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用鏡頭和文字,傳遞世間一切”

——這是對新聞人、一線記者最透徹的詮釋


在新冠肺炎爆發的特殊時期,絕大多數人都閉門不出,卻有一群人和醫務工作者一樣逆流而上,他們就是廣漢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1月25日,廣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而在Ⅰ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前,廣漢融媒體中心的新聞人早就已經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開始奮戰。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肩上扛起攝像機

心中擔起大責任


李冬陽,新聞部記者。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他已經連續多個夜晚接到採訪任務,不分白天黑夜,始終奔走在新聞報道的最前線,多次往返廣漢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拍攝採訪我市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工作。採訪需要每天接觸各類人群,最危險的一次,與不明原因發熱病人僅一米的距離。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感染,他不敢回單位完成後續的工作,更不敢回家休息,怕稍有不慎會傳染給同事和家人。一直等到病人通過化驗,解除感染警報,他才疲憊地回到單位,採集鏡頭,打印文稿。因為隨時可能接到採訪任務,不光休息不好,一日三餐也不能準時。從大年初一開始加班以來,記者們每餐都是以方便麵為伴,一點小幸福就是加兩根火腿腸。新聞部的辦公室裡,備著好幾箱方便麵、小麵包和火腿腸,大家開玩笑說“要嚐遍所有方便麵的味兒,爭取成為方便食品品鑑專家。”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需要擔當”,新聞部的每位記者都和李冬陽一樣,顧不上家人、顧不上自己,頭腦裡裝的全是採訪任務,緊繃的神經一刻也沒有放鬆。正是他們無畏無懼地衝鋒在疫情防控報道最前線,及時報道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工作的實際成效,公開透明報道疫情,才讓普通民眾能夠準確瞭解疫情防控現狀,能安心居家,認真防範。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撇下懷孕5個月的妻子

他毅然深入採訪一線


譚勇,社教部記者。

譚勇的妻子正懷著5個多月身孕。“今天又出去採訪了嗎?”“什麼時候回來?”“今天回家吃飯嗎?”這是來自妻子的微信三連問。社教部的節目瞄準的都是抗擊疫情過程中基層一線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既要拍到細節又不能影響採訪對象的工作,一拍就是一天。加上這段時間抗擊疫情的特殊性,每天最基本的吃飯都成問題。本該休假在家好好照顧懷著身孕的妻子,但是從提前結束春節假期返崗工作以來,無暇顧及家人的譚勇每天總是會收到妻子這樣的信息,字裡行間透露的都是家人的牽掛。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記者也是兒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他們也想時刻守護親人周全。但面對職責,譚勇和部門同事一起,義無反顧地多次深入醫院、社區、卡點、鄉村,採製出多篇專題報道和短視頻作品,講述疫情防控一線的動人故事,講述災難面前,那些平凡樸實的人,平凡真實的愛,帶給我們感動。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看起來乖巧的她們

都是內心剛毅的“女漢子”


王路姣,“微-新廣漢”的編輯、記者,“新姐”代表。

姣姣父母在綿陽梓潼,除夕回去只呆了兩天,初二天不亮就返回廣漢投入到工作中。

從到崗的那一刻起,每天的活動軌跡就是一線採訪完畢立馬回辦公室寫稿、編輯、排版、審核、校對。姣姣說,每天早上睜眼到晚上閉眼,手指觸摸的不是電腦就是手機,連吃飯都要用一隻手摸著手機。這都沒什麼,作為新媒體記者,最頭疼的是採訪會有無數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新”是新聞採寫的首要標準,隨時有可能改變選題,改變條目數量,會有立馬讓你現採現寫的稿件,而很多費勁心思採訪寫好的稿子並不能上。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新姐:王路姣(右二)

在工作中鋼鐵般堅強的姣姣,將有限的時間都奉獻給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疫情防控工作報道。給不了父母更多的關懷,給不了兩歲女兒最需要的陪伴,面對家人總是滿懷歉疚,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爺們兒”地給自己打氣說:“時刻保持微笑。”

姣姣的工作日常,其實也是“新姐”們的真實寫照。“微-新廣漢”這五位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女孩,有的才剛走出大學校門,有的孩子還不到1歲,她們看起來嬌弱乖巧,但一進入工作狀態就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內心無比剛毅的“女漢子”!從1月22日到2月7日,微新廣漢發佈抗疫相關推文及專刊17期、推文112條,自1月26日開始發“抗疫”專刊,每位新姐平均每天寫稿兩條、超3000字,每天都沒有在晚上10點半之前下過班,也創造了總閱讀量超40萬、總點贊量超1200的佳績,在市民中營造了“聯防聯控、抗擊疫情”的輿論氛圍,助推了全市“抗疫”工作的有力開展。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懷胎7月,不畏辛勞

擔起宣傳重任


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多,是這段時間懷著七個月身孕的孫雪平工作的常態。反覆地編輯、審核、校對稿件,每天近12個小時,她靠著頑強的毅力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從大年初二返崗上班開始,廣漢手機報每天的稿件量成倍地增長,廣漢手機報的發稿流程也做出了重大的調整。通過多方協調全市六十萬用戶臨時免費開通,增發了廣漢手機報-疫情防控專刊(聯通版)、廣漢手機報-疫情防控專刊(電信版)等,原來每天只發一版的廣漢手機報現在每天需要刊發4個版本,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孫雪平不顧自己7個月身孕的不便,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時刻保持勤奮、謹慎、細緻的工作作風,採編好每一篇稿件、編輯好每一版《廣漢手機報》。她說:“特殊時期不能後退,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保證第一時間發送信息

就連片刻發呆也得對著電腦


連續半個月高強度工作以來,肖逸說,自己的頭腦已經有些轉不過來了。每天早8點到晚7點,一刻也不能打盹兒,一刻也不能鬆懈,就連午飯時間也要盯著。和肖逸一樣的其他新媒體編輯也因為要傳遞廣漢各部門的具體政策措施,及時對外發布相關公告,講述疫情防控中的暖心故事是他們的責任。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2點,要編排、製作、上傳幾十上百條信息到手機臺、微博、抖音等各個平臺,要做各類疫情防控宣傳海報,既要有創意又要有廣漢特色……所有的一切,都要求他們臨危不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即使是這樣,誰的熱情都未減,誰都不曾因病毒退縮,依舊堅守,依然堅持!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疫情當前

我們齊聚一心,共克時艱


從1月23日至2月8日13點

廣漢融媒體中心各平臺共計發佈宣傳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信息1742條

新媒體平臺閱讀量合計595萬+

在這些稿件中:

央視用稿4條

德陽臺用稿24條

學習強國平臺採用稿件27條

央視新聞+採用稿件

29條

新華社客戶端,採用稿件2條

今日頭條用稿37條

......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這場疫情,太多人奮不顧身,太多人舍小愛成大愛,廣漢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們用鏡頭記錄,握筆抒寫。他們也是普通人,在疫情面前,也會疲勞,也可能被感染。但他們是記者,每條線索麵前他們依舊不停地往前衝,只為送出一份及時可靠的訊息。他們知道,只有越靠近現場,才越接近真實,而這一份真實,值得被每一個人知道。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抗疫小故事」廣漢媒體人:無畏前方險惡,唯有逆風而行

廣漢新聞人會與所有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警務人員、黨政機關幹部、城鄉社區工作人員一樣,會堅持到最後,會和他們一起取下久戴在臉上的口罩,迎來抗擊疫情勝利那一刻露出釋然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