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不是每個人都有獨處的能力,與家人朝夕相處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周國平曾說:“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

平時工作繁忙時,我們總嚮往也能擁有這樣獨處的時光。

2020年給了我們一個嚴峻的開頭,同時也給我們了附帶了一個獨處式假期。假期延長,不能出門,每個人都宅在家中,享受自己的獨處。

然而,我們並沒有如周國平那樣過得很輕鬆。

相反,我們過得不太好。

稀裡糊塗,不知道今天是周幾,明天是何夕;迷茫不知所措,每天不知道該幹什麼,吃了睡,睡了吃,手機電視輪番上陣,但依然煩躁不安。

於是“憋悶”、“宅瘋”、“無聊”成了朋友圈出現的高頻詞。有人在曬數瓜子皮照片;有人則曬數菸絲照片;有人曬為砂糖橘排隊照。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網友曬出的假期無聊事

五花八門。

有人說,獨處是成年人的奢侈品。

如今來看這話不盡然!

不是每個人都有獨處的能力,有時候,獨處需要與約束同行方可。

大部分人習慣了平時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習慣了下班休閒、晚上熬夜的節奏,這樣規律突然被打破,迎來的往往是迷茫。

你有沒有發現,離開了工作,我們好像變地連生活都不會了。

外面形式嚴峻,我們在家裡宅到煩悶。

怎麼辦?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安排自己的假期時間。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1、沉澱自我,給自己一場獨處的修行

1997年錢鍾書和楊絳愛女錢瑗因病去世。

1998年錢鍾書先生去世。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那時她成了一位孤獨老人。

餘下的歲月,如何過?

她沒有自憐自苦,正如她所說,“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所以何必再自苦,她說要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

此後她深居簡出,用了四年時間整理和丈夫、女兒生前的生活點滴,撰寫家庭回憶錄《我們仨》,風靡海內外。

2001年時她還將自己和丈夫的稿費捐贈給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

96歲時她再撰寫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102歲時出版了《楊絳文集》,有250萬字。

近20年的獨處,楊絳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明明白白,即豐富又有意義。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楊絳先生

內心強大的人,大都會獨處。他們善於利用平靜的時光撫平生活帶來的悲傷,也善於利用獨處提升自己的人生。

美國作家盧梭寫的散文名著《瓦爾登湖》,曾經震驚美國文壇。這本書裡所寫的內容正是他兩年來隱居瓦爾登湖的所見和所思。

林徽因說:“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如楊絳先生,如作家盧梭,他們就是用獨處時光在心中修籬種菊,獲得不一樣的成就。

這段時光,我們也遠離了人群喧囂,不如就用這段時光讓自己學會獨處,好好做自己,反思己身,沉澱自我。

每日按照平時那樣作息,一定要每天安排好一段時間去工作和學習,不要讓自己完全放任在漫漫時光中。

完全地放任不會有自由的感覺,只有用工作和生活的節奏把自己約束起來,我們才能享受假期帶來的自由感覺。

2、適應與家人的朝夕相處

以前我們總羨慕別人有時間陪伴家人,如今這個時間我們也有了,你是否有好好陪伴家人?

前幾天劉濤在社交媒體上曬了自己宅在家中照片,走紅網絡。

劉濤選擇努力健身,併為家人做一頓葷素搭配的美食。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劉濤的曬圖

而嚴屹寬則在家裡自學理髮,並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以前,走親訪友是春節的重頭戲,我們逛街、旅遊、聚餐,閒話家常,如今,這種模式不可行,大多數人開始了與家人朝夕面對的日子。

我們是否也和劉濤、嚴屹寬他們那樣享受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未必。

  1. 朝夕面對,一刻不離,夫妻開啟“互憎”模式。

艾米發微信同我抱怨老公,每天都能發現老公一個缺點。

老公熬夜打遊戲,打到半夜,天天如此,白天不醒,整個陰陽顛倒。

每天看到他頹廢的樣子,就覺得慪氣。

平時兩人都是去父母家蹭飯吃,現在外出不方便,兩人都不太會做飯,天天湊合吃,老公開始埋怨艾米不會燒菜,艾米嫌棄老公現在對她毫無耐心。

總之,是一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

昨天還覺得甚是完美的伴侶,今天才發現滿身都是缺點。

其實這正是由於“朝夕相處”惹得禍。

大部分夫妻平時都只是晚上相處,除去睡覺8小時,也就剩幾個小時的面對時間,吃吃飯、散散步、看會電視、玩會手機,時間很快就過了。

可如今每天十幾個小時大眼瞪小眼,相處的時間長了,自然發現問題;而且如今每個人大都有些惶恐情緒,長期宅在家中,脾氣難免急躁,一點小事就容易爆發爭吵。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1. 被上躥下跳的孩子搞到崩潰。

有句話說,孩子在家的日子永無寧日。

這個假期,孩子不能出去,在家天天作妖,看電視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動需求,在家裡來回奔跑、蹦跳、拍球、大喊大叫。

這段時間,我們小區物業群裡每天都在各種爭吵。

無他,全是孩子惹的禍。

樓下討伐樓上孩子要把樓板震塌了,樓上表示熊孩子打了也罵了,可就是不聽吶。

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遇到的問題,我也被孩子煩到不行。

長長的假期,沒有預中的歲月靜好,也沒有想象中陪伴家人的溫馨,相反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真是有點心力憔悴。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這種和家人相處的尷尬問題呢?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3、適應與家人的朝夕相處

其實無論是我們自己覺得無聊還是與家人之間爆發的雞飛狗跳,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生活節奏被打破的原因。

要想解決問題,最關鍵的就是要合理安排我們的生活,科學管理每天的時間。

以前的節奏是工作和生活,大頭的時間都被分配好,我們只分配剩餘的小額時間,如今所有的時間歸你管,你就得做好分配。

  1. 首先是按時作息。

雖是老生長談,但這個真的非常重要,也非常管用。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剛開始放假時,有點放任自我,每晚都要看小說到凌晨2點才睡,第二天又得8點多鐘起床做飯。

沒兩天下來,就頭昏腦漲脾氣暴躁,孩子一點小事就引的我不滿,大發脾氣,最後又因為和孩子發脾氣,引得老公不滿,繼而和老公爭吵。

心理學上有個判定叫“踢貓效應”,說的就是我這種情況,我的壞情緒引發了一系列事件,造成家人情緒的相繼惡化。

我深夜反思後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早睡,作息不規律造成生物鐘紊亂,從而導致身心問題及情緒上出現問題。

所以,在那後我調整了作息時間,依然堅持平時11點睡覺7點多醒的習慣,效果出奇得好,每天都是精神飽滿,做什麼都感覺很有勁頭。家人也自然受益於我的好心情,這種因情緒煩躁而引發的家庭矛盾也就沒有了。

快樂可以傳染,情緒可以傳遞,你的情緒好,家人的情緒自然也會變好。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1. 給家人安排好固定“高效時間”去做一件事

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幹什麼?這是每個人面臨的問題。

張弛有道,有松有馳才行。每天的主要時間安排好去做一件事,關鍵是別閒著。

《時間管理》上說每天都有2個小時是高效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固定下來,用來安排家人進行學習等做比較有意義的事提升自我。

例如早飯後的9點到11點的時間和家人一起看書,下午3點到5點的時間陪孩子寫作業。

高效時間之後可以讓家人隨意安排自己的時間,讓孩子看會電視,和伴侶一起聽會音樂,和家人一起看會電影。

這一有學習、有玩樂,每個人都能按部就班的生活。

當然要做這些首先要和家人一起開會商討,這樣有利於將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能更有利於發揮小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也會增進伴侶之間的情感樂趣。

有了15天假期後才知道,閒著才是不幸,忙碌才是可貴

結語

人生起伏不定,有高也有低,每一個低谷是生命裡必不可少的路,也是一個考驗。

誰都不能預測未來如何,我們要做的就是過好每一天。

就如現在,一場病毒打破了所有人生活工作的節奏。

我們無法掌控病毒,但我們可以掌控生活!

無論何時都要認真工作和生活,給自己和家人一個鍛鍊渡過生活低谷的方式。

從容面對生活裡的每一次風暴,那麼我們必將會更加堅強。

辛棄疾有詞曰“淡中有味清中貴”,生活不將就,即使平淡也要增添味道。

此時,管理好自己和家人的時間,認真工作和學習,平添幾多風味。


作者:秋實,喜歡看書寫字,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