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武漢集中隔離點:七名醫護人員身兼多職照顧百餘人

2月7日從漢陽區獲悉,該區自1月25日開始,陸續設置3個區級隔離點和11個街道隔離點。繼1月27日首次探訪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再次探訪位於漢陽大道與三環線交叉處,由酒店改造而成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點。

留觀者最大84歲,最小3歲

“孩子,你一個人住在這裡不要擔心,有什麼事情就跟我們說。”“好的,我今天體溫正常,謝謝醫生。”

2月7日上午10時,80後女醫生許颯與13歲的小磊(化名)用電話交流著。小磊是漢陽區二橋街道居民,父母均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入院治療,於2月3日由社區送到隔離點。

“孩子一個人住在這裡,醫護人員對他特別關注。”記者現場看到,徵用酒店的一樓大堂已變身為醫務工作站。一個白色記錄板上,小磊等需要重點關注的留觀人員房號,用紅色的筆清晰標註著,特別醒目。

“5樓至15樓是留觀人員隔離區域,每兩層樓安排1名到2名醫護人員同層居住。”易海濤是漢陽區婦幼保健院黨支部書記,1月26日大年初二起就駐紮在隔離點,再沒回過家。他告訴記者,在隔離點,絕大部分留觀人員都是一人一間房單獨隔離,但有少數特殊情況,如年齡較大的老人、年幼的孩子,無法單獨居住的,隔離點允許與需要隔離的一名親人共同居住。“目前的留觀人員中,年齡最大84歲,最小才3歲。”

醫生護士一天不敢喝水

為了讓每一個人“隔離不隔愛”,隔離點建了一個“米糧一家親”微信群。每天上午9時、下午3時,醫護人員會準時提醒大家測體溫、報體溫。除了醫療信息,生活需求信息也在這個群裡交流。

“有時候一天下來,平均每個醫護人員為大家採購物資要跑二三十趟。”80後男醫生張路邊將一箱一箱的垃圾袋、消毒液搬進隔離點,邊告訴記者,目前服務人員較緊缺,隔離點僅有的7名醫護人員身兼多職,是醫生、是護士,同時也是搬運工、送餐工、清潔工。說完,張路拿起一卷寬膠帶,用一段膠帶為自己剛剛因搬運物資而掛破的防護服進行了“縫合”,“防護服能節約一件是一件。”

從早上7時30分一直忙到晚上近11時,易海濤才脫下防護服、摘掉口罩,回到自己的房間坐下喝一口水。“防護服脫下來就要換,為了減少更換,許多醫護人員一天都不敢喝水,隔離點目前共有7名醫生,其中有4名女醫生,她們更不容易。”

16人成功解除隔離

“目前在隔離點實時集中觀察人員有144名。”2月7日下午2時,易海濤告訴記者,從隔離點成立至今,已累計留觀164人,其中,4人因出現疑似症狀被轉出送往醫院,16人解除隔離。

“恭喜出關,不要再見!”“謝謝醫生,謝謝大家,出去了我一定做好防護。”在微信群裡,每一個來到隔離點的新成員都會第一時間得到關懷,而解除隔離退群的人也會第一時間被群裡的“戰友”們歡送。

漢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用作該隔離點的酒店有206間房,320個床位,最多可以隔離觀察320人。自1月27日起,每天上午9時到下午5時30分,漢陽區直各部門安排1名幹部,各街道選派2名幹部,到對口社區開展幫助工作,增強一線防控力量。同時,為了更精準及時摸排隔離密切接觸人員,該區還設計了一個小程序,簡化社區上報流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劉晶晶 柯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