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細節有待提升,早市管理需“戴嚴口罩”,眼下雖然是特殊時期,但市民們的吃喝拉撒不能斷,為了防控疫情,很多市民減少了白天外出購菜的次數,很多人選擇早起就近去早市採買米麵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

那麼,作為人員相對密集場所,哈爾濱早市的疫情防控情況如何呢?


8日,記者走訪了哈市香坊區和道里區的部分早市。發現仍有部分市民與經營者存在僥倖心理,部分商戶存在不戴口罩經營,豆製品敞著賣,現場宰殺活魚的情況。


黎明大市場攤區無人管理

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現場殺活魚


8日早7時30分,記者來到香坊區進鄉街134號的黎明大市場早市,市場的大鐵門上張貼著“大市場根據上級規定於2020年2月9日正常營業”的通告,通告時間為2月3日。雖然還未正常營業,但市場攤區內已有米麵糧油、水果、蔬菜、豆製品、水產品的商販在經營。


市場大鐵門已經上鎖,只留了一個小門,記者低頭從這個小門進入,未見門口有攤區的專職人員值守,也沒工作人員對“戴口罩”等防護事宜進行勸導,好在來此採買的市民非常自覺,口罩都戴得嚴嚴實實的。


在一個豆製品攤位,女店主戴著口罩分切一板大豆腐,陸續有市民經過詢價。記者發現這個攤位上冒著熱氣的幹豆腐、大豆腐沒有任何遮蓋物,直接與空氣接觸。


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三道鱗’6.5元一斤,價格跟原來一樣,能現場收拾。”記者遠遠看到水產品攤位前女攤主邊忙活邊吆喝,將剛去鱗清好內臟的魚裝進塑料袋上稱稱重。走近這處攤位,記者發現地面不少魚鱗及魚腮等廢棄物凍在一層厚厚的冰上,兩個盛滿魚的鐵箱子裡的水在加氧泵的工作下翻滾著,為了防止水溫過低,攤主在鐵箱子下燃了一小堆火,不時散出一股股黑煙和淡淡的水汽。

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緊挨著這個水產品攤位,一個賣大白菜的大姐正在給顧客收拾白菜,黑色的口罩只遮住了下巴,口鼻部位完全暴露在外,“你家就是市場後門在車上賣白菜那家吧?”見有顧客詢問,“對,裡邊人太少了,今天擺靠外一點。”女攤主搭話時嘴裡冒出一團濃濃的哈氣。


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逛了一圈馬上走出大市場前,在一個米麵油攤位前,一名口罩掛在一側耳朵上的商販見有人拍照,馬上將口罩遮擋在口鼻位置。看來商戶都比較警覺,記者聽到有市民跟商販小聲談論新聞裡發佈的關於“香坊區香一些早市因為商家和群眾不戴口罩、一些門市仍然營業被全市通報批評”的新聞。看來黎明大市場“部分商戶不戴口罩”,“攤區食品裸露”,“現場殺活魚”這些衛生防護不到位之處還有待提高責任心與執行力。


安平街早市

市場有人值守但並未制止和勸阻

市民不戴口罩買菜瞎溜達

8日早7時,記者來到哈市道里區安平街早市,這裡是老城區,居民多而集中,尤其是老年人非常多,都有愛逛早市的習慣。由於是疫情期間,記者看到當天買菜的市民熙熙攘攘,不及平時的三分之一,市民基本都戴著口罩,行色匆匆,買完菜後趕緊轉身往家走。


記者看到幾個農民工模樣的“大哥”不戴口罩溜達著買菜,“大哥,你能不能把口罩戴上?”“沒事,幾分鐘就走。”攤主提醒他們要戴口罩,他們也是滿不在乎的樣子,即使有個別人戴著口罩,也都是一次性的,說話時就把口罩推到下巴上,漏出口鼻,旁邊買菜的市民都敬而遠之。


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由於早市馬上就要關閉了,當天早上一些蔬菜水果攤開始甩賣,“皇冠梨2元/斤,草莓17元一桶……”即使戴著口罩仍有很多市民圍攏過去搶購。“這聚集在一起隱患太大了,戴口罩也不行啊,萬一有不戴上呢!”市民崔先生沒敢上前,有些擔心地說。


記者看到,該早市上有攤區管理人員在崗執勤,但他們一直站在固定的位置,沒有流動性的檢查監督,所以對於個別市民未佩戴口罩和扎堆兒買菜的行為並沒有勸阻和制止。


嚴規之下,哈爾濱早市仍舊讓人“憂心”:擺攤不戴口罩,豆腐敞著賣,露天殺活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