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真实故事,人物均为化名,作者梁良公子,谢绝转载)

回想那天,我突然被拉进一个小学同学建立的群里。因为工作很忙的原因,我很少加入群聊。

一开始,群里有些人谈事业,有些人谈房子车子。

突然,广州的一个同学珊珊讲到了我们一个小学同学叫秋燕。

秋燕住在我们的隔壁胡同。距离不是很远,小时候有一起玩过。一想到没有人能邀请秋燕进群,不禁有些伤感,因为秋燕已经在20多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多老同学都避而不谈她,为什么珊珊会突然想起呢?原来那天,同学们突然聊到了社会上一些弃婴的话题,她才会想起秋燕。

珊珊说,秋燕走了,但她至死都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因为她奶奶说过,秋燕是在火车站那里捡来的。

这句话令我相当相当的震惊。但也明白她的话不无道理,因为小时候很多次去秋燕的家里玩,我看得出她的爸爸妈妈不疼她。

秋燕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连班里那些调皮的小男生,也没人敢惹她,一句话惹火她的人就会有危险。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我跟她总是放学一起回家,她就是一群孩子里的领头羊,也曾经保护过我。

在我们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她家里陪她聊天,她一边拿着玻璃杯子在洗,一边转过头来和我说笑。

杯子上有些茶渍,她就弄了点牙膏还是洗洁精之类的,在那里慢慢搓洗杯沿。

孩子嘛,一般都会走神,当时只听“哐”的一声,杯子就砸在了洗手盆上。

几乎在同时,她爸爸,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卷毛中年男子,从她家的店里,绕进厨房来看她。一脸愠怒地问秋燕,“弄掉啥子了?”

这是秋燕在我面前从未有过的最脆弱的时候,我都看呆了,她居然一脸很想哭又不敢哭的表情,眼泪盈满了整个眼眶,但她死死地咬住嘴唇,无论如何不让眼泪掉下来。

我吓得大气不敢出,因为在我自己家里,不小心摔坏杯子,我爸最多说,你的手没割伤吧,以后小心点儿。

可秋燕的爸爸,一进来就赶紧看了一下洗手盆,秋燕赶紧抢着道:“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后小心点,我现在开始攒钱,过年时红包不乱花,攒够几百块,要是洗手盆坏了,我能拿钱出来换个新的。”

他厌恶的看了秋燕一眼:“这又没烂,哪用得着换?要是真得换,你那点钱够啊?”秋燕就不敢吭声了。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过了一会儿,她爸还是站在那里,没有要走的意思,也没有一点气消了的迹象,只是看一下她,又看一下我,好像我这个小客人也有责任似的。

忘了那个洗手盆有没有增加一点点裂缝了,反正没坏,还好使得很。

秋燕带着哭腔说不管损坏了得赔多少钱,她都会努力攒钱的。

那天真是颠覆了我对父爱的认知,以前我以为别人的爸爸也都是可以跟女儿有说有笑的,没想到,他爸那天在我的印象之中就跟个坏人似的。

我开始质疑一件有点超出我一个小孩子的认知的事,可能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是不一样的。

年少的我跟秋燕最终还是渐行渐远,因为两件事。

曾经有同学说,她不是一个好孩子。当然,孩子的话不能尽信,整天打打闹闹地,没个正形。

但有一次下课,秋燕拿着两毛钱,把我拉到一边,偷偷叫我帮她藏好。我身上又没有口袋,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我有点怕她,所以还是决定帮她。

我穿着一双布鞋,就把两毛钱折叠起来,放在鞋里的旁边,而不是踩在脚底。小时候有多动症呀,走路的时候总是蹦蹦跳跳的。等到放学的时候,那两毛钱不见了,我把布鞋翻了个底朝天,连个影都没找着。

秋燕就用很怀疑的眼神望着我,好像是我私吞了她的钱。当我很委屈的问她,你自己的钱为什么自己不放着,死活要托我保管呢?她就不吭声了。

我隐隐觉得,这两毛钱是不该拿的,可我就是那么傻,帮她保管了,还弄丢了,最后还让她给误会了。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于是,两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开始有了裂痕。

还有另外一次,她和她妹妹加上我,三人一起放学回家。刚好有个上了年纪的叔叔从我们身边走过,他开了一辆日本的摩托车,可能是赶时间吧,一边走路,一边把手伸进后裤袋掏钱包。

他走后,我们才走到车前给自行车开锁。我眼尖,就发现了地上有钱。秋燕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一把就抓住了那张50块。我后来居上,居然从地上捡起了一张100的。那时候的100块钱,可不是现在的红色的,所以,回家的路上,秋燕一直纠结于她没发现100块,出手虽快,却只拿了那50块。

一路上,她就不停的跟我说,你拿你那100块跟我的50块换一下吧。我很委屈的问她为什么?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家庭都是非常穷的。一心想捡着这点钱,回家交给大人改善生活。

她的理由竟然是,你一个人去拉自行车,我跟我妹一起去,三个人共同捡到150块钱,不是得一人分50嘛。

我说不行,你跟你妹是一家人,你们一家人捡到50块还是你先捡的,凭什么就要拿走100钱?100块钱是我捡的,凭什么我就得跟你换张50的?

我当时想,我平时就是特老实特不爱说话的一个人,但是为了骗我这50块钱乖乖的拿出来给她,估计她已经把我划入了傻子的行列。

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她不是一个那么适合我的朋友。

她为我出过头,保护过我不被欺负,可是,有便宜的话,她也会占我便宜,甚至她都没能说清楚那两毛钱的来历,如果钱真是她从家里带来的,为什么得鬼鬼祟祟的,不放在自己的身上呢?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不管是从心里,还是从地理上,人长大了,都避免不了渐行渐远。十几岁的时候,我在城市这头读中学,她在城市的那一头读中学,中间隔了快一个钟头的单车车程。

升上中学后,我妈还很庆幸我不用和秋燕一起放学了,她说我比秋燕笨,怕她教坏我。

让我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当我再一次听到秋燕的消息的时候,竟然是她的死讯。

有人说她得了脑癌,有人说她得了白血病,反正就是没得医治的那一种。14岁的我震惊了很久,想不到,看起来人生只是刚开始,生命怎么可以这么短暂?

我还在长高,可她却已经离我们而去,告别了这个地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

很多年后我回到家乡,当帆布鞋踏上曾经熟悉的青石板的路面时,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

世界上可能只有家乡,可以带给人这种感觉。

我走进了一家很不潮流,甚至可以说很土的理发店。那是家乡的理发店,重要的是,这是秋燕她妈妈开的理发店。

我随意的和她聊了聊,但不太敢去看她的眼神。从头到尾,她妈妈一直在端详我,从我进店门的那一刻起,她早已认出我是她女儿曾经的小学同学。

头发洗湿,开始剪,吹干,梳理,在她妈妈收起剪刀的那一刻起,气氛就越来越尴尬,我抬起头,瞪着一双有点近视的眼睛,发现她妈妈,望着镜子里的我,像个慈母。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我心里突然有一点不忍,开始后悔重新走入了这家小时候来过的理发店。很可能她一看到我,就想起她那个早逝的女儿。

果然,她的妈妈问我,你今年是21岁了吗?我摇摇头说,我才20。她那张开始长皱纹的脸,整个神情黯淡了下来,自言自语的说,哦,对了,你比秋燕还小一岁呢,我记起来了。

她没有哭,但神情难掩悲痛。我不敢哭,但心中明白一件事,我再也不会来了,我本意是看看老同学的妈妈,却反而惹她触景生情。这是我的错。

这店我几年前有来过,那时候听说秋燕的妹妹阿玉,小学毕业,她的父母就叫她不要读书了。

“不是读书的料,浪费钱。”她的父母对邻居如是说。我想起秋燕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如果不是因为生病,还能被准许接受室完九年义务教育,还算是幸运的。

秋燕的小弟弟当时还在读幼儿园,不知道那家幼儿园是不是双语的,反正我听到过四岁的他在和邻居小妹妹谈论用英文怎么说1、2、3、4。作为家里的儿子,他的父母估计会舍得在教育他这一方面下血本。

可现在,经珊珊一说,我才知道 ,原来秋燕是个孤儿。一想起那个14岁的少女,身患重病。死前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虽没办法感同身受,但仍感觉心如刀割。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春天的雨滋养着万物,大自然里的一切植物都在尽情伸展着,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不断地拔节长高。

那天也巧了,我走进营业厅交电费时,心情一般般。早知道会下雨,我就选择改天来缴费了。

刚把雨伞挂在电力营业厅的门口架子上,就迎面碰上了一个身穿雨衣刚缴完费要走的老妇人。

她的刘海全湿了,雨衣不客气地滴着水,地板在她的身下不一会儿就汇成一个小湖。

她定定地看着我,我也认出这个慈爱的老妇人。她是秋燕的邻居,小时候,秋燕曾带着我去她的店前面摆摊。老妇人卖祭祀用品,我们卖二手的玩具。

我赶紧说:阿姨,很多年没见了。

阿姨笑着说:我认得你,你小时候经常来找秋燕玩。

我想起了珊珊在群里说的话,说:是的,秋燕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前几天才从同学那里知道,原来她是个孤儿。好可怜!

阿姨愣了一下,说:怎么连你们的同学都这么说,真是的,唉!

我忙问:难道不是吗?我听说,当年她还是个小婴儿,是她奶奶从火车上捡的呀。

阿姨怕雨衣上的水太多,和我忙走到门口站着聊天。

她说:哪呀,她就是她父母的亲生女儿。

这个消息对我而言太震撼了,因为我相信珊珊不会骗人。我急急问:怎么可能?如果是亲生的,为何她家里人都说她是孤儿?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图文无关

我的头脑飞速地运转着,仍然想不出为什么,好像一团乱麻,完全理不出一点头绪。

阿姨说:问题就出在她是个女婴呀!她的母亲是潮阳人,潮阳是潮汕地区里,最重男轻女的嘛。她一出生,父母看她是女婴,说出去让村里人笑话,就骗人说是好心,从火车站捡来的。没想到,第二胎,还是个女婴。

我回过神来,说:幸好他们家第三胎终于是男婴了。阿姨,听你这么说,我反而为秋燕感到不那么遗憾了,至少,她不是个“走”之前,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孤儿,她是真的有亲生父母陪伴的小孩。

阿姨说:她的父母是重男轻女,但是当年她发病时,还有花钱带她去大城市治病来着,只是病很难治,一个星期后,只有她父母回来了,秋燕就没能够回来。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说什么好,匆匆和阿姨道别了。

这是个重男轻女的地区,很多家庭把钱都花在男孩子身上,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女儿早晚是要嫁人的,花在女儿身上感觉是浪费。

秋燕,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但我庆幸的是,在秋燕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父母没有因她是女孩子而不管她。那个年代,还没有筹款平台,她的家庭是准备生三胎的,本身也不富裕。

但是,像这种一看到第一个孩子不是男婴就赶紧骗村里人是捡来的,也很少见。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吧,但是这种过份重男轻女的思想像毒瘤,让孩子在不经意间,成了邻居们(他们搬到城里后,领居都是新认识的,都知道她是孤儿)同情的对象,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的。

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时光匆匆,我还是能回想起她妈妈那时悲痛的神情。秋燕的爸妈应该还是很爱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