然產物可以克服腫瘤耐藥性。

對於腫瘤病人,臨床醫生建議結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稱為“癌症殺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發展為天然抗癌藥的潛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經被用作抗癌藥物來治療癌症和腫瘤。有許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應:託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該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體外實驗發現該提取物能使得癌細胞發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這可能是由於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最後使細胞死亡。


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在化療藥的副作用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大家不要談癌色變,也不要妖魔化療,很多化療現在在門診輸液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住院,因為副作用不大,輸液結束就可以回家了。


林醫生說見聞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這是假的。化療是一種採用化學毒性藥物來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化療所使用的藥物都具有細胞毒性,也就是我們普通老百姓所謂的毒藥。

化療藥物進入體內以後,不但可以殺滅腫瘤,對正常的組織細胞也具有殺傷作用,因此才會出現毒副反應。比如最常見的脫頭髮現象,就是因為化療藥物殺死了毛囊上皮,從而引起了脫髮。

化療藥物傷了胃的粘膜,就會引起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的反應。藥物抑制了骨髓的造血能力,就會引起白細胞降低,貧血等等。

因此,化療的毒副反應是一種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反應。化療的效果是否好,主要看藥物能否殺滅腫瘤細胞,也就是說腫瘤細胞是否對化療藥物敏感。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毒副反應是兩個方面,不能判斷毒副反應大就說明化療效果好。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如題,現在大家所謂的“化療”,一般都認為是腫瘤的治療措施之一,這種看法也不能說錯。副作用是應用治療量的藥物治療目的之外的藥理作用。應該說只要是藥物都有副作用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是藥三分毒”是肯定肯定對的,即使現在沒發現,或者有的人身上沒有體現出來,那只是科技水平沒有到,或者沒有監測到而已。

化療殺死腫瘤細胞,就是利用了其生長迅速這一特點,利用各種手段使其生長變慢或者直接“餓死”,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但是人體中還有一些正常的組織細胞也具有生長迅速的特點,例如頭髮→脫髮;小腸上皮細胞→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骨髓造血細胞→貧血、白細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生殖細胞一般有屏障不太容易造成影響,但是化療前後也不建議生育的。這些副作用或多或少,或重或輕都會體現在一些人的身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對症治療,比如止吐、促排便、止瀉、升血細胞等。

以上提到的化療,基本上指的都是全身化療,用的藥物也都是細胞毒性的藥物,是經靜脈或者口服進入血液後,全身起作用的,利用的就是對腫瘤細胞的作用>對正常細胞的作用,利弊相較,達到治療效果。至於化療的效果如何,不以副作用的大小為依據來評判的,需要根據影像學+血液學+病理學+。。。多種手段評估來得出的。所以全身性化療的副作用與治療效果沒有相關性的。

但是聰明的人類認識到了這點以後,就針對性的對腫瘤細胞使用“靶向藥物”,所謂靶向藥物就是作用於腫瘤細胞的特有的位點,通過自身或者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進行殺滅。相比較而言,這比全身細胞毒性治療進了一大步,而且也給腫瘤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是靶向也是相對的,如果體內正常細胞有靶向藥物作用的位點,那靶向藥物也會對這些細胞產生影響,也就是也會有一些副作用。例如一些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的藥物(用於治療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頭頸部癌等),會對皮膚及其附屬結構(EGFR充分表達)引起不良事件:例如皮疹、痤瘡樣皮損等。有一些研究指出痤瘡樣疹與患者對藥物的總體反應率和生存率升高之間是有相關性的,提示皮疹可能是EGFR抑制劑療效的一個替代指標。作為這一部分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副作用存在且嚴重,提示治療效果越好。

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答者 瀉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