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m2446339610


作為同齡人,分享一下我的購買保險經驗。

首先,根據自己自身的情況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這裡我們強調兩個詞“自身情況”“適合自己”。這兩個詞是我們購買保險的關鍵。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只有根據自身情況購買的才是真正能做到保障而不是平白給自己增添壓力的。

第一、對自己購買保險的預算做一個大概的估計

第二、買保險先買保障再買理財。

第三、經濟不允許的情況下,沒必要一筆買齊所有保險,可以陸續購買。<strong>

根據以上三點,我在三年前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保險,10萬保額重疾險。一年保費大約1900元。重大疾病的花費確實很高,所以這塊的保障要先做。然後隨著自己工作收入的增加,在去年又購買了20萬保額重疾險,附加醫療保險和意外險,保費大約5500元。

這兩份重大疾病保險我選擇的都是20年繳費,就是預計在55歲退休之前保證都能繳納完。因為退休之後就沒有工作收入了,如果再需要承擔保費支出,那壓力無疑會很大。

然後,經過深思熟慮在去年我又購買了一份年金保險,每年交1萬,交10年。這份保險是為了將來養老做考慮的。根據我自己的想法,將來如果單純依靠國家的養老金是不夠的,所以養老一定要自己提前規劃。

其次,最好自己去學習瞭解,不能光聽別人的介紹。

我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其實是自己學習瞭解之後,通過朋友主動去找的保險公司業務員。

最開始的時候是在保險相關的公眾號看我所需要類型的保險產品推薦,或者是百度搜索。現在有很多公眾號或者保險達人去做各種產品的測評和解析。

我想說的是這並不難懂,因為一般解析、測評說的都還是挺明白的。然後篩選出我中意的幾款保險產品去具體的再瞭解一下。再然後,就跟身邊的朋友的打聽一下是否有認識相關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想通過業務員再驗證一下,網上的和業務員的說法是否一致。

我認識的這個業務員是個大姐,保險幹了很長時間,非常的專業。雖然有的時候,我們會詬病保險業務員,但是不得不說,如果你遇到一個專業的保險業務員,那真的是非常專業。會給你很多建議和意見。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莫吝金錢


我和樓主年齡相差不多,關於保險配置,有些心得,與您一起分享。30歲正值壯年,財產、健康考慮全面是很對的,特別是在當下日益附加的辛苦付出。

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公司已經幫您考慮了社保,涉及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障,但是一般會按照您的當月基本薪資及當地社保標準進行繳納,個人是無法提高繳納比例的。

當然如果您是企事業單位高管及管理者,相應的薪資也比較高,自然您的社保五險繳納標準也會很高,不過有上限的。

如果您是個體或自由職業者,那就需要通過自己註冊的公司、勞務公司或者個人自行繳納,承擔費用較高,而且不太方便,保障係數不高,對購置資產提供證明等也不是很方便。

所以,僅僅有了這些不是夠的,這些只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保障而已,您要考慮的更多的保障才可以,對於您的提問,我的回答建議如下:

首先,要考慮綜合意外險。這個是首要考慮的,生命健康為第一要位,不管是否發生,考慮周全總是好的,綜合意外涵蓋了一般涵蓋意外身故、意外殘疾、意外醫療、住院津貼等保障,很多保險公司都有,費用標準相差不大,但是保險金額及種類不一樣,保費自然就會相應較高,渠道比如:銀行的app,支付寶、微信等等都有,具體的保險公司及險種不推薦,這個要您自行選擇,要了解清楚在選。

其次,成人重大疾病險,包含常見的30種以上重大疾病基礎保障及醫療服務,有沒有醫保都可以賠付,有的是不能的,要看清。報銷覆蓋95%以上的範圍,所以,最基礎的社保,沒辦法滿足這些重大疾病的費用開支,補充一項,更好的保駕護航。

(如果您資金充足,可以單獨購買一項醫療險,保險額度很高,是針對涉及疾病的所有一切費用,比如:墊付醫藥費,住院費,上手術費,上班補貼,精神補助,院外靶向藥等等高額開銷,其它險種和社保報不了這麼多種,更沒有這麼寬的比例範圍,所以,看您的實際情況而定。)

最後,個人財產險。這個很寬泛,但是我指的是涉及到錢有關的,比如:賬戶險,財產險,房屋險。有個好身體去拼搏,就得對自己付出的積累,有保險來做保障。現在線上交易為主流,對賬戶、資金做一個保障,會放心一些,但是也別什麼都敢去嘗試。另外,不管是租房或是固定房產,房屋類的得考慮進去,像漏水、損壞、盜搶等等都有保障,小錢買安全,具體的不在贅述。

(如果資金很充足,購買了理財,理財也是有保險的,可以考慮。)

綜上所述,不管自己掙多少錢,健康永遠排在第一位,而且現在保險種類各式各樣,挑選時要多瞭解、多對比。雖然保險有保障,但同樣陷阱有很多,避免買重複,多買,沒有意義,注意看清條件,不符合,買了也沒用。

如果讓我推薦,我建議您可以參考一下,每個人及家庭配置不一樣,但是對個人來說,這麼配置不會錯。另外要注意個人資金的分配,每年自己或者家人的保費,控制在15%—20%以內比較好,別超過家庭的正常支出,當然,錢多就無所謂了。

還有,選擇保險需謹慎,不要急病亂投醫,現在亂買的,太多了,到時候用,又用不上,得不償失。符合條件的,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合適的。

以上,僅是個人的建議及意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梵高不一是梵高的


三十歲左右買什麼保險好呢!

❶保險界的“四大金剛”為何物

❷市場上熱銷的保險產品

❸哪些條款是雷區

❹哪些是值得購買的產品

一、保險界的“四大金剛”

保險種類繁多,對於要購買保險的人來說,理清保險的種類是前題。保險界的“四大金剛”都有什麼呢?

(1)意外險

主要保障意外身故、意外傷殘、因意外看病住院等,例如跌倒摔傷、開水燙傷、被狗咬傷、交通事故、旅行意外等等。

其中,因意外看病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採取補償型賠付,被保險人可以憑發票報銷。

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屬於給付型責任,如果被保險人意外死亡或因意外達到一定傷殘等級,保險公司會直接賠付對應保額。

(2)醫療險

和我們五險一金中的醫保一樣,醫療險也是為看病住院準備的,先看病後報銷,報銷的錢不能超過實際看病花的錢。

不過相比醫保,商業醫療保險保額更高,保障範圍更廣,報銷的範圍和比例也更大。

(3)重疾險

即重大疾病保險,以特定重大疾病為保障對象,這些重大疾病一般發病率高,治療費用也高,例如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術、嚴重冠心病等。

重疾險屬於給付型,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理賠條件,保險公司直接賠付約定保額,不用像醫療險那樣拿發票報銷,並且這筆賠償沒有用途限制,被保險人可以隨意支配。

(4)壽險

壽險的賠付條件非常簡單,就是被保險人身故。無論是因疾病身故還是意外身故,壽險都能賠付。(有些壽險產品加入了全殘責任,被保險人全殘也能賠付)

根據保障期限,壽險一般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和重疾險一樣,壽險也是給付型,達到賠付條件(身故或全殘)即可賠付。

以上四種保險,意外險和醫療險,一般是一年期產品,買一年保一年,第二年需要重新買。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風險無外乎意外、疾病和死亡,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有這“四大金剛”護體,保險基本就配齊了。

二、市場上熱銷的保險產品

通常情況下,大家既想給自己買保險,同時又分不出那種保險適合自己,一旦買貴了就是經濟損失,買低了會有保障不全的時候,一時間很難下手。

薄荷君整理了2019年最熱銷的19款保險產品,有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等等,他們都是對重大疾病,身故、意外、醫療療進行保障的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保險價格真的多樣,拿重疾險來說,同樣的保障內容,貴的要一萬多,便宜的幾千元。

那麼是不是越貴的產品越好呢?

其實不是,有的很貴的產品特意避開一些常見的高發疾病,減少理賠。增加一些沒有什麼用的保障來增加價格


卡丹尼VS資深旅行達人


在商業養老保險市場上,並沒有限制哪一種養老保險產品是專門用於養老的,只要是具有保險金定期給付或者定期分紅的功能,都可以當做養老保險來購買。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傳統型、分紅型、萬能險和投資連結險都可以達到養老的目的。

1.傳統型商業養老保險:像一個表格一樣,一目瞭然。要交多少錢,每年交多少,什麼時候能夠領取,每次能領多少...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夠提前預算出來,這類型養老保險產品就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

2.分紅型的商業養老保險:比較靈活,但是它的收益也是不確定的。不過,一般為了保證投保人的利益,所有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都會設置一個最低收益率,比如說2%。這樣的話,投資收益就是低於傳統型的。但是它的優勢就在於,收益高的時候還是相當可觀的,並且每年定期會有一份額外分紅。

3.萬能險:近幾年非常受歡迎,因為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複利”,它和分紅型保險有些類似,都會保證最低收益率,但是它有一個“投資賬戶”,分紅或返還的錢可以進入這個“投資賬戶”,賬戶中的錢就會以複利的形式來計算利息,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4.投資連結險:就更像是一種風險投資方式了,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保險公司不會給出保底利率,不論是虧是賺,都是由客戶自己來承擔這個風險。保險公司在這中間就像是一個理財投資顧問了,只是收取一些管理費來作為回報。

以上幾種類型的商業養老保險適合的人群完全不一樣,建議根據您的收入和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進行選擇。沒有哪種養老保險更好,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敗144474248


首先由這樣的意識非常的不錯!

但從家庭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配置保障方案有先後順序,先保障,後理財。

那麼養老年金保險屬於理財型的.具備:1責任不可推卸|額度不可減少|時間不可推移幾個特點,那麼也就是說需要在定期使用,且安全|穩定|增值|有效的。

 那麼養老年金配置的年齡段大致在35到45歲之間,如果經濟允許可以提前配置,但是在配置養老保險之前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是否有社保?養老金的係數是多少,得到缺口數額,目前社保覆蓋率是40%,可以推算目前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推算。

  2. 是否有健康保障?具體是哪些方面的.....


買多少是個必須關注的問題之一:

  1. 所繳保費部要超過年收入的15%

  2. 保額不低於年收入的10倍

買什麼是首要考慮的:

  1. 意外傷 【包含意外傷害\意外傷害醫療】

  2. 重大疾病保險 【包含重大疾病\輕度重疾\特定重疾】

  3. 身價 【可以配備終身\定期】

  4. 一般醫療【定期\終身】


沒有餓死的老人,只有躺在病床上的人。 

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好幫手老武


30歲的年齡確實也是需要規劃一點養老保險😄

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最主要考慮公司的實力,有實力才能夠有非常好的盈利,從而確保我們的養老金能夠實現保值增值;第二個是選對合適的產品,最好是能與生命等長複利增值的產品,第三個要找專業有德的代理人😊





立輝推薦


如果你有養老金,30多歲不需要買養老保險,性價比更高的是買重疾保險,保大病,而且要買純保障型的,保額大概是總年收入的五倍左右,比如你年收入20萬,那就買100萬的保額,但是也不要買太多,有個100萬就行了,多了就浪費了。其次如果真要買養老金,得明白,養老金是為了未來退休以後的正常消費,所以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為CPI的原因,你買的養老金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必須超過3%才可能比較保險,所以可以考慮預訂利率4.025%的年金保險,或者買權益比例配置比較大的養老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障產品,長期持有


墨化kingshy


大家好,我是小川,我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第一,交費年限。按30歲的年齡,如果是自己投保,建議可以交10年期的。如果是父母花錢投保的,建議交5年

第二,選擇養老金領取時間。現在養老險一般有兩個時間:1種是即期年金,就是第一年,或者交完保費就領養老金的。2種是到設定的年齡領取養老金,比如55,60,65歲開始領取。

這就要看你具體需要什麼了。

但不管怎樣選擇,現在許多保險公司在養老險後附加了萬能帳戶,對於不需要領取的養老金再次增值,並且隨時可以領取

第三,產品類型,建議選擇固定收益型的,不要選分紅型的。分紅有其不確定性,而固定收益型的,將收益固定下來,沒有不確定性。

最後,總結一下,保單大家儘量買一些,經濟寬裕可以稍微多買一些,手頭緊,可以買少一些,每個都會變老,這是給自己保障


深圳創業草根


首先要看你的經濟狀況,再來確定買多少和買什麼樣的保險,一般來講30多歲馬上要進入中年到40歲,加上現在生活壓力大,亞健康身體漸漸出現,有一份健康保障是很重要的,我建議要買就買保重大疾病的,因為小病有社保,大病保險要買確診即賠,函蓋病種多,保終身,可轉換成養老金的最好,還可以附加意外,住院生活保障,這種保險大約年交六千多也不貴。


人靠信仰而充滿激情


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30多歲了才籌劃參保的問題。按照國家的規定,職工入職以後就應當參加社會保險,這是《勞動法》的強制規定。不過自由職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有選擇性的參加。年輕的時候收入低,也不識愁滋味,很多人等到30多歲才開始籌劃未來的養老問題。

30多歲才準備參加社保,這個時間並不晚。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我們的退休條件是達到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費累計滿15年。一般來說,肯定能夠符合上辦理退休的條件了。


可是,30多歲買養老保險,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人們考慮養老問題,實際上既可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又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還可以自己做好養老資產的配置。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購買社會養老保險是基本的選擇。其他的養老模式一般建議高收入人群,最起碼也得月收入在300%社平工資以上的人群。

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又可以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類。


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一種福利性保險。繳費檔次非常低,待遇也低,只適合低收入人員。比如多數地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最低是一年100元。大家可以想想一年100元能夠幹什麼?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非常低。

為什麼說它是福利性保險呢?即使我們一年繳費100元,國家還會給我們補貼30元進入個人賬戶。退休時除了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有補貼的基礎養老金,國家補貼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都是88元每月,不會消耗任何我們繳費費用。所以說,居民養老保險是一種以福利性保險。

②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養老保險了。企業職工參加,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參加,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當然一些地區還有一定的補貼或者補助。

第一,基礎養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資、繳費年限、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掛鉤。

如果我們按照100%檔次繳費15年,退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始終按照60%檔次繳費,只可以領取12%;如果始終按照300%檔次繳費,可以領取30%。

如果我們按照100%檔次繳費30年,可以領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我們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不過為了防止大家收入差距,適當縮小了基礎養老金的待遇差距。100%檔次繳費是300%檔次繳費的1/3,但基礎養老金待遇是其1/2。

第二,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餘額,目前是按照每年個人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每年按照國家公佈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算利息。2016年以來記賬利率由國家統一公佈,目前一般高達7%~8%。

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是2005年公佈的,至今沒有修改過,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50歲是195個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如果僅比較當年繳費的話,會嚴格按照繳費檔次的比例計算出結果。比如退休時按照2018年60%檔次繳費產生個人賬戶養老金20元每月,而當年按照300%檔次繳費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肯定是100元每月。

因此,個人賬戶養老金鼓勵的重點是多繳多得。當然,繳費時間越長,個人賬戶餘額累積的也會越高,也是長繳多得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述,對於30多歲的自由職業或者靈活就業參保人員,一般還是建議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選擇合適的繳費基數,能繳納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這樣養老金才能夠更適合自己。一般繳納養老保險的負擔,佔自己總收入的10%~20%就好了。還是奉勸年輕人,儘量早參保,這樣年紀大了以後就沒有多少負擔,有更多的可選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