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老家種植純天然有機果蔬,不使用農藥化肥,怎麼才能得到發展?

晨曦愛自己


你好,樓主在老家種植純天然有機果蔬,想要有好的發展,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有機果蔬種植,不是單純的不打農藥就可以的,想要做好這一行,你要有實力,這個實力指你的渠道,人脈,還有資產,你不要單純的以為市面上的有機蔬菜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掙錢,那都是虛假宣傳的,這行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如果你各方面都有能力,那麼這一行在未來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現在這個社會都是有錢人,已經從果腹到健康的方向發展了。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在08年的時候開始做這行,現在在上海有100多畝的有機蔬菜大棚,每年的收益都在1000w上下,都是出口國外,他有貴人相助。所以做的很好,

同樣我還是希望樓主你也可以做的和他一樣好。


雲朵草莓園


作為一個生活在農村的人,說一下對農藥與化肥的見解。我之前在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每天去菜市場買菜,發現菜市場的蔬菜都非常漂亮好看,每一棵菜都沒發現有蟲子存在的痕跡。但是吃起來就吃不到不到原來的菜味,什麼水果也變味了,就是吃不到原來生活在農村的味道。在城市生活久了感覺身體非常不適,所以心中蒙想著回農村生活的念頭。

過了幾年我回到老家承包了100畝荒地,來自己種植農作物,喜歡吃什麼我就自己種。我種地就施化肥,不打農藥,按照以前農村的方式來種植。每天都在地裡忙碌著。經過我的研究發現蔬菜還是有許多奧妙存在,如果說在不打農藥,施化肥的來種植是完全沒問題的。

人們最大的疑問是:不打農藥不上化肥,莊稼不生蟲嗎?不減產嗎?事實是,畝產與眾人持平。蟲子會對莊稼有一定傷害,但不嚴重,因為蟲子有天敵,(農村的許多鳥是蟲害的天敵)所以我會保持相對生態平衡。即便減產一些,不打農藥不上化肥,投入會減少。更深一層,莊稼無毒無害,質量優良,這是錢買不來的。不上化肥,土壤不會板結,可保持土地活力,長遠看也合算。

當然,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代價是多花許多勞動。打農藥上化肥省事省力。知道不好,知道有毒,為什麼還用?我不用,他用,發明這個不就是為了用嗎?生蟲了,長草了,打一遍藥,就可以坐在陰涼地裡打打牌,說說閒話。

首先得種植應季蔬菜是關鍵,什麼季節氣候種植什麼農作物是非常重要,這樣能保證農作物生長的非常好,避免蟲害入侵,還有就是私肥,我都是去農場拉的糞類來進過曬乾之後再施到農作物上去。

還有就是味道比較濃烈的蔬菜(如辣椒🌶️)是沒有蟲害入侵的,我會把一些味道清淡一點的蔬菜與味道濃烈的農作物,交叉種植在一起,這樣可以預防許多蟲害。這都是一種生態平衡所發揮的作用。

雖然所種的農作物是沒沒比外面種植的外表那麼好看,(因為沒打農藥)但是很有內涵,味道還是童年的記憶的味道,而且非常健康食用。

每天勞作,似乎勞作本身便是目的,但每天聽天籟地籟,蟲鳴鳥唱,看蛇走蟻行,與萬物相交相知,萬物與之相擁相護,亨受綠色健康生活也是一種勞動的享受吧。

自己給自己添加毒汁毒液,只有人類才這樣吧?人是傻呢還是聰明?就為了一點眼前利益,置長遠利益於不顧,真的是飲鴆止渴啊!人一短視,就把自己害了,不但把自己害了,還順帶把其他生靈害了。比如我們打農藥,殺死多少生命啊!


沃土豐田


現在好多地方都搞種植有機果蔬,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首先是品種定位,種植什麼果蔬,通過電商推薦你的產品。多拍些種植過程沒有用化肥及農藥視頻傳到朋友圈裡,條件好可架設時實跟蹤攝像直播到網絡平臺,消費者可以通過視頻看到你種的有機果蔬,隨著消費者觀念改變,都會接受你種的果蔬產品。





風雨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牛哥。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汙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

有機蔬菜的現狀

1、購買量不高

有關資料介紹有機蔬菜不用農藥、化肥,種植要求很嚴格。吃起來放心,還防癌。連續幾年來,有些人開始購買有機蔬菜,但由於價格原因消費人群較少,購買量也比較低。

2、難以分辨

不少消費者表示,商品上琳琅滿目的"綠色"、"有機"、"無公害"標誌讓消費者難以分辨。2007年1月《每週質量報告》報道,瀋陽一家公司未經國家法定機構許可,使用別的公司的綠色食品標誌銷售蔬菜,以普通蔬菜假冒綠色蔬菜,進了瀋陽的十幾家大型超市。在有機蔬菜的辨認上確實還存在漏洞,如果供應商一時貨源不足,不能排除魚目混珠的可能。

3、難以接受

普通黃瓜一斤2元左右,有機黃瓜一斤7~9元;普通西紅柿一斤2.50元左右,有機蔬菜則賣到6~7元。

在不少超市和賣場的有機蔬菜專櫃,看的人遠遠多過買的人,不少人還是不能接受讓人咋舌的高價。

4、難成規模

規模化是否可以使有機蔬菜的價格降下來呢?有機蔬菜品牌寥寥無幾,屈指可數,據有關專家鬱繁敏介紹,國際上有機蔬菜佔蔬菜總面積的3%~5%,按這個比例,50萬畝蔬菜面積中可發展有機蔬菜面積到1.5~2萬畝,而事實這50萬畝蔬菜面積中有機蔬菜面積連3000畝都不到。

種植有機蔬菜利潤少投入大,國內生產者大多選擇放棄,而不是規模化經營。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有機蔬菜是大勢所趨,但尚需時日。

有機蔬菜的前景

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機蔬菜價格平均比普遍蔬菜高出4-5倍,還不能普遍地走上大眾餐桌,因此應密切關注市場、謹慎對待。

有機蔬菜種植成本

一般的每畝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為了節省造價及延長大棚的使用時間,比較經濟的建造大棚的方法是,用菱鎂大棚骨架以及塑料紙;如此一來既降低了建設成本,也便於日常的使用維護。這樣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換塑料紙就可以了。每畝每年蔬菜種苗、農藥、肥料等成本大約為700元,土地租用費每年800元左右。

結合以上的計算,大棚蔬菜種植成本為,每畝地初期的投入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畝地每年的均攤成本為2500元左右。





牛哥的快樂生活


大家好,我是小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1: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強大,人們對吃的瓜果蔬菜等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有機蔬菜的誕生得到了廣大朋友的喜愛,常吃有機純天然蔬菜對身體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

2:種植純天然綠色蔬菜,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不使用農藥化肥的更加麻煩,這需要有一定耐心的人去做,無論是除草還是除害蟲等,都是需要人工去完成的。要想純天然蔬菜市場發展好,應廣大朋友們的需求,建議用大棚種植,這樣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市場。

3:現在是網路時代,可以借用網絡線上進行推廣,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會很好的發展好自己的自己的有機純天然果菜。





焊工小王


你說的應該是有機蔬菜,首先有機需要土地有三年的轉換期,包括對土壤、空氣、水源都有嚴格的要求,另外還需要權威機構給予認證,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花費人力財力,如果面積小的話,不好做,所以建議你可以做純天然蔬菜,這也只是個概念,但也可以做好,比市場上大多數品質都要好,所以我給你說怎麼種植。

首先是農藥,分兩種,一種是殺菌劑,一種是殺蟲劑。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做到比國家要求的標準高很多。替代殺菌劑的目前比較多的用微生物菌劑,主要給土壤中使用,給蔬菜一個好的土壤環境,用有益菌去抑制有害菌,可以抑制大多數病害,因為大多數病害都是土傳病害,但是遇到天氣不好(高溫高溼)還需要及時使用殺菌劑。其次是殺蟲劑,設施農業用的比較少,因為殺蟲劑毒性相對較大,所以如果你是設施種植問題不大,如果是露天種植,聯繫使用粘蟲板,再配殺蟲燈,及時觀察害蟲品種,然後使用性誘劑進行殺蟲,最好可以搭建防蟲網,一方面可以阻止害蟲,另一方面又實現“天然”,問題基本就解決了。

還有最重要一點是化肥,如果用有機肥完全代替化肥不可能,儘量少用,所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多施有機肥,二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前面講過使用微生物菌劑,這就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國內的化肥利用率在30%左右,多有機肥加上微生物,可提高利用率一倍左右,間接就減少了化肥使用。另外,有機肥也是保證蔬菜品質的關鍵,千萬不能省。

種好了就要會宣傳,自己零售和做商超都可以,如果資金充裕,建議還是自己零售,做自己的包裝和品牌,這樣才能越來越大,品質好,客戶口碑好,客戶會越來越多,一定要注意回頭客,不要只重視有多少客戶。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


百分之一的長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問在農村怎樣種植純天然的水果蔬菜。下面是我的分享,都是下面方法,針對小規模種植還可以,如果是大規模種植的話,可能說成本要高一點吧。

一: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有機的食品需求越來越大,很多生產者在使用肥料的過程中,有機肥已經替代了化學肥料。為了更大的收益,蔬菜是離不開農藥和化肥的,但是離開了農藥化肥,照樣能種好蔬菜,那要如何不使用農藥化肥將蔬菜種好呢?

2:首先,一般情況來說,如果專門依靠種植蔬菜出售的那些大老闆,不容易做到,原因就是如果不使用農藥化肥,採用其它技術的話,成本要增加許多,這樣種植出來的蔬菜就無利可圖了,菜農甚至還會虧本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採取的。

3:但是如果你是自己種來自家人食用的蔬菜,可以不使用農藥化肥的。主要是量少好管理,再就是不用計算成本的。從土壤環境來看,可以在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瓜類之前,使用石灰粉或者是草木灰撒在土壤表皮面,然後和土壤搞伴均勻,鋪蓋上尼龍紙進行土壤消毒和殺死地下蟲害。再用通過幾個月發酵腐熟成漿狀似的農家肥,配比適當的水量潑在土壤搞伴均勻,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瓜類。

二:1:其次在種植蔬菜前,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利用乾熱、蒸汽或高溫棚悶進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毒和真菌。

2:而使用的肥料,可以使用牲畜發酵等有機肥料,以此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需要。使用優質有機肥。豬糞、雞糞等養分含量低,並且存在鹽分、抗生素、消毒劑等含量超標的風險,在使用時要充分了解養殖用藥情況,注意選擇,要提前進行發酵腐熟,促進分解轉化,消滅蟲卵病菌。

3:為了保證蔬菜的品質,也有許多的科學方法和生物防治來治理病蟲害。可以利用的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家家必備的洗衣粉。用水將洗衣粉化開之後,就可以直接將它噴灑到田地裡了,這種方法對於田地裡的害蟲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4:不使用農藥化肥種植出來的無公害蔬菜瓜類食品,保障人民的生活健康和安全,肯定會深受人們喜愛,贏得市場。好了,以上是我總結的經驗,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閱讀點贊加轉發,感謝大家,如果有更多的經驗者,評論下方留言相互交流。






養雞人小兵


轉載:《日本果樹有機栽培技術》,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傳統栽培方式 日本南北狹長,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果樹生長。栽培的果樹多達33種,其中主要果樹18種,包括蜜柑、夏柑、蘋果、葡萄、臍橙、梨、桃、櫻桃、烏梅、板栗、枇杷、柿、獼猴桃及菠蘿等。此外還有作為特產果樹栽培的杏、檸檬、日向夏、柚子、無花果、核桃、(木亡)果等15種。近年來,由於受農業人口、日本經濟及世界貿易大環境等的影響,主要果樹的面積及產量在有序減少,而特產果樹穩中有升,品種結構及栽培方式在不斷調整與改善。

日本的傳統栽培方式與我國果樹栽培管理方式相似。如秋施基肥,早春、果實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追施尿素等化學肥料,在生長季節使用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從早春萌芽前開始到果實成熟採收,施用化學農藥的次數高達8一12次。為了提高果實品質,也採取春季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成熟前對著色品種摘葉轉果、鋪設反光膜等措施。整形修剪技術與我國也基本相似。

這種傳統的果樹栽培方式由於大量使用了化 學農藥和化學肥料,不僅降低了果品品質,而且造成了環境汙染。因此,隨著有機農業的提倡與普及,這種傳統的栽培方式已受到挑戰,日本出現了許多從事有機栽培的農家。

2、有機栽培技術

2.1土壤管理技術

在日本,有機栽培也叫有機農法(自然農法)。有機農法的土壤管理技術是建立在物質循環基礎上的。有機栽培技術中土壤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充分發揮土地的活力,提高土地自身的機能,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利於根的旺盛生長,防止病蟲害侵入。土壤管理的基本技術是,在不破壞土壤結構的前提條件下,疏鬆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創造正常的物質循環系統和生物生態系統,保證果樹健康生長髮育,提高產量與品質。

2.1.1生草栽培

即在果樹的行間種植雜草或牧草,樹盤覆蓋稻草,以增加生物的多樣性,減少蒸發,保護天敵,培肥土壤。防治病蟲雜草等。日本的許多果園普遍種植一種叫紅三葉的苜蓿,此外還有白三葉、草木樨、禾本科綠草等。當草生長到30cm左右時留2--5cm刈割。割草時,先保留周邊lm不割,給昆蟲(天敵)保留一定的生活空間,等內部草長出後,再將周邊雜草割除,割下的草直接覆蓋在樹盤周圍的地面上。這樣,可以減少對土壤結構和微生物環境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降低物質投入。

2.1.2土壤施肥與EM技術

現代農業多提出使用有機肥,尤其是發酵肥料和腐熟的農家肥。日本琉球大學的比嘉照夫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從土壤中發現並分離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開發研製出了系列EM(EffectiveMicroorganisms)產品,在日本及世界許多國家推廣應用。EM實際上是一群來源於自然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細菌、放線菌等10屬80種以上的微生物。向土壤中加人EM,可使土壤機能得到強化,增加有機營養;同對伴隨著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可使硬土層分解,土壤肥力狀況得到改善,達到持續生產的目的。

在日本,有機栽培的農家常採用EM發酵有機肥料,原料是:米糠40kg、菜子餅15kg、魚粉15kg、稻稈、豆腐渣、酒糟、木炭灰、氟石等適量,然後加入EM—l的100倍稀釋液18--20L,在常溫下,厭氧發酵約30d(天),製成EM波卡西。也可以利用EM發酵農家肥和秸稈及所有的生活垃圾等,並與秋季採果後落葉前配合等量的貝化石挖坑施入。另外,在5、6、7月用EM粉劑及EM活性液作土壤表層施入和表面噴灑。

最初EM通常作土壤改良劑用。日本經過多年實踐發現,葡萄使用EM稀釋液後,葉色濃綠、葉肉變厚,枝條節間變短,果實提前5d成熟,口感好,產量增加20%,優果率增加10%。

2.2病蟲害防治技術病蟲害防治一直是有機栽培的重要課題之一,儘管化學農藥能快速高效地控制病蟲發生與為害,但負面效應巨大。因此,減少農藥,尤其是劇毒農藥的使用,是生產有機果品的關鍵。有機栽培是通過有機的、生物的、物理的手段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全日本現有900多組、2萬多熱衷於有機栽培的農家在從事無農藥或少農藥的果樹栽培,取得了和傳統農業相匹敵的效果。具體作法是:

(1)選擇抗病品種,使用EM有機肥、合理負載、合理修剪、增強樹體的自身抗逆能力。在使用EM的同時,接種VA菌根真菌來增加土壤根際微生物,促進果樹生長髮育,提高抗病性。

(2)病蟲枝條、病果、病葉等集中深埋或燒燬,冬季刮除老翹皮,萌芽前用高壓噴水槍對樹幹、大小枝條進行沖洗、消毒,以減少初侵染源。

(3)搭設防雨棚。日本由於年降水量高達

1000mm以上,病害種類很多,防治難度較大。為了阻隔雨水,有機栽培的農家常搭設四邊透風的塑料大棚,使果樹不直接接觸雨水,可有效降低園內溼度,抑制病害繁殖。

(4)生長季節使用EM波卡西系列噴灑樹冠。據山梨縣勝沼町的高野武治在葡萄園的試驗,每年4月、6月、7月及11月,分別利用EMI型、Ⅱ型活性液加木酢液,對樹冠全面噴灑,可有效抑制霜黴病、黑痘病、白粉病以及蚜蟲、蟎類的發生與蔓延,產量比平常增加20%,優果率上升10%,顯著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

(5)利用性引誘劑擾亂昆蟲的交配信息、減少繁衍。日本許多果園的樹上都掛著一段段長20--30em的紅繩子,這是一種昆蟲信息素引誘劑。利用複合性性激素,擾亂昆蟲之間的交尾信息,減少2代昆蟲的蟲口密度。這種性信息素的效果可持續4個月以上。

(6)利用機能水和漢方藥。所謂的“機能水”,就是用電解水生成器生產一種高鹼或高酸的水,對人畜無害。強酸性水的pH值可達2.5—2.7,強鹼性水的pH可達11.3—11.7,一般每週噴灑1次,具有很強的抗菌防病作用。

目前,日本“漢方藥”製劑的防病技術研究和應用頗受關注。實際上就是利用中草藥配置的一種植物源生物農藥,如將黃柏、陳皮、甘草、薄荷、大蒜、辣椒、木酢液、黃連等按一定的比例直接加工後使用,具有很強的刺激氣味。通常用強酸性機能水加中草藥來噴灑植株,待葉面乾燥後再噴鹼性機能水,對防治果樹輪紋病、黑星病、蔬菜白粉病、晚疫病及常見蟲害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日本近兩年開始推廣無害波爾多液,用人體必需的有機銅及鈣生產而成,對人畜無害。據山梨縣部分果農在桃及葡萄上試驗,防病效果顯著。

(7)利用天敵。由於有機栽培中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再加上地面生草栽培,給許多益蟲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從而有效抑制了害蟲的發生。

(8)防蟲網和黏著劑。日本的一些葡萄園、蘋果園,全部被紗網罩住。防蟲網的設置,可阻止外來害蟲進入,同時也不影響通風透光。對於蚜蟲、白粉蝨,常採用防蟲網或黏著劑防治。將含有黏著劑、農藥的黃帶子懸掛在溫室或果園內的一定高度上,蚜蟲接觸後便會被黏著並很快死亡。

(9)配合少量農藥。從事有機栽培的果園一般來說病蟲害發生較輕,當出現突發性病蟲害時也使用少量的符合JAs法(日本的有機產品認證法規)的農藥。

現在日本各地已確定了利用天敵、性引誘劑防治病蟲害,尤其確定了蘋果樹腐爛病、果樹炭疽病、蟎類、椿象等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對策,

併成功地用於生產實踐。如長野果樹研究所的許多上世紀60年代初栽植的蘋果樹,現在仍生長茂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病蟲害的合理控制及良好的管理技術。

3、存在問題

(1)有機栽培的病蟲害防治只是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的水平以下,不可能像化學農藥那樣高效、及時。

(2)對於季節性的、突發性的病蟲害的控制技術難以與化學農藥防治相比,需要加大生物農藥的研究開發力度,尋找可與化學農藥相媲美的產品與技術。

(3)有機栽培技術難度較大,尤其是EM技術,不易掌握。

(4)EM的土壤改良作用,短期效果不明顯,需堅持2—3a(年)之後,效果才會顯著增加。


開挖機修理地球


1、有機肥。有機肥原料應來源於本農場或者有機農場,但不得使用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當你的農場處於有機轉換期或者不能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時,可以購買經過有機認證的有機肥料。

2、蔬菜廢料。可以用於堆肥原料。堆肥的最低標準:條垛溫度在55攝氏度以上,保持10天;槽式堆肥溫度在55攝氏度以上,保持7天。

3、沼氣剩餘物。

4、純天然來源的礦物源肥料,但是不允許採用化學方式處理提高其溶解度

5、可以使用人的糞和尿,但是必須要堆漚腐熟!


鄉村生活餘先森


其實在很久以前,有機蔬菜就已經提出來了,而且已經有人付諸於行動,有的做的還不錯。現在城市裡面的人都很注重健康,食材的安全。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是好多東西里面都加了不少東西對人的身體並不好。

首先有機蔬菜的前景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只要貨真價實,做好推廣,前景應該不錯。現在網絡發達,也可以通過網絡銷售,只要貨好銷售過硬,發展前途應該不錯,希望你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