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眾民謠音樂?

佛經緣


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是民謠!

民謠是民間流行的、富於民族色彩的歌曲,也可以稱為民歌。

民謠的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民謠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情調風格。如法國民謠的蓬勃、意大利民謠的熱情、英國民謠的淳樸、日本民謠的悲憤、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惻,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

現在我們知道了民謠的出處,就來看下中國民謠!中國民謠現在大部分人是拿著一把吉他就獨自一個人開始,最開始,民謠的本質是音樂,到現在已經被標上標籤。現在,民謠已經被標籤為夢想,夢想被列為第一,而最本質的音樂確被放到了第二。

民謠既然作為一種音樂,就不應該離開他本生的藝術,而不是為了夢想而藝術或者說為了金錢名聲而藝術,這已經失去了他的本質。本來就小眾的音樂,現在因為資本家的運作有人更多的追捧,但是別失去本質。


哇豆芽菜


首先,我贊同傳播能力的說法,這個也或許與歌手個人意願有關。

其次,就我個人經驗來看,這純粹是個人喜好問題吧。就比如,我喜歡雷光夏、張懸、陳綺貞的音樂,但我六個室友喜歡的都是周杰倫東方神起之類的歌手,相比我的喜好要大眾很多吧。她們確實有之前沒聽說過上述三位女歌手的,這是傳播的侷限,但在我的強烈推薦之下,她們還是不喜歡。就像她們喜歡穿粉色黃色衣服,我喜歡黑白灰藍一樣,可能商場裡彩色衣服確實比單色衣服多,但不喜歡的就算看見滿眼黑白灰藍她也不會買。

第三,至於逼格問題,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在成為家喻戶曉的桂冠詩人以後也曾暗暗失落過,感覺成為了“主流詩人”的自己詩趣已淪為大眾平均水平,從此再無足觀。但由於我本人文學造詣尚淺,不能評判他的人生轉折點以後的作品是不是真的無足觀,因此很難對大眾品味和逼格之間的關係下一個定義。而在音樂,我雖不喜歡鳳凰傳奇,但我不能斷言“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的意境是否就比“夢卻被海水灌滿”低了幾度逼格。就像上述穿衣問題,很難說黑白灰就比五顏六色的衣服逼格高吧。更重要的是,在無法從本質上判斷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單從受眾多少來評判逼格高低和質量好壞是不可取的。


殘陽鍋巴


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近年來中國的民謠音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普及。民謠音樂在中國的發展也有了近30年的歷史了,但從未有過近年來的輝煌,湧現了大批的優秀音樂人,顯得後勁十足,今天就來談一談中國的民謠音樂為什麼能夠崛起。

我國的民謠音樂最早是以校園民謠的形式展現給人們的,所以前些年一提起民謠,人們立刻就想起了羅大佑的《童年》,想起了老狼的《同桌的你》。如今提起民謠音樂,人們立刻就能夠想到了趙雷、宋冬野、陳粒等等一大批的音樂人,我們通常把他們的作品定義為城市民謠。羅大佑、老狼這些人的作品成為了經典,也經常會在我們耳現在在民謠圈活躍的多是80後和90後,陣容顯得非常年輕,他們更多的會讓自己的作品融入一些流行的元素讓大眾所接受,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優秀音樂人和優秀的音樂作品湧現出來。相比之下,中國的搖滾樂就顯得非常無力,如今中國搖滾的代表人物多是60後,70後,而且作品的產出也是非常的似乎是從2013年開始吧,中國的民謠界真的是如井噴式一般湧現出大批的優秀歌手,雖然他們從未說過自己走的是民謠路線,只稱自己為“獨立音樂人”,但聽眾們還是將他們的作品貼上了民謠的標籤。如今的民謠音樂的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甚至有很多的作品,我們聽起來並不是民謠的風格,也不像搖滾,更不像流行,但是因為它是民謠歌手唱的,我們還是把它定義為民謠。中國的民謠音樂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得益於各種音樂媒體和音樂平臺的普及,使得這些獨立音樂人,有了傳播自己作品的媒介。

民謠音樂的詞曲相對簡單,都是作者根據自身的感受所創作的,因此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讓人百聽不厭。眾所周知,民謠音樂的聽眾的主力軍是大學生和白領階層,近年來高校的擴招使得這部分人群非常的壯大,也為民謠音樂帶來了更大的市場。


磚頭瓦塊


民謠的定義是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前半句是民間流行的,這就說明為什麼會和大多數人產生共鳴了。民謠的歷史很悠久,而且每個國家的民謠風格也不盡相同!如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惻,法國民謠的蓬勃,英國民謠的淳樸,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等等。他們都有自己的歷史特色和民族文化。

小編對民謠的理解就特別簡單。一把吉他配上幾個和絃再加上生活中的一段經歷所寫成的故事就是一首民謠。民謠源自生活,他之所以小眾化,是因為他不像流行樂那麼商業化,搖滾樂那麼放蕩不羈。記得聽得第一首民謠歌曲應該就是《同桌的你》由高曉松創作,老狼演唱的。可以說這首歌打開了校園民謠的開始,裡面所寫的歌詞深入人心,和學生時代的我們達成共鳴。所以深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

以前的民謠就是幾個愛好音樂的朋友聚在一起,喝著酒,拿著吉他,交流一下對音樂的理解或者最近自己的一些創作,屬於小眾那種。有的時候能夠受邀參加音樂節就算是大場面了。

最近幾年,民謠開始漸漸的出現在大眾眼前,以前活躍在各個角落的不少民謠歌手被髮掘出來。從2012年宋冬野的《董小姐》,2013年郝雲的《活著》,2014年趙照的《當你老了》,2015年陳粒的《奇妙能力歌》,2016年陳鴻宇《理想三旬》在加上今年趙雷參加《歌手》時演唱的《成都》更是將民謠推向了一個高潮。民謠漸漸的出現在大眾眼前。他們由以前的幾個人坐在一個小屋子裡一起談音樂到現在開演唱會時的一票難求。這是中國民謠的進步,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民謠,瞭解民謠。

愛民謠,愛生活!因為民謠源於生活!分享你最喜歡的民謠歌曲吧






君論八卦


在音樂上,提起民謠(folk)一詞,最早,最正統所指的風格實際上是指世界各地幾百年前人們口耳相傳的傳統民歌。這些歌曲往往沒有固定的作者,廣泛在民間傳播。 如果一定要給今天的民謠下一個定義,那麼我們所討論的民謠,其實是個人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單相思。

帶著對時間的單相思,唱起逝去的青春;

帶著對地點的單相思,唱北京、唱成都,在北方思念南方或者在南方思念北方;

帶著對人物的單相思,唱《同桌的你》《董小姐》或者《沉默的南方姑娘》;

帶著對事件的單相思,Beyond於是用《光輝歲月》歌唱曼德拉。

因為求之不得,所以念念不忘、循環播放。

沒有流行音樂的華麗,沒有DJ 舞曲的炫酷,猶如靜靜緩流的小溪卻顯得清新脫俗,能觸動人內心的深處。歌詞質樸,配樂簡單,但是卻是感情的呢喃。


不經意的失落


民謠是小眾音樂,幾個大型選秀節目上安靜憂傷的樣子和亂哄哄的歌曲對比,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

就像憂鬱王子會火一樣,民謠必定會被搬上正堂。

只不過小巷裡的民謠和人們所追捧的民謠未必是一種東西。

小眾音樂,就是聽眾相對比較少的音樂,但並不是指那些少有人喜歡的音樂。

那些少有人發現的好音樂,通常由朋友們聚在一起分享或製作而完成。

可以理解小眾音樂就是暫時被埋沒了的大眾音樂。

首先,要了解小眾音樂,就要知道什麼是大眾音樂。

大眾音樂是大眾文化的一種,也可以稱為流行音樂。從文化工業的角度來說,大眾音樂是唱片公司瞄準大眾的興趣和情感需求,按照一定標準生產出的一種文化產品,其最終目的是利用這些文化產品換取利益。

從聽眾的角度來說:

流行音樂或者說大眾音樂中所包含的志趣和情感都是非常容易與之產生共鳴的,喜聞樂見的,也非常直白易懂的。

正因為這些特點,所以大眾音樂可以延展至如此廣泛的受眾規模。

而小眾音樂之所以小眾。

原因有三個:

第一,是歌曲所要傳達的信息或者情感,理解它需要一定的門檻,所以它的受眾規模相對小,比如歌劇(我們要買得起歌劇票,也要有能力去欣賞);

第二,音樂所傳遞的信息,生髮的情感本就只能引起少數人的興趣與共鳴,比如與毒品文化有關的音樂;

第三,如果某種音樂滿足門檻低、普遍情感共鳴這兩個因素,而它還是小眾,那麼,它應該還沒有被文化工業的慧眼所識別。




紫色戀情


小眾的民謠音樂,也有佳作,追溯一下的話音樂本身就是來自市井民間,有唱情,有唱家鄉,有唱兒時,有唱國的等等。小眾民謠情感更加樸實無華,唱法沒有特別的技巧,更加貼近內心真實感受。關注我,我是新疆獨立音樂人大頭,帶你瞭解更多吉他知識。



音樂人大頭


我喜歡民謠,因為它夠簡單。都說窮民謠富搖滾,我想是有道理的。民謠的門檻實在是太低太草根了,和流行音樂相比,它旋律簡單,製作粗糙,對歌手的要求低。但是它可以告訴我,音樂不止屬於舞臺,它也屬於生活。再卑微的人也有創造享受音樂的權利。從這個角度,聽一些粗製濫造卻深情的東西,反而比聽一些精緻的流行音樂更容易讓我感動。

平凡人對生活的感悟不一定沒有價值,因為真實本身就能打動人。只不過,因為平凡,所以也註定難登大雅之堂。在我看來,民謠的小眾源於它過於平凡而不是過於深刻。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東西開始成為一個文青拗逼格的資本。真的很奇怪,同樣是草根文化,喜歡聽德雲社的人永遠不會說自己是文青,喜歡聽民謠的人裡卻能出一堆裝逼犯。您要真逼格高能在這聽民謠,您早去聽交響樂了好嗎?

與其借民謠凸顯自己審美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不如試著去思考它真正打動人之處在哪裡,民謠,不就是普通人的歌謠嗎,本來就是民間的,不值得放上大舞臺的東西,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有什麼意思呢,搞得一些辣雞歌手如大冰花粥之流明明對生活沒啥感悟還硬要擠入裝逼大軍之流侮辱我們的耳朵。

就如同郭德綱所說的,沒什麼大俗大雅之分,也沒什大眾小眾之比,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愛視頻的無情長安


民謠的曲調一般都有種淡淡的憂傷的感覺,些許孤獨,聽多了會有點抑鬱,但是進去後,很難自拔,想從民謠裡面走出來,有點難,你會想念他的詞,他的調,朋友們說聽民謠的人都是有點文藝青年的潛質的,其實個人看來確實如此,就算目前不是,也是在去往文字青年的路上。



洋仔分享好音樂


小眾民謠音樂相當於地方性的區域民俗音樂文化,旨在服務少數群體,是一種很常見的民俗文化,真是因為其小眾,才更容易融入到百姓的生活當中,雖然具有很大的區域侷限性,但這並不是它的發展方向。相對而言,它是服務於小部分特殊群體的一種音樂文化。即便它的服務群體性小,但這是一種經過歷史沉澱的音樂文化,相比那些大眾的,流行的音樂熱度雖然不足,但歷史底蘊卻很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