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卻看起來低一檔次?

鍾銘聊科學


把目光集中在物理領域未免狹隘了。要知道科學研究方向都是在哲學思想脈絡上的延展。牛頓和愛因斯坦首先是哲學家,他們打破了當時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並輔助精密邏輯證明導出了科學理論。他們絕不是為了推動科學,而是從哲學思想上不斷求真,科學就是個副產品。


西西的正爺


答:牛頓統一了物理學,愛因斯坦統一了空間和時間、能量和質量,而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三人都是人類科學史上的集大成者。


在物理學中,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地位不相上下,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評選“千年思想家”當中,前三名依次是馬克思、愛因斯坦和牛頓,而麥克斯韋排在第九位。

在人類歷史上,一共有兩次奇蹟年,分別是1666年“牛頓奇蹟年”和1905年的“愛因斯坦奇蹟年”,以紀念兩位科學巨人在這兩個時間段內做出了奇蹟般的貢獻。

有詩人稱讚牛頓: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世間充滿了光明。

有人同樣稱讚愛因斯坦:多年之後,魔鬼說,讓愛因斯坦去吧!於是萬物又重返黑暗。

即便愛因斯坦的研究,是推翻了牛頓的理論,但是牛頓對科學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經典力學還是適用於絕大部分場景,相對論力學在特殊的場合下使用。


在牛頓之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是不可分的,因為物理學還沒有形成體系,牛頓之後,物理學和數學之間有了界限,牛頓三大運動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統一了地面和天上,小到氣體分子的統計運動規律,大到行星的運動,都可以用牛頓力學來解釋,所以說牛頓統一了物理學。

愛因斯坦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他的質能方程統一了質量和能量,廣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順便也把萬有引力統一到了空間當中,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之作。

物理學研究萬物,其中就有電學和磁學,麥克斯韋最大的貢獻就是統一了電和磁,他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堪稱經典力學的巔峰;而電和磁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比如電能、電磁波、微電子產品等等,所以麥克斯韋的貢獻對人類文明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從三人的貢獻來看,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在整個物理學層面完成了某些統一,兩人基本不分上下,而麥克斯韋統一了物理學中的兩個分支。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在物理學領域,“一牛二愛三麥”已成為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居其次。總的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毫無爭議,麥克斯韋緊隨其後。

但是就從物理學的貢獻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是一個等級的,而麥克斯韋又是另外一個等級。我們就從他們對物理學的貢獻說起。

牛頓

牛頓最重要的物理學理論就是他的萬有引力定律與牛頓三大定律。牛頓的出現基本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的物理學的科學觀點,除此之外,牛頓還有動量守恆,角動量守恆、顏色理論、反射望遠鏡、冷卻定律等等諸多科學理論。

不僅僅如此,牛頓在數學上有深有造詣,主要是他自創了早期的微積分理論,二項式定理等。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在物理學上的主要成果有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質能關係,光量子,創立宇宙學,量子糾纏,和玻色平分凝態物理,解釋布朗運動,受激輻射理論,固體比熱理論。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他不提出狹義相對論,5年後也會有人提出,但是如果他不提出廣義相對論,那麼50年後也不會有人提出來。這也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前瞻性。

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最偉大的理論毫無疑問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組,被稱為歷史上最優美的方程組,中學課本上學過,但是也是點到為止。作為一個工科的學生,麥克斯韋的理論在通信專業中應用十分廣泛,可以說無處不在。麥克斯韋的《電磁學通論》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還有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齊名,這個榮譽也太大了。

總結

他們三位都是年少成名,都是20多歲的時候就發表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理論。但是牛愛與麥克斯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牛頓與愛因斯坦改變了人類的世界觀,且理論更加具有超出其時代的拓展性和前瞻性。並且具有原創性。另一方面,牛愛兩者的研究範圍還是略勝麥克斯韋一手。

牛頓對於大家習以為常的“蘋果熟了往下落”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並且研究出三大運動定律,他的理論統治了此後物理學3個世紀之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直到目前一直可以解釋很多物理現象,並且由相對論預測出很多物理現象。此處補充一點,雖然牛頓與愛因斯坦各有槽點,比如牛頓性格偏執,打壓異己等等,愛因斯坦對於哥本哈根學派量子力學的錯誤判斷等。但是這些並不影響他們的偉大。

而麥克斯韋的對於電磁學的貢獻主要在於麥克斯韋方程組,當然一個麥克斯韋方程組已經足夠偉大。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形成主要是在前面多位物理學家的經驗與積累加上麥克斯韋自己的理解總結和新的研究成果形成。當然這也得益於麥克斯韋深厚的數學功底。

至於他們的研究範圍,在前文已經總結過了,可以清晰的看出來,這裡也就不再拓展開來了。


科學認識論


為什麼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貢獻那麼大,麥克斯韋方程式那麼漂亮,卻不及牛頓和愛因斯坦影響力大啊?

這個,因為牛頓和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貢獻更大,本就比麥克斯韋更大啊!

為什麼?為什麼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對科學的貢獻更大?

這個原因很多,但理解這一點,首先要理解“科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和理解科學是幹什麼用的。當然了,科學有什麼用?這又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和話題。不過,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的說,有句經常被提及的話講:“科學的第一功用是解放人的思想”。

科學有很多用處,有很多非常重要和非常廣泛的用處(或者叫影響),但科學的第一功用——科學的第一個功能和第一個作用是“解放人的思想”。

其實,說“解放人的思想”,這是在最近一百多年來的社會語境中,刻意偏向褒義的說法,如果我們換個說法,科學的第一功用就是用來給你洗腦,用來形成,塑造和顛覆你的三觀的。

知道了科學的第一功用,知道了科學的第一個功能和作用就是塑造人的三觀。那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牛頓最偉大,愛因斯坦次之,而麥克斯韋、門捷列夫、伽利略、波爾、海森堡等人,在牛頓和愛因斯坦面前,要被歸為第二流的科學家之中了。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科學進步都或大或小的改變了/重塑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在人類歷史上,至少是在最近數千年以來的歷史上,不單單是“改變了”人們的三觀,而且還稱得上是“從根本上顛覆了”整個人類的三觀的偉大科學家,只有三位,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其他的,許多科學家的貢獻也對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說開爾文勳爵的諸多成就(特別是在熱力學上的貢獻),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等等等等,但這些都不是在根本上改變整個人類的三觀。

再說一遍:真正在根本上改變整個人類三觀的,第一個(有科學史和思想史的學者認為是唯一一個)集大成者是牛頓!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牛頓之後的詩史已經為牛頓所造就,牛頓之後的人,再偉大也做不到像牛頓那樣深刻的影響人類的思想世界,以及人類思想世界的發展演變史了。

牛頓之後的後來者中,又一次徹底顛覆人類三觀的,首先是達爾文,進化論知道吧?這個不用多說了吧?然後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打破了絕對時空觀,也為打破絕對精確可知論的世界觀(就是量子世界觀的興起)做出了基礎性的重要貢獻。至於其他的人,當然也很偉大,比如說麥克斯韋就很偉大。但在改變、顛覆和從根本上重塑人類思想世界這個科學的第一功用上講,麥克斯韋和門捷列夫等人的貢獻以及影響力,和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相比,還是明顯淺薄了些的。

這裡的要點是:大家要知道,科學不但包括“應用科學”,科學在根本上是“無用”的純科學!真正純粹的科學不是被金錢或者利益驅使的“器皿”,凡是國之重“器”的都不會是最精髓最重要的科學!科學是在人性中思想裡的好奇心上生長出來的參天大樹!是人類思想世界中最偉大,最重要,最輝煌和最無窮無盡的延伸!坦白的講,我們中國人比較信仰“實用主義”,比較喜歡“功利”,一直認為純科學是沒什麼用、不值錢的旁門左道。直到今天,我們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基礎科學上,不要說別的投入,恐怕補課費還沒交夠,甚至有人根本就是隻想著投機取巧,不想交補課費呢。

好了,說了不少了。總而言之,大家要知道科學的第一功用是解放人的思想,在這一點上,牛頓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後人無法超越的巔峰,牛頓之後,根本上解放人類思想的,是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其他的許多科學家都做出了傑出貢獻,但堪稱“顛覆一切”的,人類歷史上,只有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三個人了。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麥克斯韋是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科學家,之所以會形成“低一檔次”的概念,應該是因為有些人對他的瞭解不夠。事實上,麥克斯韋的所有成就加在一起,足以媲美這個世界上任何另外一位物理學家。

最美公式的主人

牛頓統一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而麥克斯韋則統一了電和磁兩種作用,並給出了世界最美公式——麥克斯韋方程組。這是一組描述磁場、電場、電荷密度、電流密度之間關係的偏微分方程,互相之間發生耦合,變化萬千。

麥克斯韋方程組宣告了電就是磁,磁就是電這樣的公理,是物理學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次大統一。自麥克斯韋之後,物理學界一直在追求大統一,愛因斯坦晚年一直致力於統一引力場理論,最終以失敗告終,目前號稱統一了宇宙四種基本力的弦理論只是紙上談兵,還稱不上科學。

麥克斯韋妖的提出者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在統計力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麥克斯韋是統計力學的創始人。愛因斯坦的1905年所寫的5篇文章被譽為全部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篇都是研究統計力學的,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偉大建立在麥克斯韋研究的基礎之上。

麥克斯韋還曾經提出一個假象實驗——麥克斯韋妖實驗,差點讓一隻神通廣大的妖精破壞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也是物理學史上最有名的假象實驗之一。

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創始人

麥克斯韋於1871年創立了卡文迪許實驗室,該實驗室簡直就是諾貝爾獎的搖籃,從其中走出了發現電子的湯姆孫,提出原子結構的盧瑟福,發現中子的查德威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克里克,發現康普頓效應的康普頓等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綜上所述,並不是麥克斯韋比牛頓和愛因斯坦成就差,只是因為人們的學識不同、理解不同罷了。麥克斯韋單單憑藉他在電磁學方面的貢獻就足以比肩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都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順便聊一點八卦,麥克斯韋去世的同一年愛因斯坦出生,很過人認為愛因斯坦是麥克斯韋的傳承。


瘋狂知識點


如果按成就給有史以來的物理學家進行一次大排名,牛頓和愛因斯坦會坐穩前兩把交椅,其地位無人可以撼動。麥克斯韋也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完成了電和磁的統一,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就是一種電磁波。可他習慣了坐第三把交椅,幾乎未曾有過進入前兩名的時候。

統一是物理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大的主線。牛頓統一了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既然都是統一,為何麥克斯韋就不能和牛頓、愛因斯坦平起平坐呢?

主要還是由於牛頓和愛因斯坦實在是太牛了,比麥克斯韋要牛。

牛頓可謂是一手設計出了經典力學的藍圖,牛頓第二定律的建立使人們可以定量地研究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的運動,並且也能反過來根據物體的運動研究物體的受力。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為天文學的發展打下理論基礎,同時也將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統一了起來。除此之外牛頓還在光學領域有很多開創性的研究,其發明的反射式望遠鏡也是當今很多望遠鏡的基礎。另外,牛頓還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數學家,獨立發明出微積分就能夠讓他成為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愛因斯坦一手建立起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建立改變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進行了幾何化的處理,同時愛因斯坦還是量子論的奠基人之一。

和麥克斯韋相比較,牛頓、愛因斯坦的研究幾乎都是覆蓋當時的整個物理學,麥克斯韋方程組僅僅涉及到電、磁、光,麥克斯韋在統計物理學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但終究達不到麥克斯韋方程組的高度。從基礎性的角度以及影響面上講牛頓和愛因斯坦要比麥克斯韋偉大。

今天一些理論物理學家也在追求一種統一,將自然界中的四種相互作用統一起來。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的統一,還有萬有引力沒有統一進來。假若有誰將萬有引力統一了進來,他也會是偉大的科學家,但就影響力而言也是不能和牛頓、愛因斯坦相比較的,和麥克斯韋倒是可以掰一下手腕。


刁博


在物理學裡,麥克斯韋與牛頓、愛因斯坦是一個級別的。但是,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改變了人類世界觀,這個影響已經超出了物理學和科學的範疇,對人文、社會等都有重大影響。

牛頓力學建立了一個絕對時空觀,甚至是機械論。牛頓力學讓人們認識到地球上的蘋果與月亮是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後來,拉格朗日利用牛頓三大定律和動力學原理,使用數學方法建立了分析力學。拿破崙看到他的《天體力學》,問拉格朗日為什麼書中沒有提到上帝,拉格朗日說“陛下,我不需要這個假設”。拉格朗日認為,理論上來說,只要知道這個世界某個時刻所有物質的狀態,就可以通過計算,推算過去和未來。這就是牛頓力學發展到頂峰時的機械論世界觀。一百多年前,法國數學家龐加萊計算“三體”問題時,發現了微分方程的解的不穩定性,初始狀態極細小的差別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龐加萊進一步發展了“混沌”理論,“蝴蝶效應”就是它的一個特例。機械論或者因果決定論開始崩潰。

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相對性的世界觀,質量可以改變空間結構,高速運動會改變時間和空間,質量與能量會相互轉化……於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被顛覆。

相比而言,麥克斯韋電磁學理論,對人的思想沒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它只是在物理、天文、通信、信息等領域具有影響力。麥克斯韋方程推出的電磁波速度不變性質,是牛頓力學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之間的一個紐帶。一個與參考系無關的速度,在牛頓力學中是不可想象的。正是為了解釋這個推論,一群科學家開始思考新的時空觀,最終愛因斯坦完成了這個偉大任務!


RaymondIT


《宇宙物理體系》28個短視頻目錄:

1《宇宙物理體系》

2物質和能量

3質量重量

4磁和電

5時空

6光

7浮力

8飽和原理

9信息傳播

10火箭發射

11蘋果下落

12磁鐵相吸

13地球繞太陽轉

14飛機上升

15太陽能量方式

16月球重力

17力分析

18力傳播

19力與速度

20傳播力

21受力分析

22宇宙機理

23望遠鏡

24物理用詞

25性質和量

26生命

27力分析舉例

28摩擦力


天山我才


人們把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卻看起來低一檔次?

有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可以評價這三位大佬的成就,一牛二愛三麥,說的就是科學界的第一大佬是牛頓,第二是愛因斯坦,第三是麥克斯韋,但有朋友會認為牛頓和愛因斯坦應該愛因斯坦排第一位,比如下圖就是科學界的另一種排位方式:

其實這都沒有關係,來了解下這三位大佬的成就,大家心裡就對他們的位置排行有個數了!

牛頓:科學體系的開創者

以前我們沒有科學這個名詞,所以牛頓在1687年發表的著作標題名字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當然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絕對稱得上偉大,但卻並不是牛頓最偉大的地方,而是以科學思維來解釋自然界一切現象的體系,這個體系叫做牛頓經典力學體系。

151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提出了日心說,太陽系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公轉。

1610年,伽利略的《星空信使》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向人類介紹了全新的星空世界。

1600年-1610年間,開普勒完成了行星三大定律,從數學角度描繪了行星運行的軌道。

但他們之間都缺乏一個粘合劑,將現象從原理角度來闡述的理論,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了聯繫這些現象的一個紐帶,並且成為從牛頓之後的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天體運行遵循人類發現的自然規律,科學第一次在理論上徹底戰勝神學,佔據了理論絕對制高點,成了開啟科學革命重要契機與動力,這是牛頓力學在科學史上的地位,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伽利略開創了實驗科學,牛頓則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完美的詮釋了科學,當然牛頓除了這些成就外,還有角動量與動量守恆,光學以及光譜觀察和微積分等

牛頓力學體系伴隨著現代科學發展的方方面面,甚至登陸火星都可以用牛頓經典力學計算完成,它的精度高到你根本不用擔心會降落錯位置。

愛因斯坦:從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到宇宙的起源

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的假設和洛侖茲變換與龐加萊的同時性的相對性原理,拋棄以太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詮釋了時空的本質!

曾經洛侖茲和龐加萊走到了狹義相對論的邊緣,但洛侖茲死守以太,仍然試圖用以太的角度解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為零的結果,而龐加萊的同時性的相對性原理仍然沒有跨出這一步,他們都太保守,而愛因斯坦善於打破一切規則建立新規則,這使得他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然還有後來揭示物質來源的質能方程,質能等價,很多朋友以為這隻能解釋原子彈和氫彈的能量來源,但素不知質能等價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結合,能為我們解釋宇宙的前世今生!愛因斯坦就幹了這件事!

自1905年後的十年,愛因斯坦啥都沒做,就想著把狹義相對論從勻速直線運動擴展到了各種運動狀態下的廣義相對論,將牛頓平坦時空的宇宙升級到了廣義相對論質量與時空互相影響的宇宙!

1922年弗裡德曼將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設定了一個特殊的條件,假設了宇宙是一個物質分佈均勻的前提,解出了三個解,表明了宇宙有三種形狀,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宇宙是動態的,1928年勒梅特提出了和弗裡德曼一樣的結果!

1929年哈勃發現遙遠星系的遠離,從而從觀測的角度證實了宇宙在很久以前的過去曾經處在極其緻密的狀態。

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則從觀測上證明宇宙曾經發生過一場開創時空的能量爆發事件!

從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推導出的結果,加上質能等價方程,我們得以從理論上搞明白了時空與物質的由來,這個宇宙觀沒有一個科學家所能給予你,愛因斯坦做到了!

愛因斯坦的偉大,知道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就可以了,因為幾乎整個二十世紀,半個科學界都在各個方面驗證狹義與廣義相對論,但愛因斯坦的成就並不止此,要說他量子力學的開創者之一也不為過,因為愛因斯坦有個以光電理論獲得諾貝爾獎的梗,就像表彰一個立下無數戰功的將軍的理由:卻是他救了一隻小狗?也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預言和布朗運動的描述等等!

麥克斯韋是誰?他又幹了什麼?

種花家很喜歡麥克斯韋的大鬍子,但是HOLD不住啊!但麥克斯韋絕對可以,我們先引用費曼的評價來展開:

“從人類歷史的長遠觀點來看……幾乎無疑的是,麥克斯韋發現電動力學定律將被判定為19世紀最重要的事件。與這一重要科學事件相比,發生於同一個10年中的美國內戰,將褪色而成為只有區域性的意義。”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組四個方程,用來描述所有的電磁現象,這就是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當然1、2、3都不是麥克斯韋的,只有最後一個方程的右邊部分才是麥克斯韋發現的,但這意義非凡,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電荷能產生電場,磁場能產生電場,但從來都沒有人想到兩者可以互相產生,這就是電磁波的理論基礎,但這是隻是表象!因為電磁理論統一的意義絕不是電磁波這個現象那麼膚淺。它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光速不變和電磁波和光統一的科學意義!

前者將會促使愛因斯坦思考牛頓經典力學和電磁理論無法兼容,因此發展出狹義相對論,而後者則是物理學上第一次將可見光和看不見的電磁波統一起來!而在它之後,將會有更多的統一理論發生,當然再往後的統一則在100多年以後才發生了!

於是便有了光,這就是麥克斯韋乾的好事!

三個大佬的不完整故事講完了,各位排個序吧,誰第一,誰第三?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頭條號物理學家封神榜,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一牛二愛三麥”。

如果同學們有幸讀完了初中,那麼一定識得牛頓,牛大爺。同樣的,同學們只要看過科幻小說或者電影,絕對繞不過愛因斯坦,愛大神!

但是這“三麥”,該不是麥當勞吧?為什麼總覺得在名氣上低了一個檔次呢?

當然,我們可以用另一個數據說明一下問題,頭條號的讀者群體,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大約在9.4%,就是沒上過大學的朋友在90.6%左右。而麥克斯韋驚才豔絕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你不上大學不學點微積分能搞懂?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地位

2004年,英國的科學期刊《物理世界》舉辦過一個評比活動——讓讀者選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公式。

結果出乎各位同學的意料,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定諤方程等”方程界“等網紅,實力C位出道,高居榜首。

所以,麥克斯韋方程組又稱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公式,也是物理學上最美麗的公式。

那麼我們來瞻仰一下它美妙的身姿,先來的是微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再來的是積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好吧,能看懂的同學說一說感受,它是不是極盡優美而不失典雅,簡潔中透露出數學的對稱性,嚴謹而工整,彷如上帝訴說的詩篇。

好吧,沒上過大學?微積分也不知道是個啥?數學超過三位數加減都頭疼?好吧,在下告辭!

通俗的講講麥克斯韋方程組

同學們對於上面的數學方程組有很大的恐懼,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上大學時,被高數支配的恐懼,至今仍深深的刺痛著我的內心,拷問著我的靈魂。


為了假裝大家能讀懂上述方程組,我們簡單的說一說吧。

從本質上來講,無論是微分形式還是積分形式,麥克斯韋方程組表述的思想是一樣的。其實這是廢話,它們本來就是一個方程組好不好!

但是,它們仍然有著很大的差別——描述角度的不同。

大家記住以下的知識點啊!

麥克斯韋方程組,積分形式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描述問題,積分形式要解決的問題,是當我們面對宏觀上的曲面,需要用通量和環流來描述電場、磁場;而微分形式是從微觀的角度來描述問題,這時候曲面變成無窮小,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微觀的點,所以需要用散度和旋度來描述電場、磁場。

聽完上面的描述,覺得仍意猶未盡的同學,一般都知道一個事實——麥克斯韋方程組雖然有四個方程,但是其中有三個半(高斯電場定律、高斯磁場定律、法拉第定律、安培環路定理)是現成的,真正是麥克斯韋原創認證的,只有最後加進去的——安培-麥克斯韋定律裡”電通量的變化產磁場”這一項。

簡單的說,麥克斯韋的原創度並不高啊,是不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地位低了一個檔次呢?

答案當然不是!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儘管電磁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確存在過很多的定律,但是哪些是根本,哪些是表象?並沒有人告訴過麥克斯韋。麥克斯韋在沒有任何實驗證據的情況下,憑藉自己天才的數學能力和物理直覺直接修改了安培環路定理,然後從這一堆紛亂繁雜的定律中,挑選出最核心的幾個,修正了幾個定律之間的矛盾,建立起一個完善自洽的模型,並最後解釋一切電磁學現象,還順手預言了電磁波,這操作絕對是封神級別的任務和成就!

簡單的說,我們每個人都懂單個的音節,但是隻有能用這些音節組合成偉大樂曲的人,才能稱為音樂家,對不!

結語

沒有麥克斯韋,我們基本就不會有電氣化社會,你我也不會有機會躺在床上刷手機看這篇文章。

感謝麥克斯韋吧,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