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土比中國大38萬平方公里,為何人口只有3700多萬?

蘇打_vison


加拿大地處北美洲北部,國土大部分都在高緯度地區寒冷地帶,人口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和鄰近美國的狹小範圍。在北極圈廣大地區人煙稀少。該國過去是英國殖民地,後獨立。英國國王仍是國家元首,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是一個移民較多的國家。由於該北部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居住,限制了人口的遷徒和開發,阻礙了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由於其人口基數低,上世紀七十年代僅只有二千多萬人口,現在達到了三千七百多萬,人口增幅還是較快的。現在主要移民是香港和中國大陸投資移民。人均收入還是非常高,是一個發達國家。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趙建明Zhao


因為我們不一樣,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叫中國。


作為世界第二大領土大國,加拿大國土面積高達998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約960萬平方公里多出38萬平方公里。

但是,如此巨大的國土面積卻並沒有養活更多人口,相比於我國的約14億人口的龐大規模,加拿大區區3700萬人口顯得太過稀少。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加拿大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在於:


1、自然環境惡劣

加拿大人口稀少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國土位置太過靠北。

作為中高緯度國家,加拿大適宜生存的區域,只有靠近美國的帶狀區域,即北緯49度線以北附近地區。剩下的中北部地區,尤其是北極圈內的大片土地,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60℃,是真正的冰天雪地。

所以,和澳大利亞相似,雖然加拿大國土面積較大,但適合生存的區域面積則相對較小。在資源相對較少的情況下,能夠供養3700萬人口已經實屬不易。


可以說,惡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加拿大人口稀少。而人口稀少又阻礙了國土的進一步開發,所以加拿大的人口增長始終較為緩慢。

2、人口基數太小

加拿大人口之所以稀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基數太小。沒有較大的人口基數,即便加拿大放開了生,也不可能出現人口大爆炸。

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和美國一樣都曾被少量英國殖民者統治著。因為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大量病毒接踵而至,北美大陸抵抗力薄弱的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人口數量銳減。於是英法荷等殖民者及其後裔,加上陸續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移民,這些構成了北美洲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


由於美國尚未誕生前,英國重點經營緯度更低的美國東海岸區域,位置靠北的加拿大始終是一個被忽視的角色,因此人口極度稀少。

等到1776年美國誕生時,英國不得不開始重點經營加拿大,包括將加拿大作為罪犯流放地,但即便如此,在氣候極其惡劣的加拿大,直到1926年建國,人口也才勉強達到100萬的規模。

因為人口基數太小,所以從1926年至今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加拿大人口能夠增長到3700萬實屬不易。

當然,在這些人口中,外來移民也佔了很大比例。


3、生育慾望低下

縱觀今天的發達國家,幾乎都由一個可怕的相似點,那就是生育慾望極低,很多國家都不可避免地開始了人口負增長,老齡化焦頭爛額。正因為如此,歐盟才開始大大量接受中東難民,不過從這些難民從來都是攪動世界風雲的最主要因素,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作為傳統發達國家,加拿大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國家太發達了,所有人都享受著“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這使得加拿大人根本不需要為養老問題操心,於是“養兒防老”的老人自動就退下了。


加上作為中高緯度國家,受孕的成功率本身就遠遠低於熱帶和溫帶,所以加拿大人口始終難以快速增長。

另外,因為加拿大緊靠美國且忠實追隨美國的緣故,因此只要加拿大不和美國唱反調,加拿大的外部威脅就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口多了反而是累贅。

不過,人口一直太少終歸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勞動力不足,國防力量缺失等,所以為了救場,加拿大放開了移民政策,歡迎世界各地移民,移民也由此成為加拿大人口增長的中堅力量。


不過無論加拿大如何努力,其人口增加數量的稀少也必將持續很長時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加拿大在國土面積上是世界第二大國,它擁有高達,99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比我國的領土還要多出了38萬之多,在國土面積上比咱們國家多出了一個日本來。同樣的國土面積,中日兩國人口,合計超過15億,而加拿大卻只有3700萬人口,和我國的光棍人數基本持平。加拿大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什麼地廣人稀,他們國內每平方公里只有3.7人。什麼原因造成加拿大空有如此廣袤的土地,卻沒有與之對應的人口呢? 

第一、地理因素。

加拿大雖然領土廣袤,但是它的國土位置實在太靠近北極。加拿大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緯度國家,除了與美國相交的那一塊地區以外,國家的中北部地區,均處於高緯度地帶,尤其是在北極圈附近的大批領土,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冬天的極端氣溫將會達到零下60度左右,這種環境只適合北極熊生長,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加拿大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領土,不適合人類大量居住。這一點,制約了加拿大人口的增長,同時,由於缺乏人口,沒有足夠的勞動力,這也使得加拿大這個國家對於自己的開發與改造動作遲緩,進展緩慢,無法開闢出更多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第二、歷史問題

  別看加拿大現在人口那麼少,但是相比於他們剛剛獨立建國那會兒,加拿大的人口增幅可以說讓人意想不到。關於加拿大的人口問題,最大的麻筋就是加拿大的基礎人口太少,就算政府鼓勵生育,大家夜裡多多加油,以奧林匹克的更高,更快,更強的要求為準繩,努力多生小孩,也很難形成像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嬰兒潮那樣的人口大爆炸,畢竟,對於美國這樣人口過兩億的國家,育齡女性稍微發力,就能增加上百萬人口,這一點是加拿大這個國家望塵莫及的。

  加拿大人口稀少,這個鍋英國人應該承擔相當大的一部分。作為曾經的英國的北美殖民地,英國人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建設地理環境更為優越的,氣候條件更為宜人的美國東海岸,對於加拿大這塊地區,在家大業大的英國人心中完全被忽略不計。然而,歷史和英國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們花費大量精力物力建立起來的殖民地,在1776年,宣佈獨立成立了一個叫做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這可太扎心了!並海牛們這才不得不把北美建設的中心從美國轉移到了更北面的加拿大,為了增加加拿大的人口,約翰牛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把加拿大作為一個重要的流放地。但是即便如此,加拿大這個國家的人口始終增長的極為緩慢,在1926年加拿大,擺脫英國殖民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時候,他們的總人口只有區區的100萬,和上海的楊浦區差不多,在100年不到的時間裡,加拿大的人口翻了37倍,這個成績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第三、思想原因。

最後一點是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育齡婦女的生育慾望低。其實不光是在這些國家存在這個問題。婦女的生育慾望和婦女所受過的教育高低成了一個反比,越是沒有文化的婦女,越是容易淪為生育工具,反之亦然。這些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他們的婦女的生育慾望就比之那些發展中國家就比較低,少子化缺少勞動力,成為困擾這些西方發達國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才有了德國等國家引進難民,飲鴆止渴。加拿大作為發達國家中的一員,自然不能免俗,還有一點就是加拿大國內的娛樂業比較發達,晚上國人的夜生活比較豐富,這自然而然的影響了他們培育下一代。

  正是因為以上的極點因素,使得加拿大這個世界第二大國,人口只有區區的3700萬。


福垊


雖然加拿大的總面積位居全球第二,將近1000萬平方公里,然而整個加拿大的人口卻不到4000萬,目前也才3700萬出頭而已。加拿大的人口甚至還沒韓國多,總面積僅有加拿大1.4%的孟加拉國,人口卻是加拿大的4.5倍,加拿大的人口總量也就是東京都市圈的量而已。

其實加拿大人口如此之少,主要原因還是由於自然氣候原因的限制。加拿大大多數地區終年寒冷,冰天雪地的環境並不適合居住與各項經濟活動,所以加拿大的人口長久以來也都集中於南方低緯度的狹長邊界區域,尤其是五大湖流域。而且加拿大為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也用不著那麼多的人口。

就好像加拿大雖說擁有超過24萬公里的全球最長海岸線,卻依舊缺乏天然良港的原因一樣,在加拿大99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於維度偏高,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大陸氣候區還有漢代苔原氣候區,如同西伯利亞與兩極,常年都是冰天雪地,高緯度區域還有漫長的極晝極夜。整個加拿大真正比較溫暖而且平坦的地方,基本都集中於南方的邊地尤其是五大湖區域之內,加拿大的耕地比例也極低,有效土地總面積非常有限。

人都喜歡自然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所以加拿大如今的主要城市也都集中於南部。長久以來,加拿大南北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巨大,比如多倫多是國際著名的大都市,而加拿大北方的努納武特地區的省會伊魁特,人口甚至才五千多人。也由於加拿大向五大湖流域這樣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實在不算很多,所以也就無法在保證生活水平與環境水平的前提下,容納大量的人口。

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加拿大的印第安人與因紐特人數量就非常稀少,根本就比不上南方的人口規模,後來的歐洲殖民者抵達北美洲以後,也是更加青睞肥沃溫暖的南方,壓根兒就看不上如今的加拿大。英國人與法國人在加拿大幾百年事件,除了在五大湖還有聖勞倫斯河流域建立了幾個要塞,基本沒有大的聚落形成,加拿大各方面領域的開發建設也比南邊的鄰居遲很多。

雖然都是移民構成的國度,可加拿大不同於美利堅,加拿大正式脫離殖民身份的事件比較遲,近代相當長時間內,無論是歐洲殖民者還有世界各地的新大陸移民更喜歡北美洲南部,而不太願意去加拿大。早期前往加拿大的移民人口中,除了殖民者之外幾乎就是勞工與淘金者,數量並不多,以至於加拿大人口起點就很少。

當然,加拿大適合生活發展的土地比例就算再低,可終歸其總面積巨大,所以宜居土地的絕對面積還是非常可觀的。加拿大可耕地佔總面積比例大約15%,目前已耕地就有約7000萬公頃,這個規模已相當於英法兩國總面積之和,按道理來說,加拿大想要養活上億人口也不是不可能。加拿大如今依舊人口不多,除了基數太低,加上發達國家生育觀念的轉變,自然增長緩慢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加拿大用不著那麼多的人口。

由於人口不多,加拿大在國際上一直難成一流國家,不過加拿大是世界上著名的發達國家,無論是工業、農業、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實力都相當強悍,加拿大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位居世界首位,生活水平非常高。對於加拿大來說,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突然有了過多的人口未必就是好事,可能對加拿大目前擁有的高質量生活水準造成損害。

本土人口不多又不太願意生,每年移民人口數也沒那麼誇張,所以加拿大人口規模也一直上不去。


澹奕


加拿大國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比中國多38萬平方公里。人均GDP46261美元,是我們的5倍之多。面積大、又富裕,為什麼人口只有3700多萬呢?

有人把原因歸結為宜居面積不大、生活水平高、生育慾望低等原因,那我們看看加拿大的人口增長率。

據世界人口數據網站顯示,從1959年到2019年近60年時間裡,除了1963年到1973年的十年間,中國人口增長率高於加拿大,其他50年時間,加拿大的人口增長率大部分時間是高於中國的。

特別是自1999年至今,20年時間中國人口增長率沒有一年高於加拿大。近幾年的差距更大,我國增長率均在0.5%左右,而加拿大均在1.1%以上。

從這個數據來看,加拿大人口少跟宜居面積不大、生活水平高、生育慾望低等,沒有太大關係,唯一的解釋只有人口基數低。

加拿大歷史上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領地,16世紀遷入了1萬多法國人。後來英國也大量移民至加拿大,當時原居民大約有24萬左右。

英國人為了和法國人爭奪加拿大的統治權,雙方打了100多年,最後英國取得了勝利。戰爭期間大量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被屠殺,人口銳減了一半。

所以在17世紀的時候,加拿大人口應該不到20萬,而此時的大明王朝人口在7000萬左右。

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開始逐漸有其他歐洲一名遷入,至19世紀初,加拿大人口有40多萬,而此時的大清人口是加拿大的1000倍,達4個多億。

自19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加拿大經歷過兩次移民潮,第一次的歐洲移民大概有200萬左右,第二次大約700萬左右。

加拿大的第三次移民潮是從1980年至今,主要以大陸的華人為主,總計大概有160萬人左右。

據統計,日本投降時,加拿大人口總計是1100萬左右, 到2018年加拿大人口統計是3707萬,73年時間裡加拿大人口增長至3.36倍。

中國人口1645年統計是5.4億左右,2018年的統計數據是13.95億,73年時間裡人口增長至2.58倍。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自1945年至今加拿大的人口增長率,總體是高於我們的。所以加拿大人口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基數太低。


花木童說史


加拿大,是典型的面積大國,人口小國。加拿大面積位居世界第二,人口卻只有區區3700多萬,真正的地廣人稀。




加拿大,也叫“楓葉之國”,位於北美大陸,領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人口3707萬。加拿大雖然幅員遼闊,但人口卻分佈極其不均,超過80%的人口集中分佈在南部五大湖沿岸,這裡是加拿大氣候條件最好的地區,因此大城市也較多,多倫多、溫哥華等著名城市都位於五大湖沿岸。



現在的加拿大,大部分的居民都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後裔。而早期加拿大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16世紀初,英國人和法國人先後入侵,1763年這裡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1867年成為英國自治領,1926年加拿大獨立。加拿大的獨立時間不到百年,但殖民歷史比獨立時間還長。大量英國、法國移民的湧入,改變了加拿大的人口格局,這裡的原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因紐特人轉移到更靠北的格陵蘭島,印第安人則集中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西北地區。

那麼,加拿大自16世紀英國人和法國人入侵以來,繁衍發展數百年,人口卻為何依然這麼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氣候因素,加拿大境內大部分為溫帶針葉林氣候和寒帶苔原氣候,只有南部和西部的五大湖區氣候比較溫和溼潤,這裡也是加拿大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溫哥華,渥太華,多倫多等加拿大著名大城市都位於這裡。

二:加拿大島嶼眾多,有超過10萬座島嶼,但絕大部分島嶼都位於北極圈附近,基本都不適宜人類居住,而且加拿大領土有約三分之一完全處在北極圈裡面,這裡的永久凍土區和惡劣的氣候條件是人類所無法生存的。

三:加拿大的人口有聚集效應,這點和中國非常像,南部的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新斯舍可省等以五大湖區與美國接壤,這一帶大城市多,人口密度高,經濟,交通都非常發達,所以這裡集中了加拿大約70%的人口,而廣大的東部地區,如努納武特地區,西北地區,育空地區基本就屬於人跡罕至,人煙稀少了。

四:加拿大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和美國的多種氣候條件不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人口沒能像美國那樣爆發性增長,建國至今約300年總人口才達到3700多萬,人口增長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只是增長的速度還是比較慢。




加拿大的人口雖少,卻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使其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加拿大的人口增長空間極大,當然,雖然國土大部分並不適宜人類居住,但是南部的五大湖區和東部的法國裔居多的魁北克省,已經足可以支撐起超過一億的人口。


大國布衣


確實,加拿大國土面積約998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國土面積大國,而我們國家國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但在人口方面,中國人口近14億,而加拿大人口只有3700多萬,不足我國的一個零頭,甚至比我國的福建省還少幾百萬,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不能只看國土面積而忽略了它的地理環境。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其大部分國土都在北極圈附近,全年冰天雪地,氣候寒冷,因此根本不合適人類大規模居住。人類說到底也是哺乳動物,繁殖受到氣候影響,所以你現在看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分別圖就知道,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別在與美國交界邊境地區,氣候相對暖和些,而往北地區人口密度基本上低於0.5人/平方千米。


其次,加拿大歷史上人口基數本來就低。在新航路開闢之前,加拿大所處的美洲新大陸只居住著少量的土著居民,比如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等。後來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殖民者開始來到這片土地,這裡的人口才緩慢的增長。

當然了,這與經濟水平也相關,從世界各國的普遍情況來看,經濟水平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比如英法德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而經濟落後的地區生育率反而卻很高,越窮越生。我們也要知道,加拿大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它的人口出生率也是非常低的。此外,歐美文化當中也沒有多子多福這種概念,它們的居民生活理念不一樣,他們更加追求生活品質,不怎麼願意生孩子,所以加拿大人口就比較少了。


錦繡中源


國土面積大,不一定就人口多啊!

就拿俄羅斯來說,雖然有四十幾個日本大,但兩國人口其實差不多。再比如與咱們相鄰的蒙古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生活著三百多萬的人口,平均2人一平方公里。

所以人口的多少不是土地決定的,而是這個國家的自然環境、發展程度以及國民的一個生產意願所決定。

加拿大擁有998.4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排名世界第二,比咱們國家還要多出38萬平方公里,但是他們的人口只有3706萬(2018).不足咱們一個零頭。

人口密度不足4人每平方公里,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那一批國家,做到了真正的地廣人稀。

究其原因:

第一點:自然環境!

加拿大是一個高緯度國家,全國9成的的土地處在北緯50度線以上,其最南端的多倫多也在北緯43度,差不多相當於咱們的長春。

這也就是說,加拿大最暖和的地方,就跟咱們東北差不多,這簡直沒法玩兒了。

所以,加拿大的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再南部,與美國交界的地方,加拿大的那些大城市都在這一塊兒,像什麼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等等。

而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無人區,因為氣候原因,不適合人類居住。只能成為礦產資源地和動物天堂。

第二點:人口基數小!

一個國家的人口增長,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隨著人口基數的擴大,其才能得到有效的增長。

而加拿大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其乃是當年英法殖民北美的時候移民過來所建立的一個國家。也就三四百年的歷史,而且移民過來的人也不多。所以就算拼了命的生,這點兒人口,這點兒時間,很難有一個大的長進。

第三點:生育積極性不高

當時這些移民主要的活動範圍還是在最南部的五大湖區域,生產資料與活動範圍有限,提供不了太多的人口增長的條件。最初殖民的時候,無論是與當地的原住民戰鬥,還是抵抗當地的惡劣環境,都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減員

而且再這種環境下,大家沒有太多的能力或者說想法去努力的繁衍後代。

而到了今天,加拿大已經是一個高福利的發達國家,人民富裕,且有能力來實現人口的增長,但他們的積極性同樣不高,因為西方人也沒有咱們這個多子多福的傳統,有錢了就享受生活。導致其人口增長速度遲遲提不上去。

當然了,現在的加拿大已經有能力負擔更多的人口,而且其人口雖然增長速度緩慢,但好歹也是在穩步的增長中。再加上其良好的移民環境,將會為其吸引到更多的移民。其人口基數上去以後,其國家人口將會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


白話歷史君


加拿大領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但是人口數量只有3700萬,而我國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卻高達14億,常駐人口數量超過3700萬的省份有17個,最多的廣東甚至超過一個億。

加拿大為什麼人口數量稀少,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氣候寒冷;第二,生活水平高;第三,生育觀念。

氣候寒冷

加拿大北部地區為寒帶苔原氣候,全年氣候寒冷,即使是溫度最高的月份,溫度也在0~10℃之間,因此即使是陸地也常年封凍,完全不適宜人類居住,北部最低溫度為-60℃,與西伯利亞最低溫度相當。

上圖綠色區域是全世界適宜居住的範圍,顏色越淺越適宜,加拿大隻有南部靠近美國的部分是綠色,而中西部地區雖然是綠色,但是卻是深綠色,自然條件惡劣,所以加拿大大城市全都集中在南部地區。

加拿大海岸線長24萬公里,世界第一,邊境線長達8892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邊境線,因為自然天氣是加拿大最好的防禦工事。

生活水平高

2018年,加拿大人均GDP高達4.7萬美元,領先於德國的4.4萬美元,而法國和日本人均GDP約為3.7萬美元,被加拿大遠遠甩開。


由於加拿大西部和南部鄰國是美國,而北部是北冰洋,東部是浩瀚的大西洋,唯一能夠對加拿大構成威脅的只有美國。加拿大與美國同為五眼聯盟成員,也都是北約國家,所以兩國關係密切,加拿大的國防基本由美國負責,包括文員在內,加拿大總兵力6萬人,省下的軍費用來發展國計民生。

根據各國的情況可以發現,生活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因為人們把更多的精力用來享受生活,而不是生育,所以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生育率都在下降,而日本人口數量甚至在下降,僅2018年就減少了44萬人。

生育觀念

歐美國家幾乎沒有多子多福的觀念,加上加拿大人均GDP高,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齊全,沒有養兒防老的說法。

對於加拿大這樣無慾無求的國家,人口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水平,加拿大已經達到各國追求的目標。當然,這也多虧了它的鄰居是美國,如果換成日本,加拿大也就不會這樣悠閒自在。


視野新觀


加拿大是世界上毫無疑問的發達國家之一,領土面積達到了998萬平方公里,但他們的人口僅有3000多萬,甚至還不如中國一個省人口居多,加拿大也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而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普遍常見也有兩個,但是從根源上還是要從歷史的關係說起
普遍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其實可以對比來看,俄羅斯的領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他們的人口僅有一億多,這兩個國家都是世界上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人口稀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環境比較寒冷。
加拿大和俄羅斯都是屬於北冰洋圈,最低溫度都能夠達到-60℃,從生理角度結束,寒冷的天氣影響了人類的繁衍生息,而且俄羅斯和加拿大人口分佈上,也是南方比北方居多,,由此可見寒冷的天氣下,對於人類生存是一個極為嚴峻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加拿大作為高度發達的國家,女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女性不願意生育來束縛自身,因此導致加拿大地區人口出生率很低。
不過從根源上說,要從加拿大的歷史發展上說起,加拿大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我們很熟悉,他是美洲大陸上的原生居民,可以說美洲大陸上最早生存的居民是他們,但印第安人直到21世紀以後,雖然遍佈美洲大陸,但總數也不到3000萬,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陸上的文明進程,要比歐洲、亞洲大路上的文明發展很慢。
在15世紀被法國發展成為殖民地以前,這裡一直都是一塊無主的荒地,印第安人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與大自然惡劣的環境所搏鬥,因而始終形成不了大規模的人口集群部落,以至於15世紀亞歐大陸上封建王朝已經發展到頂峰時期了,美洲大陸上居然還是十分原始的土著人。
為了佔據這塊無主的荒地,歐洲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一開始只是一些犯罪的囚徒,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的人為了躲避災禍不遠萬里前來這個地方,他們的後代構成了現如今加拿大乃至美洲最主要的人口組成部分,土著居民僅僅只有3%。
由此可以大膽的推測,由於環境的惡劣,導致了印第安人作為主要的人口族群,發展一直十分緩慢,而歐洲更加先進的文明統治了這片地區以後,人口的數量才有所猛漲,但是當時由於遷移的人口族群畢竟只是少數,因此加拿大地區上的人口基數始終不大,加上惡劣的環境,因而發展仍然比亞歐大陸要慢得多。
但歐洲文明對這個地方的輸入,使得這片地方的文明有了質的飛躍,人口數量的發展曾在一個短暫的歷史時期加快,1926年加拿大總人口僅僅只有100萬,但是僅僅100年的時間,就發展到了3700萬的規模,這也得益於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但總體來看,仍然侷限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加上加拿大高度發達的文明,因此人口稀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