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為防老,但老了真的能靠的住孩子嗎?

楊飛明


中國人的傳統裡就就是養兒防老,這獨生子女的越來越多,養兒防老已經慢慢淡出了一少部分人們的視線。男女雙方父母同時贍養時代,這些老人懂得理財,自己掌管自己的老年生活。


荔浦羅囉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麼


在我看來,養兒防老,不僅僅是作為父母的一種心理,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個傳承。

可以說,養兒防老,大部分的老人都能靠得上。當然,也有指不上的。

養兒防老,作為一個孝道文化,也是需要代代傳承的。

我們發現,那些孝順父母的,生的孩子多半也很孝順,反之,則相反。

我老家農村有個男人,被人們稱為“欠一氣”。我們家裡蒸饅頭時,有經驗的家庭主婦都能看出籠屜上了幾氣,知道饅頭是否熟了,如果欠一氣,那就是說還有些“夾生”。

這個男人被人們稱為“欠一氣”,在我的記憶中,他從來都沒有對他父母好過,我對他這個人也很討厭。

那一年,他去我家串門,說起此事,他十分激動,他說:“人們只知道我對他們不好,可是你們知道他們當初是怎麼對我爺爺奶奶的?”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對我們講述了他父母在他小時候,虐待他爺爺奶奶的樁樁件件。

從那以後,我對他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變。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他了,不知他的兒子對他怎麼樣?

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一個對父母極盡孝順的人,又怎會出現不孝順的兒子。事實上,正是你自己的言行在潛移默化地教育著你的兒子。

所以,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你的兒子是否靠得住,跟你父母靠沒靠上你有很大的關係!


大漠綠海和諧音


我覺得不一定。因為在我身邊有太多兒女對老父母不孝順的例子,我家本身就是這種情況,我爸有6兄妹,一個大哥大姐,其他都是妹妹,現在我奶奶90歲了,我奶奶跟我們煮,除了我爸媽日夜照顧她之外,其他兄弟姐妹完全不回來看看我奶奶,過年過節偶爾一兩個小女兒才回來看看,一年來2次吧,中秋節、新年的時候買幾個水果,水果還是不新鮮的回來看一下奶奶就馬上回家了!有時候我奶奶太想她的女兒們而生病,所以我真的替我奶奶感到心酸!💔




果果媽的生活vlog


要怎麼說呢,看個人吧,有的也有,也有的沒有,說是養兒防老,最近不就是有報導過廣州一個幾十歲的老太太,長期在天橋下還是銀行門口睡了,她說她是被媳婦趕出來的,兒子又不敢說,也贊同,後來採訪老太太,老太太哭的很傷心,說她一生沒做過壞事,沒積惡,如今這下場要怎麼說,都說百事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應該的


三寶媽生活日記


養兒防老,積穀防肌。可現在不像以前,能靠得住的兒女少之又少。要是自己想知道以後老了兒女能不能靠得住,想想自己的父母年老時靠著子女沒有。不管父母靠沒有靠子女養老,晚年生活幸福不幸福。

我覺得大部分人自己老了,待遇應該跟自己的父母差不多。幸運的比自己父母過得好一點。不幸的比自己父母過得更差一點,但差別不會太大。很少有曾經的不孝子年老時被兒女當祖宗一樣伺候著,這應該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吧!

很多人擔心老了動不了時日子不好過,我卻從來沒擔心過這個問題。只要我兒子兒媳婦能健康陪我到老,到我老得動不了時,他們就是我的依靠,我也相信他們不會不管我的。因為他們現在不但都很孝敬我,也從來不會啃老。處處為我著想,他們的優良品質應該不會變壞。

儘管他們都很孝順,可我也不會現在就等著他們去養。只要我能動,我會想辦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免得到時間他們因為我受苦受累。


彩霞


當然能靠的住啊,這要看孩子從小你是怎樣教育的,記得我小時候看到我的媽媽每次家裡做好吃的第一時間就會給爺爺奶奶送過去,人後才是家裡的每個人,最後才會輪到她自己,我是媽媽從小沒上過一天學,是個地地道道的文盲,但是媽媽的為人處世在我們那裡很遠的村子人都知道無人不誇讚的,我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了,我也是和媽媽一樣的對公婆,我的公婆對我也很好,我相信我的女兒將來也會和我一樣孝敬她的公婆的,其實教育孩子的做好老師是自己的以身作則,現在的孩子不僅僅要抓她的文化課,在家我們做父母的還要好好教她怎樣去做一個有愛心、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那樣將來走上社會才會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牧笛童裝


人都會有老去的那麼一天,當我們老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晚年的生活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也該只有依靠兒女了。不是人們常說“養兒防老”嗎?但是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養兒也不一定能夠防老。

“養兒防老”不是過時,而是變味了

眾所周知,農村的養老形勢是最嚴峻的,而受“養兒防老”思想觀念最深的。身邊也聽到、看到,一些新聞媒體中也有報道。在農村,不時就有兒子不孝順父母的,也有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對老人不管不顧的。還有“啃老”的,有的還嫌棄老人不住在一起的,更有甚者,罵老人,動手打了老人的。父母老了,沒有了來錢的路子,其他不說,單就積勞成疾,這買藥的錢就是個大問題。如果子女再不管父母,真的就無依無靠了。

“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子的心在石頭上”

在農村老人的觀念中,生兒育女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當兒子生下來之後,百般呵護,傾盡所有來撫育兒子。即使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也要為兒子的房子錢,結婚的彩禮錢等方面的事操心勞累。待兒子結婚生子之後,有了孫輩們,“隔代親,分外親”,還要帶孫拖女,可以說為兒子勞累了大半生。

有的兒子卻不孝順父母,對父母不問不理,真的傷透了父母的心。現如今,只要年滿60歲都有百來元的養老金,老人們都是從困難時期過來,儘量的省吃儉用,這一點養老金也算是“救命的稻草”。如其不然,連常用的、必備的止痛藥也沒錢去買。老人們又將何去何從?

兒子們負擔不輕是事實,沒有孝心才是真

做為當今的農村年輕人,不想種地,也不願種地。屁股一拍出門掙錢去了。說的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還借款貸款,長年出門在外。說是農民工,畢竟是“農二代”,“農三代”,生活的時代不同,消費觀念也不一樣,吃住哪像個農民工。年頭到年尾,有幾人給了父母生活費,化肥農藥耕種的錢。只是手頭活泛了“留守”在家的,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有的兒媳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倒很大方,時不時送吃的,買穿的,還不忘給點零花的錢。女兒也有孝敬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公公婆婆也是爹媽,四個老人怎麼就不一碗水端平?兒子在外就算不清楚,年底都回家了,咋還不給父母一分錢呢?自己的父母就真的是“包袱”了嗎?

“一母能養活七兒,七兒養不了一母”

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只要身體還幹不動,都會下地幹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特別是這病那病的,老人只是拖著不肯就醫,就怕花錢。有些老人生育的兒女多,晚年的時候,那一個兒子也不想養活。便採取“輪飯養老”的方式,這看似孝順的養老模式,其實,總是讓老人沒有一個固定的,安穩的家。有的還把父母拆開,讓父母老了連個陪著說話的人也沒有。這樣,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度日如年,時刻都有求死之心。

我們中國的傳統孝道也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很多兒女也是非常孝順父母的,能讓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活得舒暢,但是極少數做兒子的還是徹底顛覆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結果使老人在苦痛中油盡燈枯,晚景淒涼。人都會老去,做為兒子(女兒)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將來你的兒女,以你對待父母的方式對待你,你該怎麼辦?

【 】


為生活而提神


[喜歡NEW生活的人都在看,歡迎在右上角加關注]


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題主問,都說養兒為防老 但老了真的能靠得住孩子嗎?養兒能防老,這句話並沒錯。這是一條古訓。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過去又沒有什麼養老院,不都是靠兒女養老嗎?那麼現在怎麼對養老靠兒女產生疑問了呢?

之所以現在對養兒防老產生疑問,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父母的教育上。

現在大多數的子女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溺愛慣了。他們是家庭的中心,大家都圍著他們轉,他們是家庭的小皇帝。他們從來就沒有或者很少接受過要孝順父母、回報父母的這種傳統教育。他們索取慣了,他們就不知道怎麼奉獻了。

從小嬌生慣養的,沒有經過什麼風雨鍛鍊,一下子要讓他們養老了,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了,感到力不從心了。我們老了,我們也感到無助了,對養老也就失望了。

我們要對自己的養老做一個設計規劃

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對自己的養老做一個設計規劃。老養老的錢從哪兒來?怎麼籌措?怎麼理財?只有你老了跟前有錢了,你才能掌握相應的主動權。這是養老的牛鼻子。你把牛鼻子抓住了,牛也就跟你走了。如果你有一筆存款,或者是一處很好的房產,每年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租金,這些對你的養老是有非常好的支撐的。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嘛。

還有就是不要輕易放棄財產的主動權。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把財權、房產權死死地抓在自己的手裡,不到時候絕不放。你有經濟權了,你有財產權了,子女往往就會跟著你轉,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

總之,養老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從小就要讓孩子多學習,有文化,知書達理。教育他們,知道怎麼孝敬父母,彙報父母,從根子上解決養老的擔憂。其次就是在經濟上對自己養老有一個及早的謀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你加我關注並點贊,轉發收藏。


NEW生活


1.這年頭養兒防老真的靠得住嗎?反正我周圍兒子們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一半一半吧!甚至很多嫁出去的女兒發揮的作用比兒子還大。

2.老人最好還是自己手上有錢,保養好身體,一切能靠自己比較好!兒女們經濟條件好還有可能幫你養老,要是條件不行,他們自個生活都成問題,老人的養老不更成問題嗎?碰上不孝的兒女,就是有再多錢,他們也不會給父母養老的,這樣的兒女不在少數。所以老人最好得自己有錢有好身體。

3.這就扯到了教育。從小就要教育好孩子們,身體力行,把好的美德做給兒女們看,培養孩子們的優良品格,不單單是教育孩子們強勢不要怕人不要慫什麼的。那些教育孩子對別人自私的強硬的最後禍氣都轉到了自己身上。這樣教育出來的兒女最後是最不孝敬父母的人。教育不好,害的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這種事例我身邊就有。

4.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好品德,二個盡力教育孩子把書讀好多掌握技能,保證他們的生存生活不艱難。有了經濟的保障,老人晚年生活才可以安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