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的元宵節

今日(8日)是元宵團圓日,

卻有一些人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

負重前行在抗擊疫情的“火線”上。

醫護人員、執勤人員、一線記者、戰疫夫妻……相隔異地,他們心藏無數思念和牽掛,只能輕撫屏幕上親人的臉。他們是逆行者,也是爸爸、媽媽、兒子、妻子等一個個平凡人。

在他們的背後,有使命、有責任,也有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在這團圓時分,我們走近這些戰“疫”者和他們的家人,聽聽彼此述說的牽掛和堅守。

戰“疫”夫妻檔

廣州交警支隊白雲一大隊機動中隊民警張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移植科護士史麗莎

“除夕那天中午,家裡的電話突然響起,我心裡一緊,知道‘任務來了’。”廣州交警支隊白雲一大隊機動中隊民警張斌說,妻子史麗莎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移植科護士,也是2003年抗擊過非典的小湯山醫療隊員,將作為廣東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奔赴抗擊疫情一線。“她和同事寫下請戰書,我堅決支持她的決定,但還是忍不住擔心。”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你讓女兒好好學習,老人不要出去買菜,你上班戴好口罩,一定要勤洗手……”等到了妻子安全抵達武漢後給家裡打來的視頻通話,聽著“溫暖牌嘮叨”,張斌在電話這端連連點頭,7歲的女兒和2歲的兒子也大聲給視頻那端的媽媽加油鼓勁:“媽媽加油!我們等你平安回家!”

在高速路出口,張斌和同事們進行24小時輪流設卡排查出行旅客疫情。“執勤期間時刻都要戴著口罩和護目鏡,臉上常常都是汗。現在是非常時期,既然承擔起了這份責任,就要站好每一班崗。”他說,“妻子去增援武漢,我在高速公路執勤,每個人有自己的陣地,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們對戰勝疫情充滿信心。”

“等戰疫結束,爸爸回家再抱你!”

廣州南站客運員謝海除夕元宵堅持工作

下班回家卻不敢抱女兒

廣州南站作為全國鐵路客流量最大的高鐵站,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廣州南站客運二車間的黨員們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鐵路人的責任與擔當。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今年33歲的謝海是廣州南站客運二車間的一名普通黨員,身為值班站長的他不僅每天要承擔繁重的客運工作,還要做好疫情防護的“安全員”。今年的除夕和元宵,他都堅持工作在一線崗位。

“每天面對南來北往的旅客,我不是不怕,但我不能後退,這個時候,我更要衝鋒在前!”謝海說,“作為高鐵站的工作人員,我每天與太多旅客接觸,下班回家都不敢抱3個月的女兒,怕自己身上的細菌帶到寶寶身上。”

作為值班站長,謝海每天要在廣州南站48.5萬平方米的站房中來回穿行,霸佔朋友圈步數排行榜前三名是他的常態。疫情爆發以來,在保障旅客乘車和站內外秩序的同時,客運二車間還承擔了為進出站旅客測量體溫的任務。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謝海總是不能如期和家人團聚。今年的春節和元宵,他又缺席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讓我暖心。”謝海說,“我是黨員,要有責任、有擔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就應該挺身而出,有了‘大家’才能有我們每個人幸福美滿的‘小家’。女兒,等‘戰疫’勝利了,爸爸回家再好好抱你、親你!”

滴~“體溫正常,一路平安。”

廣州市交通行政執法局道路運輸執法大隊林旭生

對於廣州市交通行政執法局道路運輸執法大隊的林旭生來說,今年的元宵節特別忙碌。從年初三開始,林旭生與同事肩負起了廣園、夏茅、羅衝圍和永泰4個重要的客運戰場的巡查工作,每天幾百次舉起測溫儀和一句句“體溫正常”,為廣州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大門。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晚上10點,剛下班的林旭生還沒來得及脫下口罩,就接到遠在潮汕家裡兒子的視頻電話,“爸爸,我的飛機壞了,你快點回來幫我修啊!”雖然戴著口罩,但是看到屏幕上兒子的模樣,還是可以看出,林旭生眼裡的疲憊頓時融化成了愛意。妻子在電話那頭,叮囑林旭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注意防護。

林旭生說,自己每天有近10個小時在客運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為了家人的安全,身懷二胎的妻子帶著2歲的兒子暫時留在了潮汕老家。今年這個特別的元宵節,他們一家註定不能團聚。

林旭生就是堅守在春運戰線交通執法人的縮影,犧牲節日的家人團聚,戰鬥在防疫第一線,守護千家萬戶的春運路上的平安。

“這個時候我不回去,說不過去!”

放棄產假、給寶寶斷奶

馬鈺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部的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年輕的媽媽。

去年12月20日,產假中的她帶著寶寶回到了湖南嶽陽的老家。按照計劃,她會在那裡待到今年3月底產假結束。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單位也已開始號召大家取消休假回崗。“我問領導:需要人手嗎?領導說,暫時不用我回去,但可以在家看一下監測平臺。”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但由於身在外地無法進入單位內網,馬鈺感到束手束腳,很難開展工作。

“如果讓我一直待在家裡,就是個幫不上什麼忙的普通老百姓。回到單位,至少能做一些專業上的事。”她在老家開始坐不住了:“我要回廣州。”大年初一,馬鈺下了決心。唯一讓她糾結的,是嗷嗷待哺的寶寶。去年9月下旬出生的寶寶剛剛4個月大。考慮到寶寶還小、坐車回廣州的舟車勞頓以及廣州同樣在上升的確診病例數,加上擔心下班回家會給寶寶帶來感染風險,馬鈺和丈夫決定,寶寶不隨媽媽走,留在老家由奶奶照顧。

她回到工作崗位後,加入了疫情監測組。這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應對本次疫情而成立的8個工作組中,防控任務最重、工作最苦、風險最大的工作組之一。 最近幾天,為了早點回到單位,馬鈺改成開車上班,連和寶寶視頻的時間都被擠佔了。 白天的工作讓馬鈺根本沒有閒暇,她也不敢輕易讓自己沉湎在思念寶寶的情緒裡。只有在晚上11點多,夜深人靜之時,馬鈺才有空拿起手機,找出被置頂工作群衝到聊天列表好幾頁後面的家族群,點開裡面寶寶的視頻,怎麼看也看不夠。

“可是看得到,摸不到,我就只希望能摸一摸她呀。”她說。

戰疫,全家齊上陣!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護理組長曹皇亮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護理組長曹皇亮,外號“一針哥”,再難扎的人,到他這兒來保管叫你“一針見血”,還被評為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2018仁心妙手護士”。 妻子劉鈴,也是市八隔離病區的護士。由於兩人在不同的病區,平常很少見面,偶爾相見,只能隔著護目屏,用無聲的語言對視加油。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作為市八隔離病區護理組的組長,從1月21日開始,曹皇亮已經連續在崗位上奮戰16天了。本來,夫妻兩人早已決定除夕回妻子老家過年,已經申請好了假期——臘月二十八至年初二,這是他們結婚六年來第一次計劃回湖北老家陪岳父岳母過年。

為了能回家陪陪年邁的父母,曹皇亮和妻子、兒子精心準備了大半個月,然而……當廣州出現第一例疑似病例,1月21日,接到領導的通知,他主動取消了休假,第一個進了隔離病房,全家也跟著他一起留了下來。妻子擔心地發消息說,“這個年都不用過了。”他馬上回答:“過年不重要,控制住疫情才重要。”

作為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戰場,80%的確診病人都送到了市八。曹皇亮的護理任務非常重,全副武裝的他馬上投入戰鬥,並且鼓勵同事說:“放鬆心情,我們是最佳拍檔!”一個班6個小時,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不敢喝水不敢吃飯,換班時後背上全是溼漉漉的。普通人像他那樣全副武裝,半小時就會覺得胸悶、缺氧。而他卻說已經習慣了。從開戰的那天起,他一直戰鬥在前線……

他說:“我是護理組長,有責任和能力帶領護士們衝在抗疫最前線”。因籌備病區工作和參與救治患者,他已連續多日沒有回家了,只能和家人通過視頻電話來聯繫。5歲的兒子嘟嘟,已經很多天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想念父親母親,只能在視頻裡哭著說:“我太想你們了,我想你們都想的哭了……”!

而這一端的曹皇亮,也忍不住紅了眼眶。“有多少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友們,舍小家,為大家,向你們致敬!因為你們的堅守,相信這場戰役必勝,盼望著你們都能平安歸來!”

“成為大白,彼此溫暖!春天也就不遠了!”

國家第二支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省中醫院團隊隊員謝東平

赴武漢後,謝東平曾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和隊友全副武裝巡視病房的照片,配文是“成為大白,彼此溫暖!春天也就不遠了!”親朋友好友紛紛回覆:謝大白,一定要平安凱旋……

而朋友圈也成了家人瞭解他在武漢情況的常用渠道。妻子林穎(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皮膚科主任)也是在值班的崗位上接到他要出發的信息。什麼也沒說,覺得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身為醫生,她很理解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名重症科醫生的信念。她只是默默地為他東湊西湊籌備了很多口罩,“不敢老打電話給他,只能等他忙完有空才主動聯繫家裡。”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最近一段時間,公公婆婆、女兒,一家子都是刷手機看電視新聞來關注疫情,關注謝東平和同事們的情況。不聯繫,一個是怕耽誤他、影響他,另一個原因,是老母親一視頻就要流眼淚……但儘管如此,極少被家人主動聯繫的謝東平,卻在2月2日“表白日”收到了一份大大的驚喜——來自11歲女兒謝艾霖和她的小夥伴們。小朋友們用畫筆描繪,用詩歌視頻讚頌,致敬白衣戰士,祝福“平安歸來“,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這些暖心的祝福讓他大受感動,有一句話跟讓他印象深刻,“長大後我就成了您,學著前輩的樣子救死扶傷”。

馳援的日子有壓力,有汗水,但情況正在慢慢變好。孩子們的祝福更讓他深受鼓舞。“必須成為孩子們的榜樣,竭盡全力,早日凱旋!”

“不能多看啊,多看就忍不住飆淚!”

廣東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救治醫療隊副隊長鄧醫宇

鄧醫宇,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救治醫療隊副隊長、黨支部副書記,廣東省人民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領隊,廣東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危重病監護二科行政主任,是此次對口馳援漢口醫院的省醫隊伍帶頭人。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對口支援13天,作為華南ICU專家的他,一次又一次帶領團隊直面確診重症患者的治療、搶救,指導對患者實施搶救等,迅速有效地救治病人,讓兩地團隊都忍不住點贊!

鄧醫宇年紀尚小的兒子鄧天立,與媽媽一起在外地,錄下祝福視頻給他:“爸爸平安!武漢加油!”,鄧醫宇說:“不能多看啊,多看就忍不住飆淚!”。他說,自己是湖北人,此次家鄉有難,自當率先衝鋒馳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抗擊疫情,我們一起努力,武漢加油!

盼早日歸家與父母團圓

治癒病人小韓

小韓,31歲,武漢一企業員工,1月21日抵湖南嶽父母家準備過年,發現不適即入院隔離,23日在永州確診收治,2月3日治癒出院。住院期間由於病情反覆,呼吸也不是很順暢,小韓很少和親人聯繫,只偶爾微信報個平安。

14天,湖北老家的父母日日牽腸掛肚,互相安慰著孩子年輕底子好,一定能挺過去。出院後小韓雖然繼續居家隔離,但可以視頻常通話,千里之外的媽媽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闖過了這一關,小韓最大的感觸是以後要多陪伴家人,珍惜親情,好好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願親人們都平安健康!(全媒體記者餘靖)

好消息是娃說他不想我

壞消息是爸爸快累壞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在家附近住酒店已經快10天了,陸續有一些同事來問:“啊?聽說你隔離了?”其實,我是在過年期間連著跑了幾天定點收治醫院,採訪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的情況後,被我家娃爸“強迫”自我隔離的。

為什麼說是被“強迫”的呢?因為自己覺得這個病雖然要警惕,但也沒有一些人所想的那麼可怕,一是相信自己採訪時所作的防護加上自己的衛生習慣已經足夠抵禦風險,二是在市八醫院採訪時,隔著隔離區的玻璃門看見醫護在裡面有條不紊地工作,都讓我心裡有底。可為什麼又住出來了呢?主要是擔心自己一旦被感染,家裡爺倆都連帶要隔離觀察。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離開家住快10天了,好消息是經過多次詢問,娃依然堅稱不想我;壞消息是又要在線辦公又要帶娃的娃爸,就快要累壞了。如果沒有娃爸勇敢地擔起一個人帶娃的任務,我絕不可能心無旁騖地一會衝在一線。

和幾位在一線報道疫情的記者聊過,他們出來採訪的“後顧之憂”其實也是家人。除了擔心給家人帶來的感染風險,也擔心家人對自己的擔心。有同事說,打算把微信顯示步數的功能關掉,否則在老家的老媽看到,就會知道她又去醫院採訪了。有同行說,因為擔心媽媽知道自己在一線採訪,最近自己寫稿子署名都用的化名。

是啊,在這個非常時刻,家人成了不少人絕對的“軟肋”。在武漢抗疫前線能“以一當十”的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出發前卻因為家人的緊緊擁抱紅了雙眼;在隔離病房內,一名確診的中年男患者說起同樣在隔離中的女兒,在本報記者鏡頭前突然崩潰痛哭。

在隔離室中陪別人的孩子過節

臨時媽媽肖淑梅

“身為醫務工作者,過節不能陪伴家人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家人也慢慢從剛開始的不理解到無條件支持。”這個元宵節,對肖淑梅來說既普通又特殊,普通的是,節日加班她早已習慣;特殊的是,今年會在隔離室陪伴著別人家的小孩過節。

战“疫”者的元宵节 | 见屏如面,等你团圆

2月1日,肖淑梅開始在隔離病房中照顧東東(化名)和他輕度老年痴呆的爺爺。東東是一個2歲大的男孩,他的母親於1月30日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父親和姑媽於2月1日同時確診。

“東東不太會講話,要什麼都是用手指著表達。他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動手,喜歡自己動手吃飯,洗澡水一定要是自己放的才願意讓我們幫著洗。聽孩子的媽媽說,東東在家裡也是這樣的。東東的專注力很不錯,沒人去打擾他的話,一個玩具可以玩很久,而且他適應力還挺強的,很少哭鬧著找爸爸媽媽。東東還是個熱愛音樂的孩子,每次聽到電視裡、手機裡播放的兒童歌曲,他就會跟著一起唱、一起跳,十分開心。”肖淑梅說。

為什麼要申請來照顧孩子們呢?肖淑梅說:“我也是個媽媽,很能體會被確診的媽媽們的感受,所以想盡自己所能來幫助她們。因此,看到天河區衛生健康局發出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就馬上報名了。”

這個元宵節,肖淑梅沒有什麼特殊的安排,可能會跟家裡通通電話互相問候一下。“要說節日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我們照顧的孩子、被集中醫學觀察的群眾以及所有工作人員都不要感染上這個肺炎。只要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對我來說每一天都像過節一樣。”她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丹羊、張青梅、黃慶、伍仞、何雪華、賈政、秦松、餘靖 通訊員交宣、賈衛東、黎磊、蔡雲、穗衛健宣、劉珉旻、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